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養生要護心 飲食應注意增酸減苦

立夏養生要護心 飲食應注意增酸減苦核心提示:中醫養生主要推崇「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四季養脾胃」的養生方法。傳統中醫認為,「暑易傷氣」,「暑易入心」。因此,值此時節,人們要重視精神的調養,加強對心臟的保養。

  今年的五月五日是農曆的立夏。「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天的開始。

  在我國,不同地域在立夏日有不同的習俗。在民間,人們在立夏日會喝冷飲來消暑;江南水鄉有烹食嫩蠶豆的習俗;江西一帶還有立夏飲茶的習俗,說是不飲立夏茶,會一夏苦難熬;民間還有畏忌夏季炎熱而稱體重的習俗,據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後,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會有病災纏身。

  「立夏」養生需首先養好「心」

  中醫養生主要推崇「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四季養脾胃」的養生方法。傳統中醫認為,「暑易傷氣」,「暑易入心」。因此,值此時節,人們要重視精神的調養,加強對心臟的保養。應早睡早起,多沐浴陽光,注意情志的調養,保持肝氣的疏泄,否則會傷及心氣,以致秋冬季節易生疾病。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識地進行精神調養,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切忌大悲大喜,以免傷心、傷身、傷神。

  中醫認為,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心為陽臟,主陽氣。心臟的陽氣能推動血液循環,維持人的生命活動。心臟的陽熱之氣不僅維持其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對全身有溫養作用,人體的水液代謝、汗液調節等,都與心陽的重要作用分不開。

  立夏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至20℃,正是「百般紅紫斗芳菲」的大好時節。立夏過後天氣漸熱,植物繁盛,正是「百般紅紫斗芳菲」的大好時節。此季節有利於心臟的生理活動,人在與節氣相交之時故應順之。所以,在整個夏季的養生中要注重對心臟的特別養護。在民俗上,很多地方要吃鹹蛋,有「立夏不吃蛋,上坎跌下坎」的俗語,意在補夏強身,勞動有勁,因為立夏開始進入炎熱的夏天,人們在熱天容易掉膘退瘦。

  上班族立夏養生:起居有度增加午睡

  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立夏養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重視「靜養」,避免運動過後大汗淋漓,「汗」出傷陽。起床前可以做幾個小動作,有利於增強體質,養護心臟。立夏時天亮得早,人們起得早,而晚上相對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所以要增加午休。正午1點到3點氣溫最高,人容易出汗,午飯後,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腦血液供應相對減少,所以,中午人們總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對中午不能午休的上班族來說,午間時分可以聽聽音樂或閉目養神30~50分鐘。午睡時間要因人而異,一般以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時間過長讓人感覺沒有精神。睡覺時不要貪涼,避免在風口處睡覺,以防著涼受風而生病。

  老年人立夏養生:要保持精神安靜,情志開懷

  立夏日的種種傳統習俗大部分與預防老年人「疰夏」有關。夏季炎熱,有些人不適應氣候,吃不好,睡不好,一到暑季,老人就會瘦下來,渾身不暢快,南方稱此為「疰夏」,北方稱之為「苦夏」或「枯夏」。可見,如何讓年邁者過好夏天,我國古人極為重視。

  初夏之時,老年人氣血易滯,血脈易阻,立夏之季要養心,為安度酷暑做準備,使身體各臟腑功能正常,以達到「正氣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要睡眠充足。夏天老年人易產生生理及心理上的疲睏,沒精打采,只想在床上躺著,也不想吃飯,不想參加社會活動,只想在家呆著。碰到這樣的情況,老人就應走出戶外,多和人交往,多去旅遊或到公園去賞景,要變「苦夏」為享受夏天。

  如果老人外出,要注意不可過度出汗,運動後要適當飲溫水,補充體液。夏天人們容易出汗,「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血汗同源,汗多易傷心之陰陽。加之夏天溫度高,體表的血量分布多,這樣容易導致老年人出現心腦缺血的癥狀,所以夏季要注意不可過度出汗。但是該出汗時則要出汗,老年人也不能閉汗,在房間里開空調的時間不能過長。所選的運動不要過於劇烈,可選擇相對平和的運動如太極拳、太極劍、散步、慢跑等。

  立夏飲食宜採取「增酸減苦」原則

  立夏過後,天氣逐漸轉熱,人們容易覺得煩躁上火,食慾也會有所下降。飲食宜清淡,應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立夏以後的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養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起到強心的作用。宜採取「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的原則,飲食應清淡,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可增加纖維素、維生素B、C的供給,能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清晨可食蔥頭少許,晚飯宜飲紅酒少量,以暢通氣血。具體到膳食調養中,我們應以低脂、低鹽、多維、清淡為主。

  在飲食上應注意忌食性熱升發的食物,以免耗氣傷津;同時也不宜過早食用生冷食物,以免損傷脾胃元氣。此時節的養生飲食上,歷代養生家都有一致的看法,均認為飲食進補宜清補,如《呂氏春秋·盡數篇》指出:「凡食無強厚味,無以烈味重酒。」唐代孫思邈也提倡人們「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又說:「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即以現代觀點來說是應以低脂、低鹽,多維生素類、清淡為主。具體宜食的糧食類為小麥、大麥、小米、綠豆、黃豆等;肉類為鯉魚、鰣魚(即「三黎魚」)、銀魚、海蜇、豬肉等;蔬果類為菠菜、苦瓜、芹菜、南瓜、黃瓜、扁豆、番茄、西瓜、杏、草莓等。

  值得一提的是立夏是兒童發育最快的時候,所以日常生活飲食要注意兒童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及時補充鈣質、維生素及食物營養,更要注意兒童和青少年的衣著和體育鍛煉。

  廣東民間尤為注重養生的湯水,此時節的湯品宜清補涼煲豬瘦肉湯;眉豆、花生煲雞腳;淮山、杞子煲山斑魚湯;麥芽、淮山煲牛肚、雪耳、淮山、蓮子煲雞湯、龍眼肉、党參、紅棗煲豬心等。


推薦閱讀:

課堂|注意這種保養膝蓋的方法,並不是適合所有人
客廳裝修注意事項,沒看這幾點千萬別裝客廳!
注意:主婦們!婆婆不是你的閨中密友
房屋朝向風水需要注意哪些?
四大寶寶起名的注意事項

TAG:飲食 | 養生 | 注意 | 立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