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宅了!不社交會導致大腦釋放特殊物質,增加攻擊性,還會變獃滯
「社會中常會顯示出一種互相矛盾的兩面性,它既現代又傳統,熙熙攘攘卻又異常孤獨。餐館和酒吧人滿為患,但是當你走近就會發現,裡面的大部分食客都在獨自用餐。大街上也是這樣,不論什麼時候,總能在街上發現顯得精疲力盡的白領。」(攝影師麥卡·艾蘭,《隱蔽人士:那些從社會蒸發了的人》)
這是不久前奇點糕看到的一篇描寫日本「蟄居族」的文章中講到的一句話,這些人幾個月、幾年,甚至幾十年不工作、不社交,把自己關在家中。
雖然不知道國內這樣的現象多不多,不過攝影師麥卡·艾蘭的這段話倒是讓奇點糕很有感悟,我們總說「人是群居動物」,社交是正常的生存需求,可是奇點糕身邊倒是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喜歡社交,寧可最大程度的與人群和社會「隔離」。這樣會有什麼問題嗎?
在《細胞》最新發表的研究[1]中,加州理工學院David J. Anderson教授的團隊發現,持續一段時間缺少社交會讓大腦中一種活性物質的水平升高,影響大腦的多個區域和神經通路。在小鼠中,2周缺少社交的日子讓它們變得更加具有攻擊性,面對環境的刺激或威脅更敏感,卻也表現得更「獃滯」。(啊,這個形象,奇點糕忍不住腦補出了一個宅男......)這種物質的分泌機制在進化上是保守的,在人的大腦中同樣存在。
David J. Anderson教授
今年62歲的Anderson教授是神經科學領域的老資格了,2007年時就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他目前是加州理工陳天橋雒芊芊神經科學研究院的主任和Howard Hughes醫學研究院的研究員。(陳天橋大家知道吧?盛大網路的創始人,2016年年底向加州理工捐贈1.15億美元成立了陳天橋雒芊芊神經科學研究院,當時還引起了一些口水戰,不過確實業內人士認為「神經科學+加州理工+David J. Anderson」這個組合還是值得投資的,感興趣可以搜一哈)
Anderson教授的研究團隊近些年一直致力於理解情緒行為在大腦中相關的神經通路的結構和動態特性。幾年前,他們在研究動物的攻擊行為時發現,被孤立的果蠅攻擊性會增加,在這些果蠅的大腦中有數百個基因的表達產生了明顯差異[2]。而之後他們又發現,一種名為速激肽的活性物質至少部分增加了果蠅的攻擊性,同時對求偶行為不產生影響[3](果然什麼都不能耽誤找對象)。
不過果蠅嘛,小腦袋就那麼點兒大,雖然和人類一樣,大腦中都能產生速激肽,可是它畢竟是昆蟲綱生物,和人類差得太遠了,所以研究人員把眼光放到了和人類同為哺乳動物的小鼠中。
小鼠也是群居性動物,隔離社交圈對它們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產生的影響又是不是由速激肽介導的?帶著這些疑問,研究人員抓了一堆小鼠進行了實驗。
對於和其他小鼠隔離了2周的小鼠來說,當有陌生鼠進入籠子中時,它們表現出的攻擊性明顯增強,在面對突然的驚嚇時反應也更加強烈。另外,在有危險靠近時,動物(包括人)會有短暫的僵直行為,回過神來才能開始「逃命」,而這些2周沒有社交的小鼠僵直的時間也變長了。
在它們恢復社交生活之後,這些小鼠接近陌生鼠所需要的時間變短了,可是同時,它們和陌生鼠相處的時間也變短了。所以說,脫離了社交一段時間之後,鼠們變得更敏感、更暴躁易怒,反應變慢,它們更願意,或者說更容易接近陌生鼠,但是卻不願意和它們長時間相處。(對號入座的奇點糕居然覺得有點符合......)
在小鼠中,速激肽基因家族有兩個成員:Tac1和Tac2,它們分別編碼神經激肽A(NkA)和神經激肽B(NkB)。通過對小鼠的大腦進行解剖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在大腦的多個區域,包括杏仁核、下丘腦,還有海馬體等等的神經元中,缺乏社交的小鼠Tac2的表達水平普遍是普通小鼠的3-8倍,相應的,它們的NkB水平也明顯增加。
正常群居小鼠(GH)和缺少社交兩周小鼠(SIS)在背側終紋床核(dBNSTa)、背內側下丘腦(DMH)、中央杏仁核(CeA)、前扣帶皮層(ACC)和背側海馬(dHPC)中Tac2的表達對比
不同的腦區所負責的情緒和行為也不同,比如在下丘腦中抑制Tac2的表達會消除小鼠的攻擊性,但是面對危險時的僵直時間增長則沒有改善,這在杏仁核中則剛好相反。看來Tac2影響著大腦的方方面面,從多個角度來塑造缺少社交對行為的改變。
不過悄悄地說,這些小鼠還是有葯可治的!因為NkB是通過與神經元表面的NK3受體結合來發揮作用的,所以研究人員給予了隔離2周後的小鼠一種可以穿過血腦屏障的NK3受體拮抗劑,奧沙奈坦(osanetant),阻止了NkB與NK3的結合。這些小鼠再被拉去測試的時候,所有的癥狀都明顯減輕,與有正常社交的小鼠沒什麼太大差別了。
奧沙奈坦這款藥物最初是由賽諾菲開發的,用來治療精神分裂症,不過在2005年,奧沙奈坦還處於II期臨床試驗時,賽諾菲就宣布放棄了它[4](就奇點糕查到的資料來說似乎不是因為耐受性的問題,大概是因為療效不能讓人滿意吧)。後來有研究人員發現,它在治療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中有一定效果,不知道這些新發現會不會帶給它新的生命?
「儘管這項研究在小鼠中進行,不過顯然,Tac2/NkB這項機制在進化上是保守的,在人類大腦中也有這條信號通路,這意味著我們的研究結果被推入臨床的可能性很大。」和Anderson教授同為通訊作者的Moriel Zelikowsky教授是這樣認為的[5]。
所以說啊,宅雖然樂在其中,不過因為各種原因「社恐」的大家還是可以嘗試走出去,多和人交流一下,尤其是假期啊,沒事兒不要總是一個人悶在家裡,約約好朋友,參加一些社會性的活動啦,都是不錯的選擇~
參考資料:
[1] Zelikowsky M, Hui M, Karigo T, et al. The Neuropeptide Tac2 Controls a Distributed Brain State Induced by Chronic Social Isolation Stress[J]. Cell, 2018, 173(5): 1265-1279. e19.
[2] Wang L, Dankert H, Perona P, et al. A common genetic target for environmental and heritable influences on aggressiveness in Drosophila[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8, 105(15): 5657-5663.
[3] Asahina K, Watanabe K, Duistermars B J, et al. Tachykinin-expressing neurons control male-specific aggressive arousal in Drosophila[J]. Cell, 2014, 156(1): 221-235.
[4] https://www.drugdevelopment-technology.com/projects/osanetant/
[5] http://www.caltech.edu/news/how-social-isolation-transforms-brain-82290
推薦閱讀:
※洋快餐可「綁架」大腦????
※如何看待「大腦復活服務」:科學家說這很荒謬!|黑猩猩|物種|人類
※《最強大腦》第四季小度到底有沒有敗績嗎?
※[國外最新醫學科技發現]雙語者大腦比單語者有更多的灰質
※小孩睡得好大腦發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