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門楣的家庭

文/鹿鳴君

深夜乘高鐵返回北京,在北京南站,行至計程車排隊處,三四個調控員在那裡,一個接一個,此起彼伏,大聲嚷嚷:「快去搶車啊!搶到就是你的!」然後不斷蹦出「艹」字。

其時,無論計程車隊伍,還是乘客隊伍,都非常有序,安靜,唯有這一口大大咧咧、目中無人的京腔,回蕩了候車場中。

北京是一個全國最猛烈魔幻的權力場,印象中,但凡有點小小的權力,比如這些現場調控員,比如那些紅袖章,往往很難好好說話。

慢慢的,他們就只會這樣說話,最後,他們就只能擁有這麼一點隨時可能失去的小權力。這也是一種階層固化。

我當時首先想到的是:他們在現場這樣說話並沒有什麼好處,是無意識的,那麼,他們在家裡自然也免不了這樣的表達方式和話語體系。他們的孩子會怎樣呢?所以,這種階層固化的背後,恐怕是一個個氣場完全不同的原生家庭。

我們常說,寒門出貴子,但是,我絕不相信,寒門就等於粗鄙的家庭。

記得,小時候在老家,我們談起某一個人有某種高貴的行為,或者某人孩子很有出息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想到他/她的父母親,如果恰好其上輩,甚至往上好幾輩,是有德行傳世的,我們就會說出這樣一句話:「他們家,是有門楣的。」

門楣,就是一個家庭、家族的精神傳承、精神財富。

門楣可以是功名標記,也可以是述祖的標記,比如我們福建黃姓客家常見的「江夏堂」;但門楣更多是一個家庭文化宣言,比如家訓,比如門刻,這種門刻在北京的衚衕里常有,比如這家門上寫著:「為善最樂 讀書便佳」:

在很多時候,門楣意味著一個家庭的基因,它是話語體系,是家庭氣場,是家族目標,還是親屬公約。

今天還參加了學校的家長會。我的一大感覺是,中國幾乎所有的職業,都要經過培訓才能上崗,唯獨最重要的父母崗位,沒有培訓,就上崗了,而且,從來沒有直接的考核。一個孩子是不是被毀了,直到最後出事了才知道。而一些後知後覺的家長,往往是得到了經驗教訓,卻因為只有一個孩子而無法發揮。經驗成了死經驗,悔之晚矣。

在過去,這種崗前培訓,是由家族「門楣」這種氣場來幫助完成的,而且也有集體形成軟性監督。這種環境的典型代表,就是福建的客家土樓里居住的人群。在《大魚海棠》動畫中,我們可以感覺到這種氣場。

但是,農業時代的的家族熟人社會破碎之後,我們走進城市化的陌生人社會,家庭原子化了,我們在教育上的「門楣」中斷了。這怎麼辦呢?

信息社會,人人都可以輕易獲取知識,增長智識,但是,一個人,如果做成一個人,智識自然是越多越好,但如果失去恰當的教育,做不成一個人,智識卻是越多越壞。

但願我們人人都有一個好的「門楣」,但願我們的孩子都能成為一個人,而不是只成為一台電腦,一個手機。

這是「每日1000字 寫作馬拉松」第21天打卡。該計劃目前共20人,目前堅持者19人 。

孔子:被婚姻擊敗的老頭

每天一千字:不逼自己一把,還真不知道我們有多優秀

呦呦鹿鳴

鹿鳴君:曾是瀟湘晨報記者、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主筆、《網路傳播》執行主編、無界傳媒執行主編,現任職於紅星美凱龍互聯網集團。

點燃火炬、回到故鄉

讀書、傳媒、家居、互聯網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歡樂頌》中樊勝美的父母?現實中真的有這樣的父母嗎?
子女成年之後父母再離婚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為什麼在中國婚姻中「守寡式婚姻」和「喪偶式育兒」這麼常見?
家庭暴力的傷痕 我用濃妝來遮掩
[職場之路系列]女性話題(2)生不生,何時生?

TAG: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