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尼泊爾:尼泊爾歷史

尼泊爾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與古老傳說的南亞內陸國家。她的民間神話告訴我們,在混沌初開的遠古時代,加德滿都谷地(Kathmandu Valley)是一個大湖,湖面上生長看一朵奇異的蓮花,散發看令人敬畏的光華。前來膜拜這個聖跡的人愈來愈多,其中來自中國的高僧文殊菩薩(Manjush),希望這朵蓮花能在谷地綻放,於是用劍在湖南邊的山背上劈開一個豁口,讓湖水從那裡排出,這便是加德滿都谷地的由來。此後,文殊在谷地上建立了一座城,稱為文殊帕坦(Manju patan),並把這城的統治權交給他的弟子。比起境內其它地方,在加德滿都令人倍感舒暢。過去數百年以來,許多不同種族、宗教、語言及風俗習慣的人,在此融合成一個在文化上很可觀與成就的民族。加德滿都的尼瓦人(Newar)就是尼泊爾人種進化上,一個驚人的例子。大部份有關尼泊爾的文獻記錄上,都提到了一種原始的谷地居民,和一種原始的山地居民。可是沒有人知道他們是從那裡來的,歷史文獻上也沒有提到他們的來源。除了這兩種人之外,幾千年來,還有許多不同的種族從東南西北四方,一直不斷湧入定居,造就出今日的多采多姿不同人種的尼泊爾。1們和佛教不朽的精神導師蓮華生一樣,從遙遠的史瓦特(Swat,在當今巴基斯坦最北端),沿著喜馬拉雅山區長途跋涉,翻山越嶺,一直走到西邊。一路上蓮華生都宣揚密宗佛教(Buddhism)的教義,所到之處影響非常深遠。一個人的力量如此大,更別說是移民潮了。另有一位印度教的托缽僧尼枉尼(NeMuni),尼泊爾一名據說就是由他而來。古時喜馬拉雅山裡的王國們在交戰時,常會邀請來自印度或西藏的王子,來領導他們作戰,並承諾讓出王位。這些外來的君王,不可避免地會帶來自己的人馬,而這些人移入後就定居在該王國,並與當地人通婚。當地居民也因為長期接觸到這些外族及外來文化,而感染了來自不同文化的特質。從美麗的佛教多羅女神(Tara)的傳說故事中,可看出西藏對當地文化的影響了。史上記載,七世紀時,尼泊爾的一位公主嫁到西藏,而佛教就像嫁妝般的被帶到西藏,她便是日後1供奉為神的尺尊公主,松贊干布另外也迎娶了唐朝文成公主之後,這兩位來自異域的公主對當時的西藏文化與宗教各方面都有著莫大的影響力。而民間的浪漫傳說卻流傳著,強而有力的西藏王松贊干布(Tsrong tsong Gompo,即唐書中的棄宗弄贊)入侵尼泊爾,以追求這位神話中的美女,並恭迎為王妃。事實上,尺尊公主是尼泊爾向西藏王朝貢的貢品之一。隨著松贊干布的南征北討,西1散佈於整個尼泊爾北區。其中大蒙族(Tamang)是一支溫和而有文化藝術氣息的人種,他們的族名意味著他們曾當過西藏騎兵隊,或西藏入侵者的馬夫。雪巴族是從西藏東北部的康區(Kham)區移入的,是藏族的一支。現在尼泊爾中部的丘陵、河谷和高地則散布著印度亞利安語系(lndo-Aryan)及藏緬語系(Tibeto-Burmese)的人們,南部則是許多印度種族聚集的地方,有著各式各樣令人迷惑的遺迹。回顧喜馬拉雅的歷史,會發現一些更令人迷惑的事情。這和亞歷山大大帝統治時的希臘有些關聯,亞歷山大曾入侵印度,在西部山區留下許多遺迹。玻里尼西亞(Polynesian)血統的人種可能也曾到過邊界,這兩支人種可能都沒到過尼泊爾本土。不過也不一定,他們也可能到過,只是歷史沒有記載罷了。兩百年來,人口的壓力、政治的統一和交通運輸的發展,使社會產生劇烈變動,古老的生活型態也隨之而改變。然而,這塊土地上所有不同族的人們,仍然沒有同一國家的觀念。尼泊爾的語言、方言不下數十種。同樣的,兩個鄰近種族間的宗教風俗也是大相徑庭。大致說來,印度教(Hinduism)盛行於南部,佛教盛行於北部:不過多神教的儀式和黃教的習俗(shamanistic,也就是結合了法術的傳統萬物有靈(jhankrism)的習俗,也都是倍受尊崇而普遍存在的。這兩種主要宗教,在大部份地方都是並存的。只有在中心地帶的加德滿都谷地,由於這兩種宗教的合併,因此印度教和佛教舉行祭典時,均共享同樣的祭典和場所。這種獨特的宗教混合,也就產生了複雜的文化和習俗。雖然加德滿都長久以來被當作尼泊爾,但尼泊爾可不只是指加德滿都一地。我們可以把加德滿都看成小宇宙中的太陽,或金絲銀線襯底的無瑕翡翠。開頭曾經說過,尼泊爾民間的神話告訴我們,在混沌初開的遠古時代,加德滿都谷地是個碧藍如土耳其玉的美麗湖泊。湖面上生長著一朵奇異的蓮花,散發著令人敬畏的藍色光華。據說,這便是初期的佛陀蘇瓦暢布(Swayambhu)或稱為阿提苦藤(Adhi-Buddha)的化身。這座湖泊是如此令人神往,而這朵蓮花所散發出來的光輝又是如此閑潔,以致吸引了許多虔誠的人們從各地專程趕來,住在湖畔的洞穴中,膜拜並虔心沈思。但另外一個傳說,同樣也告訴我們,加德滿都谷地原來是個湖泊,不過它是印度教的人神庫里須那(Krishna)以一記雷電劈裂,讓湖水流盡乾涸,而形成今日的谷地。不管傳說是否以劍斬或雷劈,今天喬巴(Chobar)之地,的確有一個窄如劍鋒的峽谷。傳說中的湖水,大概就是由此流瀉出去的吧。克拉底王朝約在公元前8世紀,相傳是從西藏、緬甸移居來的阿希爾族人(Ahir),在加德滿都建立了尼泊爾的第一個王國。接著,從東方來的克拉底人(Kirati)打敗了阿希爾王朝的統治者,建立了克拉底王朝(8B.C.至3A.D.),成為一個相當強大的國家,其時。其領土一直延伸到恆河三角洲地區。在克拉底王朝期間,佛祖釋迦牟尼在現在的尼泊爾的藍毗尼(Lumbini)誕生。據說釋迦牟尼和弟子阿難曾在加德滿都谷地的帕坦(Patan)居住過一段時間,而且還把當地的鐵匠階層提升為金匠階級,並將自己的族姓釋迦(Sakya)賜給他們。此時的克拉底文化已有相當水平,尼泊爾的雕刻和建築也發達起來,工業和商業也已經非常發達,可以對外輸出各樣的毛毯和皮毛,更與中國開始貿易通商。兩個世紀後,印度孔雀王朝的國王阿育王(Asho ka)倡導佛教不於遺力,帶著女兒到佛祖出生地朝拜,並訪問了加德滿都谷地。他在藍毗尼(Lumbini)建造了一枝石柱,在谷地的帕坦古城四角及城中心,也各建了一座佛塔。這些古迹部分仍留存至今。李查維人大約在公元300年,由印度入侵的李查維人(Lie、hhavi)統治了加德滿都谷地。他們帶來尼泊爾藝術文明第一個黃金時代,也開始了尼泊爾連續的王朝紀年史,同時更將印度教的階級結構傳來,把社會分層的概念引進尼泊爾。在公元639年,中國和尼泊爾的關係發展至空前密切的程度。當時的尼泊爾王阿姆蘇.瓦爾馬(Amushu Varma)把自己的女兒尺尊公主嫁給強大的西藏王松贊干布,並帶了不少佛教文物器具作為嫁妝;而藏王的第二位妻子,即唐朝的文成公主,也把中國的佛教信仰引進入西藏。在這兩位公主的協力下,改變了日後整個西藏的社會和文化。在其後到訪的玄獎法師,所著的《大唐西域傳)里,便記載了當時尼泊爾不少的風物見聞。混亂時代到10至13世紀,尼泊爾陷於一片混亂。各族爭霸,整個谷地四分五裂;而印度次大陸亦被回教勢力入侵,摧毀了許多文物和建築,同時亦奪去大部分印度婆羅門的統治權。其中原居印度北部的一些貴族,為逃避此場浩劫,如潮水般湧入尼泊爾山區,建立了許多細小的部落。馬拉王朝14至15世紀的馬拉王朝(Malla),是尼泊爾藝術、文化發展蓬勃的黃金時代。這時,不但語言被統一了,連在加德滿都谷地和較偏遠的小鎮,到處都洋溢看文藝復甦的生機,而今天在尼泊爾所見到的許多偉大建築物和雕刻,大部分都是這個時代的產物。沙河王朝1768年,現時加德滿都以西的廓爾喀(Gorkha)地區的國王普里特維.納拉揚.沙河(Prihvi Narayan Shah)出兵征服及統一了加德滿都、帕坦(Patan)和巴克塔布(Bhaktapur)等三個古國,建立了沿襲至今的尼泊爾沙河王朝。新的沙河王朝把權力重心移到加德滿都,並由此向外擴展領土,鞏固疆域。不過,在1790年他們進軍西藏時,卻遇到頑強的抗禦,擴充領域的野心因而受挫。19世紀初,尼泊爾因勢力擴張至錫金而引起英國的憂心,兩國的邊界糾紛愈趨激烈,終於爆發戰爭。1816年,戰爭結束,尼泊爾東、西的邊界1重新劃定,英國同時更指定尼泊爾人和印度人可到對方的國境內貿易通商,為日後印度在尼泊爾境內擴展商業利益奠定基礎。此後,尼泊爾的統治者不再信任外國人,並開始閉關自守,一直到1951年,才再開放門戶。在這百多年中。尼泊爾始終保持看完整的自主權,而且非常重視軍事訓練,今天聞名世界,令敵人聞之喪膽的傭兵--廓爾喀(Gorkha)兵團,即為尼泊爾軍人。近代1951年1月27日,尼泊爾的國王勢力,結束了當時權傾天下的羅訥家族(Rana)的統治權,實行君主立憲制,公民可投票選舉國家立法機構的成員,然而,國王仍保有五分之一立法成員的任命;但幾年前不久的1,即為推翻此一政策而起。尼泊爾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6世紀,尼泊爾就已建國。公元12世紀前,尼泊爾先後建立了基拉蒂王朝(Kiranti Dynasty)、索姆王朝(Soma Dynasty)、李查維王朝(Lichhavi Dynasty)等。13-18世紀,尼建立了馬拉王朝(Malla Dynasty)。這些王朝統治範圍多限於加德滿都河谷中央地區。18世紀中葉,尼中西部甘達基河流域的廓爾喀人(Korkha)興起。1768年廓爾喀國王普里特維.納拉揚.沙阿(Prithvi Narayan Shah)起兵攻佔加德滿都,戰勝馬拉王朝,接著統一全尼泊爾,建立了沙阿王朝,延續至今。尼泊爾在近代史上曾遭到英國殖民者侵略。1814年英國借口印度和尼泊爾的邊界糾紛,出兵侵入尼泊爾。尼軍在首相比姆.森.塔帕(Bhim Sen Thapa)領導下進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最後敗於英國。1815年12月2日尼1同英簽訂塞哥里條約(Treaty of Segauli,1816年3月3日生效),將南部大片領土割讓給英屬印度,並且給英國以各種特權,承認尼外交受英監督。1846年,尼親英的將領忠格.巴哈杜爾.拉納(Jung Bahadur Rana)發動政變,奪得軍政大權和世襲首相職位,建立了拉納家族的1統治,國王徒具虛名。此後尼實際上落入英國勢力範圍。1923年,英國與尼泊爾簽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承認尼泊爾的獨立。1950年11月,尼泊爾大會黨(Nepali Congress)聯合國王勢力,發動反拉納政權的武裝鬥爭,在印度支持下迫使拉納首相交出政權,結束了拉納家族105年的世襲統治。1951年2月18日,特裡布文國王(Tribuvan Bir Bikram Shah)頒布臨時憲法,實行君主立憲。以後政局動蕩,政局多次更迭,其間國王曾4次直接掌權。1955年3月,特裡布文逝世,馬亨德拉國王(Mahendra Bir Bikram Shah Dev)繼位。1959年2月,馬亨德拉國王頒布正式憲法。同年2-4月舉行第一次全國大選,大會黨在選舉中獲勝,畢.普.柯伊拉臘(B.P.Koirala)受命組閣。1960年12月15日,馬亨德拉國王下令解散大會黨內閣和議會,逮逋首相和各政黨領袖,親自執政。1961年1月,宣布禁止一切政黨活動,在全國實行無黨派評議會制度(Partyless Panchayat System)。1962年12月16日,頒布尼為印度教君主國的憲法。1961年至1990年近30年間,被禁尼大會黨和尼共等,一直不斷進行反對君主制和無黨派評議會制度的活動。1972年1月31日,馬亨德拉去世,比蘭德拉繼位。1979年4月,尼爆發全國性的1和政治1。5月24日,比蘭德拉國王宣布將舉行全民投票以決定是否保持改革的評議會制度還是實行多黨制。1980年5月2日,全國舉行公民投票,結果評議會制度以54%的多數票獲勝。1981年5月9日,第一次在成人直接選舉權基礎上舉行全國評議會大選。1986年5月12日,舉行第二次全國評議會大選。1990年1月15日,尼共(馬列)、尼共(馬)等尼共7派成立左翼聯合陣線。2月18日,尼大會黨和左翼聯合陣線共同發起全國人1動,要求廢除無黨派評議會制度,實行多黨制。至4月8日,加德滿都河谷三市和外地一些城市,連續發生大規模抗議1、1和暴力事件。當局出動警察鎮壓,警群衝突中造成近百人死亡,全國主要地區處於嚴重混亂狀態。4月8日晚,比蘭德拉國王接見尼大會黨和尼共領導人,宣布開放1,成立修改憲法委員會。尼大會黨和尼共左翼聯合陣線隨即宣布停止人1動。1990年4月19日,以尼大會黨為主體,並有尼共及國王指定人士參加的臨時政府成立,尼大會1主席克.普.巴特拉伊(Krishna Prasad Bhattarai)出任首相。1990年11月9日,比蘭德拉國王頒布新憲法,規定尼為印度教立憲君主國,實行君主立1體和多黨議會制度。1991年5月12日,舉行全國大選,尼大會黨獲得55%的議席,成為執政黨。5月29日,以吉.普.柯伊拉臘(Girija Prasad Koirala)為首相的尼大會黨政府成立。1992年5月至7月,舉行全國村、市、縣地方選舉,尼大會黨獲得全部議席的57%。1994年7月10日,由於黨內反柯派議員缺席導致政府議案被否決,柯伊拉臘首相1辭職。7月11日,比蘭德拉國王決定解散議會下院,宣布將於同年11月13日在柯為首相的看守內閣主持下舉行中期選舉。1994年11月15日,尼舉行中期選舉,尼共(聯合馬列)獲得下院205個議席中的88席,成為議會第一大黨,大會黨獲得83席,民族民主黨獲得20席。11月29日,由於無1在議會中獲得多數席位,比蘭德拉國王任命議會第一大黨尼共(聯合馬列)議會黨團領袖曼.莫漢.阿迪卡里(Man Mohan Adhikari)為新任首相,30日,阿迪卡里為首相的尼共(聯共馬列)少數派政府組成。1995年6月13日,根據阿迪卡里首相的建議,比蘭德拉國王宣布解散議會,於11月23日舉行大選。8月28日,尼最高法院特別法庭裁定解散下院不符合憲法,議會下院得以恢復。9月10日,大會黨提出的對首相不信任案以107票贊成,88票反對得以通過,阿迪卡里首相隨之辭職。9月11日,比蘭德拉國王任命大會黨議會黨團領袖謝爾.巴哈杜爾.德烏帕(Sher Bahadur Deuba)為首相。9月12日,德烏帕政府組成。1997年3月6日,德烏帕政府在議會信任案投票中未獲簡單多數,德1辭職。3月9日,比蘭德拉國王任命獲得103名議員支持的民族民主黨議會黨團領袖L.B.昌德為首相,3月10日,民族民主黨(昌德)、尼共(聯合馬列)、親善黨三黨聯合政府成立。10月4日,昌德首相未能通過議會不信任案1辭職。10月6日,比蘭德拉國王任命民族民主黨領導人蘇.巴.塔帕為首相,同日,由大會黨、民族民主黨和親善黨組成的新聯合政府成立。1998年1月,民族民主黨0為以塔帕首相和昌德前首相為領袖的兩黨。3月,尼共(聯合馬列)也0為尼共(聯合馬列)和尼共(馬列)兩派。4月10日,塔帕首相宣布辭職。4月12日,比蘭德拉國王任命大會黨議會黨團領袖吉.普.柯伊拉臘為首相,15日,柯伊拉臘政府成立。8月26日,大會黨決定吸收尼共(馬列)入閣。12月21日,由於尼共(馬列)退出政府,柯伊拉臘首相1辭職,但通過與尼共(聯合馬列)達成的協議,柯仍於23日被任命為新聯合政府首相。25日,大會黨、尼共(聯合馬列)和親善黨三黨新聯合政府成立。1999年1月15日,比蘭德拉國王根據柯伊拉臘首相提議解散議會並宣佈於5月3日舉行大選。大選中,大會黨獲113席,以絕對多數成為執政黨,尼共(聯合馬列)獲70席,成為主要反對黨,民族民主黨(塔帕)獲10席,而0出去的尼共(馬列)和民族民主黨(昌德)則一席未獲。同日,比蘭德拉國王任命大會黨領袖克.普.巴特拉伊為首相。2000年3月16日,上台僅10個月的巴特拉伊政府面臨黨主席柯伊拉臘派議員提交的不信任案而1下台,3月18日,大會黨主席柯伊拉臘在黨內競選中戰勝前首相德烏帕而成為大會黨領袖。3月20日,比蘭德拉國王任命柯伊拉臘為首相。3月22日,柯伊拉臘政府成立。2001年6月1日晚,尼王公發生槍擊血案,比蘭德拉國王全家先後全部去世。6月4日,迪潘德拉傷重不治去世,賈南德拉於同日繼任國王。7月19日,柯伊拉臘首相在黨內外壓力下1辭職。7月22日,前首相德烏帕在黨內競選中戰勝大會黨總書記蘇西爾.柯伊拉臘,成為大會黨議會黨團領袖。7月23日,賈南德拉國王任命德烏帕為新任首相。7月26日,德烏帕政府正式成立。喜馬拉雅
推薦閱讀:

讀書筆記 《鄉土中國》&&《江村經濟》
如何評價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的局限性有哪些?
《慈禧的秘密生活》中慈禧的愛情故事是怎麼樣的?
對於鍾馗個人,你了解多少呢?

TAG:歷史 | 尼泊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