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杯莫停」出自於李白!但李白的酒量真的很小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稱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2]差異,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3]。其人爽朗大方,愛喝酒作詩,喜結交。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維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的《將進酒》中說「將進酒,杯莫停」,杜甫也在《飲中八仙歌》中說「李白一斗詩百篇」。可見李白是很愛喝酒的,可是他是不是真的可以喝很多酒,是不是一喝即是「一斗」呢?
通常的形象,似乎古代的詩人都挺能喝酒,特別是李白,他的《將進酒》中說「將進酒,杯莫停」,杜甫也在《飲中八仙歌》中說「李白一斗詩百篇」。可見李白是很愛喝酒的,可是他是不是真的可以喝很多酒,是不是一喝即是「一斗」呢?
這得先從「斗」說起。如今現已沒人用鬥了,咱們從前見過的斗,通常是稱量糧食的工具。一斗大約是50斤糧食。誰要是喝一斗酒,酒量自然是大得驚人。古時候量酒用的也是斗,可是跟現代稱糧食的斗並不是一回事。
《公羊傳》「熊蹯不熟,公怒,以斗擊而殺之。」這斗即是喝酒的杯子,可以隨手拿起來投人,體積必定是有限的。《史記項羽本紀》中,劉邦從鴻門宴上逃走時,讓張良送給項羽白璧一雙,送給范增玉斗一雙,這玉斗也是酒器,張良可以隨身帶著,體積也不是很大。
還有另一種稱為斗的酒器,北斗七星,擺放出來的形狀即是這種斗的樣子,這種斗有長長的柄,實踐是盛酒的勺子。
《詩經大雅行葦》有「酌以大斗,以祈黃考」。朱熹注「大斗,柄長三尺。」古代的三尺,也即是如今的二尺多一些。大斗如此,小斗必定還要小。從出土的青銅斗看,也即是如今家裡飯勺巨細,一斗的容量也即是如今常用的一個玻璃杯。《史記詼諧列傳》齊威王問淳于髡能喝多少酒,淳于髡答「臣一斗亦醉,一石亦醉。」「一斗亦醉」,這是說喝得很少,不算什麼;「一石亦醉」,這是說喝得很多。
古代酒的度數很低,喝上一斗酒是很簡單的事,也就跟如今的一杯啤酒差不多。《水滸》中的武松,在景陽岡上喝了十八碗,是懸了點,但這是「燕山雪花大如席」式的誇大,並不為過。如果換成如今的白酒,那可就懸了,沒有可信性了,成了「廣州雪花大如席」式的誇大,成了敗筆。只需李白喝酒的記載,沒有發現李白連氣喝上幾斗酒的記載,估計李白的酒量是不大的。
杜甫《飲中八仙歌》說「汝陽三斗始朝天」,「張旭三杯草聖傳」,「焦遂五斗方卓著」,只需「李白一斗詩百篇」。比較起來,人家是三斗始模糊,五斗「方卓著」,可老李只一斗就「長安市上酒家眠」了。論酒量,李白顯然不如那幾位。
杜甫說他「一斗詩百篇」,實踐意思是,李白只需喝上一斗酒,就可以寫出很多詩來。只喝那麼一杯啤酒,就上了詩情,顯然是酒精起了效果,這正說明晰他酒量並不大。從李白的詩作來看,他喝酒的意圖並不是為了求醉,更不追求喝進肚裡多少,而是借酒抒發,借酒宣洩。
推薦閱讀:
※李白:世人因你醉了千年,你到底能喝多少酒?
※李白《將進酒》里的五花馬和千金裘是誰的?
※你所讀過最霸氣的詩有哪些?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獨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