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真的會讓人更健康?
Shutterstock.com無論患病還是健康,他們都會在一起,但在一起確實有助於提高他們的健康水平嗎?然而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數據,50歲到64歲的美國人離婚、喪偶、分居或從未結婚的佔三分之一以上;越來越多的年長者都是同居但不結婚。在這樣的情況下,有必要想一想各種結合形式的健康益處。年長者還要想到另外一件事情,即傳統婚姻減少對將來照料護理需求的影響。鮑林格林州立大學(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全國家庭與婚姻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Family & Marriage Research)聯席主任蘇珊·布朗(Susan L. Brown)說:「婚姻有腳本可循,同居沒有。」似乎每隔幾個月都有研究報告發表,說結了婚的人在這個或那個健康領域表現更好。比如最近就有一項研究發現,已婚人士的癌症存活率高於單身人士。但這項研究沒有證明是婚姻本身降低了死於癌症的概率。比如說,有可能是已婚人士更容易得到的人際支持降低了死於癌症的概率。事實上,利用最嚴格的科學方法,即科學家用來測試藥物的方法,是無法檢驗婚姻的益處的。那需要隨機地指定受試者日後一直處於結婚狀況或單身狀態。這種方法有可能引起自選擇偏差的問題,比如,是健康人士更有可能結婚呢,還是婚姻會促成更高的健康水平?總之這樣一種方法是不可能用到婚姻研究中去的。研究婚姻要有耐心加州大學 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社會心理學訪問教授貝拉·德保羅(Bella DePaulo)說,下一個最好的方法涉及縱向研究,即跟蹤同一組人在數十年中經歷不同人生階段、從單身到結婚可能再到離婚或喪偶的過程。德保羅著有《單身:單身人士如何被貼標籤、被污名化、被忽視,之後還是生活得很幸福》(Singled Out: How singles are stereotyped, stigmatized, and ignored and still live happily ever after)一書。德保羅說,問題在於很多研究人員不是採用縱向研究方法,而是粗略統計一下當前已婚人士的情況,把他們同當前單身人口中的一小部分做一個比較。但去年的一項研究確實是從長遠角度考察了一個龐大的人群——從1986年到2004年參加全國健康採訪調查(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的大約78.9萬人。利用這些數據,研究人員考察了已婚人士相對於單身人士在一個三年期間內的死亡概率。他們發現,自報健康水平「優秀」的從未結婚人士三年內死亡的概率是同樣自報健康水平優秀的已婚人士的兩倍。但有意思的是,研究發現,在自報健康水平低下的人士當中,已婚人士與未婚人士的死亡概率並無實質性區別。婚姻似乎保護了健康人士卻沒有保護不健康人士,這是為什麼?該研究論文牽頭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社會學助理教授鄭輝說,婚姻可能起到了預防、及早發現疾病的作用,也就是說,老婆嘮嘮叨叨要老公去看醫生的典型情景背後有著某種積極的東西。另外,婚姻可以幫助夫妻化解壓力。鄭輝的數據沒有評估婚姻關係的質量。他說,可能是因為婚姻質量隨著健康水平的下降而下降,所以婚姻並沒有給不健康人群帶來死亡率方面的任何優勢。他說:「照顧人總是很累的,哪怕是照顧另一半。」同居不一定提高健康水平,但提高了幸福感布朗說,關於同居之健康益處的研究少於關於婚姻之健康益處的研究。一項對婚姻和同居採用縱向研究方法的特殊研究發現,已婚人士的健康表現好於同居者,但在幸福感與自尊感方面,則是同居者的表現好於已婚者。結合時間更近的(時間沒有超過三年),在幸福感和抑鬱癥狀的緩解方面獲益最大。展開這項研究的是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和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的研究人員。它側重於50歲以下的男性和女性,但它對更年長人士肯定也是有意義的。據全國家庭與婚姻研究中心的布朗說,美國50歲以上同居者數量從2000年的120萬人上升到2010年的280萬人,翻了一倍多。更年長人士選擇不結婚有多種原因。很多人希望避免財務方面的結合,確保自己的財產直接傳承給自己的子女。另外,專家說,女性尤其對中年婚姻持敬而遠之的態度,因為它暗含著看護照料的期望。布朗說:「很多女人已經累夠了,早想多關心關心自己。」這些女性希望有伴,但不願意負起照料伴侶的責任。布朗說,即便之前沒有照料前夫直至送終也是如此,因為她們在養育兒女長大之後可能已經厭倦了照顧別人。而如果一個女人曾經花時間像護士一樣照料配偶,不用說,她很有可能不想再重複那樣的經歷。舊金山灣區(Bay Area)老年護理管理人員琳達·福德瑞尼-約翰遜(Linda Fodrini-Johnson)說:「很多女性表示她們不想再一次承擔那樣的責任——太磨人了。」另一方面,據紐約高端婚介公司VIP Life總裁麗莎·克蘭皮特(Lisa Clampitt)說,中年男性在尋找伴侶時常常考慮到自己將來的護理需求。克蘭皮特說,在她的中年男性客戶中,「不少人都說到不想被遺棄在輪椅上」。克蘭皮特說,根據她的經驗,男性比女性更能意識到死亡的不可避免,50多歲以及更年長的男性客戶常常深刻地感受到所剩時間越來越少。克蘭皮特說,為了最大化地享受晚年時光,這些人常常想要找一個比自己年輕10到15歲的妻子。他們覺得,這樣的年齡既足夠年輕,能夠在需要的情況下幫他們推輪椅(而且在結婚的時候也相對般配),但又不至於年輕到一看到配偶出現健康問題的苗頭就嚇得趕緊離開。不同的婚姻期望值這說到了中年婚戀可能存在的一道期望值鴻溝:有的男人想找一個將來的護理工,而更多的女人是想找人陪伴,而不必承擔那樣的義務。專家說,和其他任何事情一樣,醫療護理方面夫妻也需要溝通。布朗說,婚姻可能伴隨著不論生病還是健康都相依相守的明確承諾,「如果是同居,我們就不得不主動去建構兩人關係的意義、責任和義務」。福德瑞尼-約翰遜說,中年伴侶即使決定結婚,最好也還是討論一下他們將來在養老護理方面的期望。比如,兩人對成年子女將會扮演何種角色的問題可能擁有不同的看法,最好是把這些看法講出來。她建議,可以用這樣一段開場白來說起這個話題:「不管如何努力保持身心活躍,八九十歲的時候我們很有可能還是需要一定的支持。這方面我們該怎麼安排?」一些人可能決定不會親自照顧對方,而是僱人幫忙。這樣的規劃可能需要為將來的花銷多存一些錢,或者是購買長期護理保險。專家說,從這個角度來講,上述對話也需要在關係開始之前、而不是在護理需求迫在眉睫的時候展開。單身人士的人際關係也很重要不用多說,每年快到情人節的時候,很多單身人士(甚至還有一些結成了伴侶的人)會因為情人節的各種宣傳而感到不自在,而且單身人士面臨的社會壓力常常會變得更大。情人節前夕沒有找到伴侶的人們有了一條好消息:非婚戀人際關係的重要作用也是有科學依據的。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在幾年前考察了已經發表的人際關係研究論文,發現人際關係對死亡風險的影響與抽煙喝酒相當。也就是說,不與人打交道的危害可能相當於抽煙喝酒。美國退休者協會(AARP)婚戀大使佩珀·施瓦茨(Pepper Schwartz)曾在某一年的情人節舉辦了一場聚會,邀請了她所有的朋友。當時她正處於單身狀態。她說,不管這一天處於什麼婚戀狀態,「都沒有理由感覺被人拋棄」。Elizabeth O"Brien 華爾街日報
推薦閱讀:
※補腎養腎必讀(二)
※用吹風機吹頭髮會不會把濕氣吹進頭骨里?
※牙齒鬆動是怎麼回事呢聽語音!
※酒精導致的大腦損傷是可逆的嗎?
※【健康】一張食物營養表,缺什麼就吃什麼,照著吃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