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舞之雲肩轉腰-中國體育舞蹈網

中國古典舞之雲肩轉腰/中國體育舞蹈網中國古典舞是從我國的傳統戲曲舞蹈、武術、古代藝術資源中挖掘篩選、整合創造而來的。在中國古典舞中,「擰、傾、圓、曲,形、神、勁、律」是總體要求與突出特徵,而這八個字都是通過腰部的運動來演變產生姿態及動律的。腰的運動為中國古典舞的各種姿態、韻律及動勢提供鋪墊。「雲間轉腰」正是中國古典舞中以腰為核心的代表性綜合訓練動作,它獨特的陰陽之美、圓游之韻、輕盈之柔無不體現出中國古典舞形神結合、相互轉化、相得益彰的美學思想。  一、「雲肩轉腰」的形態特點其外部形態是七大元素的綜合體現以中國古典舞身韻課中的基本元素——「提、沉、沖、靠、含、腆、移」組成的「雲肩轉腰」,以「三圓「路線為運動軌跡,其規格主要是嚴格地圍繞著「點上劃圓」的動律進行展開的。其具體的做法是:在盤腿原地坐固定、下肢不動的基礎上,上肢以腰為軸進行前、後、左、右的平圓動律,配之以出肩、沖肩、移肩、靠肩、裹肩的環動,形成一個以腰、胸、肩為整體的360度平圓運動。其內在氣韻的形成是呼吸的巧妙配合在學習「雲肩轉腰」之初,首先要接觸到的就是呼吸。氣韻中的「提沉」是訓練的首要內容,它是將自然氣息藝術化了的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提沉」所帶動的身體中段和頭部的上下運動是呼吸與外部動作相配合的第一步,再配合不同的節奏及身體方位不同的變化,可以使人體逐漸對呼吸與身體的關係有了體驗和認識,並掌握呼吸與外部形態相結合的方法,賜予動作以生命力,形成古典舞所有的氣韻。「雲肩轉腰」因為有了呼吸而充滿活力,呼吸則在「雲肩轉腰」中得到升華。如果在中國古典舞中缺少了呼吸的韻律,那麼動作、舞姿、動律及組合等一定會使人看起來僵化而沒有味道,所以在「雲肩轉腰」的動作過程中應注意合理地運用呼吸,在動作或節奏中找到呼吸的換氣點,「起於心,發於腰,形於體」才能展現出中國古典舞的感染力和表現力。二、「雲肩轉腰」在中國古典舞中的獨特地位動作形態具有典型性,為中國古典舞奠定了基礎中國古典舞除了對頭部、上下肢體及各關節進行嚴格的訓練外,更重要的是解決體態特徵的「擰、傾、圓、曲」的曲線美。「雲肩轉腰」中的「平圓」是古典舞中,具有代表性的動作形態。它是上肢水平線劃圓運動,必須經過以腰為軸的「腆、沖、橫移、靠、含」的過程。而「腆、沖、橫移、靠、含」等又必須借用提、沉來帶動,這就說明要完成「平圓」這個形的軌跡,就要紮實地掌握「提、腆、沖、橫移、靠、含、沉」這些基本體態特徵和動律元素。「雲肩轉腰」是中國古典舞訓練中的基本動律元素之一,是身韻課中的主幹教材,全身傳播運動信息的樞紐,可支配全身肌能達到協調感。它以腰為軸心,貫穿並聚集多種元素,擴展至全身的運動,其目的是要為身體線條的拉伸,從而達到各關節橫、縱向、開關、屈伸、肢體的放收、彎曲等活動效果。因此它的價值除了可以靈活地掌握腰部韻律之外,最重要的是為中國古典舞的訓練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動作風格具有民族性,集中體現著中國古典舞的精華「雲肩轉腰」是從戲曲、武術中提煉,發展和創新的。中國舞蹈的各種舞姿,如武術的太極;戲曲中的趟馬、起霸;民間的花鼓燈、秧歌等,都貫穿著以腰為軸的運動。其本身帶有強烈的風格性,以腰帶動,橫向的平圓動勢,區別於芭蕾舞,體現出民族性;既是身法和神韻的統一,還兼備「形、神、勁、律」,最重要的是為陰陽、柔剛做了鋪墊。這其中凝聚著中國傳統的體態美——擰傾圓曲,及動態美——點、線、面變化的空間路線,集中體現著古典舞的精華。動作語言的衍生性,擴大了中國古典舞的橫向發展空間首先,作為中國古典舞中的一個動作載體,在古典舞語言中頻繁的出現,當熟悉並掌握後可以千變萬化,以腰為軸的「平圓」練習應是基礎中的基礎,除了包含腰的元素外,手臂的配合也是訓練協調性的必要之舉,如平穿手、反穿手、抹手等。除此外可作為單純的身體訓練,可以與跳躍、舞姿轉等技術相結合。如「雲肩轉腰」可接抹手吸腿舞姿轉、掰扣步青龍探抓舞姿及雲間雙盤腕等多種衍生。其次,從其觀賞性來看,以元素中「提、沉」呼吸來連接,線中有點、點中有線;它的眼隨手動,肢體與氣韻的融合;節奏的處理、橫移的動勢、點線的關係等均可空間支配發展。最後,「雲肩轉腰」除了在課堂的訓練中可用到,還能創出豐富的舞蹈語彙,及其訓練的肢體鬆弛度也非常適用於舞台,這為舞蹈的表演與創編創造了有利條件。三、從「雲肩轉腰」分析中國古典舞的審美特徵「平圓」路線之美由基本元素「提、腆、沖、旁移、靠、含、沉」基礎上組成的雲肩轉腰,其圓潤而優美的路線,形成了古典舞中具有典型性的磨式平圓,它的產生既是動作韻律的出發點,也是上肢表現力的重要手段。而它本身帶有更多層面的是指方圓之圓,在各式各樣的手、眼、身、法、步里都採取曲線弧線,是圓轉之圓;講究流動自如、如雲如水,是圓渾之圓;重視收斂含蓄、富有彈性,因而動靜都有韻味,是圓熟之圓,熟能生巧。「雲肩轉腰」這磨式平圓可派生出多種舞姿。當內容與動作的差異及對立方面互相結合,互濟補足,從而構成協調、平衡及多變的路線,這和諧而統一的整體,形成一種「平圓」的藝術。當舞姿與動作中有了「平圓」的跡象,我們就會感到一種獨特的美,因為它在舞姿中所體現的是飽滿的,也是完整的。在動作中,它的美可以照顧到各個方面,給人的視覺感既韻味濃厚又乾淨利落。倘若動作與動作之間沒有了聯繫、沒有了圓,它便會顯得僵硬、空虛,在與外在的審美意義,這種動作既沒有美,也缺乏真實的內容。如此看來「雲肩轉腰「以上肢劃圓為特徵,它不僅體現出表層外化的形式,也正與內涵審美原則相統一。不僅是體現在動作上的形式美,而且形成了中國古典舞的審美特徵和藝術風格。「橫向」動勢之美中國古典舞的動勢實質,其實就是一種「氣象」,即「氣之循環往複、無始無終」的運動氣象,而這種「氣象」的體現為何不是別的形態,而是圓呢?因為中國古典舞以傳統戲曲和武術為基礎形成的當代民族舞,它對圓的認識在結合舞蹈自身規律的同時,保持了傳統當中的風格特徵。並且,歸納出了以「圓」為最基本、最典型的運動路線軌跡。「雲肩轉腰」是古典舞中一切「平圓」動作的基礎,因為它包括了「提、腆、沖、移、含、沉」的全過程,其自身的「橫向」從字面上我們可以理解為:指在朝著左右兩旁的方向的基礎位置上,水平線的大幅度平移。再加上「形」與「神」也極富有風格性和韻律性,這正集中體現了傳統對身法所概括的「起於心、發於腰、形於體」的特點和規律。通過主幹動作在技法上的規律特點,再將各類主幹動作同歸一起綜合運用,就會產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歸一」的繁衍效果。如在「雲肩轉腰」的基礎上,接掰扣步,上身的流動感保持靠著傾斜,加上腳的外掰里扣圓式規律,這整體的上下肢配合,反映出中國古典舞動作中鮮明的「橫向動勢」相結合,形成了中國古典舞動作在整體上具有典型的「橫向動勢」特徵。「陰陽」氣韻之美中國古典舞講究「陰陽」和「氣韻」之說,在中國古典舞中處處都有這種「陰陽」對稱之美。在美學的範疇中,氣韻也是中國古典舞的重要特點和美學品質。如把「氣韻」和「陰陽」兩者相結合,也可以說成「氣韻」中的「氣」和「韻」,可理解為體現宇宙萬物陽剛、陰柔的特性。這已經在中國古典舞「雲肩轉腰」元素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如:「提」、「沉」為「氣」,由多種元素從中貫串起,從動態至靜態的停頓來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亮相」,體現舞美陽剛的一面;而從身體的磨式的「劃圓」動律來看,為「韻」,則體現舞美陰柔的一面。其動勢柔中有剛,剛中有柔,反映了中國古典舞的剛柔之美。無論是從外表至內在、還是從元素到動勢都是通過從身體、手、腳、頭、眼之間的協調配合,從而展示出的「陰陽」、「氣韻」之風。如「呼是提、吐是沉、沖既出、靠既回,含乃開、腆則合」等,這些動勢來表現陰與陽的融合之態,以體現動勢之間的對稱;還有通過身體的各個部位異向及協調來表現出陰陽的對稱,這種異向的對比使古典舞的舞姿呈現出一種和諧對稱的效果。「圓游」意境之美從「雲肩轉腰」動勢可體現出,中國古典舞的「一切從反面做起」之說,既「逢沖必靠、逢左必右、逢開必合、逢沉必提、逢前必後」的運動規律,正是這些特殊的規律產生了古典舞「游」的特殊審美。無論一氣呵成、順水推舟的順勢,還是相反相承的逆向動勢,這正是中國古典舞「圓游」意境的精奧之處。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在於運動的過程。我們常常用「行雲流水、龍飛鳳舞、曲折婉轉、閃轉騰挪」等詞語來讚賞中國古典舞。這一形象化的描述,實際上離不開的「圓」的空間美和「游」的流動美這兩個特徵。中國古典舞的「圓」在某一程度上體現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以及文化特點。中國古典舞也同樣受到「圓」這一思想的影響,在發展過程中,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特徵——「圓」起到了一個指引、導向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典範意義和古典風格特色。「雲肩轉腰」是整個中國古典舞中的核心,也是身韻訓練中主要元素。我們只有掌握了「雲肩轉腰」的動律元素,並貫穿於中國古典舞始末,才能把握古典舞的「形、神、勁、律」,才能開啟古典舞的玄妙之門。
推薦閱讀:

芭蕾看什麼 - 看那細微的延伸
如何評價Poppin C的技術特點?
舞蹈大師戴愛蓮
一支舞蹈到底有多貴?

TAG:中國 | 體育 | 舞蹈 | 古典 | 中國體育 | 古典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