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主要哲學思想

老子(約公元前600—公元前500)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創始人。一說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厲鄉曲仁里人,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書的史官),孔子曾向他問禮,後退隱,著《老子》。一說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萊子。《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認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統治宇宙中一切運動的法則,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恆意義。《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正復為奇,善復為妖」(正常與怪異可互相轉變,善良與邪惡也能彼此循環。),「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深刻影響。老子思想,集中體現在他唯一著作《道德經》中。老子以道為「核心」,以道為出發點和歸宿,集中古代所有文化的精髓及自己觀察思考的心得,博引宇宙人間自然的千變萬化,凝鍊成五千字,分八十一章闡述「道」的神妙,無所不包、無所不容、無不貫通,把上古思想匯成深深的海洋,因而構成了老子思想的廣博深邃,構成了中華民族一座輝煌的思想豐碑。人是社會的人,又本是自然的人。在昔日有「人與天地相參」、「天人合一」、「天人相應」之說,今天開展的人體科學的研究,更加肯定了人的存在和宇宙自然規律有著密切的關係。可是,老子卻領先提出了這一法則,能不讓人稱嘆其前識!何為「道法自然」?何又為「直覺」?先說「道」是什麼?道是宇宙萬物的根源,又是它們的規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一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情。其情甚真,其中有信。(二十一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四十二章)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即道所使用或運用的是弱而不是強,是柔而不是剛。)。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四十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五十一章)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十四章)道是混成的,絕對的(獨立不改),是「有象、有情、有信」的物,決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天下之物生於有,有是「一」,是萬物的根子。有生於無,無是宇宙萬物滋生的元始因子。有和無的統一就是「道」。書的第一章里便首先論述了這個問題。事事物物都有各自發生髮展的途經,有各自前進的路;所以說「夫道若大路然」。大、逝、遠、反,是道周行的歷程。萬物負陰而抱陽,是自然生生不息的內在因素。沿此歷程循環往複,不可窮極,所以物質是不滅的。萬物的歷程是這樣,人因物行事,又豈能改變那歷程而不這樣?只要掌握古已有之的道,來統率現有的種種事物,也就認識了自然的規律,認識了「反者道之動」的道理。法自然《廣雅-釋詁》:「然,成也。」「道法自然」,即道法自成。道取法自己生成的樣子,取法天然自然。凡事順其自然,認其自生自成,聽其自然而然。「萬物作焉而不為始」,順著客觀存在的規律行事,便是「處無為之事」。這因物而為,即是法自然。如果違法自然規律來處事,則是逆天行事。逆天者亡,正是沒有取法自然。。老子的學說在中國古代哲學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在其基礎上,不僅形成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重要影響的道家一派,而且對後來各哲學派別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直接衍生出東漢的道教,被奉為「教主」,稱其為「太上老君」。魏晉玄學與宋明理學的產生,也與老子有著內在的思想聯繫。《莊子·天下》盛讚老子為「古之博大真人哉!」德國著名哲學家黑格爾(1770—1831)在所著《哲學史講演錄》中,稱讚老子是東方古代世界的精神代表者。

本文摘自「中華文化發展網」

http://www.china995.net/Article/zxsx/200705/148.html


推薦閱讀:

「中」 論——一個字所體現的中國哲學思想精髓
干支哲學---道分陰陽
王新春:鄭玄易學爻辰說的哲學文化底蘊
人生最重要的事,沒有之一
重磅|韋森:一位經濟學家的哲學心路歷程

TAG:哲學 | 思想 | 老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