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兩人都想當皇帝,其中一個想一高招,9歲娃撿便宜

 按照常理來看,多爾袞的地位是十分高的,以他的實力,接替舊皇帝成為新君主應該不在話下,但是他卻並沒有這樣做,其中隱藏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在《孝庄秘史》中曾經關於此事有過詳細記載,但是真的史實就是如此嗎?多爾袞沒能稱帝,與孝庄皇后會有直接關聯嗎?

  公元一六四三年八月十四日的清早,當時正值皇太極的忌日第五天,多爾袞在三宮廟裡邀請皇太極在生前極為信任和看中的兩位內大臣前來談話,這兩位一個叫做索尼,另一個叫做圖賴,他們二人可以稱得上是皇太極的左膀右臂,而皇太極能夠成為曾經帝王也多拜他們二人所賜,他們在皇宮中擔任著重要的決策作用。

  索尼對多爾袞的態度是十分堅定的,她認為皇太極有兒子肯定會先從他的兒子裡面選擇一位繼承帝位,若是中途出現了其他變故,那他必定會有言在先,外人不得插手,而究竟皇位的事情如何抉擇,他對多爾袞持無可奉告的態度。這些話無論在誰聽來,都應該明白了索尼的意思,那就是毫無商量的餘地,一切聽天由命。

  與此同時,前清時期的大清帝國也迎來了它一生髮展的異常關鍵時刻。原本多爾袞理應被人們推選為最高權力的繼承人的第一人選,這是無可非議的事實,但是現如今的大清已經與努爾哈赤在世時的大清完全不同了。皇太極已經擔任了足足十七年的最高管理人,政策與制度都已經換了再換,大臣們偏向皇太極是一定的,民心所指才是最強大的力量,所以只要是皇太極的擁護者,那麼他們的堅決主張一定是要皇太極的嫡子上位,這才符合政局要求。

  而呼聲最高的人選,自然是皇太極的大兒子豪格,豪格因為跟皇太極關係親密所以在皇太極生前他就備受重用,死後繼承他父親的位置也看起來理所應當。

  其實豪格的年齡要比多爾袞大三歲,更多的人生閱歷一定是豪格才擁有的。在努爾哈赤時代,豪格就已經是戰場上的英豪,他在血雨腥風中衝鋒陷陣,帶兵打仗為國家做出了許多貢獻,並且豪格不只是在戰爭上具備天賦,他在處理國家與國家關係的時候也表現的十分睿智,長遠的目光時刻為大清造福。

  豪格也曾經跟多爾袞在同一個戰場上並肩作戰,多爾袞做主帥,豪格做副帥,二人同生共死多年,卻並沒能建立起深刻的情誼,反而是因為戰功的緣故總是互不相讓彼此內心都不滿對方的一些做法,豪格也因為自己年紀大卻做多爾袞的手下這件事十分不服氣。

  其實歷史上並沒有什麼能夠證明豪格在皇太極在世時受到了哪些特殊優待,皇太極也並不是一個十分偏心的人,可是,在皇太極去世的時候,豪格已經佔在了國家的最高位置。大臣們多臣服於他,又因為他是皇帝的長子,這就比多爾袞更具備了一層優勢。可是皇太極沒有做皇帝之前,就與多爾袞的陣營關係不好,所以許多人都不希望看到多爾袞上位。

  多爾袞做攝政王的時候,曾經誇下海口說:其實大多數人都求著他,希望他能作皇帝,可是他沒有想過,他的競爭對手與他的水平也不相上下,所以被對方反超是完全有可能的,可是因為利欲熏心,多爾袞早已忽視了這些必要的因素。

  於是,皇太極死後,到了重新立皇帝那天,有人提議要立豪格,多爾袞聽聞直接將這些人趕出了會場。隨後豫王提出自己可以擔任皇帝的意見,但是多爾袞立即否決了他,聲稱他與豪格的地位沒什麼兩樣,都不過是可能成為皇帝的候選人而已。豫王聽聞此話,就提出了第二個意見,那就是讓禮親王代善任職,代善卻也表示推脫,希望豪格做皇帝,可豪格也不想站在風口浪尖處,就說自己也不願意做皇帝,說完便打算離開會場。

  可是擁護他的臣民們哪裡肯答應,兩旗子民一同跪倒在豪格面前希望豪格同意即位,多爾袞見狀,想到自己也沒有可能擔任皇帝的機會,於是乾脆選擇立一個還未成年的九皇子——福臨做皇帝。此時,這個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認同,於是他與豪格二人弄得兩敗俱傷,誰都沒能擔任皇位,可這位九皇子年齡太小,所以不過是多爾袞挑中的傀儡罷了。

  多爾袞名正言順的成為了皇帝輔佐人物,但只可惜他命不久矣,只活到了三十九歲,就暴斃在府上,結束了並不完滿的一生。

  這個九歲的皇子也就是後來的順治帝,真是應了那句話:人算不如天算。

推薦閱讀:

崇禎皇帝為什麼拒絕南下遷都?
他態度平和,很少犯錯,廢掉皇太子之後康熙皇帝曾經囑意過他?
中國突然消失的皇帝,找了二十多年也沒結果,至今下落不明
為什麼中國許多王朝的皇帝有一個素質逐漸遞降的趨勢?
千秋功罪任人評說--歷代中國皇帝概述

TAG: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