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扯淡談教養

扯淡談教養「爸娃子!媽娃子!」童音清脆甜潤,一分調皮,兩分嬌憨,三分活潑,四分震撼,五分可笑,六分可愛,七分可氣,八分可喜,九分稚氣,十分養人。「娃子」,是我國部分地區大人對孩子的稱呼,「XX娃子」,俗氣,卻透著親切。可別說,如果你的兒子在不經意間把你當孩子稱呼,當你第一次聽到兒子這種不倫不類的呼叫,也許心裡會「咯噔」一下,先是怒目而視,後來想「童言無忌」,不必當真。如果你兒子十分親昵地附在你身上,小嘴對著你的耳朵溫言軟語一聲「爸娃子」或「媽娃子」,你會覺得十分養耳,或許會笑罵一句:這也是你猴兒子叫的?我所在的地方,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對長輩的稱呼幾乎全改成了「爺娃子」、「奶娃子」、「爸娃子」、「媽娃子」、「伯娃子」、「叔娃子」……對老師當面稱老師,背後叫「XXX娃子」。我的一個族弟,曾因如此稱呼長輩受到父母批評,他狡辯說:他們都這麼叫,有什麼稀奇的?後來長大了些,乾脆嬉皮笑臉地說:這樣叫你們,聽起來你們年輕多了。以後彼此都習以為常,直到他變成大人,終於覺得這種叫法有傷風俗才改口。我們的現代教育,主張父母與孩子平等對話,師生平行交流,應該說,這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一大進步。站在「平等」的角度,孩子們如此稱呼長輩或許是無可非議的,如果我公然說,如此稱呼長輩不妥,有可能被批評為扯淡。不過,好的是這種現象可能僅存在於我的家鄉,指責我的人應該不會很多,倒是把這種事公示於媒體,有揭家醜之嫌。我之所以說是家之「丑」,應該是有道理的。各種事物的名稱,本來是人給取的,當初把我們自己這個族類叫「豬」,我們現在就是豬了,我們說話寫作的時候說「XX人」,其實該叫「XX豬」。再例如,如果生人者當初命名為「兒女」,被生養的人叫「父母」,我們現在父母與子女的稱呼就應該顛倒過來。還是四川人聰明,兒子跟老子要把距離拉近,就把這一理念融合在划拳行令中,縱然是父子划拳,也是「哥倆好哇」,他們沒把父與子的名稱顛倒過來,而是更為理性地把父與子放在了平行位置。說了半天,大家是不是覺得咱家扯淡越扯越彆扭了?反正我自己是覺得彆扭了。隨便改變約定俗成的名稱,我想多數人難以適應。所以,某城市為某種特殊原因改變地方名稱,必定先論證,再公示天下,某人改變自己原來的名字,也得先申請,還要當地政府的證明,而且在身份證上還要註明「曾用名XXX」。可見,代表長幼尊卑次序的稱呼是不可以隨便改變的,這裡面有一個教養的問題。如果我僅僅是因為一個狹小的地方存在這麼一點微不足道的瑕疵而嚕囌個不停,恐怕大家都會覺得沒意思。但是,這個地方有這麼一個問題,那個地方存在那麼一個問題,綜合起來就是一種社會現象,是個不小的問題。現在的中小學生出了那麼多事,孩子不僅僅暴戾,師生關係緊張,父母與子女關係不協調,上演了一出又一出悲劇。悲劇發生之後,大眾在媒體上開始作深刻地反省,指責父母,討伐老師,批評孩子,還有「權威」的批評指導,各種聲音都有,但現實的情況似乎仍是於事無補。我曾在《誰之過》一文中沿襲了老生常談的教育觀,認為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均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那麼,孩子的教育問題千瘡百孔,我們該如何補救呢?從哪兒入手呢?關於教師該如何如何,有相關法律法規在那裡,社會環境不是靠誰動動嘴皮就解決得了的,聯繫我家鄉存在的現象,我想到的還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教養,即養成教育。其實,教養問題自古就存在。《周易·蒙》就是專門討論啟蒙教化的,其中有兩句,我覺得到今天都沒有過時。一句是「蒙,利用刑人」,一句是「蒙以養正,聖功也」。第一句是說,我們的教育,就是規範人的道德行為。第二句大意是,通過教育培養人的中正之氣,這是了不起的功德啊!教養的實施者是成人,之於社會、學校、家庭三者,我們都有一個共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導師。我曾在自己的QQ日記中記下自己對孩子教育的認識:不暴力,不慣縱,不姑息。孩子的壞習慣,往往是大人的姑息而逐漸養成。像孩子叫父親為「爸娃子」,貌似微不足道的問題,就是這個微不足道的問題,包含了中華民族的禮儀教育。其它地方或許沒有孩子如此稱呼父親,但中國人在外國人心中是最沒禮貌的人,由此可見,我們教育孩子時,在不經意間把我們負面的東西,像什麼粗暴無禮,口不擇言,先讓他們養成了。大人只要稍稍留意,就能分辨是和非,對自己要嚴格要求,對孩子,發現有壞習慣要及時制止。制止應始於萌芽之中。開始,孩子小,說一句髒話,舉止粗魯,甚至有大人故意逗孩子,向孩子要東西,孩子表現出自私,遇到這些情況,大人不去正面引導,相反覺得好玩,諸如此類。須知,任何大的問題都是從小小的算不上問題的問題開始的。從認為不妥到一笑了之,是姑息養奸。孩子的很多不良習慣就是在這種不自覺的情形下養成的。最常見的例子莫過於剛剛知道找大人要東西吃的孩子,最喜歡吃糖,誰都知道給孩子過多的糖吃不好,但如果孩子哭鬧不休,你的耐心輸給了孩子的時候,你只得違心的把糖掐一點點,堵住孩子的嘴。你暫時避免耳朵受到刺激,卻給了孩子一種朦朧的意識:哭,不要命的哭,堅持就是勝利。對孩子最初的行為習慣的規範,不是比力氣,也沒有道德文章的宣講,這之間較量的是耐性。誰的耐力強誰就是勝利者。到孩子大一點的時候,聽得懂一些話了,除了比耐力之外,還得說清為什麼。涓涓細流,才能匯成江海。孩子的中正之氣,得一點一點地培養,如果一個放任自流,兩個放任自流,到時候,就不是你去教養他,而是他教養你。城市中對孩子放任自流的情況少了,但自覺反真、善、美的教育卻有變本加厲的趨勢。成人自以為閱盡人間世,洞察了世態人情,把自己的世故、自私、冷漠、刻薄一股腦兒揣給孩子,希望孩子今後在社會上玩得轉、吃得開,不講欺負別人,至少別人欺不著。我多次見過這樣的家長,他的孩子喜歡招惹人家,動輒給人一老拳,當老師調查前因後果時,他惡人先告狀,最後當然架不住知曉事實真相的同學的解法,他不得不承認是自己的問題。像這樣的事往往又被家長知曉,家長在眾人面前,極力替自己的還分辨,說是自己的孩子如何乖,怎麼會無故招惹別人呢,這都是那些孩子合夥欺負他。這讓我想起小時候看過的一部電影,外國片,是孩子甲跟孩子乙打架,總是被對方打趴下,這孩子甲的父親就教導兒子,該如何才能把對方打趴下。我們先把孩子慣縱壞了,然後一腳踹給學校,孩子在學校里無法管教,家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而至於護短,出了事,然後找學校找社會要說法,家長永遠是好家長,學生永遠是好學生,老師是王八蛋,社會環境是幫凶。辯論來辯論去,大家都說社會環境不是我一個人能改變的,天下人都如是說,於是真沒了改變的希望,最後,歸根結蒂,教育腐敗是萬惡之源,必須堅決討伐而誅滅之。孩子該慣縱的還得慣縱,否則,出了家門沒三板斧,找到了「萬惡之源」,一其後果自有「萬惡之源」承擔。天下人都是這個想法,中國就真的完了。儒家有先齊家後治國的說法,姑且不管它的本來意思,我由此受到的啟發是:每一個家庭的教育問題不是問題了,每一個家長都能以平常心教導自己的孩子了,每一個都能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事了,或許才能從根本上為國民教育減壓。誰貪腐誰惡霸是一回事,它們不應該成為影響我們正確教育孩子的理由。秦始皇嬴政小時候沒受到良好教育,後來雖然機緣湊巧當上了一國之君,他的霸氣和才能也的確完成了統一中國個大業,畢竟因為自小所受教育的缺陷,心胸狹窄,暴虐兇殘,自私而目空海內,為秦帝國的覆亡埋下了無法剔除的禍根。同樣是在烏煙瘴氣的政治環境中,出現了曾子和孟母教子的典範,特別是孟子,成為中國歷史長河中一顆不滅的星辰。我們的教養,注重培養孩子的中正之氣,孩子將來才能真正強大。「蒙以養正,聖功也」。蔓珠沙華圖書館歡迎您蔓珠沙華個人圖書館精品收藏

美麗絕倫美文欣賞百家雜談幽默搞笑養生保健天籟之音電腦知識書海無邊美圖美景名家美文處事之道社會萬象家庭醫生美麗音畫博客製作精品大全名勝古迹情感驛站茶餘飯後生活百科健康飲食詩詞歌賦在線視頻思維遊戲花鳥魚蟲人生哲理社會觀察經典推薦經絡穴位感動心靈資源素材兩性天地蔓珠沙華圖書館所有圖文摘自網路


推薦閱讀:

會說話是修養,管住嘴是教養
原創漫畫 | 媽媽這種無法自控的「超能力」,該如何破?
我為什麼鼓勵孩子頂嘴?
你真的有教養么

TAG:教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