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改革的印度銀行業——摘自華爾街見聞

急需改革的印度銀行業

印度 文 / 莫西干 2014年02月16日 20:16 來源:華爾街見聞

信貸是經濟增長的動力,最近幾年的中國就是最好的例子,依賴於不斷創下新高的信貸供應量,中國經濟在金融危機以後一直保持著高速的增長。而在另一個主要的發展中國家印度,殘疾的銀行體系導致的「供血不足」(要知道,印度只有一半的人口有銀行賬戶),已經對印度的經濟增長產生了負面的影響。雖然沒有中國敏感,但據估計,印度的信貸增長每下滑1個百分點,將削減印度的GDP增長0.2個百分點。

以下是高盛對印度銀行業狀況的解讀:

在印度的例子中,經濟對信貸較低的敏感度可能可以歸咎於其經濟中信貸相對較低的絕對規模。印度銀行信貸佔GDP的比重只有55%,而中國的比重高達240%(包括影子銀行體系)。較低的金融依賴度意味著,新增信貸增長的影響並沒有擁有更為發達銀行體系的國家那麼巨大。即便如此,該影響還是積極和巨大的。因此,我們預期信貸增長的下滑將削弱GDP的增長。

整體來說,我們的分析顯示,現在銀行系統的貸款能力是較強的。...(然而)我們的金融研究團隊預期,銀行的貸款能力可能在2015財年惡化,因為受到不良資產的壓制,受限的盈利能力和為不良貸款增加提供撥備。...

如下圖所示,印度的不良貸款率是該地區最高的:

(貸款走勢:黑線代表總不良貸款率,灰線代表不良貸款+重組貸款的比率)

在去年年中印度盧比動蕩時火速上任的印度央行行長Rajan也意識到了銀行業的問題。印度央行最近已經匆忙增加銀行牌照的數量,清理不良資產,改善金融的滲透率,但這些措施最短也要幾年時間才能看見成效。

另一方面,據瑞銀的數據顯示,印度十大工業巨頭的負債去年已經高達1000億美元,高負債已經約束了它們的財務能力,但它們並不願意出售資產減債。同時,這也造成了銀行問題資產的增加。

雖然印度央行表示任何一家工業巨頭的倒閉都可以引發系統性風險,但主導改革的印度央行行長卻警告道,它們並沒有任何特權。

如下圖所示,印度企業的槓桿率(凈負債/權益)過去幾年已經大幅上升,成為該地區最高的國家之一:

正如FT寫道的,印度金融業急需改革:

繼續發展需要來自各方的行動。印度的政治家應該象印度央行行長Rajan一樣,增加企業出售資產的壓力。銀行家也必須變得更嚴格。然而,最終還需要企業巨頭態度的變化——正確認識到現在以合理價格出售資產並繼續前行,要好於浪費數年的時間期待救助的到來。

推薦閱讀:

葛士堯:銀行業無度紛爭拷問行長們
銀行業+商業智能=?探討銀行業商業智能化之路(一)
中國金融業,銀行本位
還對銀行的資本要求感到困惑?你不是唯一一個。
良性、不良與醜陋的中國銀行業貸款

TAG:銀行業 | 銀行 | 行業 | 印度 | 華爾街 | 改革 | 見聞 | 華爾街見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