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作品中的「流」字為何常常少一點?(圖)
2016年07月26日 10:24來源:人民日報作者:楊立新
13人參與7評論
圖一:揚州平山堂「風流宛在」匾額
「最具哲理的錯字——『流』」:
在江蘇揚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有一塊「風流宛在」匾額,出自清光緒初年兩江總督劉坤一之手,據說是劉坤一為追念曾在揚州任主政官員的歐陽修所作。「風流宛在」這四字中有兩個錯字:「流」字少一點,而「在」字多一點。(見圖一)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原來,歷史大名人歐陽修在揚州時是個「風流太守」,在多而善風情、色藝雙絕的揚州美女石榴裙下曾弄出了不少韻事。
劉坤一把「風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寫一點,「在」字多一點,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點風流,多點實在,極富哲理,同時曲筆點出歐陽修當年行為上不檢點。這樣的字,錯得恰到好處,所以至今也無人說三道四……
否!本人今天就要說道說道,將上述對古代先賢的造謠污衊徹底洗清!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歐陽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和政治家,他公忠體國,直言敢諫,屢屢得罪權貴,仕途起伏跌宕。慶曆五年(1045年),歐陽修因參與范仲淹等人推行的「慶曆新政」,被貶為滁州太守,之後又改知揚州。
在揚州,歐陽修兢兢業業地主政牧民,普施教化,使揚州出現了政通人和的氣象。公務之餘,他又寄情山水,探幽訪勝,在揚州城外的蜀崗築平山堂以作講學、游宴之所,並在堂前手植「歐公柳」。一闋《朝中措》留下了他在揚州的風流行藏:「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上闋中,以王維「山色有無中」的成句,描寫了從平山堂內向四野望去的美妙景色;而「手中堂前垂柳」又暗用陶淵明「五柳先生」的典故,表達了自己的歸隱願望。
歐陽修在揚州為官不足1年,卻留下了無窮財富。他吟詠酬唱的平山堂,還有他的道德文章、風華才氣,近千年來一直受到後人的憑弔和禮讚。因此,劉坤一所題「風流宛在」,絕沒有什麼「醉翁之意」,表達的只能是對歐公的欽敬懷想之情,抒發了作者遊覽平山堂後的主觀感受——歐陽修當年的詩酒風流彷彿到今天還如在眼前。
那麼,劉坤一為何將「流」字少寫一點,而「在」字卻多寫一點呢?其實,這是書法中很正常的寫法,並不是什麼錯字。
圖二: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
我們首先看不加點的「流」字。下面是「流」的字形演變:(見圖二)
「流」字最早見於金文,從其金文、大篆、小篆等古文字字形可以看出,「流」字右上部為頭朝下的「子」。隸書、楷書等今文字則出現了加點的「流」和不加點的「流」兩種寫法。唐《干祿字書》註明,前者為正體,後者為俗體。但在實際書寫中,這種不加點的俗體「流」更受古人的青睞。如王羲之《蘭亭序》中的兩個「流」字、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的五個「流」字以及唐伯虎《落花詩冊》的兩個「流」字,都不加點。
圖三:(北魏) (南朝宋) (唐)李世民(元)趙孟頫
《高慶碑》 《爨龍顏碑》 《晉祠銘》 《漢汲黯傳》
至於加點的「在」字,在古代碑帖中也很常見(見圖三),並無任何寓意,加不加點完全根據書寫者的實際需要。「風流宛在」的「在」字之所以加點,主要起到駐筆收鋒並與右邊三字相呼應的作用。
另外從詞義上分析,上述關於「風流宛在」的說法也漏洞百出。我們知道,「風流」一詞的古今詞義差別很大。在古代,「風流」多指士大夫的才華風采、儀錶風度,如「是真名士自風流」,絕沒有現代漢語中「放蕩的男女關係」的意思。而「實在」是一個偏正片語,中心語為「實」,「在」字僅起湊足音節的作用。所以,通過一個「實」字我們可以聯想到「實在」之意,但僅一個「在」字是絕不可能與「實在」發生聯繫的。故所謂「少點風流,多點實在」,完全是好事之徒無中生有的編造和戲說!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有刪節
推薦閱讀:
※老太作品
※Denis Zilber作品欣賞
※【唯美微型詩社】◆No.157◆ 第八屆詩賽獲獎作品
※寶寶棉襖棉褲裁剪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