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師卓格活佛關於皈依的開示
06-15
今天這麼多有緣的人聚在一起給我過生日,謝謝你們!我們藏地是沒有過生日的習俗,按照佛教來講過生日就是要反思一下這一年自己都做了什麼?做了多少好事?多少壞事?學佛是否更精進了?今天應很多弟子的要求來辦這麼一個聚會也很好,但光我講不行,需要大家的參與,請你思考一下這一年你的修行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你這一年當中有什麼樣的善行、善業可以分享給一切有情眾生和在座的居士們?這都很好。 我今天想要講的沒有什麼新內容,還是談談皈依。我們在座的有皈依十幾年的、也有沒有磕完十萬個頭的、也有沒有修完《前行》的、也有新皈依的、還有尚未接觸過佛法的人,所以今天要談談皈依。在我們佛教里皈依是很重要的,為什麼很重要呢?就比如我們蓋房子,地基必須要打得紮實,以後你再建房子就會特別牢固,不然的話會塌下來。所以基礎是很重要的,皈依是學佛的基礎或入佛教的門。作為佛教徒皈依三寶,和皈依以後修皈依法門都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今天也不叫講,就像聊天一樣說說皈依是怎麼回事。 皈依是什麼呢?就是把你的心託付給佛、法、僧!託付給三寶!什麼是「三寶」?佛、法、僧就是三寶。為什麼叫「寶」呢?就像平時大家說的「寶貝」,世間上的寶貝或珍寶,是非常珍貴和稀有的。佛、法、僧也是世間珍貴的,很難遇到的,所以就用「寶」來形容!皈依三寶的稱呼上,也有人說皈依四寶: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但上師在修密宗時有特別的意義和皈依及依靠的方法,皈依上師,上師代表一切的佛菩薩!可以代表佛法僧!所以上師不算單獨的,還是皈依三寶。有些人說四皈依、三皈依啊,實際上在佛經里曾多次提到的是只有三皈依而沒有四皈依。所以我們以後理解時應該是三皈依而不是四皈依。總之皈依的對象就是佛法僧,上師可以代表所有的佛、菩薩、和三寶,所以不違背三寶之說。 「佛」是怎麼理解的呢?釋迦牟尼佛是2500多年前在古印度迦毗羅衛國出生的太子,父親是國王凈飯王,他自小生活無憂,享盡人間的榮華富貴。釋迦牟尼在2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痛苦,捨棄王族生活,遠離父母、妻兒,出家修行,經過實修苦修而成佛。這個成佛過程是演示給我們看的,實際上釋迦牟尼佛早已成佛。然後再出生在人間來給我們演示這樣一個出家和成佛的過程,成為我們皈依的對象。佛教是不是釋迦牟尼佛創造的呢?不是,佛教應該是佛經的理論。佛法的真實性是永恆不變的,跟佛、虛空一樣是永恆不變的存在!只不過釋迦牟尼成佛後,他發現了世間的真諦!他就講出了他所發現的宇宙人生的真諦,所以釋迦牟尼佛也是佛法的發現者,他示現了這一切。 修心的過程就象是一個很窮的家庭房子底下埋藏著寶藏,但沒被發現,一家人仍然過著窮困的日子。如果有一天他們發現了這個寶藏,把它取出來,這個家庭就會過上富裕的生活一樣。所以,釋迦牟尼佛以一個寶藏發現者這樣一個角色給我們傳法。釋迦牟尼佛代表所有的佛菩薩,所有三千大千世界每一個微塵上都有無數的佛菩薩,發現了這一切而又以一個普通人——國王的兒子,通過修行而成佛,用這樣一個方式給我們講述。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簡單理解的就是「佛」。 「法」是什麼呢?指的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法。釋迦牟尼成佛之後傳法40多年,傳法主要是三轉法輪。第一轉法輪、第二轉法輪、第三轉法輪,這是三轉法輪(大的法輪)。第一轉法輪主要講的是《四諦》。釋迦牟尼成佛以後,很多人都不理解佛法的真諦,所以主要講《四諦》:苦、集、滅、道。世間是痛苦的,需要尋找痛苦的根,遠離痛苦得到解脫,及了解得解脫的道;然後苦集、滅道,是世間的因果,和出世間的因果,這樣的狀態來講的,比如什麼狀態下做什麼會得到善、惡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樣的因果關係來理解世間的一個真實的情況。這樣的話給眾生的感覺第一轉法輪,幾乎和世間離得不是很遠,所有的東西都是存在的,你看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存在的,只不過這些都是因緣、緣起形成的,釋尊是這樣給眾生慈悲講法的。 第二轉法輪的時候,是當眾生的根器都已經進步到一定的程度,開始講第二轉法輪,第二轉法輪具有代表性的是《心經》、《般若八千頌》等般若的經典。在《心經》里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講所有東西的本性就是空,空也是色、色也是空,主要是講「緣起性空」。以前講四諦、輪迴,講完以後很多人很容易執著在這個階段上,現在這些都要空掉,把執著去掉,所以講一個空性的境界。《心經》代表一切般若的經,所有的一切都是空的:性空。佛陀用慈悲應人而這樣講的時候,很多眾生當時產生了疑問。在第一轉法輪時講的都是「有」,而第二轉法輪的時候,講的完全是「空」,「緣起性空」;這兩個講的是對立的呀?!然後很多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和眾菩薩就問:「世尊您在第一轉法輪和第二轉法輪里講的有沒有相違背的地方?您第一轉法輪講的所有的東西都是「有」,都是存在的;而第二轉法輪講的所有的東西都是沒有,都是性空,「緣起性空」。大慈大悲的釋迦牟尼佛您如何清除我們的疑問、煩惱?」釋迦牟尼佛回答說它們並不相互違背。為什麼呢?因為世間有二諦:世俗諦和勝義諦,從這兩個角度去看,「實有」和「緣起性空」都是存在及不相違背的。所以,在第三轉法輪的時候佛陀詳細地講解了為什麼說「有」,為什麼說「性空」等,一一分別解釋清楚的法輪就叫第三轉法輪。 藏傳佛教有五大教派(寧瑪、薩迦、噶舉、格魯和覺囊派),我們是屬於覺囊派。各教派都是以佛教的論典為準,要講解皈依三寶和皈依的戒律、發菩提心、迴向等,對善業、惡業的講解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是在見地上有所區別,各教派的認識不同而已,最終還是歸為一體,就是成佛。所以我們覺囊派認為第三轉法輪是最了義的、最正式的。佛在這裡面講:所有的眾生都有如來藏,什麼叫「如來藏」?就是「佛心」。我們所有的眾生都具有如來藏——佛心,「眾生」指的不光是人,還有螞蟻、畜生、惡鬼、魚、螃蟹、蝦和蚊子等,都有「如來藏」。如果我們殺一隻蚊子或者殺一個螞蟻,都有殺生的罪過,這個惡業也會障礙我們成佛的機會,所以殺生是一個很大的罪過,只是我們不知道這個道理而已。我們覺囊派主要是依靠佛陀第三轉法輪的經典來講「他空見」的境界。我們眾生都有如來藏,就像貧窮家庭沒有發現地底下有寶藏一樣,一旦被發現,努力挖掘出來,你的寶藏顯現出來就是你的如來藏。因此每個眾生都俱足如來藏、俱足佛心。 釋迦牟尼佛在三轉法輪裡面講了八萬四千法門,這八萬四千法門可以說是我們皈依對象裡面的「法」。一個法門是一個什麼概念呢?用我們一般的人(凡夫)的思維去思考的話,那是不可思議的,為什麼不可思議呢?一個法門的大小是多少呢?假如用太平洋的海水做墨汁,須彌山所有的森林做毛筆去書寫,直至用盡,這叫一個法門。這樣的法門有八萬四千個,釋迦牟尼佛用40多年的時間來講了八萬四千法門。我們試想四十幾年怎麼可能講完八萬四千法門呢?但這僅是我們的思維去想的,因為佛的身口意是不可思議的,怎麼不可思議呢?佛的一句話,比如我們這邊有來自100個國家的100個人,他們語言不同,又有100個不同的問題,釋迦牟尼佛只用一句話,只講「嗡啊吽」這樣的一句話,可以一剎那間在同一個時間全部都解答了,而且人聽到的都是他們自己國家的語言,釋迦牟尼佛的身、口、意即是如此。所以釋迦牟尼佛的身口意、語言是沒有障礙的,是不可思議的,我們完全沒辦法思維這樣的功能。他的身體可以變成虛空一樣,無處不在。這樣的話,也可以說,我們一個人講一句話就是一萬句,是一個法門,這是不可思議的佛的功德,以後我們慢慢思維是可以理解的。 佛的身、口、意有不可思議的功德。舉例來說一地的菩薩,他可以變成100個人,可以在100個佛的凈土去親敬佛法,也可以變成100個人同一個時間度100個眾生。直至十二地菩薩之間,就這樣100倍100倍的翻,翻到成佛的時候他就無處不在,每一個眾生只要是我們的因緣成熟的時候,佛、菩薩隨時都會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只不過是我們貪、嗔、痴的業力還沒有消盡,沒有發現而已。所以不能只看成是我一個人在這裡講經說法,這裡是有無數個佛菩薩在講經說法,只不過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佛」的功德是這樣的,「法」是這樣的,然後是「僧」。 「僧」是什麼?一般的僧寶是什麼樣的?菩提心圓滿的就叫「菩薩」,一個菩薩可以代表僧寶。但是僧人呢,四個以上僧人可以代表僧寶。為什麼呢?釋迦牟尼佛曾經講過,四個僧人裡面必定一個是菩薩。所以四個僧人裡面肯定有一個是菩薩的話,四個僧人也算是一個僧團,可以代表三寶裡面的僧寶。但是一個僧人也可以代表僧寶,因為我們現在是末法時代,四個僧人聚在一起不是很容易,所以一個僧人也可以代替僧寶。我們皈依的對象就是佛、法、僧。簡單的講「法」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八萬四千法門,跟著釋迦牟尼佛學的就叫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出家為僧的人,就代替僧寶。這就是佛、法、僧。還有一個就是我們自身的佛法僧,我們也有如來藏,也是未來的菩薩、佛,我們所有的眾生都是未來的菩薩、未來佛。我們自身的如來藏也可以做皈依的對象。這是簡單說法。也可以怎麼理解:佛的法身就是「佛」,道和滅諦就是「法」,化身就是「僧」。 那麼怎樣皈依呢?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做皈依呢?皈依佛的時候,把「佛」看成是一個老師,是一個為你講經說法的老師或是師父一樣,能夠給你清清楚楚地講道理,不會有錯亂。我們以這樣一種心態去皈依。然後「法」呢?法就象是我們吃的飯,在飢餓的時候,能解餓解渴,能真正解救饑渴的就是「法」。還有「僧」呢?僧就像一個導遊一樣,比如說你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旅遊,你不想參觀所有的景點,只想看幾個地方,有一個導遊他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帶你去看完你需要去的地方,很容易就完成了。如果是你自己去找,說不定最後也找不到。出家人就像這樣一個導遊,用這樣的心態去皈依。這就是皈依三寶。 皈依之前最好有一顆出離心或者生起出離心!什麼是出離心?生出離心需要具有一個恐懼的心態和對三寶有信心的心態,有恐懼的心態和有信心。在有這兩種心態的基礎上,才會生出一個真正的出離心。什麼樣叫恐懼的心態?就是恐懼輪迴。輪迴是什麼?輪迴就是象我們現在的吃、行、住、卧,也叫輪迴。我們所謂的五蘊,每個人身體上都具有的色、受、想、行、識,這樣的五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真正的五蘊給我們帶來的痛苦是無窮的,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而已,還用執著的心態來保護我們的色身。比如說別人對你說了一句難聽的話,你就開始生氣、起瞋恨心,這樣的話會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起一個瞋恨心會給你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當別人罵你,你生起一個瞋恨心的時候,在你還沒有回罵別人之前,你自己已經傷害了自己!什麼樣的傷害?就是造了一個惡業!造惡業就會有因緣果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它不是不報只是時候還沒到,肯定有一天會報的。所以這樣的因緣果報不可思議。我們看我們自己的肉身而生起許多貪、嗔、痴,這貪嗔痴的根源是從那裡來的?就是從我們貪自己的肉身,或者別人對你說了一句難聽的話。不要說罵,就是說一句難聽的話,你就心裏面起煩惱,也是造業。 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造業,沒有不造業的時候。因此我們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改變心態,把所有的眾生都看成是自己的母親一樣,來減少我們造惡業的機會。現在我們肯定做不到,但是我們可以慢慢練習。所以說我們的肉體、五蘊的肉體、眾生的肉體是很可怕的。為什麼說是可怕的?就是我們所有的貪嗔痴都來自於我們的肉體。我們的輪迴應該就是這個肉體。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痛苦,只是我們不察覺。如果我們知道很多痛苦都來自於這個肉身的話,我們不會這麼貪自己的肉身,比如我們有很多的願望,很多的計劃,真正能夠實現的幾率是多少?有百分之一、二嗎?不會再多吧?!所以我們不要有太多的計劃,要順其自然。有些人說順其自然是一個借口,當人們不想做一件事時,他就說順其自然。這是因為他不知道什麼是順其自然。順其自然是你要去做,精進地去做,不要執著結果地去做就叫順其自然。不是完全放棄,完全放棄不是順其自然,該做的事情不做,也不叫順其自然。所以真正的順其自然很重要。這是我們簡單地了解了輪迴的框架算是第一步。 接著我們要恐懼輪迴,從我們的肉身做起。我們為什麼要恐懼我們的肉身呢?我們的貪嗔痴及三毒所有來源的根基是從我們的肉身里造作出來的。不信你們可以觀察一下,比如你們要生氣的時候,不要想別人對我做了怎樣的壞事,你不要想那個,如果你要想的話你會越想越生氣,越想越生氣……,所以你不要想別人的過失,要從自己身上找毛病。你為什麼要生氣?他為什麼對你說不好聽的話呢?你從來都沒做過對別人不好的事嗎?你肯定做過!只不過是你自己沒有覺察而已。因此在你生起貪嗔痴的時候,一定要從自身找毛病,如果找不到,你是不是認為自己沒有錯呢?不對!你肯定是沒有找到而已!因為你的貪嗔痴覆蓋了你找清楚的那種心態,覆蓋了!所以找不到。所以的話,我們要從自身做起。 假如說你走在路上,旁邊有一個人無緣無故就來打你的時候你會怎麼做?你會不會生氣?會不會生起瞋恨心?不用問,肯定生氣,他無緣無故來打我!我們在座的百分之百的答案就是肯定生氣!但是這也不能生氣,為什麼呢?他打你時你應該怎麼去想呢?反過來替換想一下,他為什麼要打我?肯定他心裡不舒服,心裡有貪嗔痴,那這樣的話,他自己控制不住貪嗔痴來打我,我應該可憐他,我可以很高興地接受、或者以度他的心態來接受!你可以對他說「謝謝」!你這樣做的時候可以反觀一下當下你的心是痛苦的還是喜悅的?如果是喜悅的那你的修心有了很大的進步!你對他說謝謝!這是為什麼呢?你說「謝謝」一句話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為什麼說是不可思議呢?第一、因為你說「謝謝」的時候,他的心裡會不好意思,從此以後,他也許就不會再接著罵下去了。第二、他的貪嗔痴消除了一半,僅這個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的。雖然他當時沒有感謝你,但他回去後會反覆地想,「這個人為什麼要這麼做」?也許他自己想不出來,他也許會去找其他的善知識來解釋這件事,從此以後他會得到一些菩提心的善根,以後他也有可能成為你的好朋友,所以這個功德不可思議。第三、你修了忍辱。「忍辱」是什麼?就象你有一把鋒利的刀,如果你吃水果、吃肉應該用它時你不用,那你平時身上帶著它沒什麼用。假如你吃水果、吃肉需要用刀的時候沒有用、沒有帶,你平時帶著刀是多餘的。如果正巧你吃的時候用上了你帶的刀,你會十分慶幸:幸虧帶了刀!忍辱也是一樣的,平時沒人煩你的時候,無法看出你修行的好壞,有人煩你的時候,你的忍辱修得好的話,就應該體現出來,是真正用著「刀」的時候。所以我們修忍辱最關鍵就應該在有人罵你、打你、甚至搶你的時候來修。如果那時候你修不了,你同樣的發瞋恨心,同樣的生氣的話,說明你平時修忍辱都是假的,你真正需要用的時候沒有用,你這把「刀」帶在身上沒什麼用! 又比如說你身上有一把槍,但當一個手裡拿刀的人追打你的時候,你就嚇得跑掉了,別人肯定會笑你,因為你的槍沒有用嘛!所以的話你的這「槍」必須得用上,那什麼時候用呢?就是在別人罵你、打你的時候或者你遇到心裡不愉快的時候,「忍辱」必須得用上!這樣的話才能修好真正的忍辱。我們前面說的恐懼輪迴,我們的輪迴就在於我們的肉身,肉身的根器上發生的家庭糾紛,如子女之間、自己與父母之間、自己和孩子之間,還有朋友之間的矛盾等,人們常常認為孩子所有都是錯的,其實也不一定,只是孩子無法跟你爭辯而已。這都是我們凡夫站在自己的角度、立場去看問題的時候,別人肯定會感到不舒服,因此我們必須反思,當別人使你不愉快時,你的感受是怎樣的正是他現在的感受。所以我們今天主要講的目的就是要恐懼輪迴,因為我們所擁有的就是這樣的一具肉身,如果我們不精進修行,要執著貪嗔痴根源的這個肉身的話,我們想超越輪迴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從現在開始要儘力地做善事,什麼樣的善事(不分大小)都要去做。 現在有很多年輕人覺得自己還年輕,等退休了以後再修心,再磕頭及發菩提心等等。你退休以後試試,假如那時你60多歲了,你一個小時磕100個頭,也很困難,而你現在15分鐘就能磕100個頭,輕而易舉。還不如你現在用一個小時做你老了以後3、4個小時做的事,你現在就能做到。所以修行、做善事都不要推遲,有機會馬上就做,因為明天不知道你還在不在,諸事無常啊!以前很多的善知識都說過:明天和死亡誰先到還不知道呢!今天你睡覺後,明天你能不能起來沒有人知道,這都是無常,呼吸一停止你就死了!死就是這麼簡單,比什麼都來得容易!所以當我們早上醒過來的時候,應該慶幸:今天還沒死!因此我們應當盡量地去做善事、做好事。 我們恐懼輪迴就要從我們的肉身做起,為什麼要從肉身開始?因為我們學佛,現在佛法在人間,你應在自己的家庭做起。比如你要學「發菩提心」、要學修「忍辱」,很多人想去寺廟,或者深山野林裡面閉關,去修打坐。不一定要這樣!你在家裡就可以修行,家庭生活中你遇到的衝突越多,你修行的機會就越多!假如你想要忍辱或安忍修的好的話,你時時刻刻都有修行的機會,只不過是你沒有發現而已。所以,我們要從現在開始做起,能今天做的就不要等到明天,能上午做的就不要拖到下午去做。這樣做我們的修行肯定會越來越好!我們輪迴的根源就在我們的自身,從自己做起是最重要的。所有的事情都不要從別人的身上找毛病,當你看到別人的缺點時,就像照鏡子一樣,這是你的影子在鏡子裡面的顯現,你肯定也有這樣的缺點!你就找,找出來以後就改正,改了以後你就增長了一個智慧,增長了一個智慧以後你的煩惱就消除了一點兒,你離成佛就更近了一步,就這樣一點一滴地消業! 有人說我今年趕緊賺錢,到明年就有機會去修很多法,但到了明年又想賺錢等到了後年再修心,這樣拖來拖去肯定就沒有機會了,要把每時每刻看成是修行的機會才可以。所以我們要恐懼輪迴,為什麼要恐懼輪迴?因為我們的肉體每時每刻都會給我們帶來災難,什麼是災難?就是你心裡不高興的東西每時每刻都會發出一個意念,象聽到別人一句難聽的話,你雖然不高興但沒有說出來,但你心裡不舒服,不舒服也是一種惡念,惡念也會是惡業,這樣造的話太恐怖,因為它時時刻刻都不停,象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若別人拿槍來殺你並不恐怖,你自己心態裡面有很多煩惱、有很多貪嗔痴這是最恐怖的一件事!因為它直接影響你的未來,不要說未來的成佛,就是未來的成功也會為此受到影響。 佛經里講:命運不是註定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命運的好與壞掌握在自己手裡。如果你的命運好的話,你做什麼事都會很順,如果你的命運不好的話,凡事都不順,這不順都是你自己造成的,你的心態裡面發出許多的煩惱、許多的貪嗔痴所造成的。本來你的命運跟一個高速公路一樣順暢,但你做惡事很多,那你這個高速公路也有可能被洪水衝垮變成一條顛跛不平的土路!而現在變成土路的機緣很多。象我們一天吃三頓飯,你三頓飯都吃什麼呢?比如吃一些海鮮之類的,象魚肉,你一天吃一條魚,一年360多條魚,這雖不是你殺的,卻是你點的,你象法官一樣給魚判了死刑,所以你也有殺生的罪過,甚至同吃的人都有。你一天吃一條魚,你的罪過就無數個,一個殺生的因果是什麼呢?下輩子到地獄裡。就像射箭一樣,你殺生這一剎那這支箭就放出去了,什麼時候到靶子上?就是你入地獄的時候。這支箭肯定是會不間斷地一步一步朝靶子的方向飛去,如果你想這支箭打不到靶子上的話,你就必須修我們剛才說的「忍辱」、修消除「貪嗔痴」,這些你都要修掉。這樣才有可能這支箭就打不到靶子上了。 因此我們的煩惱都來自於我們這一具貪念的肉身,貪念我們自己!自己餓一點受不了,冷一點也受不了,為什麼我們穿這麼多?還是貪我們自己要舒服一點。也是貪嗔痴,別人在這邊特冷,你的羽絨服脫給他穿可以嗎?不可以!還是私心作怪。我們在很多細節行為上也給我們帶來很多煩惱,帶來很多煩惱的同時也使我們造很多業,造很多業以後我們就慢慢的,一天造一點一天造一點,跟塵土一樣。你們家裡的房子一天或者十天沒有人住,你進去一看的話到處都是塵土,我們的煩惱就象塵土一樣,沒有人造自然會出來,為什麼會自然出來?我們人只要是沒死,只要是有思維能力,自然而然的就會產生這樣的煩惱!這都是我們所做的惡業。所以我們必須得恐懼,恐懼輪迴以後,我們要想超脫這個輪迴的話,誰能讓你超脫?只有佛法僧!因為佛法僧有能力讓你超脫這個輪迴。所以的話我們在對佛法僧有信心和恐懼輪迴的這兩個心態的基礎上,再生出一個出離心。在這出離心的基礎上皈依三寶的話,這應該是最好的一種皈依次第,也是簡單的一種方法。 這樣發出離心的基礎上發菩提心來做皈依三寶的儀式,我們皈依三寶以後,還得學習皈依三寶的戒律,戒律是什麼呢?戒律就是我們皈依完以後應該遵守的幾條規律。一般有八條。現在有很多的居士有這樣的誤會,比如說我是皈依密宗的,那以後我面對顯宗的佛法僧就不用恭敬;我是皈依顯宗的,密宗的佛法僧我就不用恭敬;還有我是皈依藏傳佛教的,漢傳佛教的佛法僧我就不用恭敬;我是皈依漢傳佛教的,藏傳佛教的佛法僧我也不用恭敬。你皈依的時候沒有說我要皈依什麼國籍或什麼民族的,就是皈依三寶,皈依三寶就是不分民族、不分國籍、也不分男女,所有皈依三寶的對象都是一樣的!只要是佛、法、僧三寶,不管是大乘的還是小乘的三寶都是你皈依的對象。不管你去哪個地方,只要你皈依了三寶以後,你看見佛像必須得尊重,不管是什麼民族的,都是你皈依的對象。不然的話你就犯戒。 皈依「佛」以後你不能再皈依其它的邪魔外道,這是一條戒律。你皈依「法」以後,不能再皈依或看一些邪魔外道的書,這是第二條。皈依「僧」以後,不能再皈依邪魔外道的僧人,和不能與邪說外道的朋友交情很深,這是第三條。這三種是不能做的。然後皈依「佛」以後,你只要看見哪裡有佛法僧的「佛」像,你都要以清凈的心態去皈依。不用磕頭,存有尊重的心態就可以,你低個頭也行,這是第一條。皈依「法」以後,所有的佛經都是你皈依的對象,比如你看見一個佛經在路上,你不能跨在上面,你應該頂在頭頂上,或放在清凈之處,這是第二條。皈依「僧」以後,不管在什麼場合見到有僧人,你不要管他是真是假,只要你是皈依三寶的人,你看見他身上披著袈裟,你對他披的袈裟也要有一個恭敬的心態。這是第三條。另外,皈依三寶以後,若有人用很多的錢來換你放棄皈依,你不能為了金錢而放棄皈依三寶,這是第四條;還有為了名利,如果有人用很高的官銜來換你放棄皈依三寶,為了名利不能放棄三寶,這是第五條。這是五條必須做的,加起來皈依有八條戒律。這是皈依三寶應該精進做的。另外,不能危害眾生,為眾生多做善事等等。再加上現在密宗加行裡面皈依三寶要磕頭,磕十萬個頭。 我們磕完十萬個頭是不是我們皈依就圓滿了?不是!可是為什麼要磕十萬個頭?就是在磕頭的過程中凈化你的心態,凈化你的虔誠心,這也是皈依。還有一種凈土宗,你念阿彌陀佛,天天念阿彌陀佛,這也是皈依凈化心靈的一種方式。比如你念阿彌陀佛(凈土宗)、或者打坐(禪宗)、或是磕頭(密宗),應該都是一樣,你做哪種都可以。你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你的身口意不清凈地念阿彌陀佛,無效,沒有什麼意義。你磕頭的時候,心理面想等一會兒我去買什麼菜之類的,嘴裡還罵你的孩子,那磕頭只是一種鍛煉,不是學佛。所以你要磕頭的話也要身口意一致地去磕,念佛也是一定要身口意一致的去念,比如你念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你嘴上念阿彌陀佛心裡只能想阿彌陀佛,不能想等一會兒我去做什麼,明天我去什麼地方玩兒,若你的身口意不一致,也是不行。你打坐、坐禪也是一樣,比如你坐禪的時候,你身體坐在那個地方,跏趺坐手定印,身體坐得特直,眼睛閉著,但你心裡不清凈,胡思亂想,或者你在那裡睡覺或休息,這樣身口意不一致的話,也不算是打坐。因此不管你學的是那個法門,比如凈土宗、禪宗、還是密宗、還是顯宗,都必須得身口意一致,去清凈地修的話,才會有很好的效果。 如果你修哪個法門精通,其它的法門一通百通,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高低,沒有什麽好壞之分。只不過是你覺得哪個更適合你自己而已,如果你覺得密宗合適,你就修密宗,不要排斥凈土宗或者禪宗,這些都是你的皈依的對象。如果你是念阿彌陀佛的,你就好好地念阿彌陀佛,其它的都是你的皈依對象,你沒有必要排斥其它。如果你要排斥的話,你要造很大的惡業!你不必造惡業,做好自己的就可以了。如果你念佛,你一想阿彌陀佛,你的面前阿彌陀佛一剎那就會出現,很明顯。你看見的所有的人都是阿彌陀佛!如果你達到這樣的境界,你修皈依一通百通,你肯定馬上就通。如果你皈依磕頭的時候,皈依境觀想的特別清晰,你看見所有的眾生都是你自己的母親,或者你看見周圍的人都是皈依境里的上師三寶的化身的話,那上師三寶罵你你也不會生氣,因此你的煩惱也會少很多。這樣的話對修行比較好。皈依是這樣的。 現在有些人供護法、供本尊,這是可以的。這是學佛人個人的喜好,你供也可以,如果條件不允許不供也可以。事實上什麼是護法呢?護法的名詞定義是什麼呢?護就是護持的護,法就是佛法的法,護持正法。如果你按照佛法去做,你不要殺、盜、妄、淫、酒,你如法地去好好做,護法他會自然而然地護持你的!你不想受護持,跑得遠遠的,他也跑去護持你。如果你不按佛法做事,天天做違背佛法、危害眾生的事,你每天供一大堆護法,你的工資全部都買來做供品,他也不會來護持你!所以我們要搞清楚護法是什麼含義。如果你皈依三寶皈依的特別清凈,修持得特別好的話,皈依也有護持的作用,不會有人和非人侵害你。皈依修得好的話,是這樣,這一點還是看我們對佛法僧的敬重的力度夠不夠。 有的人身體上忽然長出了一個什麼東西,他的心裡就開始不舒服,開始嘀咕:是不是長了什麼不好的東西?這就是你心裡所造的。只要你心裡沒有這樣的煩惱、這樣的執著,它肯定會自然而然的消失。一般唯識宗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是「心」造的,這不是沒有道理。比如說我們心裡想出一個東西(什麼樣都行),心裡暗示以後,如果你是病人你的病情會加重,心裡清凈以後,病情就會減輕。所以這都是心裡作用。所以我們作為一個皈依佛法的佛弟子,要對三寶有信心!只要是對三寶有信心,堅定地按照佛法做事情,護法隨時都會來護持你。只要我們有疑惑的話,就是對三寶缺乏信心,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現在有些人說,我皈依圓滿了。其實皈依什麼時候才算是圓滿了呢?那是要等我們成佛了以後,皈依才算圓滿。我們從現在一直到成佛之間,一直都在皈依,一直都要修皈依法。不然的話,皈依豈不是太簡單了!比如我磕了十萬個頭,就認為皈依圓滿了,去對別人說我皈依圓滿了,心裡想:我比你好比你強。你拿磕十萬個頭成為自己炫耀和勝過別人的資本,那是很好的修行方式嗎?絕對不是!你磕了十萬個頭,以前的貪嗔痴消除了很多,這才是你的進步,你自己知道,別人也能感受到,修行才會進步。光你自己認為有進步不行,別人說了才算,別人能感受得到才算數!自認為比別人修得好,這說明你還是沒有修好,你心裡還是有跟別人比和爭高低的心態。象:我比別人修得好,我磕了十萬個頭,我念了多少多少咒……存有這種心態是不利於以後的修行的。 也有這樣的人,假如你讓他一天磕100個頭,他會說:「那是不是太少了?我一天磕1000個。」然後他一天磕1000個,磕七天,開始頭疼、身體疼,哪裡都不舒服,就不磕了,停了。還有一種人會說:「一天磕100個,磕十萬個頭多少時間?」你告訴他:三年以後就磕完了!他會說:「噢!太長了!三年以後才磕完十萬個頭!」我們有認識到現在十年了還沒有磕完十萬個頭的人呢。所以,學佛也是一樣,堅持是最重要的,不在於你一天做什麼,你一天做多少,必須要堅持,只要你堅持下去,你的修行才會有進步。所以,希望大家今後不管是學習、磕頭、念咒、念佛、坐禪,都能做到堅持應該是最重要的。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法王上首弟子多安·丹碧尼瑪活佛
※格傑仁波切是真的活佛嗎?
※活佛盛噶仁波切心得:放不下就打碎
※居士五戒—選自《甘露明珠》香根活佛開示
※新濟公活佛: 陳浩民高能回歸再續魔幻之旅·每日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