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因選穴(二) 治病必求其本,一則病因為本,二則正氣為本。按病因選穴配方,治療不易迷失方向,實為一種重要的選穴方法。 1、外因的選穴規律 風寒:風寒之邪多由表入里。亦有因陽虛,且陰經無陽氣所主,寒邪直入陰經或臟。風多犯上焦,寒多犯下焦或中焦。 治風多取:風門、風池、風府、風市。灸大椎旁開2.3寸處可祛風疾。 治寒多取:腎俞、關元、三陰交。 暑:熱邪所傷,宜「熱而疾之」,「宛陳而除之」。急於十宣、十二井穴點刺出血,於委中、曲澤、魚際、然谷等穴位,視赤絡者點刺出血。 濕:濕邪多傷足太陰經,致脾失健運。宜取脾經、胃經穴位調治。取陰陵泉、足三里、太白、沖陽。再激發腎經,行水逐濕,可取:復溜、太溪等穴。 燥:燥之為病,熱亦能燥,寒亦能燥。熱能消液,寒主收斂。但不外乎精津血液枯竭而發病。此病以虛為本,熱與寒為標。因此,治燥隨各臟腑經絡之虛實而調治。燥邪多傷肺。取穴:魚際、尺澤、合谷、曲池、肩髃、肺俞、血海、金津、玉液等。火;氣有餘,便是火。用針選穴,多取陽經,為治其標,濟其陰,培其本。取穴:陽經如大椎、曲池、內庭、外關、陽池(均施瀉法);陰經如照海、復溜、陰谷(均用補法)。 2、內因的取穴規律 怒則氣上:行間、中都、曲泉。 喜則氣緩:神門、大陵、心俞。 悲則氣消:太淵、肺俞、俞府。 思則氣結:太白、陰陵泉、脾俞。 驚則氣亂:久而不解,可轉致郁證。 氣鬱:胸脅痛,脈沉澀。宜取行間、膻中針之。 血郁:四肢無力,能食,便紅,脈沉。宜取公孫、三陰交、期門針之。 濕郁:周身走痛,遇寒則發,脈沉細緩。宜取公孫、三陰交、足三里針之。 火郁:心中悶亂,尿赤,脈沉而數。宜取勞宮、少府、魚際針之。 食郁:納呆脹滿,人迎脈平,氣口脈盛。宜取中脘、建里、公孫或灸里內庭。 痰郁;動則喘滿,寸口脈沉滑。宜取大都、列缺、豐隆、中脘針之。 內風:多因腎陰不足,肝陽偏亢、情志失常為誘發。取穴:太沖、俠溪、曲泉、風市、太溪、陰谷。 內寒:多見命門、腎陽虧損。宜溫腎壯陽。取穴:關元、腎俞、命門、神闕、中脘、足三里,均灸之。 氣陷:灸百會、中脘、氣海。 精傷:照海、腎俞、京門、中極、會陽。 若情志抑鬱、胃氣不行,勞役飲食不節,損傷元氣,當補足三里,以引元氣,並灸氣海、建里。若元氣不足,應取諸腑經之募穴。若傳至五臟為九竅不通,隨各竅之病,取其各臟之募穴。 《靈樞雜症論》:「人身上部病取手陽明經,中部病取足太陰經,下部病取足厥陰經,前膺病取足陽明經,後背病取足太陽經。取經者,取經中之穴也。一病可用一二穴。」 |
|
推薦閱讀:
※青少年身體素質(敏捷能力)訓練方法
※年支,月支,日支推算方法
※《沙漠掘金》獲得勝利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引用 雙層機織領的方法
※教你幾種更高級的理財方法
TAG: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