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人文歷史

說到日本的軍旗,稍微看過一些抗日電視劇的人應該都知道,日軍在衝鋒時都喜歡打著一面太陽旗,而且很多影視劇中還會出現日軍指揮官在辦公室里懸掛一面寫滿人名字的太陽旗。然而這些都不是日軍的軍旗,雖然軍旗文化並非日軍獨有的文化,但是世界各國軍隊也只有日軍如此看重軍旗。在影視劇中出現的寫滿名字的太陽旗叫日之丸寄願書,是日軍士兵出征前,邀請街坊鄰居和戰友一起在上面寫下祝福的話。平時由士兵帶在身邊,起到護身符的作用,和真正意義上的日軍軍旗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要說到日本陸軍的軍旗歷史先得從日軍的士兵補充和編製講起,因為日本陸軍的軍旗只授予步兵和騎兵聯隊,沒有給師團和大隊,這是因為日本實行的是徵兵制,所有日本的適齡男性都必須服兵役,一個市的男人編成一個聯隊,這個聯隊的補充兵都來自這個市。而聯隊所在地是幾乎不會換的,但是師團下屬的聯隊經常會換,所以日本把全國劃分成了幾十個聯隊管區。

全面侵華前,每個聯隊管區只有一個步兵聯隊,這些步兵聯隊構成了日軍的常備師團。當時每個步兵聯隊對應唯一的管區,所以那個聯隊也可以用編成地點命名,比如步兵第4聯隊的編成和補充擔當地為日本仙台,所以步兵第4聯隊又稱仙台聯隊。

但是隨著抗戰和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軍開始大規模動員徵兵,每個聯隊管區就要出不止一個聯隊,仙台又編組了步兵第104聯隊等部隊,所以金城聯隊就成了在仙台編成的一系列聯隊的總稱。每個聯隊從成立開始,補充兵來源地就是固定不變的,聯隊是日本陸軍部隊不會發生下屬變動的最大單位,自然軍旗只頒發給聯隊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日本的軍旗樣式經過多次變遷:1870年5月15日,日本政府頒發《1870年太政官布告第355號》正式頒布陸軍軍旗的名字為「陸軍御國旗」,制式為長四尺四寸(約1.33米)、寬五尺(約1.51米)的十六芒旭日旗。1874年1月23日,明治天皇在日比谷演練場親自把第一面「陸軍御國旗」頒發給近衛步兵第一聯隊和近衛步兵第二聯隊。這是日本陸軍第一次擁有「軍旗」。

到了1879年12月2日,日本政府又頒發《太政官布告第130號》,廢止 「陸軍御國旗」的名字和樣式,改成「軍旗」頒發給步兵、騎兵、炮兵部隊,其中步兵聯隊的軍旗樣式為長二尺六寸四分(約0.8米)、寬三尺(約 0.91米),旗杆頂為黃銅鍍金的3雙16葉菊花紋章,旗杆為塗黑的樫木,旗面為紫色絲綢製作,外面圍繞一圈平織的紫色的金線穗,旗面顏色為白色,十六芒旭日章為紅色,右下角用白布標註有聯隊的番號。後備步兵聯隊的軍旗樣式除了旗面和流蘇顏色為紅色,十六芒旭日章顏色為金色外,其他和常備步兵聯隊軍旗一樣。由於當時日軍騎兵只有大隊沒有聯隊,所以頒發的是騎兵大隊軍旗,騎兵、炮兵部隊軍旗除了長寬均為二尺一寸(約0.64米)以外,其他樣式和常備步兵聯隊軍旗完全一樣。

繳獲的日軍慰問袋和軍旗

值得一提的是,日軍把軍旗看作是一種「武器」,而且並非只有旗面才是軍旗。旗杆、旗杆頂的菊花紋章都是軍旗的一部分。1885年1月10日,炮兵聯隊的軍旗廢止,所有炮兵軍旗被收回。1896年11月18日,騎兵大隊全部改編為騎兵聯隊,騎兵大隊旗全部換髮為騎兵聯隊旗。至此,日本陸軍只有步兵和騎兵聯隊才有軍旗,所以也稱「聯隊旗」。隨著全面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軍開始瘋狂擴軍,聯隊種類也不僅限於步兵、炮兵、騎兵、工兵、輜重兵。日軍後期還成立了機動步兵聯隊、混成聯隊、船舶工兵聯隊、機動聯隊、電信聯隊、氣象聯隊等諸多不同兵種的聯隊,但是這些聯隊都沒有獲頒聯隊旗。只有騎兵聯隊和步兵聯隊才擁有自己的聯隊旗。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陸軍在中國人民頑強抗戰和火力強大的英美盟軍打擊下損失慘重,不斷出現軍旗不得已被奉燒的事件。到了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時候,日軍下令燒毀了共計444面軍旗,其中海外265面,本土179面。但是仍然有一面幾乎完整的軍旗留存下來,因為步兵第321聯隊聯隊長後藤四郎只是把那面軍旗的旗杆燒毀放入「奉安箱」充數,其他部分都完整地留存下來,現在這面軍旗(旗杆為複製品)供奉在日本靖國神社。是目前唯一一面距離完整軍旗最接近的日本軍旗。不過隨著日本無條件投降,陸軍軍旗作為日本陸軍的象徵,徹底告別了歷史舞台。


推薦閱讀:

國家形象宣傳片《中國走進新時代》為什麼要用這幾個人物?
「卡卡」是哪個國家的人?
美國正在變成一個流氓國家
國家旅遊局公布《旅行社老年旅遊服務規範》
通州威武!副中心建設已上升到區域乃至國家戰略層面!

TAG:歷史 | 國家 | 人文 | 人文歷史 | 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