35歲還在海投找工作?問題大了!
35歲,就是一個分水嶺了。一些人對自己的職業規劃很好,做到了總監以上的職位,而且年薪不菲。還有一些人,恐怕就是工作多年,卻一直沒有辦法得到晉陞,處在一個相對低的職位,薪資也不盡如人意。
按照常規的職業生涯階段來說,如果求職者年齡到了35歲卻還在通過招聘網站投遞簡歷不斷跳槽的話,就應該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的職業規劃有問題了。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差別呢?一般來說,在職業發展上較為順利的人,都有一些相同點,那就是在自己認定的職業方向上,認真耕耘十餘年。
那些在職場上找不到方向的人,大都會頻繁的更換公司,正因如此,更加找不到自己的方向,造成自己的業務和領域不能有更深入的積累。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只專註於自己眼前的工作內容,對於職業的發展沒有更深層次的思考,所做的工作也只是重複式的勞動。
或許現在看這篇文章的你覺得35歲還是很遙遠的事情,又或者你處於這個尷尬的年齡。羅馬非一日建成,想要在35歲之前提升自己的職業生涯打到一個足夠的高度,就需要從現在開始規劃積累。如果等到35歲之後才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恐怕有些為時晚矣。下邊,來看看該如何進行自己的職業規劃吧。
35歲還在投簡歷找工作?這有點問題
這兩年,職場「35歲現象」越來越受到關注。我不贊同年齡歧視,但對年齡的介意是真實存在的。很多企業在招聘人才時,會作出年齡在35歲以下的規定,背後隱藏著這樣的邏輯:
你都35歲了,還需要通過招聘網站投遞簡歷來找工作?投簡歷找工作,是沒背景、少資歷的職場新人專屬。如果工作用心,人格健全,35歲上下的年紀應該是獵頭挖來挖去的人才了。
35歲還在投簡歷,有幾種可能一、是還處在相對較低的基層職位,工作十幾年職位都沒有提升,甚至很可能一直在進行重複性的經驗積累,而沒有技能的升級;
二、是職級不低,但由於工作出現問題等原因被原單位辭退,只得重新謀職;
三、是頻繁跳槽,履歷不漂亮,求職更難。
這幾種情況,要麼是不努力,要麼缺乏職業規劃,要麼品性可疑。無論哪種,於用人單位而言,都不是合適的選擇。
35歲是一個怎樣的人生階段?這個年紀,大部分人已婚,奶爸奶媽,孩子7歲以下,父母剛剛退休,可謂上有老下有小;公司里強手如雲,剛畢業的年輕人一撥比一撥優秀,此時遭遇職業瓶頸,真是如履薄冰。
好學生VS差學生:風水輪流轉?
很多經歷35歲危機的,是曾經的「好學生」。這是個老話題,「為什麼當年的好學生畢業後混得一般,而差生反而更成功?」
我們來分析一下好學生的優勢:
1、不擇好惡,只為成事。
不可能每個工作任務都如你所好,學習也是一樣,有人討厭數學,有人熱愛數學。好學生會將自己不喜歡也不擅長的學科考出高分,職場里,他們同樣能將自己不喜歡也不擅長的事儘可能做好。
2、有毅力,有耐心。
人的平均智力水平在105左右,多數人智商差不多,要取得好成績,關鍵看能不能持之以恆。
3、守規矩,夠聽話。
在現有教育體制內,好學生都被教育成乖孩子,在家聽父母,出門聽老師,「聽話」就是好孩子。在職場中,如果跟一個不守規矩、不按套路出牌的人共事,團隊協作成本太高。
4、羞恥心,自律性。
知恥近乎勇,好學生會自動扼殺一切墮落和安逸的可能。
這些優勢,也是懸在好學生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繃緊的神經一刻不敢鬆懈,帶來了副作用:
1、不擇好惡,久而久之喪失自我。
連喜好都搞不清楚,或不敢堅持。大學選專業、畢業找工作,都談不上喜不喜歡,擅不擅長。多少高分考進重點大學的人,大一時天天叨叨著不喜歡專業,又不轉系,畢業進入一個不感冒的領域工作,幾年一事無成,想轉行,難。
2、超強的毅力和耐心,塑造逆來順受的性格。
既然你這麼好說(qi)話(fu),對不合理要求照單全收,那雜七雜八都給你干吧。
3、太守規矩,人膽小。
膽小的孩子當然不敢試錯,試錯就是冒險,一旦失敗,老師很生氣,後果很嚴重。與創新無緣,夢想真成了夢裡才能想。
4、輸不起,愛面子。
從小被老師家長捧上天,事業沒起色就玩隱居,拒絕和成功同學來往,社交圈越來越窄,靠曾經輝煌的回憶和對桃花源的嚮往麻痹自我。
而差學生呢,劣勢的反面就是優勢:
1、好惡鮮明,執著所好。
短處極短,特長也長。有明確的好惡,使得他們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
2、不守規矩,打破常規。
不聽話,所以能突破和創新。
3、「懶人治國」。
沒毅力沒耐心,所以能找到捷徑。
3、自尊心閾值高,不氣餒。
自小成績不好總被師長教訓,性格皮實,不在乎無謂的面子,只關心如何成事。
我身邊有很多當年算「差生」,如今年齡35歲上下,人生燦爛的老同學、老朋友,:
比如,那位因為太調皮而被老師勒令坐在教室第一排「專座」的男同學,已經在我們的省會城市開了三家公司;
數學總考十幾分的美女同學,今天已經是小有名氣的情感專欄作家;
高考失利後,一怒之下放棄繼續求學的女同學,如今是烘焙界達人,還開了自己的工作坊;
……
他們都是強者。
職業規劃的具體步驟1、環境評估
通俗來講就是評估各種環境因素對個人職業發展的影響。當然,這需要多方面考慮,包括社會與政治環境、經濟環境、職業環境和組織環境。這些因素都會影響一份職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只有對這些環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複雜的環境中避害趨利。
2、自我評估自我評估就是充分認識、了解自己。只有這樣才能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繼而選定合適自己發展的職業生涯路線。自我評估包括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情商、思維方式、思維方法、道德水準以及社會中的自我等等。
3、選擇職業到了這一步就可以選擇我們的職業了。在具體操作是,需要考慮這份職業是不是跟自己的性格、興趣和特長匹配,還要注意這份職業是不是跟各種環境因素相適應。
4、選擇職業發展模式職業確定後,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該如何發展。是想一直鑽研技術呢,還是想向行政管理模式發展。不同的模式會影響自己的學習、工作以及各種行動,沿著你的職業生涯路線或預定的方向前進。
5、確立目標首先我們需要確立一個職業生涯目標,這個目標包括兩部分,分別是人生目標、長期目標、中期目標與短期目標。在定製目標時,根據自己的性格、職業、價值觀以及社會環境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和長期目標。再根據這個目標需要來細分到相應的中期目標和短期目標。
6、制定行動計劃與措施在確定了目標之後,就需要制定具體的行動細節。這是最難的部分——行動。如果說我們前邊的行動都能很快實施,這個步驟持續時間最長也是最考驗個人能力的了。
7、評估與回饋當然,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會有很多因素影響我們的職業生涯規劃,我們難以預測所有的可能的變化。既然這樣,就只能不斷調整我們的職業生涯規劃,以便更好的符合自身和社會的發展。
推薦閱讀:
※35歲,11國語言,這個義大利大叔是怎麼做到的?
※每天踩一踩它,一個月後,55歲變35歲!
※這就是男人, 25歲, 35歲與45歲的區別, 很現實!
※35歲後被職場清退?不,被清退永遠不是年齡,而是這些因素
※她自幼父母離異,18歲成為富豪的女人,為母還上億賭債,35歲嫁武打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