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9成受訪者理財有意識缺知識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話已經深入中國人的心。然而,如何科學理財呢?近日,招商銀行發布調查報告稱,超過9成受訪對象存在有理財意識但理財知識並不充足的缺陷,在面對「投資什麼、怎麼投資、投資多少」時僅僅基於本能就作出決定。
招商銀行的調查基於中國七個經濟區域的城市居民財富管理行為,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深圳、西安、瀋陽。在1010份有效調查問卷中,31~40歲之間的被訪者相對最多,高達43%;其次18~30歲年齡段的被訪人數比例亦達到相對較多的39%。受訪人群中,自身或其伴侶具備經濟、會計、金融方面專業背景的僅僅佔總人數的16%,與之相對,84%的絕大多數並不具備此類專業背景。
該調查試圖呈現中國城市居民財富管理與資產配置的現狀。
「財」去哪兒
此次調查顯示,儲蓄存款仍然是居民資產配置的主要部分。擁有活期存款的人數佔據到總人數的93%,擁有定期存款的人數亦佔據到78%。這與各年度的「中國城市居民金融資產分布表」中統計的定期儲蓄存款所佔比重基本穩定於60%~75%之間基本吻合,說明儲蓄存款仍然是中國城市居民目前資產配置的主要構成部分。
中國的基金2004年起步時在金融資產的比重較低,僅為1%,受2006~2007年股市大漲的影響,基金投資的佔比才達到高點,9%。但此後,受股市下跌的影響,基金投資占可投資資產的比重略有下降。不過,基金作為一個投資品種已經被廣大理財者知曉並持有,在此次調查中,基金是僅次於存款的人氣理財工具,51%的受訪者持有基金,且約有五分之一的理財者將基金作為比重第二的投資品,僅次於保險。
中國的保險市場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發展較快,此次調查中,有近半數受訪對象購買了保險類產品,基本與股票持平。其中家庭持有的保險產品包括人身保險與財產保險,以車險、意外險、重大疾病保險、養老保險居多,除去部分具有投資功能的分紅險與投連險,絕大多數家庭購買保險的初衷是為了獲得保障。據中國人民銀行《2011年中國金融穩定報告》中的數據顯示,1985年保險所佔比重僅為0.2%,而2008年甚至超過股票佔比,2009年上升到11%,但與發達國家20%以上的平均水平相比,還存在著一定差距。
股票投資比重下降。通過和中國人民銀行《2011年中國金融穩定報告》中「中國城市居民金融資產分布表」的比較分析,招商銀行可以發現股票所佔比重由1990年起步到2004年的5%,2007年更是一度達到了15%。股票市場規模的擴大,改變了過去居民金融資產持有單一的結構,使得居民金融資產更加多樣化。但是,近幾年股市低迷,投資者投資熱情不高,股票在居民資產配置中的比重出現下降。此前股票作為存款之外的主流投資品地位已經被基金、理財產品這一類間接投資品種取代。
除了儲蓄、股票、基金、保險等類別外,也有部分調查者涉及黃金、房地產投資、另類投資(如收藏、紅酒、鑽石等投資品類),隨著另類投資的興起,部分富裕居民在收藏品、私人飛機、私人船舶等領域投資需求增加。其中,尤其是房地產投資已經成為中國當前主要的居民投資形式之一。隨著住房制度的改革,由於房地產投資和支出金額巨大,往往需要耗費居民一生中大量的收入,成為影響居民一生中最重要的投資事件之一。
理財無「術」
過去幾年國內外經濟環境「陰雲密布」並未影響中國城市居民對理財投資的熱情。此次調查顯示,有88%的受訪對象已有理財意識、正在或即將進行財富管理,僅僅有12%的居民認為無須理財或投資理財可有可無。這說明,自2004年理財元年到現在,10年時光催熟了中國人的理財理念,也將中國財富管理行業帶到了嶄新高度,產品日益豐富、機構日益完善、服務日趨熟練。
然而,財富管理進行中的中國人卻始終覺得差一點——高達57%的受訪對象正在理財,但並不清楚其做法是否科學。對於理財這門綜合學科而言,絕不僅是了解投資、掌握經濟趨勢那樣單純的知識獲取,也需要綜合個人情況和中長期的宏觀判定。掌握資產配置與理財規劃專業知識並非一朝一夕練就,需要全社會的關注與推廣。因此,招商銀行認為,中國人的財富管理尚處於啟蒙階段,缺乏全民認知與教育。
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受訪者並沒有資產配置概念,在面對「投資什麼、怎麼投資、投資多少」時僅僅基於本能,往往出現如下三種典型行為:
第一,從資產不貶值出發,配置大量的現金管理類、固定收益類投資品種。這從多數人選擇的定活期存款、理財產品中窺見一斑,這直接導致中國城市居民投資效率不高,在此次接受調查的1010名受訪人群中,34%的受訪對象盈虧相抵甚至有所虧損;剩餘62%的受訪對象也僅僅是略有收益。相對於正在或即將理財的人群高達88%的比例,我國居民財富管理的收益率背後的深度問題其實在於資產配置。
第二,投資理財是經朋友介紹或一時興起,既缺乏對產品的深入了解,也缺少對自身情況的分析匹配,近八成受訪對象均依賴於自己與親朋好友的經驗與建議,僅僅兩成的受訪對象表示在投資決策時會聽取銀行客戶經理等專業人士的建議。
第三,這種行為雖不算普遍卻很典型,將絕大部分資產投入房地產或者股票市場等某個單一市場。
招商銀行認為,無論哪種行為,都可能與理財目標南轅北轍,甚至會因為配置不當而導致家庭財務崩塌。
對理財不了解、也迷茫的居民,並沒有第一時間找專業人士解決問題。原因並非剛愎自用,而是溝通中的諸多顧忌。在此次調查中,嘗試過與專業人士互動的受訪者中,75%認為專業人士給出的理財意見有用,對自己有幫助。但多數公眾對專業人士所推薦的產品仍持保留態度,不會完全將自己的財務狀況真實全面的告訴理財經理。
何以有「道」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多數中國人理財的主要問題是對象單一、沒有形成一個合理的資產配置結構。
什麼是資產配置?招商銀行認為,資產配置就是在一個投資組合中選擇資產的類別並確定其比例的過程。資產配置最終能為家庭帶來持久的價值保障,向財富自由的目標更近一步。關於如何做好資產配置,招商銀行財富管理團隊給出了一個簡單的三筆錢規劃:
留活錢:先確定現金需求。現金類資產的規劃是財富管理的第一步,它的定位並不在於增值,而是要確保流動性支付需求。「3~6個月的生活開支」以及「近一年將要發生的剛性支出(如購房、買車、生意周轉等)」都是現金管理的主要內容。這筆錢的需求是:流動好、保本。
保命錢:再確定保險開支。財富管理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無後顧之憂,在充分、完善地做好了保險安排之後再考慮「錢生錢」才是穩健之道。留出這筆保障家庭的「保險備用金」是這筆錢的作用。
錢生錢:最後做投資安排。在預留好現金和保險所需的開支後,對剩餘的資產構建投資組合方案。此為錢生錢部分。
當然,這是很基礎的資產配置概念,絕不僅是了解投資、掌握經濟趨勢那樣單純的知識獲取,也需要綜合個人情況和中長期的宏觀判定。因此了解和學習這方面的知識變得非常重要,因為它直接關係到家庭財產的安全和保值增值。任何資產配置組合的構建都依賴不同的投資工具,每種投資工具所需要投入的資金量、投資周期、風險和預期收益都是不同的。只有弄清楚各種投資工具的特點才能夠構建合理的投資組合。
推薦閱讀:
※90後,如何2個月割韭菜賺20億
※賺錢得有兩條腿!
※口袋讀財之《富人的28個理財習慣》
※80後的理財快車
※yellowmeng的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