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傳播疾病病人的心理護理

性傳播疾病病人的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是指在對求詢者的諮詢過程中,運用心理學的方法以改變病人的心理狀態和行為,促使病人達到身心康復的一項工作。目前,我國性傳播疾病疫情上升幅度進一步減緩,其綜合防治效果開始顯現;性傳播為主要傳播途徑,同性間的傳播上升速度明顯;全國艾滋病呈低流行態勢,部分地區疫情嚴重。性傳播疾病是一個行為疾病,即性傳播疾病不能僅僅看成一種純粹的軀體疾病,還牽涉諸多的心理問題和社會問題,在護理工作中應發現病人存在的心理問題,及時做好心理護理及衛生宣傳,以改變危險行為,預防和減少性傳播疾病的傳播。

1.資料

2007年1月一2(9年12月我科健康諮詢室求詢者共987例,其中性傳播疾病14例(艾滋病病毒感染2例,梅毒7例,淋病3例,尖銳濕疣2例)。通過對病人進行諮詢,發現病人對性傳播疾病知識認識不足,對傳播途徑的認識更是模糊,正因為病人對性傳播疾病知識的缺乏又加重了一些人對性傳播疾病病人的歧視與恐懼心理,人們這種低知識水平狀況造成性傳播疾病防治形勢嚴峻。因此,全面宣傳性傳播疾病的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消除盲目恐懼、歧視與偏見對性傳播疾病的防治和社會的安定很重要。

2.心理護理

2.1 病人心理特點

求詢者對性傳播疾病的知識了解較少,知道自己患病後會有各種各樣的猜測,害怕治不好,害怕親人疏遠自己,害怕受到冷落,害怕別人鄙視自己。因性傳播疾病同其他疾病相比有其特殊性,一直被認為與道德、倫理、法律有密切關係,容易使病人產生精神負擔,怕家人、同事知道會瞧不起自己,並受到責備、歧視,從而影響正常的生活以及對疾病的治療效果。

2.2 心理護理

2.2.1 建立良好的關係,幫助病人適應環境

語言對病人的影響突出表現在心理效應方面。良好的語言修養是建立良好求詢者與諮詢員關係的基本需要,是進行心理護理的前提,是一切心理治療的保證。在與病人交談中,用文明、禮貌的語言,並注意恰當使用語氣、聲調、音量、語速與病人溝通,並應主動上前,面帶微笑,運用同情與關懷的語言向病人問候,耐心而中肯地回答病人提出的問題,幫助病人正確認識疾病,消除其緊張、恐懼心理,取得病人的信任,使病人能積極配合治療。

2.2.2 疾病知識宣教

向求詢者(病人)進行疾病介紹,講解性傳播疾病的分期、臨床表現、傳播途徑、治療原則等相關知識,告知其日常生活接觸不傳染艾滋病(如共同進餐、擁抱、握手、咳嗽、汗液、淚液)。強調增加艾滋病感染危險的個人行為有:

①在不使用安全套的情況下與多個人(同性或異性)發生性關係或者和不了解的人發生性關係;②患有性病的人在性交中如果不使用安全套感染艾滋病的危險性大;③使用他人用過的未經消毒的注射針具;④輸入未經艾滋病抗體檢測的血液或血制

以上說明艾滋病是完全可以預防的,幫助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改變病人對疾病本身的錯誤認識,使病人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疾病。

2.2.3 尊重求詢者(病人),保護其隱私權

由於性傳播疾病病人不願意讓朋友、同事甚至自己的親人知道自己患病的事實,因此諮詢員應具有護理道德觀,不隨意向他人透露病情,不打聽病人隱私,不私下談論與病人有關的話題。注意掌握談話技巧,不對病人的陳述做任何評價,只是傾聽,以滿足病人自尊心的需求。

2.2.4 其他

求詢者(病人)感染性病涉及家屬乃至婚姻危機,當得知自己感染性病後,表現出A我退縮、自我孤立、緊張、焦慮、抑鬱等心理反應,醫護人員熱情地與病人溝通,並與其建立良好的關係,安定病人的情緒,培養其樂觀精神。根據文化背景、職業特點因人而異地實施心理護理,並對病人不正確的理解給予糾正,使病人能積極配合護理,消除不良因素。同時還要說服家屬對病人關心和支持,盡量做好解釋引導工作,取得家屬的理解配合,共同參與護理工作。醫護的關愛及社會的關愛能調動病人的主觀能動性,樹立其正確的信念和態度,科學對待性傳播疾病。

3.小結

由於性傳播疾病的特殊性,其引發的心理問題複雜 護十應正確掌握病人的心理狀態,及時提供心理安慰、健康指導、疾病知識教育等護理服務,並且將心理疏導實施於日常護理中,使心理護理貫穿於整個護理過程中,消除病人的心理障礙,減輕病人的身心痛苦,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從而提高生活質量。另外,應主動傳達社會各界對這類病人的關注和理解,給予病人間接的心理支持,護士還要積極了解病人家庭和社會關係,動員其親友、同事關心病人。家庭的親情關懷、同事的友情支持、社會各界的寬容是幫助病人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


推薦閱讀:

糖尿病人飲食須知!
對於生命末期病人,該不該進行有創搶救? | 健康之路
糖尿病人日常如何保健?
糖尿病人喝什麼稀飯好?
你會護理癌症病人嗎?

TAG:心理 | 護理 | 疾病 | 傳播 | 病人 | 性傳播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