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譜1909(三)鐵帽子公司

清代十二鐵帽子王,代善系的禮親王、多爾袞系的睿親王、多鐸系的豫親王、濟爾哈朗系的鄭親王、豪格系的肅親王、碩塞系的庄親王(碩塞為承澤親王)、勒克德渾系的順承郡王、岳托系的克勤郡王,以上八王均為開國元勛。雍正年十三爺胤祥得世襲罔替,開了怡親王世系,同治年兩位皇叔奕訢、奕譞分別以恭親王、醇親王得世襲罔替,至此是十一家鐵帽子。這十一位王爺,除去開國有功的八位,其餘三位多多少少輔國有勞,也都是以皇弟、皇叔的尊親近屬受封。只有這最後一位慶親王奕劻,親屬關係有些疏遠,坊間風評也有夠差。慶王死在民元之後,退位的溥儀還給他弄了個清朝親王最差的謚號予以蓋棺論定,死了都不放過,真是積怨甚深。

奕劻是乾隆第十七子永璘之孫,與同治的爹咸豐、光緒親爹醇王同一曾祖父,屬於又從兄弟,血緣關係不是那麼近,他兒子載振和同治光緒已經是三代以外旁系血親,按婚姻法都可以結婚了。他爺爺永璘,一輩子只是個慶郡王,臨死前才爵進一級,享受了親王的葬禮。按降爵世襲,到奕劻父親一輩,就該從親王降到郡王,結果奕劻之父綿性不是長子,連襲爵都輪不上,只是個輔國公。奕劻被過繼給了五伯父綿悌,由於承繼祖父爵位的三伯父慶良郡王綿愍之子奕彩犯罪革爵,爵位傳承到了五伯父這一脈。眼看奕劻時來運轉,誰知道五伯父也犯了法,降成了鎮國將軍。道光二十九年綿悌去世,隔年奕劻就襲了爵位,從鎮國將軍降一等,只是個輔國將軍。奕劻這青少年時代,實在是不咋走運。

奕劻的發跡,和慈禧之弟承恩公桂祥關係莫大。據傳當年桂祥給宮中寫家書,多是由破落戶輔國將軍奕劻代筆,奕劻一筆好字,引起慈禧注意。不然宗室眾多,慈禧又怎能單單對奕劻青眼有加。奕劻知道桂祥他姐有個皇子,將來有母以子貴的希望,便將與桂祥的交誼視作政治投資,又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桂祥的兒子,兩人成了兒女親家。這樣,奕劻就和慈禧沾上了親。咸豐十年咸豐帝三十大壽,奕劻才混上貝勒,十二年之後同治十一年同治帝大婚,奕劻仰仗慈禧的關照,拿回了祖傳的郡王,並且進入御前大臣序列,成為慈禧用以牽制恭、醇二王爺的棋子。

自1861年祺祥政變慈禧太后掌權之後,及至辛亥革命的半個世紀,奕劻能力一般,學問稀鬆,卻始終順風順水。在清王朝最後十年,奕劻先是作為領班軍機大臣,「立憲」之後,又成為皇族內閣總理,成為中國歷史上名正言順的首位責任內閣總理,並且在1908年獲授鐵帽子王,世襲罔替。慶邸官爵之隆,除去出了光緒和宣統的醇邸,無可匹敵,甚至壓過了能力也強、口碑也好但卻屢遭打壓的六爺奕訢一脈。

前文已述,坊間傳言慈禧在咸豐年間與其弟桂祥通信,常由奕劻捉刀。因此受慈禧重用,恩眷不衰。奕劻之所以能在晚清政壇的驚濤駭浪中始終如魚得水,絕非僅此一點所能概括。慈禧親弟桂祥,雖然一門二後,煊赫無比,但也只是尊貴,也未曾掌握權力。足見奕劻能夠軍機領班、總理內閣,雖然能力稀鬆,其政治手腕,還是有其過人之處,不能將其一棍子打死。

奕劻行事穩重,滴水不漏,「榮辱忽焉,皆在聖意」。所謂「皆在聖意」,說白了,是奕劻善於揣摩「聖意」,所謂「聖意」,不是皇帝,而是「親爸爸」慈禧。但是奕劻也不全是一意逢迎,庚子國變,奕劻作為朝廷中熟悉國際國內形勢的少數明白人,主張「不能令時局失控而致外交失和」。不過因其多年的騎牆作風,對主戰也不竭力反對。由此,儘管在庚子年奕劻屬於少數派,但卻未失太后之恩寵。從庚子年的情況來看,奕劻腦子還算清楚。

奕劻最壞的名頭,是他的貪得無厭。1901年兩宮迴鑾,岑春煊奉太后之命拜訪奕劻。岑春煊直言回稟說,「彼處例索門包,臣無錢備此,縱有錢亦不能作如此用。」當時奕劻尚未出任領班軍機,其貪鄙好貨,已是人人知曉了。時人稱慶邸為「老慶記公司」,專門賣官。所謂門包,是給門子的紅包。門包多少,可以看出求見者的地位輕重,錢多辦大事,無錢寸步難。據傳奕劻桌上,常備一錦盒,內置各地官員名錄及缺員名單,依官缺開價,肥缺多要,偏遠地區的官兒,價碼自然就便宜些。1908年,奕劻過七十大壽那天,慶王府門庭如市,各地進獻者絡繹不絕。奕劻令屬下做四個冊籍。將送禮者按多寡厚薄分為四級。凡現金萬金以上及禮物三萬金以上者,入一級福字冊;凡現金五千以上者,入二級祿字冊;凡現金千金以上者,入三級壽字冊;凡現金百金以上及禮物值數百金者,入四級喜字冊。同是送禮者大小多少不拒,甚至將物不滿百金者列為一冊。據傳這一次七十大壽,奕劻所得現金五十萬兩白銀之多,禮物價值更為百萬以上。慶王貪污的名頭,堪稱世界聞名,1911年《泰晤士報》刊發《慶親王外傳》一文,稱奕劻:「彼之邸第在皇城外之北,北京大小官員,無一不奔走於其門者,蓋即中國所云『其門如市』也。」該報還爆料稱,慶親王僅在滙豐銀行一地的存款,就達到200萬兩之巨。有清一代,奕劻之貪,與和珅不相上下。當然,慶王爺最大的金主,還是北洋頭領袁世凱,就連慶王府側福晉生日,都由袁代為操辦,不用慶王府一分錢。清末最後十年,慶袁一個手握朝政,一個掌管軍權,朝野軍政人事,半為北洋人物。袁世凱在1909年下野之後,由於奕劻的庇護,北洋系的人也未遭清洗,並沒有從根本上打破北洋系在軍事上的壟斷地位。

由於奕劻貪腐且位居樞機秉國執政,其遭受的攻擊彈劾縷縷不絕。由於慈禧太后的庇護,常年不倒。最危險的一次,當屬岑春煊、瞿鴻禨主使的丁未大參案。丁未大參案,是晚清一次大規模權力鬥爭,與預備立憲運動同時發生於1907年春夏,歷時4月有餘,1907年是丁末年,故名丁未大參案。丁未大參案的導火索是楊翠喜案,楊翠喜案發生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打算設立東北三行省,所謂「東三省」自此得名。派農工商部尚書載振、巡警部尚書徐世昌等出關考察。載、徐路過天津,由北洋人士、天津南段巡警總局總辦段芝貴接待。載振在天津大觀園看戲,見女伶楊翠喜,讚不絕口。段芝貴遂以一萬二千金將楊翠喜買下,並獻給載振。載振投桃報李,於次年安排段芝貴出任黑龍江巡撫。3月,汪康年的《京報》載文披露楊翠喜事件,轟動京城。奕劻最主要的政敵、清流派領袖之一的瞿鴻禨抓住這點,指使門生御史趙啟霖彈劾段芝貴以歌妓向載振換取黑龍江巡撫一職。慈禧太后詔命孫家鼐徹查。載振緊急將楊翠喜辭退,孫家鼐復命查無實據。趙啟霖反因「奏劾不實」被革職查辦,一時輿論嘩然。清廷不得不免去段芝貴職位,載振亦請辭謝罪。據惲毓鼎筆記,慈禧原有了讓奕劻暫時靠邊站的想法,怎奈瞿鴻禨一時短路,將宮廷消息走漏給了報館。自古君主最忌諱的就是「漏泄禁中語」,於是惲毓鼎參奏協辦大學士、外務部尚書、軍機大臣瞿鴻禨暗通《京報》報館,懷私挾詐,奏摺一上去,很快批准。瞿鴻禨被開缺回籍,《京報》也被勒令停刊。這算是奕劻政治生涯最大的危機,結果因為對手一著不慎,功虧一簣,奕劻也平安度過。

其後立憲改制,奕劻成為中國歷史上首位內閣總理,也就是臭名昭著的皇族內閣總理。辛亥年武昌起義爆發,奕劻病急亂投醫,請回老盟友袁世凱,為清廷的覆滅送上臨門一腳。奕劻死於鼎革之後的1917年,死在天津。親王死了,按照慣例,得向紫禁城裡的溥儀討個謚號。內務府大臣初擬謚「哲」,按謚法解,知人曰哲。溥儀不同意,親選四字,讓內務府選擇,為繆、丑、幽、厲。繆丑是秦檜的謚號;幽厲,毫無疑問,都是著名的惡謚。溥儀生父載灃聞此,終覺同為宗室,有所不忍,勸溥儀網開一面。溥儀仍然不肯,後在大臣力爭之下,才賜謚「密」字,密者,「追悔前過」之意。這是清朝王爺最差的謚號,此份殊榮,歸奕劻獨享。無獨有偶,除去溥儀之外,其餘清朝宗室,也不願與奕劻往來,對其嗤之以鼻。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中國古代風行的抓壞蛋運動。一個國家滅亡,一朝政治昏亂,總要有個壞蛋負責才好。這個壞蛋可以是禍水紅顏,也可以是奸臣權相。事情要怪,都怪秦檜、嚴嵩,好像宋高宗、明世宗就沒有責任一般。照我說,主要責任當然是皇帝,只反貪官不反皇帝,天子聖明都是被壞人蒙蔽才做了壞事,這種思維,是中國人的慣性,文化大革命也是如此。要說奕劻的壞,就是窺伺人主之意,一意逢迎,以邀聖眷,進而把持朝政,結黨斂財。如此說來,歷朝歷代的宰相,多的是這樣的,奕劻也沒壞到哪去。只是清朝滅亡了,誰來當這個壞蛋呢?奕劻貪得無厭,真是最好的人選。一時間遺老們紛紛唾罵奕劻,彷彿奕劻不貪污,清朝就不會滅亡一般。唾棄奕劻,也是為最後幾年集體領導失敗的開脫。只要罵奕劻貪污,就能把自己摘出來,給自己一種大清完蛋不怪我的錯覺。

話說回來,貪官的確不好,那清官就不誤國了么?庚子年的晉撫毓賢,倒是個清官。為人剛愎自用,是有名的酷吏和極端排外人士。其人酷愛義和團,禍害不淺。其禍國殃民程度,照理說比奕劻大,但他是個清官,所以名聲比奕劻好多了。其實在封建王朝不受約束的絕對權力之下,清官干起壞事來,真是有過之無不及。因為他清,所以有恃無恐,所以肆無忌憚,我是清官,我做事不為個人好處,我就有了絕對的政治正確點和道德制高點。誰要反對我,要麼是道德敗壞,要麼是別有用心。清官耍流氓,誰能攔得住?清官要是自以為是起來,揮舞手中的絕對權力,危害可不比貪官小,甚至更大。但毓賢被斬,有的是人惋惜。北方有俗諺,形容女子相貌,曰一白遮百丑。放到官場,那就是一清遮百惡。

只是老慶王死後,子孫紈絝不成器,到了30年代,奕劻積攢的巨大家業,已被揮霍殆盡。

推薦閱讀:

夫妻誰更願意戴「綠帽子」?
甲基化:給DNA戴上帽子
怎樣勸男友戴帽子?
帽子圍巾套裝
黑色帽子

TAG:公司 | 帽子 | 臉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