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隨想(二)
作者:和訊論壇 適志便逍遙
(5)
我還總擔心寫得太務虛,而且從頭到尾看下來似乎也沒什麼新東西,都是無數前輩重複過無數次的老生常談,一直想寫點實在的卻又一直抽不出整塊時間來。
現在總算有一個人覺得有收穫了,那我就沒白寫。
再給你兩個建議:一是上限15%的倉位實在太小,體現不出商品市場中資金的槓桿效應來。槓桿是把雙刃劍,用得好可以把資金效率成倍放大,用不好則加大暴露的風險。而事實上除了倉位比率外,還有很多方法可以控制風險的。換言之,我們可以通過其它方法,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資金槓桿。
二是你對成功率過份看重,如果你是位日內交易者,或者做短線波段的倒也無可厚非,但如果做中長線趨勢跟蹤的話,說得極端點,成功率越高的方法收益率可能反而越低,甚至有可能是負收益。
(6)
要麼15%,覺得輕了就30%?這也太直線了吧?當然這不怨你,就算是交易天才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也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想當年我還不如你呢。
你不妨把持倉當做一個系統來考慮,比如說:市場上那麼多品種,誰規定只能持有一種的?
當然,有些交易者只做很有限的幾個甚至一個品種,理由是:可以最大限度地熟悉目標品種,時間做的越長就越得心應手。
我認識的一些朋友,包括有些是做股票的,採用的都是這個方法,收益也確實不菲。不過仔細考量下來,他們的盈利大多來自於震蕩區間。
「我只做一隻股票,跌得多了就買一點,漲起來又賣掉,等它跌下來再買」,一位靠炒股買了房的朋友這樣對我說。
而對於趨勢交易者來說,如果僅局限於少數幾個品種(或股票),盈利的效率可能會大打折扣。
大部份情況下,價格都處於無趨勢的震蕩狀態(據說震蕩時間佔80%,我沒統計過,不過從歷史K線來看也差不多)。對單一品種來說,一年中能夠盈利的機會實在是不多。本來盈利少也就罷了,問題是趨勢交易的軟肋在於震蕩——正如震蕩交易的軟肋是趨勢一樣——震蕩過程中累積的虧損會極大地侵蝕在趨勢行情中獲得的利潤,甚至最終造成虧損。
而多品種同時交易,一方面,能夠為鎖定趨勢品種提供最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又能在倉位比率較高的情況下有效地分散風險。
當然有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要同時關照若干個品種太耗費時間和精力,基本屬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不過照我看來,如果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價格波動本身,而不是把時間和精力花費在追尋價格為什麼這麼波動和將怎麼波動上,交易實在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一開一平,動動滑鼠而已。
我屬於那種能坐下決不站著的懶人,既然只是價格的波動讓我賺錢,幹嘛還要費心去分析它為什麼要這樣波動?至於它將來會怎樣波動,我跟上帝他老人家又不熟,你問我問誰去?
所以我現在只是在開盤前打開交易軟體,花10分鐘把條件單掛上了事,然後該幹嘛幹嘛,一點也沒覺得有什麼好忙好亂的。
風險暴露和資金效率之間的關係如何進行調整,如何在兩者之間取捨、平衡、妥協,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上面的討論只是很膚淺地觸及到其中的一個方面。簡而言之,對於單一品種來說,別說是30%,哪怕是一次性建倉15%,在我看來風險都顯得太大了;而對於你整個的賬戶體系來說,這個比率的資金使用效率又太低了。
(7)
很好!非常好!總算有一位願意和我探討的朋友了,先激動一下下。
首先聲明,這個貼子既然取名為「隨想」,自然是隨心而動,信筆寫來,既無草稿,更無提綱,所以難免顯得有些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比較凌亂。再加上鄙人生性疏懶,寫東西又慢,對那些「倚馬而立,下筆千言」的古聖先賢們實在是心嚮往之而身不能至,因此種種言不達意、出糗紕漏也就在所難免了。
魯迅先生說: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了易;道學家看見了淫;才子看見了浪漫;革命家看見了排滿;流言家看見了宮廷秘史。
我們引伸一下:同一段行情,炒單者看見了的掛單的跳動;日內者看見了分時上的暗流;做震蕩者看見了阻力;而趨勢交易者則看見了突破。
我們交易的並不是這個市場本身,而是我們對市場的看法。
所以朋友說「那頂多說明這種方法適合你,但它不一定適合別人」,沒錯,確實是這樣。
但扳著指頭數過來數過去,能夠實現穩定盈利的基本方法無非就是這幾樣,而且趨勢交易是其中對交易天份要求最低、最易學易用的一種,因此我相信同道者眾,雖然「不一定適合別人」,但也並非「一定就不適合別人」。
至於「常識」和「經驗」之辯我覺得無需多言,一枚硬幣的兩面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這些讓人耳朵磨出老繭的老生常談的態度。既然總有老生樂於常談它們,終歸是有些道理的。
為什麼期貨行業死亡率這麼高?我在前面的貼子上已經說清楚了:本來很簡單的一件事,無非讓你把自行車從
心理,或者說人性使然。
要想長期穩定盈利,所需做的一切事無不違人性而行,通俗地說就是怎麼彆扭怎麼來。所以能在這個市場上長期生存的人,說好聽點叫超凡入聖,說難聽點就叫變態了。
除了這個原因外,市場本身的規律也在起作用。這個負和市場需要有大批的虧損者來維持它的運行,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明知投機交易是世界上最難成功的行業之一,卻還是有那麼多人前赴後繼而來,而且每一個人都認為自己將是那些個屈指可數的成功者之一。如此看來,交易者們恐怕是世界上自信心最強的一群人了。
但光有信心顯然無助於交易的成功。要想不斷在市場上賺到錢,理性、自律、自省是最基本的要求,非此則不足以變態,呵呵。
(8)
首先要搞清楚一個問題:為什麼要事先設定一個平倉位置?
平倉位置有三個作用:1)在開倉初期控制虧損,稱之為止損位;2)在達到預期盈利時退出,稱之為止盈位;3)在有利趨勢出現轉折跡象時平倉退出,稱為退出位。
止損位的設置有兩種基本思路:1)控制每筆交易的風險。比如你設想的,在損失達到總資金2%時止損退出,採用的就是這個思路;2)在持倉理由消失時退出。比如以價格突破某均線為開倉條件,那麼價格位於這條均線之上就是你的持倉理由,當理由消失時自然需平倉退出。
就我個人而言採用的是第1種。
當然採用第2種思路也沒錯,只是相對於每一筆交易來說,你的開倉位和止損位之間的距離是動態的。同一個合約同樣的手數,這次止損只損失了1%,下次可能就是5%,損失不好控制。當然也可以用我上面講過的方法,通過調整持倉來達到把每筆交易損失控制在既定範圍之內的目的。
第2種思路在技術分析和頭寸計算上相對於第1種來說要複雜得多。既然並沒有什麼明確的證據可以證明第2種方法比第1種收益率要高,我自然就樂得偷懶,只用第1種了。
止盈位:趨勢跟蹤是右側交易,理論上不應該採用止盈位。
退出位:有很多方法,比如你用20日線做為開倉依據,那麼仍然以它為退出位,這是可以的。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當你採用退出位來退出市場時,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永遠不可能平在最有利的位置上。你平倉時往往已經損失了很大一塊本來已經到手的利潤。能夠忍受這樣煎熬的人並不多,因此用止盈退出市場的方法大行其道。
止盈退出至少在心理上佔有很大的優勢:如果平倉後趨勢繼續發展,可以做飄然出世狀,拽拽文,吟吟詩,比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之類;如果剛好平在趨勢拐點上呢,那還了得,可以當資本吹上好幾年了。
而等趨勢回撤一大截後才退出就很有可能被人家嘲笑一通,例如「某元時我就看出什麼什麼什麼跡象,當時一個激靈,平掉多倉一個反手再賺一波。你看你賺了N元不賣現在才平倉,說都說不聽,早幹嘛去了。」云云,弄得自己多少有些訕訕的,出門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雖然採用退出位而不是止盈位有這樣那樣的缺點,顯得比較傻氣,但聊以自慰的是這個市場最不缺的就是聰明人。自己傻一些,搞不好歪打正著,反而能脫離虧錢的大多數,加入到能穩定盈利的少數人之中。
一不小心寫這麼多,越扯越遠了,回過頭來回答你的問題:我的原意,是向下幾個檔位,能夠避免一些盤中波動造成的意外退出就行了;就算是有大資金有意往下打,如果只為了打掉對手盤的止損單是不敢打太深的,除非他們是真正在出多單或者建空單。
向下3%,以你15%的倉位,按保證金比例10%算,當你退出時會多損失4.5%的資金,照我看來幅度確實過大了。
當然具體設多大,一是看是哪個品種,一些走勢比較規距的品種就可以設得緊密些,反之則應該把幅度加大一點;二是看你自身的理念和特點:你是希望更好的保護你的資金,還是更好地保護你的頭寸?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等你有了一定實盤經驗後自然就明了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