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生物力學分析

推薦閱讀

【第一肌】斜角肌

【第二講】斜方肌

【第三講】夾肌

【第四講】膈肌

【第五講】枕骨下肌

【第六講】半棘肌

分類

分為:結構性與功能性

結構性肩峰下撞擊綜合征:骨生長或炎症損傷引起的喙肩韌帶下空間變小

功能的肩峰下撞擊綜合征:肩峰下空間變小繼發於肌肉力學不平衡導致的肩盂肱關節失穩定

肩峰下撞擊綜合征涉及結構(肩袖肌、肱二頭肌長頭和肩峰下滑囊)被喙肩韌帶擠壓而發炎。其中,岡上肌腱在喙肩韌帶下方,當上臂外展到90°和向內旋轉到45°時,最可能被喙肩韌帶和肱骨擠壓。

肌分析

功能性肩峰下撞擊綜合征是由肌肉不平衡的引起的

中、下斜肌、前鋸肌、岡下肌和三角肌肌力減弱;上斜方肌、胸肌和肩胛提肌肌張力增加。這種典型癥狀是上交叉綜合征的一部分

力學分析

1 肩肱節律

肩關節外展至30°或前屈至60°,肩胛骨是不旋轉的,稱為靜止期,在此以後肩胛骨開始旋轉,每外展15°肩關節轉10°肩胛骨轉5°,兩者比例為2:1,當外展至90°以上時,每外展15°肩關節轉5°肩胛骨轉10°,兩者比例為1:2

正常的肩胛胸臂有60度活動範圍,肩肱關節有120度活動範圍,兩者總和為180度

2 肩胛帶肌(如胸小肌)前部張力升高可能影響喙肩韌帶前緣的張力,易導致喙肩韌帶前緣緊張,最終導致結構撞擊

胸大肌肌張力增加導致盂肱關節前部力量增加,降低了盂肱關節的穩定性

緊繃的胸小肌限制了肩胛骨向上迴旋、向外旋轉和向後傾斜(改變了肩肱節律),從而減小了肩峰下間隙

3肌肉強度和激活水平的不平衡或缺陷會導致功能性的撞擊綜合征。

肩胛肱骨肌和肩胛骨肌的不平衡都可能導致肩關節功能紊亂。功能撞擊綜合征涉及到的2組肌群的失衡:三角肌與肩袖肌;肩胛骨迴旋肌。

  • 盂肱關節不平衡

  • 在撞擊綜合征患者中,三角肌和肩袖的共同激活和肩袖的失衡。

    三角肌提供了向上拉力,這必須通過肩袖肌肌肉的同步作用來平衡。三角肌和肩袖肌不平衡會導致肩峰下間隙變小,出現撞擊綜合征。(肩袖肌有向下拉肱骨頭的作用,三角肌向上拉肱骨頭)

    在肩關節運動中,肩袖肌在肩關節(盂肱關節)穩定性中發揮很重要的作用。如岡下肌肌力下降時易導致關節不穩定,然後導致肩峰下撞擊。

    同時,肩峰撞擊綜合征患者三角肌被發現萎縮,並有筋膜損傷,同時患者伴有肌電圖激活水平較低。

    肩袖肌有向下拉肱骨頭的作用,三角肌向上拉肱骨頭

    解剖學研究表明,當肩袖肌從實體模型的盂肱關節中移除後,上舉上肢時肱骨頭上移和前移的角度將會顯著增大,進而導致肩峰撞擊的發生。肩袖肌的向下拉力對於抵消三角肌向上的剪切力是必要的。屍體模型雖然不能精確地反映在盂肱關節運動時,盂肱關節動態神經肌肉激活和關節肌肉的影響,但可能會提供一些關於肩袖作用的認識。

  • 肩胸關節的不平衡

  • 肩胛骨旋轉力學失衡導致肌的激活模式改變。

    肩峰下撞擊綜合征患者,上部斜方肌肌張力增加,中部斜方肌、下部斜方肌和前鋸肌的激活降低。

    下斜方肌在肩的旋轉力偶中起著主要的穩定作用。

    下部斜方肌激活不足或上部斜方肌過度活動,都可能會使肩胛骨旋轉位置發生改變,這又反過來會引起盂肱關節旋轉軸向上偏移,從而導致撞擊綜合征(下斜方肌和前鋸鋸肌更易於疲弱)

    4 由於疼痛和非疼痛的肩膀都存在改變的活化模式,所以功能障礙可能與中樞神經系統內的錯誤信號有關。

    5 總結

    功能性撞擊綜合征可能與肌肉不平衡有關

    與功能撞擊綜合征有關的神經機制:某些肌肉傾向於緊密或鬆弛

    肩峰下撞擊的病人存在盂肱關節與肩胛胸肌群失衡

    千聊

    在此感謝千聊提供技術支持,千聊是微信首創的知識分享變現平台,課程覆蓋女性成長、婚戀、育兒、瑜伽塑形、職場、經營管理和心理等40多個類目

    鄭大解剖學微課入口

    推薦閱讀:

    扇貝分正反面嗎?
    真核表達外源蛋白,質粒被線性化後是如何整和到基因組上的?
    你可能成為科學家,也可能宅在家
    有哪些長得比較逆天的真菌?
    為什麼人可以馴化馬成為坐騎,卻沒有將鷹或者鶴馴化成坐騎?

    TAG:生物 | 力學 | 綜合 | 生物力學 | 學分 | 綜合征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