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的分類
▲點擊關注,唯一 【象棋】官方認證公眾號
最新象棋資訊 最全象棋技巧
本文摘選自象棋白皮書《關於象棋現狀的調查報告》(2016年版)
象棋以充滿趣味性的遊戲形式興起並延續至今,在近現代則作為體育項目添加了競技因素,以及作為文化載體被傳統中國文化及思想賦予了文化精髓。正是基於對象棋認知層面的不同,本報告將象棋劃分為智力遊戲,體育項目以及文化活動三個層次,並將這三個層次貫穿於報告全文。 1.1.1 象棋作為智力遊戲 象棋用具簡單,對場地無特殊要求,人們茶餘飯后街頭巷尾擺上一副棋盤,男女老少就可以開始對弈。無論是全盤大戰,還是對弈排局,象棋都充滿了各種魅力,引人入勝。正因為象棋的大眾化,男女老少皆宜,使其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是真正意義上的全民遊戲。 (1)象棋以其「雅俗共賞」具有廣泛的參與度 象棋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琴棋書畫中,象棋以其「雅俗共賞」具有廣泛的參與度。象棋是由兩人輪流走子,以「將死」對方將(帥)為勝的一種棋類運動,古今中外,象棋都有著廣泛的愛好者。 在國內,象棋經過近千年的實踐,於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有河界的棋盤,將在九宮之中等等。南宋時期,象棋家喻戶曉,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李清照、劉克莊、楊慎、唐寅、郎英等文學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宮廷設的"棋待詔"中,象棋手佔一半以上。民間有稱為"棋師"的專業者和專制象棋子和象棋盤的手工業者。。 在國外,尤其是東南亞的僑胞和外籍華人中也廣泛流傳。這些地區和國家近年也都舉行象棋比賽,而且都已分別成立了象棋總會或象棋協會。許多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把象棋看作是僑胞與祖國聯繫的橋樑和紐帶,把開展象棋活動看作是炎黃後裔對自己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揚。近幾十年來,隨著貿易和文化交往的不斷發展,象棋在英、美、法、加拿大、德國等國家也發展了不少的愛好者。象棋正從它的發源地,經過亞洲,傳播到世界各個角落。 (2)網路的迅猛發展,象棋遊戲形式多樣化 人類的科技發展隨著電腦的問世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象棋的軟體也不斷發展和成熟起來。通過軟體,人們的思路得以拓展,而職業棋手則有了更好的輔助工具,業餘棋迷也多了可以陪伴的玩伴。 隨著科技的發展,象棋已經不僅僅是手執棋子在棋盤上的對弈了,象棋比賽的賽場可以轉移到虛擬空間,它不僅可以在電腦上、手機上實現人機大戰,還可以通過網路平台,比如QQ象棋遊戲,為廣大的象棋愛好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通過這個平台,玩家可以隨時隨地與世界各地各個層次的棋手切磋,這樣更加增添了象棋的趣味性,也有利於象棋的普及與推廣。 |
1.1.2 象棋作為體育運動 下棋時人們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大腦皮層處於高度興奮狀態,由大腦皮層發生的衝動,不僅加速心臟的活動,而且使人身傳導系統起著刺激性的改變,促進血液循環以及新陳代謝。在競技色彩濃厚的棋戰中,人們可以從攻與防、虛與實、整體與局部等複雜關係的變化中悟出某種哲理。它不僅能豐富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更有助於開發智力,啟迪思維,鍛煉辨證分析能力和培養頑強的意志。千變萬化的棋局和弈棋人之間在心理素質、體能耐力的挑戰極限,帶給觀賞者震撼心弦的衝擊和強大的感染力,因此,嚴格規則、公平競賽、以決一勝負為導向的象棋同時也是一項體育運動。 (1)各項專業棋手參加的競賽 新中國建立之後,象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1956年,象棋成為國家體育項目以後,幾乎每年都舉行全國性的比賽。 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覆蓋面較廣,參與人數較多,影響力較大的象棋比賽整理如表1-1: 表1-1 象棋界主要賽事
(2)正規的組織和規程 1962年成立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的下屬組織——象棋協會,各地相應建立了下屬協會機構。1991年10月24日成立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又稱:中國棋院),隸屬國家體育總局。是中國圍棋、象棋、橋牌、國際跳棋和國際象棋的最高領導機構。 至此,中國的象棋官方組織已基本完善。雖然各大比賽都有不同的規程,但基本來講,中國的象棋比賽一般按照以下的規程來運作,見表1-2。 |
表1-2 象棋比賽的一般規程
比賽名稱:XX象棋比賽 主辦單位:象棋協會 承辦單位:比賽所在地象棋協會 協辦單位:贊助商單位名稱 贊助單位:贊助商單位名稱 比賽項目:象棋 比賽組別:男子組/女子組 比賽類型:個人賽/團體賽 開始日期:比賽開始日期 結束日期:比賽結束日期 比賽地點: 比賽輪次:視比賽情況而定 每輪局數:1 比賽用時:60分+30秒 編排軟體:棋類競賽定位編排綜合系統 編排制度:積分編排 採用規則:2011規則 比賽仲裁: 裁判長: 副裁判長: 編排長: 裁判員: 資料員: 團體場分: 個人局分:勝2 和1 負0 團體排名: 個人排名:積分,累進分,勝局,犯規,後手局數 |
1.1.3 象棋作為文化活動 象棋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歷經一千多年的傳承和發展,融入和體現了中國哲學思想當中積極努力、入世進取的精神追求。作為千百年流傳形成的文化,象棋早已融入了國人的生活中,在文學,影視,動漫等方面均有一些以象棋或者棋手為原型創作的作品。同時,基於象棋的各種教育(專業和非專業)已初具規模化。 (1)象棋的文學作品 中國大陸作家阿城1984年發表了處女作《棋王》,該書在二十世紀華文小說一百強排名第20名。原載《上海文學》1984年第七期,獲1983——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台灣作家張系國在七十年代創作了一部十萬字的長篇小說《棋王》,它通過神童棋王的變化,反映了台灣七十年代初期社會變化中人們的生活、思想,特別是年輕一代知識界的心態狀況。這篇同名《棋王》也在二十世紀華文小說一百強排名第79名。 (2)象棋的影視作品 1991年,徐克的電影工作室將大陸作家鍾阿城的小說《棋王》與台灣作家張系國的同名小說《棋王》融合成一部電影,並由他與嚴浩聯合導演《棋王》,由梁家輝主演。 2000年,由張衛健主演的《棋武士》是一部港產古裝言情劇。象棋是中國人最熱愛的遊戲之一,把象棋巧妙地融合在武俠故事裡,開創了武俠的新類型。 2006年國產動畫片《象棋王》,改造了傳統象棋,將象棋立體化、具象化、生命化,為象棋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做了不小的貢獻。 (3)象棋的教育項目 中國象棋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可以說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其所蘊含的的中國傳統文化是維繫中國社會發展的基石。同時,作為集益智類體育項目、大眾化的娛樂活動等形象於一身的象棋,自然適於在學校開展象棋教育。學校開展象棋教育有助於鍛煉青少年的分析判斷、邏輯推理、想像力與創造力,培養勇敢頑強、沉著機智、積極進取的意志品質。 2001年,國家教育部體衛藝司和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聯合下發的教體藝司【2001】7號文件精神,內容是「關於在學校開展『圍棋、國際象棋、象棋』三項棋類活動的通知」,內容是提倡將棋類教學納入中小學課程。 最近幾年,業餘棋類培訓行業開始出現了棋院或棋牌培訓中心。但這些棋類培訓機構的教學質量參差不齊,大部分沒有經過教育局的合法登記。其核心業務:都是以「少兒培訓」為其核心業務,一年分春秋季和寒暑假來開班,以三棋培訓為主。招生對象是4歲以上的兒童,都是通過與校方合作和知名度來吸引生源,招生具有一定的被動性。教學方式以小班為主。課程特色:一般棋院的課程都差不多,都是三棋的啟蒙班、入門班、加強版、初級班、中級班、高級班到精英班等。 2009年象棋協會主辦了第一期象棋非華、越裔象棋培訓班,來自德國、芬蘭等國家的12名棋手參加了培訓。此次培訓是象棋協會為向海外推廣象棋做的新的嘗試,徐天紅、張國鳳兩位特級大師任教練。外國棋手對於能參加此次培訓產生了很大的興趣,這次培訓收到了不錯的效果,為象棋在非華、越裔群體中的推廣做了嘗試,但今後仍需要長期化、固定化的交流才可以促使象棋在這些國家中的流行。 |
推薦閱讀:
※《中國象棋單機版》要懂得的基本象棋棋路有哪些?
※孟寶林首創世界象棋
※怎樣下國際象棋(國際象棋入門)_通向成功
※棋迷戲點象棋譜
※中國象棋棋王雅號趣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