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左宗棠,死後留下一樣東西,太重要!

回復「揭秘」,看欲罷不能,聞所未聞的野史奇談

(圖)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漢族,字季高,一字朴存,號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湘軍著名將領,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1879年春天,清朝大將、時任陝甘總督的楊昌浚到新疆籌辦軍務時,在河西走廊和新疆沿途看到一排排的楊柳莽莽蒼蒼,鬱鬱蔥蔥,遮天蔽日,為大西北的乾燥的戈壁帶來習習涼意,當他得知這一浩大的功績是同鄉左宗棠所為後,不由地感慨萬千,讚嘆不已,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流傳至今的詩篇:「大將西徵人未還,湖湘弟子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清朝同治年間,正是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的危機時刻,新疆各地豪強趁機而起,出現了割據紛爭,各自為王的混亂局面。阿古柏在英帝國主義的支持下,佔據了新疆大部分土地,建立「洪福汗國」;沙俄侵略者趁機佔領了伊犁。正在清廷為新疆之事爭論不休時,1872年7月,身為陝甘總督的左宗棠不顧個人安危,面對外寇入侵挺身而出,挂帥西征,親赴一線,為表明與入侵者血戰到底的決心,他讓部屬為自己準備了一口棺材,抬著上戰場,若不能收復新疆,將以死報國。

(圖)左宗棠出征新疆

面對日趨激烈的戰況,他毅然決定將行營由甘肅酒泉遷到離戰場最近的哈密。由於左宗棠身先士卒,清軍士氣異常高漲,官兵前仆後繼,浴血奮戰,僅一年多時間,就攻克了被外寇侵佔的南疆八城,一舉剿滅了入侵新疆的阿古柏,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領土,堅決抗拒了沙俄的侵略,使大片淪陷的國土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為維護祖國的統一,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可是由於連年戰亂,百姓流離失所,田園荒蕪,樹木砍伐,滿目瘡痍,一片蕭瑟,新疆地區的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左宗棠西進時,見沿途「赤地如剝,禿山千里,黃沙飛揚」,左宗棠決定植樹造林,改善環境,他傳令:「凡大軍經過之處,必以植樹迎候。否則,無論巡撫、縣令,提頭來見。」並命令清軍兵分兩路,一路進軍,一路修橋築路,沿途遍栽楊樹、柳樹和沙棗樹,名曰道柳。左宗棠率先垂範,在繁忙的軍務公牘之餘,手持鐵杴、鎬頭,挖坑種柳。

為保證樹木的成活率,士兵們在栽種樹木時,每棵樹上都掛有栽種人姓名的牌子,負責保栽保活。在道路兩旁新栽的樹上還每隔一段距離就掛一盞燈籠,免遭晚上車輛撞壞。有關左宗棠保護樹木的事,在民間還有一個傳說:有一天,左宗棠在肅州城裡巡視,發現有個農民騎驢進城後,將毛驢隨手拴在了柳樹上,而毛驢則悠悠然地啃起了樹皮。左宗棠很惱火,當即下令軍士把毛驢牽到鼓樓前斬首示眾,並張貼了告示告誡民眾:「今後若有毛驢毀壞樹木者,驢和驢主同罪,一律斬首!」此告示一出,再無犯者。左宗棠斬驢護樹的義舉,一時傳為美談。

不出幾年工夫,從蘭州到肅州,從河西到哈密,從吐魯番到烏魯木齊,道柳連綿不斷,莽莽蒼蒼,鬱鬱蔥蔥,疊翠參天,可謂「何當凌雲霄,直上數千尺」,這就是被後人稱為的「左公柳」。據有關資料記載,光是從陝甘交界的長武縣境起到甘肅會寧止,種活的樹就達26.4萬株。自古河西種樹最為難事,可是在左宗棠的倡導督促下,戈壁沙灘的不毛之地,竟然形成綠霧氤氳,遮天蔽日,翠雲藹藹,連綿千里的塞外奇觀。清代詩人肖雄專為讚美「左公柳」而吟誦道:「十尺齊松萬里山,連雲攢簇亂峰間。應同笛里迎亭柳,齊唱春風度玉關。」

*作者:鄭學富,魚羊秘史簽約作者,文史學者。

推薦閱讀:

為什麼清真餐廳的穆斯林就餐區和漢族就餐區是分開的?
英雄百戰死,壯士裹屍還,歷史上彪炳千古的民族英雄
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的最後蹤跡
國外民族的文化禮俗
大連這座城市的名字是日本人起的,解放後為什麼沒有被改掉?

TAG:民族 | 英雄 | 東西 | 左宗棠 | 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