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夜巡遼寧艦:機電兵24小時三班倒 炊事員通宵做飯

夜裡的遼寧艦

原標題:航母凱旋之夜「不眠人」

向下,向下,再向下……

沿著艙內迷宮般的通道,記者跟隨「遼寧艦」夜查組一起,不知不覺來到了位於10甲板的二號電站機艙。

此刻,是25日0時30分。這是「遼寧艦」的凱旋之夜。24日白天,官兵們順利完成了殲-15飛機上艦起降飛行試驗;此刻,大多數人都帶著成功的喜悅酣然入夢。

10甲板,就是航母主甲板下負10層。甲板數字越大代表離艦面飛行甲板越遠,意味著條件越艱苦。

此刻,上士葛呈華正專心致志給裝備部件刷油漆,如果不是值班戰友提醒,他壓根沒察覺到我們的到來。

這裡是航母的電源「心臟」之一,機艙內噪音震耳,溫度高達40℃,人和人說話即便貼在耳邊也很難聽清楚,連比劃帶猜才能進行溝通交流。

「為什麼晚上幹活?累不累?」小葛抹一抹臉上的汗水,湊近記者耳朵大聲說:「機電兵幹活不分白天黑夜,一天三班倒,除了吃飯休息就是值更幹活。習慣了,感覺不到累。」

這時,艙內電話響了。記者循聲看去,為了抵消噪音,機艙電話上居然加裝了擴音器。小葛湊近電話,邊擰擴音器音量開關,邊大聲喊著回話。

真沒想到,打電話居然變成了如此辛苦的事。

緊接著,記者來到隔壁的造水機艙室。偌大的艙室里,只見給水兵徐江一人戴著防噪音的耳塞,靜靜地坐在木凳上。

他比劃著告訴記者,他要定時觀察玻璃孔裏海水翻騰的情況,查看氣壓是否穩定,保證造水設備正常運轉。

「平時能聽上歌嗎?」記者指著耳塞問。徐江搖了搖頭。當都市年輕人塞著耳機享受音樂的美妙時,他卻因職業需要而遠離了音樂。

「白天看到殲-15飛機著艦了嗎?」小徐還是搖了搖頭:「夜裡值班,當時在補覺。」

望著眼前這張淳樸的臉龐,記者心中不禁感慨:當我們仰望天空,將讚美給予英雄的艦載機飛行員時,千萬不能忘了這份成功的背後,還有航母上那些像小徐一樣普通戰士的付出。

左轉,右拐……夜巡組來到位於2甲板艦艏的錨鏈艙。與機電艙的熱形成鮮明對比,這裡冷得就像「冰窖」。值班的下士韓雲鵬穿著厚厚的棉大衣,戴著皮手套。他告訴記者,夜間通常每半小時就要觀察一次錨鏈方向,如果風浪大,則隨時觀察,確保錨鏈始終處於良好狀態。回答記者的時候,韓雲鵬依舊緊繃神經,絲毫不敢懈怠。

隨後,記者來到7甲板電羅經室。密閉的空間里,宗家俊中士正在學習羅經知識。「新裝備信息化含量越來越高,不學不行啊。今天夜裡事少,充充電。」宗家俊質樸的話語,折射著「遼寧艦」官兵學習新裝備、駕馭新戰艦的緊迫感。

1時43分,記者來到機電集控室。這是全艦夜班最集中的地方,集控室按工作職責劃分為動力、電力、艙段三大功能區,值更官兵各司其職。機電值更官劉冬說,這裡就像是「應急搶修中心」,一旦出現問題我們要以最快的速度解決。

在一處通道,記者看到牆上掛著這樣的標語:「在艦上,只有我們,沒有你們,更沒有他們。」

這是「遼寧艦」官兵自己總結的「管理哲學」——帶隊巡查的王幹事對記者說:「遼寧艦」上有3000多間艙室,數萬台(套)裝設備,系統龐大,結構複雜,如果不充分發揮官兵的協作意識和主人翁精神,就很難管理得好。

夜查組去艦島部位巡查,途中路過夜餐餐廳。雖然已是凌晨2時,這裡依然聚集著10多名吃夜餐的官兵,他們大多是換班的執勤人員。

打滷麵、蔬菜粥、蛋炒飯、餃子……夜餐很豐盛。四班炊事員李振向記者介紹,他們4人負責做夜餐,從晚上9時一直忙碌到次日凌晨5時,保障數百人用餐,工作量很大。

「只要把值夜班的戰友保障好,我們累一點沒關係。」李振用自信的表情告訴記者,雖然炊事班不能執掌核心裝備,但卻是航母戰鬥力整體鏈條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2時30分,從艦島的駕駛室、氣象衛星設備室等艙室巡查下來,夜查組走向了飛行甲板。

海面上,寒風呼嘯。燈光下,甲板警戒巡邏更穿著厚厚的大衣,在寒風中穿行,察看著甲板上的航空設備……

航母之夜並不寧靜,從底層的機電艙,到飛行甲板,再到艦島的上層建築,每個戰位都有官兵在默默堅守——

那一個個枕戈待旦的身影,是這座「海上鋼鐵城堡」最忠實的守護者。

(本報「遼寧艦」11月25日電)

壓題照片:本報特約記者李唐攝


推薦閱讀:

?陪娃泡1000小時圖書館,會發生什麼?
從半小時暴跌91%的恆發洋參 看港股膿瘡一樣的「出千文化」和「綁票文化」
幹得漂亮!汛橋派出所僅用三小時速破系列盜竊案!
如果你不想老,下蹲5分鐘,步行1小時
香港兩個半小時完成銅鑼灣清場 結束79天佔領

TAG:記者 | 通宵 | 遼寧 | 機電 | 小時 | 遼寧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