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南派內丹修鍊全過程

養生健體的南派修鍊————七步驟

有句俗語,叫做「條條大路通羅馬「。雖然內丹修鍊的目的是一致的,但是每個人練習起來情況就有可能不一樣,所以有了前面我們介紹了的各個門派。在眾多的門派中,就男子修鍊而言,最具典型最易實踐的,當屬南派內丹修鍊的方法了。

這南派內丹修鍊的方法是由道家南宗祖師張伯瑞所發明的。張伯瑞是北宋太宗、神宗時期的人,從小聰明而有才智,勤奮好學,涉讀了三教經典、刑法、書算、醫書、戰陣、天文、地理、吉凶生死之術,長大成人後從軍打杖,屢立戰功,後因受人陷害,受到株連,被充軍嶺南。當時朝中大將陸詵統帥桂林,聽說張伯瑞是個奇才,於是召至帳下,讓他掌管機密文書。後來,張伯瑞又隨陸詵轉移到成都。一次偶然的機會,張伯瑞遇到了道家人物劉海蟾,二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於是劉海蟾傳授給張伯瑞道家內丹修鍊的秘訣-金液還丹火候,劉海蟾「指流語一」,張伯瑞「知原悟百」。後來張伯瑞精城修道,竭力主張修鍊內丹,認為「人人本有長生藥」「何須尋草學燒茅」。一日,一位自稱專門修鍊戒、定、慧功夫的僧人找上門來,對張伯瑞的理論提出質疑,並聲稱他的方法能夠入定出神,間隔數百里的地方傾刻便能到達。張伯瑞雅興大發,與僧人約定出神一起遊覽楊州關賞瓊花。二人共居一室,暝目出神遊楊州,張伯瑞到達楊州時,僧人已經到達。張伯瑞要求各折一朵瓊花作為紀念,結果回神後,僧人取不瓊花,張伯瑞卻取出瓊花玩耍於手中。僧人十分慚愧,不明白道理。張伯瑞說:「現在的人學禪學仙,就像我們二人界定分明。我們道家的金丹大道,是性命皆修,聚則成形,散則成氣,所到之處,真神見形,是為陽神。僧人所修,欲速見功則不達,不復修命,直修性宗。所以所到之處,人不見形影,是謂陰神。」如今在楊州有座道觀就叫瓊花觀,據說是當年百姓為了紀念張伯瑞折瓊花的故事,專門修了這座道觀來供奉他。後來,張伯瑞將他對內丹修鍊的的見解著成《悟真篇》一書,專門講述內丹修鍊的原理與方法。

南派的築基下手功夫可用打坐,採取雙盤與單盤,雙手自然放下至下丹田,以之溫養,然後用收心、存心、內視、入靜、調神、調息和調精七個步驟完成築基修鍊。

收心,是下手時除斷雜念的一種方法。因為剛開始做功夫時,難免雜念叢生,心馳於外,所以要收心。具體做法為:「於一念妄生之際,思平日心不靜者,此為使耳,急舍之。久久純熟,。夫妄念莫大於喜怒,怒里回思則不怒,喜中知仰平喜,種種皆然。」(張伯瑞《玉清金簡青華秘文金寶內煉丹決》卷上《口決》)就是說妄想念一產生,立即用心制止,便會喜而不喜,怒而不怒。這不僅是築基先決條件,而且是打坐入靜的要決。張伯瑞說:「豈獨坐時然?平日提百萬強兵,但事至則理,退則休,亦可為靜之本。以此靜心應接事物,誰雲誤事?實自靈耳。故曰:以事煉心,情無他。鏡能察形,不差毫髮,形去而鏡自鏡。蓋事至而應之,事去而心自心也。」(同上)說明修鍊如此,待人接物亦應如此。做到此,「心不留事,一靜可期。此便是覓靜底路。有詩曰:得路欲歸休問遠,看看信步莫煩心,雲收將放金烏見,一點靈光眼內明」(張伯瑞《玉清金簡青華秘文金寶內煉丹決》卷上《口決中口決》)

存心,是收心後的穩心功夫。存心之前,必須先止念。原因是「念之生也,感物而動,爾覺定中覺目有所睹,則神役於目矣」。做法是「急收內昕,其它皆然」。如此便可以養性,「養性之始,見不存則無所養,無所養則終乎不見矣。存心實自收心始。所謂收神者,蓋收心之餘,用耳行之,至久見如不見,聞如不聞,形心相忘,合乎至道,則元性彰露而元氣生矣」(張伯瑞《玉清金簡青華秘文內煉丹決》卷上《下手功夫》)

內視是一種使心繼續保持靜定的方法。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張伯瑞解釋說:「心之所以不靜者,不可純謂之心。蓋神亦役心,心亦役神,二者交相役,而慾念生焉。心求靜,必先制眼,眼者神遊之宅也,神遊於眼而役於心。故仰之於眼,而使之歸於心,則心靜而神亦靜矣。」(張伯瑞《玉清金簡青華秘文金寶內煉丹決》卷上《口決中口決》)就是說,入靜之時,雙目微閉,內視於心,思想集中,萬慮皆空。至於雙目微閉的理由,《胎息經》曰:「天之神發於日,人之神發於目,目之所至,心亦至焉。」由此,內丹修鍊打坐時,凝神定息,舌拄上齶,心目內注,俯視丹田,很快便能入靜。

入靜,是經過上述功夫後自然而然形成的結果。其狀態是:「心惟靜則不外馳,心惟靜則和,心惟靜則清。」此時要考慮精、氣、神問題:「精、氣、神之所以為用者,心靜極則生也,非平昔之所謂動也,用精、氣、神於內之動也。精固精,氣固氣,神亦可謂性之基也。何也?蓋心靜則神全,神全則性現。」(張伯瑞《玉清金簡青華秘文金寶內煉丹決》卷上《心為君論》)

調神,是入靜平穩後調和,調配元神的功夫。張伯瑞認為必須內視、內聽、內嗅。原因是:「兩目為役神之宅,顧瞻視矚,神常不得離之。兩耳為送神之地,蓋百里之音聞於耳,神隨之而去。兩鼻為勞神之位,隨之而辯之者誰?神也。使耳目口鼻皆如眉,則神豈不安而全之。夫如是,則不為後天也,亦不勞修鍊也。大抵忘於目則神歸於鼎而燭於內,蓋綿綿若存之時,目垂而下顧;忘於耳則神歸於鼎而聞無內,蓋綿綿若存之時,耳內聽於下也;忘於鼻則神歸於鼎而吸於內,蓋真息既定之時,氣歸無海之理。合而言之,俱忘而俱歸於鼎而合於內矣。」(張伯瑞《玉清金簡青華秘文金寶內煉丹決》卷上《神為主論》)也就是說,通過內視、內聽、內嗅等內煉,調神定息,使神歸鼎內。

調息,是上述功夫的輔助功夫。整個築基過程中,調整好呼吸,至關重要。張伯瑞說:「靜定之際,先行閉息之道。閉息者,夫人之一息,一息未際,而一息續之。今則一息既生,而仰後息,後喜受仰,故續之緩緩焉,久而息定。仰息千萬不可動心,動心則逐於息,息未止而心已動矣。」(張伯瑞《玉清金簡青華秘文內煉丹決》卷上《下手功夫》)說明人的心若沉著事物,便散亂無定。故要用心息相依之法,拴住松馳之心,由精入細,息調心定,終使心靜而神存其真。

調精,是築基的最後一步功夫,也是煉精化氣前的關鍵功夫。整個築基功夫,重在培補精、氣、神三寶,神調息調,則精亦調。精為氣,神之基礎,所以必須首先調之補之。至於其方法,張伯瑞說:「竹破須將竹補室,覆雛當用子為之(或抱雞當用卵為之),萬般非類徒勞力,爭似真鉛全聖機。」(張振國《(悟真篇)導讀●悟真篇●絕句詩六十四首》其八,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就是說,以己之神,補己之神;以己之氣,補己之氣;以己之精,補己之精,方合天地造化之聖機。但是補精調精,不能獨而為之,還必須精、氣合煉。張伯瑞說:「莫把孤陰為有陽(或陽里陰精質不剛),獨修一物轉贏尪。勞形按影皆非道,服氣餐霞總是枉。舉世漫鉛汞伏,何時得見龍虎降?勸君窮取生處,返本還原是藥王。」(同上,《(悟真篇)導讀●悟真篇●七言四韻十六首》其九)指明精、氣神必須合煉。《玉清金簡青華秘文金寶內煉丹決》卷中《青娥在我》):「真鉛則元氣矣,精氣神亦先有胚胎在其中矣,火足氣充,則元精、元氣氣、元神盡會合而為一,故嬰兒產矣。「嬰兒」便是「藥物」。此時築基功夫完成,修鍊者達到精滿、氣足、神旺的狀態,下一步便可以轉入煉精化氣階段了。

推薦閱讀:

孫不二女功內丹次第詩十四首
03內丹與外丹
內丹入門知識
文始門講《道德經》——第五章:天地不仁
打通小周天:內丹修鍊第一步

TAG:修鍊 | 內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