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陳少松吟誦

陳少松吟誦《水調歌頭》 來自中華書局1912 03:09

水調歌頭

〔宋〕蘇 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①。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②。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③,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④。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⑤。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⑥?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⑦。

注釋

①「明月」二句:李白《把酒問月》詩有「青天明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句,此化用其意。

②「不知」二句:《周秦紀行》中有詩云:「香風引到大羅天,月地雲階拜洞仙。共道人間惆悵事,不知今夕是何年。」或為東坡所本。

③瓊樓玉宇:《大業拾遺記》載:「瞿乾祐於江岸玩月,或問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隨我觀之。俄見月規半天,瓊樓玉宇爛然。」

④「起舞」二句:謂月下起舞,清影搖曳,「彷彿神魂歸去,幾不知身在人間也」(《蓼園詞選》)。

⑤「轉朱閣」三句:夜深月移,月光轉過朱紅的樓閣,灑進雕花的門窗,照見不眠之人。

⑥「不應」二句:謂明月不會對人間有恨,為何偏在人們離別時它卻圓呢?司馬光《溫公詩話》:「李長吉『天若有情天亦老』,人以為奇絕無對。曼卿對『月如無恨月常圓』,人以為勍敵。」

⑦「但願」二句:但願都能常葆健康,雖相隔千里,可以共沐明月清輝。謝庄《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孟郊《古怨別》:「別後唯所思,天涯共明月。」許渾《懷江南同志》:「唯應洞庭月,萬里共嬋娟。」蘇詞融會點化,超越前人。嬋娟,美好貌,此代指月。

評析

詞由探詢月球肇始、天闕年代搖曳入題,遐想連翩,筆鋒奇逸,彷彿對超拔塵寰、羽化登仙饒有興緻。繼而「我欲」轉化為「惟恐」,「玉宇」雖高卻「寒」,承以月下「起舞」,虛幻憧憬,終為現實眷戀所戰勝,而歸結為人間無異仙境,識度何等明達超邁!然而人間畢竟不無缺憾,月移夜深,懷人無寐,月圓人缺,倍增離索。其實人不長聚,月不長圓,天象人事,同此一理,自古而然。唯願順其定則,因任自然,各保康泰,共沐明月清輝,襟懷何等爽曠!前後兩闋,由問月、設想登月,到月下起舞,由望月、怨月、因月悟理,到祝願與月共在,享有實在人生。妙在句句不離月字,又句句借月寫懷。思路由虛而實,由實而虛,由天上折轉人間,由星體妙悟人生。「人有悲歡」三句,以宇宙意識觀照人生,涵蓋自然與人類共同律動,意象愈空靈,意境愈澄澈,意蘊愈玄奧,意念愈明達。所謂「清空中有意趣」(《詞源》)。慧性靈氣充盈行間,千古不可有二。正如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十九所云:「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吟譜

吟誦者簡介

陳少松,1941年生,江蘇南通人。南京師範大學教授,教育部「中華誦·經典誦讀行動」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吟誦學會副會長。1982年蘇州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和吟誦學的教學與研究,多次參加中外吟詩交流,多次受邀在中央電視台等展示吟誦。著有《古詩詞文吟誦研究》、《鍾惺散文選集》(選注)等,參編《清詩紀事》等多部著作,出版專輯《古詩詞文吟誦》CD和《論語選吟》(180章)CD各一套,為江蘇教育電視台主講過十集系列片《古詩詞文吟誦》,此外發表學術研究論文數十篇。

文字選自《宋詞三百首》

音頻源自《古詩詞文吟誦導論》(附吟誦光碟)

閱讀鏈接:


推薦閱讀:

藝術時間 ? 鐵冠道人-蘇東坡
妙在若即若離之間——惠崇《春江晚景圖》與蘇軾的題畫詩比較
千古宋詞:蘇軾與辛棄疾的巔峰對決

TAG:蘇軾 | 吟誦 | 明月幾時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