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基礎知識第一講——錢幣的穿*

五千年的中國古代歷史,也是一部中國古錢幣發展衍變史。中國古代錢幣萌發於夏代的天然海貝,演變出先秦刀幣、布幣、蟻鼻錢、金版、圜錢等多個品種古錢幣鑒定出手156378-47680。從秦半兩開始,古錢幣外圓內方的形狀長期穩定了兩千年,最終被西洋舶來的機器鑄造的銅元、銀幣取代,退出歷史舞台。

本文旨在為想涉足古錢幣和剛開始研究古錢幣的朋友提供一份簡明的學習材料,希望有所幫助。

錢幣的基本構造

錢幣的基本構造

穿即錢中之孔眼。因作繩線穿系之用遂稱「穿」。古時又稱「好」。習慣簡稱「孔」、「眼」。先秦各類環錢多為圓穿,秦「半兩」後即全部統一為方穿。歷代厭勝錢中尚可見圓穿者。「穿」之上下左右部位則分別稱為「穿上」「穿下」、「穿左」、「穿右」等。常用來形容一枚錢幣「穿上星紋」「穿上土字」等。

廣穿太平通寶

普通通寶鐵母

廣穿古錢穿孔比一般錢大的叫「廣穿」。除形制決定者如「五銖」多為廣穿,一般錢中出現「廣穿」則可能為母錢或異品,較為珍稀。如「廣穿太平通寶折三鐵母」等。

普通熙寧元寶

狹穿熙寧元寶

狹穿古錢穿孔比一般錢小的叫「窄穿」。如狹穿「熙寧元寶」等等。

大清銅幣二文滿穿雙花

清末光緒通寶廣一錢滿穿

廣東錢局試鑄樣錢,稀少,是機器鑄錢幣的早期產品,是古代鑄錢方法向現代機器工業化生產轉換期間的產物,具較高收藏價值,極難得

「宣統通寶」寶泉局滿穿

滿穿:滿穿無孔,即錢幣中間沒有穿空。因為鑄造壓模時,合模不嚴,導致其鑄體過厚,穿口被流銅所填出現的情形。

圓穿 珠重一兩十二環錢

珠重一兩十二,所屬年代是戰國,性質是環錢,國家是秦國。戰國中晚期(公元前4—3世紀)秦國所鑄環錢。「珠」系「環」、「寶」之義,「重一兩」為計重,「十二」系鑄錢爐次或紀年。「珠重一兩」文後除續「十二」外,傳世者尚有「十三」、「十四」兩種;故舊釋「重一兩十二珠」、「十三珠」、「十四珠」等,欠當。以上三種環錢可簡稱「一兩錢」。一兩錢銅質純赤,形制古樸;圓形圓孔,無廓背平,錢文高挺,字體精妙,順時針依次斜列於圓孔四圍。一般徑約3.8厘米,重13~15克,輕者9克左右。秦於列國中最先使用銖兩制,然一兩錢所出不多。

圓穿武陽三孔布

布幣是中國古代貨幣,因形狀似鏟,又稱鏟布。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流通於中原諸國的鏟狀銅幣。鏟狀工具曾是民間交易的媒介,故最早出現的鑄幣鑄成鏟狀。

圓穿 十二生肖花錢

圓穿:穿即錢中之孔眼。圓穿指的是錢幣的孔為圓形。在秦以前的錢幣大多為圓穿。如蟻鼻錢,環錢等等。

方穿 清 「咸豐重寶」背「寶泉當五十」雕母

方穿 山鬼八卦花錢

山鬼花錢,始鑄於元末明初,清代鑄行極盛,民間行用甚廣。是清代道士用來施法以降妖震鬼驅邪的載體,也可叫法器。經道士開光後,百姓請回掛於家中鎮宅或隨身攜帶保平安。

方穿:穿即錢中之孔眼。圓穿指的是錢幣的孔為方形。自五銖錢以後歷朝歷代行用錢大多數為方穿,而圓穿多在花錢上出現。

宋香花供養背符咒花穿花錢

菱花穿乾元重寶

花穿古錢澆鑄中穿孔錯位不成正方形者稱「花穿」。其中呈六角形的叫「龜甲穿」,呈八角形者謂之「菱花穿」。日本「箱館通寶」呈菱花穿者非因錯范而因工藝設置所致。


推薦閱讀:

西夏鑄造的古錢幣
錢幣並非越古越值錢 五種古錢最值錢
古錢幣並非年代越久、品相越好越值錢,收藏價值取決於存世量多少
五帝古錢招財入宅
古錢幣在風水布局上的妙用

TAG:知識 | 錢幣 | 古錢幣 | 基礎知識 | 古錢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