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不堪回首愁宗嘆 天上人間詞帝恨
06-15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虞美人》 他本是詩詞的火焰,卻不幸落在風雨飄搖的南唐;他本是高高在上的太陽,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祖國的滅亡;他本是萬人之上的帝王,卻被迫跪在趙宋皇帝的丹塌之旁。他是個被命運戲弄的人,在動亂的時代是個卑微的弱者,他又是個被上天眷顧的人,在詩詞的天地里,他是真正的頂天立地的帝王。亂世和苦難毀滅了他,也成就了他! 作為一國之君的李煜,無疑是個不折不扣的失敗者。他懦弱無能、不思進取、不識人才,最終導致了南唐的覆滅,失掉了江山,也失掉了自己的性命。可是歷史上像他這樣的帝王多不勝數,歷史也見怪不怪,而偏偏李煜最為後人同情和眷愛,因為作為一個詞人的李煜是個真正的王者。他開拓了詞的題材和意境,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還創作了千古傳頌的不朽名篇。他的詞情真意切,凄婉動人,李煜本人也被稱為婉約派的「愁宗」,後世評價「在詞中猶不失南面王」,這些讚譽多少給九泉之下的後主些許安慰。李煜生前嘗盡人間苦痛,卻是身死之後受人推崇,鳳凰涅槃,讓後人唏噓不已。歷史沉浮早已是昨日之夢,而唯有用血淚鑄就的丹青筆墨文章永垂不朽! 後晉天福二年(公元937年)七夕之夜,李煜出生於金陵。多情的日子和多情的地方,註定了李煜多情的性格。 一身龍袍的李煜是無奈的,坐在龍椅上的李煜是無知的,而袒身降國的李煜是無辜的。對於皇帝的位置,李煜本沒有半點的渴望,有著讓人難以置信的淡泊。身為王子的他打心底沒想過要擔起一個國家的重任,只想在父兄的蔭護下自在的享受生活。那個幾千年來多少人爭得的死去活來,多少兄弟手足相殘,多少黎民為之血流成河的寶座,李煜是不屑一顧的。他天性淳樸善良,工於詩書畫棋,喜愛吟風弄月,無立國之志,也自知無立國之才,只是志在山水間。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做一名隱士,還給自己取號「鐘山隱士」,可是最終這個一心想躲在熱鬧後面的人卻無奈的被推向了歷史的風口浪尖! 本來李煜的願望是可以實現的,他上有長兄李弘冀,皇位也輪不到他。李弘冀剛毅果敢,而且身有軍功,確是眾望所歸,皇位之主。一切好像也看似很完美,李煜和長兄各取所需,李煜做他的隱士,李弘冀做他的帝王,各得其所,兩全其美。可是李煜的長相讓天生猜忌心極強的長兄很不心安。陸遊《南唐書》記載李煜是「一目重瞳子」,天生異像。因為歷史上有明確記載的一個眼睛有兩個眼珠的人只有兩個,就是舜和項羽,所以這被認為是帝王之像。這讓對皇位耿耿於懷的李弘冀擔心不已,即使他眼前的弟弟看不出任何帝王的模樣來,他還是處處設防,心懷不軌。李煜於此很無奈,也不爭辯,只是更加忘我的縱情山水之間,「扮豬」卻不想「吃虎」,他需要的只是寧靜的生活。李煜每日歌舞,終日絲竹,自己在自己構造的世外桃源的逍遙自在,悠然自得。 如果事情就這樣穩定發展倒也不會再發生什麼,流言也終有止的那一天,可是命運彷彿是非要為自己的這個失誤賦予的異像買單一樣,義無反顧的把李煜送上了與舜和項羽一樣的位置,可是李煜卻完成不了和舜和項羽一樣的成績。公元959年,南唐太子李弘冀毒殺對自己皇位有威脅的叔叔李景遂,爾後背上心理負擔,惶惶不可終日,不就病死。鷸蚌相爭,李煜毫無防備的做了那個「坐收漁利」的漁翁,李煜上面再無兄長和叔伯,順理成章的做了太子。公元961年七月,南唐中主李璟薨,李煜繼位於金陵,他的夾雜著屈辱的帝王生活由此開始,人生的悲劇也由此開始。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是不變的道理。唐朝三百年華夏昌盛四海昇平,爾後五代頻立,南方十國割據,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李煜所處的時代已經是亂世的末期了,北方趙匡胤黃袍加身奪得皇位建立大宋結束了五代統治,又基本掃清了北方的割據勢力,國力強盛,對南方虎視眈眈。歷史選定了趙匡胤作為五代十國亂世的終結者,這是誰也沒法改變的,而李煜作為一個弱國君主,也是無能為力的。 李煜對治國之道一竅不通,也無心治國興邦,歌舞曲樂,吟詩作詞才是他的最愛,所以李煜常常不問朝政而玩樂不休。南唐傳至李煜是第三代,此時的南唐早已是積貧積弱,國力不如以前,長江以北在李璟手中也早已經輸給了大宋。南唐對宋稱臣多年,唯唯諾諾,不敢怠慢,為的就是免於和宋兵戎相接。這個時候即使在位是秦皇漢武,恐怕也是無力回天的了,更別說小小的李煜了。 李煜是個識時務者,他繼續他父親對宋的唯唯諾諾俯首稱臣,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對北邊的趙宋虎狼,李煜像兒子一樣孝順,大事小事打報告,無一隱瞞,對於宋的旨意也是畢恭畢敬。在禮制、規格、稱呼方面,李煜甚至主動比他父親在位的時候下降一級。他是個帝王,卻也是個合格的奴才。對宋李煜是「月月一小禮,三月一大禮」,公元962一年之內就進貢3次,而且出手大方闊綽。宋朝那邊芝麻大點的事李煜也是恪盡臣子的本份,獻禮不輟,只求趙匡胤開開心心,讓南唐繼續苟延殘喘。李煜想做的,李煜能做的只是盡量保住自己的江山祖業,李煜也知道南唐危在旦夕,但是他不希望在他手上失去,不希望自己做了羞辱憋屈的亡國之君。然而,命運就是喜歡跟李煜開玩笑。 上天始終對李煜還是不薄的,在他人生的前半段,給了他江山,給了他美人,讓他享盡多少人艷羨的幸福。在外受盡屈辱的李煜總能在家裡找到些許安慰,因為家裡有一個跟他有著相同愛好,琴棋書畫無所不精,溫柔賢惠,蘭質蕙心,美若天仙的妻子,大周后周娥皇。 李煜22歲還沒做太子的時候就娶了周娥皇,夫妻相濡以沫,幸福無邊。娥皇是南唐重臣周宗之女,與李煜的婚姻在家長們的眼中有著政治的味道,可是這些封建家長們這次沒有看走眼,把情投意合天生一對的兩個人才子才女撮合到了一起。史載周娥皇「通書史,善歌舞,尤工琵琶,至於采戲弈棋,靡不秒絕」,而且嫻靜聰慧,氣質淡雅,生的的花容月貌,美若天仙,才情方面更是能歌善舞,詩畫雙絕。這樣的一個人間尤物在諾大的南唐恐怕就只有第一才子的皇帝李煜配得上了,或許他們根本就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吧。 風情萬種的娥皇總能給在外面委曲求全受盡趙宋屈辱的李煜些許安慰,讓他暫時的忘卻一切,一頭扎進後宮的奢華生活里。李煜與娥皇志趣相投,用今天的話說就是都是典型的文藝青年,兩個搞藝術的人生活在一起就永遠不會缺少情趣了。兩個人如魚得水,一個多情才子,一個多才嬌娥,娥皇在李煜那找到了知音,而李煜在娥皇那找到了創作的源泉,這樣的生活充實而甜蜜。加上一帝一後,人中之尊,可以不受任何客觀條件的享樂,沉迷於奢華與歌舞,好一對神仙眷侶。我想如果此時讓李煜和趙匡胤的位置調換,李煜是萬萬不會願意的,趙匡胤或許更是嗤之以鼻,人各有志,帝王也是一樣。李煜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他覺得自己是世上最快樂的人。而趙匡胤那樣的人,即使擁有整個天下也不會滿足,人的慾望口一開,就永遠不會關閉的一天了。 用昏君來形容李煜是絲毫不為過的,李煜在位的14年里,李煜幾乎沒有做過一件有益於江山社稷的大事,每天只想著怎麼討好宋朝皇帝,以保住自己在南唐小家國里繼續奢靡放蕩的權利。這階段李煜的詞基本都是描寫男女之情和對奢華生活的記述,藝術價值不大,但是他詞的風格和語言卻是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大大勝於五代詞。 《一斛珠》描寫的就是李煜與周娥皇幸福甜蜜的生活。「 曉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綉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幾句話就把周娥皇的天真浪漫,嬌柔可愛描繪了出來,一系列可愛的動作,風情萬種,我見猶憐。一旁的李煜無疑也被迷醉了,心神蕩漾,詞作也是一揮而就。 然後歷史沒有偏心於李煜,讓李煜一直享樂下去,它硬生生的給笑呵呵的李煜一記冷箭。周娥皇身嬌體弱,一次偶感風寒就卧床不起,而且久治不愈,數月就危在旦夕。平時翩翩起舞嬌羞動人的一位美女在病魔的折磨下身形憔悴,讓人扼腕神傷。李煜自然是傷痛欲絕,彷彿一切都失去了希望,他衣不解帶的守護在娥皇的身邊,懷著對以往的留戀。 我們想把李煜看成一代明君,可是他不是,我們也想把李煜看成一顆專情的情種,可惜,他也不是,這就是歷史吧,人從來都不會完美的。或許我們對李煜是太過苛責了,我們忘了李煜帝王的身份,三宮六院本不是稀罕事。可是李煜移情的人卻是娥皇的妹妹,一個李煜看著長大的女孩,這又是命運的一個玩笑。 在娥皇重病期間,娥皇的家人進宮探望,比娥皇小14歲的妹妹也在其中。李煜與娥皇情投意合的時候,娥皇的妹妹還是個黃毛小丫頭,而歲月這個魔術師一下子把一個小丫頭變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出現在李煜面前時,李煜心動了。對娥皇的妹妹,李煜由喜愛到摯戀直到無法自拔,多情的人從來都不會掩飾自己的感情,可對待感情他也不是莽撞的。對妹妹的喜愛並不會消減對娥皇的愛,多情的人從不薄情,病重的娥皇沒了往日的光輝,但李煜依舊對她呵護有加,關懷備至。李煜和妹妹都懷著對娥皇的愧疚秘密的苦戀著,可最終紙還是包不住火,李煜對幽會描寫的一曲艷詞傳到娥皇耳中,娥皇傷心欲絕,未置一詞,側身而背向李煜,用沉默來反抗。 公元964年,李煜和娥皇的次子李仲宣不幸夭折,這重重的打擊了李煜夫妻,直接導致了娥皇的病情加重。十一月,娥皇病逝,一代紅顏,香消玉殞。痛失愛子愛妻的李煜悲痛不已,也內疚不已,他親撰《昭惠周后誄》,自稱「鰥夫煜」,文中追憶往事,感時傷懷,句句滴血,表達了對娥皇深深的思念,讓人唏噓不已。次年,李煜母聖尊后鍾氏病逝,對李煜的打擊更是雪上加霜,未滿的三十的李煜形銷骨立,枯槁黯然。 娥皇的妹妹成了李煜後來的唯一寄託,也是他生活的唯一希望。李煜為母親守孝三年滿立刻迎娶了娥皇的妹妹,並立為後,是為「小周后」。小周后在諸多方面與姐姐神似,而且更有著青春的朝氣和活力,這給了李煜很大的安慰。李煜像愛娥皇一樣愛著小周后,小周后也深深的戀著多才多藝的姐夫,他們生活的甜蜜比起娥皇在世時並無遜色,只是江山飄搖內憂外患使得他們不能像從前那樣肆無忌憚的享受了。小周后在任何方面都不失為一個完美的賢內助,尤其在南唐國破之後在宋都的那段俘虜生活里,小周后給了屈辱傷感李煜的精神撫慰是巨大的,是她陪李煜一起渡過了人生最苦難的日子,是她為了李煜而忍辱負重,鮮有怨言。娥皇自嫁給李煜起至去世,幾乎沒吃過多大的苦,而小周后默默在李煜身旁看著李煜身死國亡,從這方面講,小周后更讓人惋惜,更加的可敬。 經歷一連串打擊的李煜自以為是世上最可憐的人,也有點自暴自棄,自我放逐。他瘋狂的迷戀上了佛教,渴望從「南無阿彌陀佛」中尋找到精神寄託,從行善積德,禁慾空塵中找到自己的「極樂世界」。佛家講究戒酒戒色戒欲,可這一切在李煜身上是不可能的,他故作虔誠的研究佛經佛理,大興佛事其實只是自我逃避,自我麻痹罷了。 公元969年,李煜普渡僧尼,取消各地僧尼數量的限制。頒布了一系列政策大興佛事,建廟宇,施惠於僧,虔誠的無以復加。他甚至在自己的宮裡建了寺廟,還把和尚請來做老師,裝模作樣,自欺欺人。大臣上書以梁武帝比李煜,警告他不要最終落了個被餓死的下場,他大罵道你是不是想做魏徵啊,大臣正顏厲色的說,我不是魏徵,你也不是唐太宗。李煜聽後立刻焉了,沒有再發怒,揮了揮手,陷入了痛苦之中。 我完全可以理解李煜面對千里江山明日就不復存在,大勢已去無力回天的無奈,他不是孫皓,也不是陳叔寶,他不是傻子,對南唐他有著深深的感情,他的痛苦無人能知。自己能力是無法改變這一切的了,李煜能做的就是對宋腰一彎再彎,一再的讓步委曲求全。他不想做失掉祖宗基業的罪人,不想成為趙宋的階下囚,不想喪失做人起碼的自由。不想歸不想,李煜也沒有絲毫辦法,也不會有什麼變法,人生的悲劇在於親眼看著美好的東西一點點破碎。而李煜政治的無能和一系列的失誤也加速了南唐的覆滅。 公元963年,宋平荊南。公元965年,宋滅蜀。公元971年,宋滅南漢。就在李煜還在做小兒女的感物傷時的時候,趙宋已經一步步的掃清南方的割據,統一大勢不可阻擋。到最後南方只剩下了南唐和吳越兩個小國,李煜的好日子也快到了盡頭,卑躬屈膝和頻繁進貢已經起不到任何的作用,趙匡胤再也無法容忍李煜在他的卧榻之側安然熟睡了,滅南唐被提上了宋的日程里。 南唐這邊繼續這破敗的頹勢,自然災害,苛捐雜稅搞的民不聊生。而李煜不以為然,繼續腐朽的生活,繼續崇尚佛教,繼續自欺欺人,享受著最後可享受的。宋朝的姦細,化身名僧「小長老」作為李煜的的私人佛學講師給李煜不斷的灌輸佛家救贖的理論,使得李煜把一切的希望都寄在虛無縹緲的東西上。 公元972年,趙匡胤在汴京修禮賢樓,純正的南方建築風格。趙匡胤毫不諱言的說禮賢樓是為南唐的李煜和吳越的錢俶所修,只看誰最識時務,最先投降了。對於此李煜內心矛盾,他知道這是趙匡胤給他一個台階下,他也是遲早會住進禮賢樓的。可是人總是有僥倖的思想的,更何況此時的李煜還是一個帝王,還可以在南唐一片江山裡呼風喚雨,怎麼會甘心拱手讓出自己的江山呢。對於李煜的冷漠,趙匡胤知道是該向李煜開刀的時候了,現在缺少的只是一個借口和時機罷了。 宋一方面讓姦細「小長老」也就是南唐佛學界的泰斗級人物繼續麻痹李煜,一方面又加強軍事部署。南征一觸即發。宋先是扣押了被李煜派去向宋獻禮的弟弟李從善,又通過李從善使用反間計除掉了南唐大將林仁肇。李煜可以容忍大臣對自己的不敬,可以容忍大臣的貪贓枉法,可是無法容忍大臣謀朝篡位。當李從善把從趙匡胤那聽來的林仁肇即將謀反的假消息告訴李煜時,這個懦弱的皇帝下了第一次狠心,派人毒死了林仁肇。林仁肇是南唐鮮有的忠心不二英勇善戰的將才,李煜殺了林仁肇無異於是自毀長城,加速南唐滅亡。在南唐國危的時候大臣潘佑上書直言勸戒滅佛,最後反遭誣陷。大臣李平提倡改革,最終也未能成功。李煜沒有殺文人,只是把潘佑李平關了起來,二人不甘受辱自殺而死,南唐朝廷里剩下的就只有跟李煜一樣懦弱無能的人和姦邪小人了。 公元974年,李煜請求宋釋放弟弟李從善,宋毫無留情的回絕了他。隨後宋三次讓李煜入朝,李煜不從,最終以此為借口,宋終於撕開了臉,發動了對南唐的戰爭。趙匡胤請李煜入汴京其實是個圈套,表面是請李煜來議事,其實骨子裡安的是什麼心誰都清楚。李煜一旦去了,便不會再有回到南方的一天了,恐怕就要在禮賢樓終老了。李煜寧可多苟延殘喘幾日最終身死國滅,也不願意做不戰而降的人,他不甘。李煜終於有了點皇帝的魄力,發表慷慨激昂的演講鼓舞軍心,號召南唐舉國子民保家衛國。他扔掉宋的年號,很拙劣的作出兇狠的表情,迎接即將到來的刀槍劍戟。 南唐軍隊不可能贏得了南征北戰兵強馬壯的宋軍,這是不爭的事實,以少勝多也得在一個合理的懸殊範圍內,南唐的實力決定了他們失敗的命運。由於大將林仁肇已經死了,南唐的最高軍事統帥成了庸才皇甫繼勛。這是個沒有半點能耐的將軍,徹徹底底的投降主義者,大戰還沒開始他就宣揚悲觀厭戰投降論。李煜對軍事一竅不通,交待了一切便不再過問,繼續鑽進後宮。文官陳喬、張洎也是無用之人,一味盲目樂觀,主張對宋軍採取堅壁清野的方針,並預言宋軍不久便會因補給不足而撤兵。當宋軍的旗幟插到金陵方圓之內的時候,文臣武將還在對李煜隱瞞事實,李煜毫不知情,還以為可以躲過一劫。一日李煜偶然來了興緻到金陵城樓撫恤軍隊,當他看見漫山遍野的宋軍的時候幾乎要昏厥,整個世界都塌了。這個懦弱的皇帝終於拿出了點威嚴,毫不留情的斬殺了皇甫繼勛,可是他卻沒捨得斬殺同樣欺瞞他的文官們。 殺了皇甫繼勛也是無力回天的,儘管李煜如夢方醒,也發誓與宋軍血拚到底。現在的反抗除了可以證明南唐人的血性外,再也沒有別的意義。但是,畢竟李煜是醒了,他投入到了抗宋中,只怪蒼天不佑,出師未捷身先降。 公元975年,潤州節度使劉澄叛變,南唐自此沒了後方補給和退路。五月,李煜拿出了他最後一張王牌,急調15萬江西湖口兵救援金陵。而都虞侯朱令贇又不敢冒進,致使延誤戰機。十月朱令贇終於率軍救援,可是江水已淺,湖口兵船大行動不便,再次貽誤戰機。皖口之戰,朱令贇先用火油機攻打宋軍,可是長江之上風向突變,火勢回燒,朱令贇的15萬水師歸為一炬。至此,金陵成了瓮中之鱉,十一月二十七日,金陵城破,李煜「肉袒」投降。南唐這個短命小王朝從此灰飛煙滅,李煜也開始了他屈辱的後半生。 本來大戰前李煜宣稱是要與金陵共存亡的,如果不能抵抗宋軍,將帶領全家自焚殉國。可是最終他沒有做到,當死亡就在眼前時,他畏懼了,他退縮了,寧願「賴活」也不「好死」。歷史對於李煜的怕死多有諷刺,可是又有人認為李煜是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才和平投降的,其實是個捨己為人的仁君。對此,不一而論,總之,李煜不是一個果敢有魄力的人,不是一個做大事的人。 押解去汴京的路上,李煜寫下名垂千古的《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宵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唱別離歌,垂淚對宮娥」。李煜詞的藝術魅力第一次得到了升華,亡國奴生活的開始也是李煜的詞不一樣境界的開始。在這首詞里,我們看到了李煜與另一個「一目重瞳子」的人項羽終於有了相似的地方。項羽兵敗垓下,逃至烏江,無路可走,對著虞姬唱起了「力拔山氣蓋世」,而李煜在失去江山之後則是「垂淚對宮娥」。可惜的是李煜沒有項羽烏江自刎的魄力,李煜的手只拿得起筆。 趙匡胤對待投降的李煜還算仁慈,沒有殺他,也沒有當眾宣讀李煜所謂的罪狀,只是在李煜的封號上狠狠的戲弄了他一把,「違命侯」的帽子成了李煜揮之不去的後人的笑柄。李煜算是解脫了,不用再為朝事分心焦慮了,也不用擔心宋軍什麼時候就打過來了,同時他也失去了自由,成了一個高級的囚犯。普通的囚犯身陷囹圄倒也無憂無慮,而李煜的真性情,一而再再而三的追憶故國使得趙宋皇帝痛恨至極。 俘虜的囚籠生活是難熬的,李煜每日里無所事事,沒有自由,奢華的生活也早已離他而去。李煜的心是苦痛的,是他失掉了祖宗的江山,他痛悔自責,不能自拔。對於往事,他日夜追思,思念故人故國,經常黯然神傷,潸然淚下。同時,他的生命是得不到保障的,因為他是曾經的一國之主,曾經擁有一呼百應的能力,趙宋皇帝不得不有所防,縱然李煜從來都不能左右什麼。在汴京的李煜連一個普通人都不如,時不時受到屈辱,也只能默默忍受,一切都活在監控之下。而李煜又是一個過慣歌舞昇平生活的人,強烈的反差常常讓李煜的心靈倍受煎熬。 一首《浪淘沙》把他的囚徒生活的苦痛完完整整的表現了出來,讓人惋惜神傷。「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身在異國,不得自由,江山已逝,故人不得見,生活轉了個彎,投降前後的生活真可謂是「天上人間」! 公元976年,宋太祖趙匡胤在「燭光斧影」中神秘駕崩,他的弟弟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宋太宗此人陰險狡詐,卑鄙無恥,是個不折不扣的小人,偽君子。他一方面提高李煜的地位,把李煜的爵位「侯」上升到了「公」,又在生活條件上給予李煜補助,看似明君,實則背地裡打著齷齪無恥的主意。 宋太宗早已看上跟隨李煜一起投降來到汴京的小周后,並對她垂涎三尺。他趁著小周后進宮朝賀的機會三番五次的強行侮辱小周后,小周后一介女流,敢怒不敢言,為了李煜,只有默默的忍受。小周后每次從宮中回來,都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屋子裡哭泣,李煜自知其中原委,但是也無能為力,他能做的只有好好安慰這個為了他受苦的可憐的女人。小周后把自己關在屋子裡掩面而泣的時候,李煜就在門外小聲撫慰,而小周后常常隔著門對李煜破口大罵,罵聲遠聞於牆外。為此,李煜只是默默忍受,他連自己心愛的女人都保護不了,他有什麼權利反駁。在小周后面前李煜仍是嬉皮笑臉的安慰,可是無人的時候,李煜心中的痛常常使他小兒女般「以淚洗面」。我們實在不忍心再去苛求李煜什麼,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比此時的李煜更屈辱的了,一朝帝王如今淪落到如此地步,怎不叫人扼腕嘆息! 又是一個七夕,李煜四十一歲生日。這天李煜有了難得的好心情,請了在汴京的諸多故人好友,為自己慶祝。看到故人,想到故事,看著蒼老的自己,念到如今自己的處境,李煜心中的鬱悶悲憤忍不住發泄出來。他提起筆,寫了他的一生絕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寫罷便命伶工演唱,音韻凄楚,動人心肺,席間諸人,無不黯然落淚。 《虞美人》傳到宋太宗耳中,太宗拍案而起,殺心頓起。他再也不能忍受李煜的忸忸怩怩,另一方面他以為除掉李煜自己便可以霸佔小周后,以滿足自己無恥的淫慾。於是宋太宗派一無所知的弟弟趙廷美給李煜送去了含有牽機劇毒的毒酒,李煜飲罷劇痛不止,身體抽搐,最後身體彎成一個弓形,在極度痛苦中結束了生命。小周后傷心欲絕,不久便了無牽掛的追隨李煜而去。小周后與李煜得以合葬,在陰間他們擺脫屈辱重做一對生死伉儷。 有人這樣評價李煜的一生:生在帝王之家,卻無帝王之志;登上國主之位,卻無國主之行;身處國君之尊,偏懷赤子之心;欲保做人尊嚴,卻又懦弱怕死;身陷囹圄之中,卻又不忌言辭。李煜的一生都在矛盾著,經歷了大喜大悲的重大洗禮,也造就了他詞中的血淚真情。 郭磨在《南唐雜詠》中說李煜「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其實不然。縱觀李煜一生,少了哪一段的經歷,李煜都不會有後來文學上的的成就,沒有亡國奴的切身感受,李煜是決不可能寫出那樣凄婉動人的詞句。因為只有真情實感,才最為撼動人心。 帝王李煜是失敗的,而詞人李煜是成功的。命運把李煜生前失去的東西在李煜死後加倍的還給了他。後人永遠記住了李後主,同情他的不幸和苦難,羨慕瞻仰的才情與風度,他的名字和他的不朽詞作永供後人瞻仰。拋開早已「檣櫓灰飛煙滅」的歷史不提,李煜算得上是一個真正的帝王。與其一生,夫復何求!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