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宣堂同志《萱堂詩草》序言
楊宣堂同志《萱堂詩草》序言
我和宣堂同志結識於1959年,迄今已逾半個世紀。當時是為了在天津大學建立反映科學尖端的應用力學專業,而相聚在一起的。不過正處於大躍進時期,大家都是把全部精力用在專業建立上,沒有時間和精力來搞一些與專業無關的文藝作品的創作。我和宣堂之間,彼此也互不了解對詩詞共有的興趣,也不了解彼此都已經有了一些作品。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本世紀初,由於我們又成為天津大學退協主辦的詩詞班的同學,才加強了在詩詞創作上的相互切磋。
去年冬季,宣堂忽持厚厚一疊作品見訪,邀我作序。論年齡我們同是80後,年逾耄耋,論寫作詩詞的歷史,也同是半個多世紀。我深感沒有資格當此重任。但是半個世紀的舊交,斷然推辭之言,也確實難以出口。只好勉為其難接受下來,作為送給我的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吧!
收到稿件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全部稿件通讀一遍。沒想到這一通讀,就拖延了好幾個月。由冬至春、又由春而夏,終於完成了通讀,也同時感受到這次通讀是一次很好學習的機會。但是也為拖延了序文的寫作而深感抱歉!
由這部作品,我產生了很多的感觸。首先是宣堂同志對詩詞創作的執著和堅持。他從少年到青年的時代,由於家鄉老師和親友的影響而偏愛文科。成年以後雖然響應了建設祖國的號召,而選擇了水利和力學教學作為自己的職業,也始終沒有減低對詩詞的熱愛。雖然隨著時代的條件,在一些特殊的時代里創作數量有所減少,卻也沒有完全中斷。使我驚異的是,粗略地統計一下,在這條件十分特殊的半個多世紀里,保存和積累下來的詩詞創作,數量竟達到三百有零,這是非常不容易的。竟然不自覺地在數量上既符合了的春秋時期的經書《詩三百》,又恰恰符合了清代對唐詩的選本《唐詩三百首》。當然,這只是我感覺到這個數目上的的偶然巧合,很有趣味,在這裡順便提出來,遠沒有將楊詩推崇到與前二者「鼎足而三」的資格和膽量。
其次,還感覺到這許多詩詞作品涉及的題材非常廣泛。包括了從敘事、抒情、寫景,到國家大事的誌慶等許多方面。敘事的如《報名軍幹校》、《支援水利化》、《勸學》、《抗非典》、《汶川地震》等;抒情詩很多,有對朋友和同學的送別,為師友祝壽的如《賀周恆先生八十壽》、《舒瑋同志八十壽》等,還有對未婚妻的《致箴君》,和婚後多首祝壽和紀念婚慶的詩作如《卅六婚慶贈愛妻》、《箴貽七十壽》等。至於寫景,由於宣堂也是一名旅遊愛好者,退休前的出差和退休後的自主旅遊曾到過國內外許多風景名勝。幾乎是每到一處必有吟詠,所以這類作品也有相當數量。對於國家大事,如建黨、建國、建軍若干周年紀念,以至建校多少周年等等,總是不待召喚,作品就早早出來了。
再次,他的詩詞作品,在體裁上實現了十分廣泛的多樣化,詩詞曲全面概括。詩則從最早的白話詩,到後來的五言和七言古詩,進而到五七言近體詩(絕句、律詩),再進一步作出排律。除此以外,還有少量的四言和六言詩。他的詞作開始較近體詩為早,而且在這些詞作中,有小令,也有長調。並不局限於他早已熟悉的少數詞牌。涉及到的詞牌數目,據我粗略統計,約有60多個。牽涉到曲的則有散曲小令[越調]天凈沙和[越調]小桃紅兩首。所以全面來看,這部作品裡涉及的體裁也真是可以稱為洋洋大觀了。
作為一本詩集,她的目的當然不是體裁博覽會。古訓里有「詩言志」(《尚書·堯典》)和「不學詩,無以言」(《論語·季氏》),說的就是詩歌是一種以語言形式表達志向的工具。那麼,我們用來判斷詩作的水平就不是只看她有多少美麗的詞句,而是主要看她有沒有準確清晰地表達出作者的志向。當然這不是說作詩的技巧不重要。你寫了通篇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空話,人家當然沒有辦法了解你想要表達的意思。
從整本集子來看,宣堂寫作詩詞,多是有所感而作,不尚空言。宣堂自己非常努力,水平提高很快。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退協詩詞班有高准、王雙啟等名師指導,從世紀之交至今十多年間,宣堂完成得詩詞曲共150首,佔了他半個世紀完成的「詩三百」的半數。在表達能力上也體現出更多的亮點。下面就我個人認識水平,列舉一些我比較欣賞的片段,也是值得我學習借鑒的地方。
在1957年他第一次寫五古《懷念》開頭兩句「朝夕在暖房,那曉北風涼。」以自己身處暖房,對比兩位同學身處黃河之濱水位站的苦寒,表明了真摯的關懷。也開啟了牽念學友的真感情的廣闊寫作空間,完成了一首十四韻的五古。我第一次看了,就評以「頗有古風味道」六字。1964年的《中國有了原子彈》中「中國有了原子彈,萬民高歌舞蹁躚。」和1967年的《歡呼氫彈爆炸成功》「美帝蘇修,恐惶懊惱,原子訛詐永失靈。嘆今日,失壟斷地位,膽戰心驚。」這幾句在今日看來很平常的語言,在當時國人心中可是有著和八年抗戰、日寇投降一樣的高興呀!在1976年4月的四五運動後,他寫出以《困惑》為題的七絕「孺子生來愚至極,『五四』『四五』未辨析。只管千針穿引線,不曉為誰做嫁衣?」大膽地表示出對當局一些措施的不理解。說明他有自己的見解,並不盲從。1979年《詠峨眉》之一「人言蘇杭是天堂,曾譽匡廬勝蘇杭。今居峨眉名山中,更知雄秀強中強。」很符合詩六藝的「比」、「興」手法。1996年他在《點絳唇·樂道》詞中的「願做人梯」的精神也真是感人的。他真是說到做到,在一生的工作中,一直是兢兢業業,潛心耕耘,不求索取。確實是高境界。
以20世紀末香港回歸為起點,可以看到宣堂在詩詞上的大進步,香港回歸一事,他就寫了7首不同詞牌的詞作和一首七絕一首五古,都很合律。在五古中還有「鐵娘多妄想,痴心保治權。一國行兩制,鄧公百代賢」。這樣的警句。他在新世紀里寫的詩詞基本上都合律,且不乏精彩筆觸。特別是在《行香子》詞牌里的一個去聲領字,下連三個中嵌同一字的三字句,他都能處理的很自然、很出色。如1999年《迎新千年》里的「看烏雲散,浮雲白,祥雲紅。」和「 更顯雄威,展雄略,振雄風。」還有2001年的《奉高准先生》里的「嘆思如潮,文如海,句如林。」和「正樂知命,酬知己,感知音。」都是我十分讚賞而學不到手的。2004年紀念小平百年誕辰《臨江仙》「幾度浮沉彌健,綢繆主導中央。創新棄舊破天荒。中華容兩制,港澳喜雙償。」字少而內含豐富,可稱典範。
2005年是天大110周年校慶,他創作了竹枝詞4首,滿懷熱忱地抒發了對母校的摯愛。2006年的寫景五絕《春柳》「春到柳先知」的警句,使我聯想到應該可以和東坡的「春江水暖鴨先知」差堪比擬了吧?2008年的七絕《賀箴貽七十壽》蘊情深厚,映出活脫脫的一對白首恩愛鴛鴦。2008年寫越南下龍灣的《風入松》詞意俱佳,也是難得的好作品。同年描寫汶川地震和救災的《踏莎行》也情深意切,堪稱佳作。2009年為周恆《賀八十壽》的五絕和2010年的《悼曹金良》的七絕都是只用短短的20個和28個字準確深切地表達了致賀和悼念之情意。在後者的七絕里,還在四句句首嵌入「金良流芳」四字,渾然天成,毫無斧鑿痕。全部作品中,精彩之處尚多,我無需更多羅列了。
2011年的《慶祝建黨90周年》七律和詞作《高陽台》以及2012年的《喜迎黨的十八大》可以說是他多年努力的結晶,不惟格律中規中矩,無懈可擊。而且都是抓住黨史要點,論述精當。使人不僅回味無窮,而且展望未來,信心倍增。可以作為一篇學位論文,交付答辯了吧!至於應當授予什麼學位,就不是老夫的水平所敢置喙的了。
嚴宗達敬序 癸巳初夏 時年87歲
推薦閱讀:
※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念念不忘的書籍序言?
※炎涼閣序
※第二菜秋天蘿蔔賽人蔘:唐宋詞序言
※伊芙·塞吉維克|《男人之間》序言
※【自動保存】目錄序言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