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複習資料】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鑒賞

贈從弟其二

劉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評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用松樹比喻堅貞高潔的性格,既是對其從弟的讚美,也是詩人的自我寫照。寫得豪邁凌厲,頗有「挺立自持」、「高風跨俗」的氣概。面對動亂的社會,遭遇坎坷的人生,劉楨更多地是表現個人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作品中總是充盈著慷慨磊落之氣。其詩有俊逸而奇麗的風格。

首聯描寫出松柏樹的整體形象:高聳挺拔,立與山上,笑迎「瑟瑟」寒風,不像嚴寒低頭,不在惡勢力下彎腰,高俊雄偉,傲骨錚錚。頷聯意思是風聲是多麼的兇猛,松枝在風中又是多麼的剛勁。是對風聲與松樹都予以展開描寫,描寫松柏與寒風在對立中所展現的情狀,突出了松的可貴品格。頸聯意思是正當嚴冰寒霜帶來一片悲慘凄涼景象之時,松樹卻總是那麼挺拔美好。通過冰霜的殘酷再一次反襯松樹的不畏嚴寒與高潔傲骨。尾聯意思是難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嗎?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嚴寒的本性。直接寫松品格,點明主題。前面四句主要寫松樹的形象,後面四句則主要寫松樹的品格。松樹雄偉挺拔,不懼怕任何惡劣嚴酷的環境。

【練習】

1.賞析名句: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這兩句繼承了孔子的「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調也」的這種思想,勉勵他的弟弟要學習松柏,越是風聲凄慘,那麼越是要挺立風中。

2.賞析名句:豈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

這裡用 「松柏有本性」,實際上是一種「比德」之說。所謂「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來比喻人的道德境界,從而進一步喚起人們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中國古代的士大夫喜歡用松、竹、梅、菊來比喻人格。在這裡,劉楨以松柏為喻,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號召人們處於亂世的時候要有一種堅定的人格追求。

3.試簡要本文的語言特點角度賞析本詩。

全詩以簡練的語言寫出了松樹剛正堅貞、不屈不撓的鮮明形象和不向嚴寒低頭,不向殘暴彎腰的氣節,詩作融入了對松樹讚頌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興手法象徵詩人自己的性格與抱負,同時也是為了勉勵他的從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評析】

古代送別詩大都情調低沉、憂傷。該詩卻一反悲傷的風格,充滿昂揚豪邁的精神。特別是頸聯,寫知心朋友同在四海之內,即使相隔天涯也如同近鄰。形象精鍊,意氣風發。

【練習】

1.此詩是送別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憂傷。

2.這首詩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名句,請說說它好在哪裡。

……一洗古詩中悲涼凄愴之感,把兒女情長拋在一邊,代以樂觀豪邁之情。

登幽州台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評析】

1.這首詩是詩人登幽州台有感於燕昭王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史事而作。詩中,作者通過撫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達了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或者渴望知遇、實現雄偉抱負的強烈願望)的思想感情。同時由於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亂時所寫,其中肯定也包含的希望平定叛亂、鞏固國家統一的愛國情感。

2.「古人」、「來者」指的是像燕昭王那樣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明君。獨字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凄涼的心境。整首詩通過採用直抒胸臆的表現手法,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具有蒼涼悲壯的感情基調。

終南別業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評析】

本詩屬於近體詩中的五律,是唐代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之一。

首聯敘述自己中年以後即厭塵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輞川別墅所在地。透示出一種追求愜適的閒情逸緻。作者在對自然美的欣賞過程中也流露出很強烈的享樂觀念和愜意自適的心境。

頷聯中「獨往」,寫出詩人的勃勃興緻;下一句「自知」,又寫出詩人欣賞美景時的樂趣。詩人同調無多,興緻來時,惟有獨游,賞景怡情,能自得其樂,隨處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會其趣而已。一個「空」字透露出來的不是消極悲觀、失望之情,而是那種自得其樂的閒情逸緻。

頸聯意思是說隨意而行,走到哪裡算哪裡,然而不知不覺,竟來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於是索性就地坐了下來,是心情悠閑到極點的表示。雲給人以悠閑的感覺,也給人以無心的印象。通過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寫,詩人此時心境的閑適也就明白揭出了.

尾聯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實不止遇見這林叟是出於偶然,本來出遊便是乘興而去,帶有偶然性:「行到水窮處」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貫穿上下,成為此次出遊的一個特色。而且正因處處偶然,所以處處都是「無心的遇合」,更顯出心中的悠閑,如行雲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跡毫無拘束。它寫出了詩人那種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風采。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評析】

詩旨在以蓬萊文章比李雲,以謝朓自喻。借送別以贊對方,惜其生不稱世。開首二句,不寫敘別,不寫樓,卻直抒鬱結,道出心中煩憂。「長風……」兩句從苦悶中轉到爽朗壯闊的境界,展開了一幅秋空送雁圖。一「送」,一"酣",點出了"餞別"的主題。"蓬萊……"四句,讚美對方文章如蓬萊宮幽藏,剛健遒勁,有建安風骨。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謝自比,表達了對高潔理想的追求。同時也表現了詩人的文藝觀。「抽刀……」末四句抒寫感慨,理想與現實不可調和,不免煩憂苦悶,只好在「弄扁舟」中去尋求寄託。思想感情瞬息萬變,深刻地表現了詩人矛盾的心情。語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諧統一。「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來描摹愁緒的名言。

【練習】

1.趙朴初先生為「冰心館」題詞借用詩中名句,你覺得最有可能的一句是:中間小謝又清發。

2.詩中表現詩人不凡抱負的詩句是:「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3.詩中與「剪不斷,理還亂」的心緒相似的兩句是: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4.詩中表現詩人內心痛苦與憂憤的詩句是: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5.在這首詩中詩人感慨萬端,感情一波三折,既有夢想不能實現的愁苦,又有重新振作的樂觀,還有隱逸遁世的情懷。回復跌宕,讓人感嘆。

6.請從語言表達和情感兩方面,對「抽到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作簡單品賞。

此句詩作者借水砍不斷,澆愁更愁生動形象地展現了自己的愁思不絕,疊字(愁)的運用更強調了自己的憂愁難以排遣。

7.有評論說「明朝散發弄扁舟」中的「散」和「弄」兩個動詞用得精妙,請你大膽發表見解,說出你的認識。

「散」寫出了李白不羈的性格,他渴望無拘無束的自在生活,「弄」顯示出了閑適和悠然。兩個字表現出了李白遁世思想,淡泊心態。

8.「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一句詩表達了詩人樂觀自信的豪情,請你從學過的詩詞中找出兩句,抒寫自己的豪邁之情。

答案示例: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9.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唐朝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文學史上譽為「詩仙」。

10.這是一首送別詩。寫送別情景的詩句是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11. 在南朝宋代詩人中,「大謝」指謝靈運,「小謝」指謝眺。

12.「建安骨」又稱建安風骨 ,指東漢末年建安時代以曹操 曹丕 曹植三父子為首的作家群剛健清新的詩文風格。

13.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 )

A、一二兩句蘊含了作者對時光飛逝,功業難成的精神苦悶,也飽含著詩人對污濁的政治現實的感受。

B、三四兩句讀者面前展現出一幅壯闊明朗的萬里秋空圖畫,也展示出詩人豪邁闊大的胸襟。

C、五六兩句,上句讚美李雲的風格剛健,下句自比小謝,流露出對自己才能的自信。

D、最後兩句寫作者在精神上遭受重壓之後,放棄對進步理想的追求,顯示出逃避現實的消極色彩。

14.簡要談談你對「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一句的理解和看法。

表明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從而寄情山水,超脫塵世的豁達胸襟,但也表現了作者逃避現實的消極悲觀的思想。

15.對《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B )

A、李白的一位官為校書郎的族叔李雲將要離去,李白為餞別行人而寫成此詩。詩中不直言離別,而是重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牢騷、憤懣。

B、此詩開頭兩句展示了這首詩的基調,但並沒延續著寫煩說憂,而是展現出另一番天地。其中三、四句寫春季天高氣爽,萬里長風中雁群高飛,面對著這樣開闊的景緻,可以在高樓上把盞痛飲。

C、結尾兩句說在這個社會裡理想不能實現,詩人將解除煩憂、獲取自由的希望寄托在明朝,這雖是一個渺茫的幻想,但表現了他那不甘沉淪的、豁達樂觀的精神。

D、此詩開頭兩句用散文句法表達內心濃重的煩憂,詩的中間部分起伏跌宕,開闔變化,充分體現了詩人內心有無法解開的煩憂之結。

16.詩人在這首詩中表達的思想核心是一個字:愁。

17.將開頭兩句詩翻譯成現代漢語

「昨日」那些時日棄我而去,不能挽留;現在的時日擾亂著我的心,使我有許多煩憂 

18.開頭兩句詩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情?

顯示出詩人鬱結之深,憂憤之烈,心緒之亂。

19.詩人在此詩中運用了比喻的方法,請舉一例說說其作用。

示例一:逸興、壯思本來很不容易說清,而詩人用「欲上青天攬明月」這一比喻很形象,很具體,使人容易理解。

示例二:詩人用「抽刀斷水」比喻「舉杯銷愁」,使人更強烈地感受到了詩人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不可調和,內心更加憂愁苦悶的心情。

20.詩的最後兩句表現出了詩人消極的態度,對此,你如何認識?

李白的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在當時的條件下是無法解決的。因此,他總是陷於「不稱意」的苦悶中。而且,只能找到「散發弄扁舟」這樣一條擺脫苦悶的出路。這樣做不免有些消極,但是他這樣做也是在表示對惡勢力的不屈服,表示與現實社會的決絕。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 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1.「草色遙看近卻無」這句詩寫出了早春草色的什麼特點?

寫出了早春草色極淡極少、似有似無的特點。(意思相同也可)

2.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對早春景色的喜愛之情。(答「熱愛」也可)。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1.選出賞讀有誤的一項( D )

A.首聯融情入景,兩個「難」概括萬千內容,渲染了凄婉憂傷的離別氛圍。

B.頷聯兩個比喻新穎貼切,意義雙關,形象鮮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愛情之深。

C.「雲鬢改」摹容貌,「月光寒」寫心境,全從對方虛擬設想。筆法曲折,設想奇麗。

D.末聯連用典故寄託寬慰和希望:兩人一別,近在咫尺,溝通信息的機會多得很。

2.談談你對「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一名句古今傳誦原因的理解。

這裡的「絲」與思念的「思」諧音,以象徵手法描寫至死不渝的愛情,語言巧妙多姿,最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傳誦。

3.「絲方盡」中的「絲」在文中諧音「 思 」,屬雙關語,暗指 對情人的思念 。

4.試分析一下「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含義及藝術特色。

以春蠶吐絲、蠟炬成灰來喻對所愛得人至死不渝的忠貞情感;運用對偶、比喻、雙關修辭表現感情,形象生動,貼切感人。

5.「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一句在今天現實生活中有何延伸意義?

用以歌頌奉獻精神。

6.作者是唐代李商隱。本詩從描寫的內容看,應是一首傷感離別的愛情詩。

7.選擇有誤的一項是( C )

A.首聯寫暮春時與心愛的女子別離的傷感情景,第一個「難」指困難,第二個「難」指難受,「東風無力百花殘」渲染了當時別離的氣氛,情景交融,東風指春風,字使有凄楚的感覺。

B.頷聯寫別後相思,以兩個生動的比喻表白自己所愛的人致死不渝的深情。

C.頸聯表達了詩人的願望,尾聯設想對方傷感久別的種種情形。

D.全詩把別後相思寫的纏綿悱惻,詩人對愛情執著追求令人動容。

8.賞析「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春蠶到死的時候才停止吐絲蠟燭燃盡時才停止流淚,這裡的「絲」與「思」諧音,蠶絲和蠟淚象徵愛情;而「死」啊「淚」的,則暗示著愛情帶有濃郁的悲劇色彩,以象徵手法描寫致死不渝的愛情,語言巧妙多姿,最為精彩感人。現在多指教師為學生嘔心瀝血,樂於奉獻,因而古今傳誦。

9.第一句重複用「難」字,並被大家認為用得巧妙,談談你的看法。

「相見時難別亦難」說明兩個有情人難得相見一回。第一個「難」是困難,第二個「難」是難受,兩個「難」字,凸顯兩人情深意重。

10.「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詩中的警句,此句運用了雙關語,「絲方盡」隱喻思方盡 ,「淚始干」隱喻 相思之淚 ,後被大家比喻為無私奉獻的象徵,和你的親人聯繫起來,你認為誰最有資格享用?

母親。母親對子女無私的愛,無怨無悔,盡心儘力,只有奉獻不求索取。

11.選出對李商隱《無題》賞讀有誤的一項(B)

A.首聯以抒情開篇,再用景物作烘托,顯得搖曳多姿。此聯好就好在先以「見難」加重「別難」的分量,後以花比喻美好年華之將逝,極力渲染了「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的悲涼氣氛。

B.頷聯詩人借春蠶的執著精神,寄託了對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這兩句來表達人們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因而古今之間並無內在的聯繫,故此種引用屬於斷章取義。

C.頸聯詩人以高超的技巧為我們展示了兩幅生動畫面,把一對真摯相愛的情人分別後的痛苦情狀表現得何等真切,讀後可使人為他們落下同情之淚。

D.尾聯是男主人公對女主人公的寄語。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詞。全聯的大意是:雙方住地相距不遠,今後雖難相見,但總可以互通音訊。

12.用一句話概括這首詩的主題:這是一首傷感離別的愛情詩,表現詩人與相愛的人分別時難捨難分,分別後心中充滿不盡的相思之情。

13.默寫頷聯並作簡要賞析: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以象徵手法描寫至死不渝的愛情,「絲」字與「思」諧音;現常用來讚美具有奉獻精神的人。

14.推己及人,想像對方和自己一樣因相思而痛苦的詩句: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相見歡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評析】

「離愁」的愁不是一般的愁,而是再也見不著故國的亡國之苦,是由皇帝變囚徒的愁苦。「剪不斷,理還亂」今天常被用來形容心情的煩亂複雜。

【練習】

1.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D )

A.詞中「無言」「寂寞」「清秋」等詞語營造的凄婉、哀愁的情調,甚是感人。

B.「絲」與「思」諧音,以麻絲喻秋思,生動貼切,深刻感人。

C.作者身經亡國之痛,故而發出「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的痛徹心扉的凄婉之聲。

D.「剪不斷,理還亂」之所以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不但因為形象的比喻,更因為它表達了作者對愛情的忠貞。

2.這首詞從表面上看所表達的是一種離愁之緒,實際是表達作者的 亡國 之思。

3.請對「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進行賞析。

「剪不斷,理還亂」 「絲」與「思」諧音,以麻絲喻秋思,寫出了內心愁緒的煩亂,生動貼切,深刻感人。「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寫出了內心感受的難以言說。「剪不斷,理還亂」現還形容某些問題頭緒繁多,難以處理解決。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評析】

第一句用誇張手法突出塔高的氣勢。塔高千尋又立在峰頂,才能站在塔頂看日出。也才不怕「浮雲遮擋觀日的目光」。其中包含:「要想頭腦清楚目光遠大,就要「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

【練習】

1.這首詩中,「浮雲」一詞的寓意是 眼前的困難、障礙、挫折等 。

2.詩人善於把抽象的事理寓於具體形象中,這首詩揭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只要站得高,看得遠,才能不怕阻撓,不被眼前的困難嚇倒。

蘇 幕 遮

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評析】

這是一首描寫羈旅鄉愁的詞。全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低徊婉轉、沉雄清剛的筆觸,抒寫了羈旅相思的情懷。

上闋寫了令愁腸百倍生的凄清秋景。「碧雲天,黃葉地」寫景並點明了節令:是碧空高遠、黃葉滿地的秋季。接下來幾句描繪了秋月夕陽西斜之景:夕陽殘照的蒼茫暮色中,碧波無際,水面寒霧如煙,隱隱泛著翠色。斜陽落在山邊,天水相接,凄凄芳草鋪向遠方,彷彿到了目之盡頭的天邊。「芳草」 在古典詩詞中常被用來引發離愁,這首詞中,它被賦予了強烈的主觀色彩。作者寫「芳草」「更在斜陽外」,實際上象徵著鄉愁的無邊無際,也象徵著心中牽掛的家鄉遙望不見。

下闋由寫景轉入直抒鄉愁。「黯鄉魂,追旅思」兩句表達作者因思鄉而魂銷,身居客鄉愁緒纏繞不去的情懷。緊接下來更抒寫鄉愁的困擾:「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只有在夢回故鄉時才能安然成眠,否則「月明樓高休獨倚」,作者擔心登樓觀月只會更添離愁別恨。最後寫作者想借酒消鄉愁,反而倍增感傷:「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這一句奇特而貼切的假想,真實地傳達了作者思鄉致潸然淚下的悲愁感傷之情。遂成千古絕唱。

整首詞寫景抒情,歷來為人們所稱道。其中「碧雲天、黃葉地」成為膾炙人口的佳句。

【練習】

1.上片的「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在全詩中有什麼作用?

起過渡作用。因芳草延伸到極遠處而觸動別恨,無情正體現了感情的深濃;同時也帶出了「情」,由寫景轉入抒情。

2.上篇描寫的秋景有哪些特點?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在內容上和結構上有什麼作用?

景物特點:寥廓蒼茫,迷濛凄清,蕭索冷落。作用:芳草延伸到望不頭的極遠處,觸動了詩人的離愁別恨;芳草「無情」正反襯出詩人思鄉懷人之情的濃厚;寫景中帶出一個「情」字,為上片的寫景轉為下片的抒情作了自然的過渡。

3. 下闋的「好夢」指什麼?為什麼說「明月樓高休獨倚」?

「好夢」指夢中返鄉和家人聚會的情事。回應上片所寫的景色都是登樓遠眺所見,獨自登樓會增添悵惘之情,不能消愁。

4.下闋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含義是什麼?表達情意的特點是什麼?

意思是說,除非好夢才能使詩人入睡,否則鄉思旅愁縈繞心頭無法入睡;好夢

顯然指夢中返鄉與親人團聚。這句詩委婉含蓄地表達了靶旅愁思。

文章來源:一起學語文


推薦閱讀:

二輪專題複習學案:鑒賞詩歌形象
五科提分均須掌握六種高效複習法
XML複習題
如何準備期末考試

TAG:詩詞 | 古詩詞 | 語文 | 古詩 | 複習 | 鑒賞 | 詩詞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