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捐出所有股份做慈善 其妻:這個人真是神經病
牛根生捐出所有股份做慈善 其妻:這個人真是神經病
2013年09月09日 13:26來源:中國慈善家 作者:宋厚亮
分享到: 牛根生資料圖 中國慈善家/慈訊網記者 宋厚亮 人們還在拚命給他貼上負面的道德標籤。他左右不了別人的評價。但他早已將種種爭議和屈辱放在身後,默默奔赴他50歲之後的人生新道路—在中國創辦一個真正專業的慈善組織 牛根生家的大門上,貼著這樣一副楹聯:「傳家有道惟存厚,處世無奇但率真。」橫批:家系國運。金黃色的字體,在太陽下閃閃發光。楹聯是牛根生從杭州胡雪岩故居看到的,見之喜愛,引用至家中。橫批,則是他自己擬寫的。 像胡雪岩一樣,牛根生在極短時間內締造了一個商業帝國,並為自己贏得巨大財富。如日中天之際,胡雪岩荒淫奢靡,其家財並沒有傳承下去,有生之年帝國即已崩塌。而牛根生在事業正盛之時,帝國仍在,但一場意想不到的風暴,突然襲擊了他和他的企業。這就是發生在2008年的乳業「三聚氰胺事件」,主角原本是三鹿奶粉,此後轉移至牛根生身上。一夜之間,山河變色。他成為被全中國人民批判的「虛偽道德家」,人們將憤怒的情緒排山倒海般向他傾泄。關於牛根生的持續不斷的質疑和爭議,延續至今,儘管商界已沒有他的身影。 2008年之後,他不再接受任何媒體的採訪,不再表達自己的心路歷程,即便是他現在主要心血所傾注的慈善,他也堅持只做不說。「我希望先做10年、20年,再來說。」不過,慈善界多位大佬級人物在考察老牛基金會的所做之後,建議牛根生接受《中國慈善家》雜誌的採訪,其原因是他對中國慈善事業的開創和引領價值。 退出商界:功過任人評說 牛根生的第一次創業始於1999年,那年他41歲。在此之前,他長期任職伊利,在伊利副總裁的高位上坐了許多年。由於和伊利董事長鄭俊懷矛盾激化,他被迫出走。之後,僅僅用了8年時間,牛根生將蒙牛打造為全球液態奶和中國乳業的雙料冠軍。他也收穫榮譽無數。在此期間,他足夠高調,電視台、論壇、活動等都可以見到他的身影,聽到他的言論,他的話語被整理成語錄四處傳播。按照他原計劃,2008年,牛根生要辭去在蒙牛的職務,退出商界,兩隻腳完全跨進慈善界。 這個傳奇故事本來可以划上一個完美的句號,如果不是遭遇不測風雲。命運好像跟他開了個玩笑,乳業三聚氰胺事件的突然爆發,打亂了原本從容的步伐,狠狠擊中了蒙牛和牛根生。大眾心中的商業偶像迅速被拉下神壇。這導致由企業家向職業慈善家轉型的關鍵一步不得不推遲。 2008年9月,三鹿奶粉含有嚴重超標的三聚氰胺真相大白於天下之後,該企業和管理層遭到法辦。此後,22家乳製品企業的嬰幼兒奶粉中檢出含有三聚氰胺,其中包括蒙牛3個批次的產品。一時間,乳製品企業遭到包括政府在內的嚴厲指責。牛根生在企業內部發表了以「責任」為主題的講話,聲稱儘管奶粉在蒙牛產品中所佔份額不到1%,而蒙牛三聚氰胺含量是三鹿的千分之一(6000毫克與6毫克),但仍要負起完全的責任,召回問題產品,賠償患者。蒙牛對外發布同一主題的公開承諾。此後,在液態奶的三聚氰胺含量檢查中,蒙牛、伊利和光明等大品牌再次上榜。 事件發生後,中國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表示,三聚氰胺屬於化工原料,是不允許添加到食品中的,但是未設定像農藥殘留那樣的標準限制。直到10月8日,國家多個部委聯合發布公告,方才制定三聚氰胺在乳製品中的臨時管理值。 基金會中心網理事長徐永光從民間組織的角度分析此次事件時認為,在食品安全方面,除了政府監管之外,非常重要的方面是行業自律,行業自律的機制是行業協會,行業協會制定行規,行規一定是追求好的產品質量,讓市場保持健康發展,而不是無序、惡性競爭,同時有利於企業互相監督。「這個行業有自律嗎?沒有。這個行業有兩個協會,一個是農業部主管的中國奶業協會,一個是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主管的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兩個協會會長都是副部級幹部。也就是說,兩個協會都是政府控制的,而不是自律聯盟。因為有權力在裡面,使好多東西都失去了規則,沒有按市場規則來做。這個行業出亂子,協會有很大的責任。所以,三聚氰胺事故的第一責任人是政府,第二責任人也是政府,第三責任人才是企業。」 現任老牛基金會秘書長(法定代表人),當時為蒙牛高管團隊成員之一、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中國蒙牛(上市公司)首席行政官的雷永勝並不避諱責任,他告訴《中國慈善家》,蒙牛肯定負有責任,因為生產的乳品含有三聚氰胺。他同樣也認為,在此之前,國家既沒有檢測標準和指標,也沒有檢測手段,而把責任完全推給企業顯然是有問題的,因為乳企的生產歸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管,而奶源又歸中國奶業協會管。「企業的責任是有的,但是責任是怎麼造成的?問題不是孤立的。」 雷永勝還提起,最近,有人跟他提到網路上有一些新的分析報道,內容是三聚氰胺事件背後有洋奶粉利益集團的操縱,以及部分既得利益者的搖旗吶喊,導致在中國還沒有乳製品三聚氰胺檢測標準的情況下,將部分檢測結果優於當年歐盟等國際標準的國產乳業品牌也一棒子打死,其中就包括蒙牛。在中國一百多個行業中,80%已經被外國人打死了,還剩下20%由中國人堅持著,誰堅持呢?比如說,PC主要是柳傳志堅持的,B2B主要是馬雲堅持的,乳業主要是牛根生堅持的。因為牛根生既做過伊利又做過蒙牛,而且蒙牛的出口量佔中國乳業出口總量的90%。所以外國人要想進中國,首先要把蒙牛和他收拾掉。如果不把他收拾掉,外國乳企業想進中國太難了。現在,80%的乳業市場都被外企佔領。 「我們當時的團隊認為,這些報道儘管不完全是事實的全部,但至少比較接近真相,相對客觀。我也相信,真相遲早會水落石出,也會還蒙牛以及中國乳業一個公道。在真相公之於眾之前,再多的辯解都沒有意義,當然所謂的『認錯』更無從談起。」雷永勝說。 2009年,在經歷了乳業的低谷之後,中糧入主蒙牛,獲得控股權。牛根生辭去內蒙古蒙牛董事長,僅僅保留非執行董事一職。雖已離開蒙牛,作為創始人,牛根生仍對其保有感情。近期,在蒙牛收購雅士利時,他和中糧董事長寧高寧一併前往雅士利總部。「我作為蒙牛發展的參與者和見證者,對蒙牛的成長曆程比較了解,只要蒙牛願意,我願意把我及父輩70多年的乳業經驗貢獻出來,為他們提供一些意見和建議。我願意扮演『志願者』的角色。」不過,在中糧收購蒙牛後,已經完成了人事的更新,牛根生曾經的部下已全部離開。而對於中糧收購蒙牛,有人認為蒙牛發生了財務危機,牛根生予以否認,他說,蒙牛當時的財務狀況相當健康。 在當時,牛根生和蒙牛的人並沒有出來解釋,導致外界的各類信息瘋狂傳播。「由於大眾對2008年的真實情況了解不夠準確,導致彼此的信息不對稱,所以沒有辦法和外界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如果牛根生接受外界對真實情況的歪曲,與他良心不符;不接受,也不是他一個人可以扭轉。」雷永勝表示,「他也希望未來有合適的時間、合適的機會可以專門和大家聊一下這個話題。」 一位行業觀察者曾表示,三聚氰胺事件,「伊利里沒有像牛根生這樣的『神』,人們卻把伊利在這場風波中的仇恨給淡化了。」不僅伊利,其他任何一家乳品企業,都沒有牛根生這樣的「神」,他們所應承擔的責任,自然都被淡化了,而牛根生這尊「神」,則被放大。 辭職之後,蒙牛產品一旦出現問題,牛根生就會被「揪出」。而在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之後,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受到廣泛認可並從社會各界得到捐款時,網路名人王小山等看到牛根生亦是壹基金的理事後,聲稱抵制。對於持續不斷的質疑甚至謾罵,牛根生表示都能夠理解和包容,「因為他們是想讓我更好,想讓中國乳業更好。我想他們並不是針對我個人,因為我們沒有個人恩怨,也沒有任何工作關係、利益關係、親戚關係。所以我更多的是通過這些『關注』,對自己進行剖析、鼓勵和提高。」 至於牛根生1999年創立的蒙牛對中國商業的功與過,雷永勝認為,最起碼通過蒙牛的創立和發展,推動了中國乳業的發展,培養了一大批乳品企業的管理人才,同時也推動了國人喝牛奶的意識形成。至於功過是非,牛根生不好說,只能任人評說。 捐出股份:歐美模式中國玩法 困厄牛根生的除了三聚氰胺,還有沸沸揚揚的「萬言書」,以及他的眼淚。2008年11月,三聚氰胺事件爆發三個月後,媒體披露牛根生的一封私人網路郵件:《牛根生致中國企業傢俱樂部理事及長江商學院同學的一封信》。媒體提供的信中顯示,牛根生聲淚俱下向企業家朋友求援,希望得到現金支持,否則蒙牛將被外資投行掌控。從「牛根生落淚求援,萬言書揭蒙牛陷入質押危機」,到「聯想2億助蒙牛脫困,解除質押危機」,再到「聯想根本救不了蒙牛,大摩穩操蒙牛控制權」。各種消息莫衷一是,曲折跌宕。牛根生的眼淚更被視為「鱷魚的眼淚」,遭到鄙視。 雷永勝告訴《中國慈善家》,牛根生的眼淚,純屬子虛烏有,「第一,牛根生是強硬派的性格;第二,商場上能相信眼淚嗎?」據雷永勝所知,牛根生創辦蒙牛之後只掉過一次眼淚。2004年,有人向蒙牛成品投毒並發送匿名恐嚇信進行勒索,未果之後,湖北、湖南和廣東等地接連發生蒙牛牛奶含有甲醛事件。此後,多地均被散布「蒙牛牛奶含有甲醛」的消息,一時間事態幾近失控。「三聚氰胺事件是人為在原奶里摻假,這次事件是人為在成品里摻假敲詐。」就在牛根生等企業高層認為企業快沒戲的時候,峰迴路轉,事件引起國家高層領導的注意,國務院責成公安部親自部署破案,還蒙牛以清白。牛根生在企業重生之際,百感交集,為此流下了眼淚。 而對於萬言書的報道,雷永勝說,媒體報道不但是斷章取義,而且整個報道有八、九處是捏造的。「三聚氰胺最起碼是產品的問題。媒體說是借錢去救蒙牛,根本不是這麼回事。蒙牛當時賬上有幾十個億的現金,因為問題小所以賠償是最少的,根本不存在財務威脅。」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一些企業家朋友紛紛詢問牛根生真實情況,囿於電話中說不清楚,以及為了向更多朋友說明白,牛根生口述,助理筆錄,整理出一份關於三聚氰胺事件的前因後果,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朋友,以示通報。 萬言書中提及的求援,真實情況則是為了牛根生捐贈的股權。此前,牛根生已經宣布將他持有的上市公司中國蒙牛股份捐給老牛基金會,為了保證管理層對企業有一定的控制權,牛根生捐贈的股份不宜賣入公開市場套現,為了讓基金會獲得可以使用的資金,除了套現之外,還有一種辦法,即盤活法。牛根生將自己持有的一小部分股份質押到投行,獲得股票價值60%的貸款額度,用這部分款項投資獲取回報後,用於慈善事業。三聚氰胺事件導致蒙牛股價大幅下跌,金融危機又讓持有質押蒙牛股票的銀行自身岌岌可危。於是,柳傳志、俞敏洪等人紛紛臨時拿出大筆現金,置換出在銀行質押的蒙牛股票,從而避免股票被賣掉而被外國企業收購的危險。 2010年12月28日,牛根生捐出持有的中國蒙牛股份68781022股,佔中國蒙牛股份的3.96%。因為無法直接捐贈到境內的老牛基金會,所以交由第三方信託機構負責管理。2011年7月13日,這部分股票轉讓中糧,獲得現金金額為17.36億元港幣。 在這之前,牛根生捐出了持有蒙牛集團的所有股份。由於《公司法》規定公司董事每年轉讓股份數量不得超過25%,所以牛根生先生的捐贈是逐年辦理法律手續。2006年1月2日,捐出蒙牛集團股份5348590股;2008年12月16日,捐出蒙牛集團股份16045770股;2010年5月28日,捐出蒙牛集團股份39573888股。 早在2002年,牛根生和他的團隊考慮蒙牛上市時,牛根生就開始規劃公司上市後所獲巨額財富如何支配和使用。2003年,在北京天倫王朝飯店,牛根生、雷永勝、蒙牛集團黨委書記盧俊和律師楊育紅四個人碰面,以非正式的形式第一次探討了成立慈善機構的可行性。2004年蒙牛在香港上市,《福布斯》給出牛根生當年的身價為1.35億美元。就在這一年,牛根生在內蒙古成立「內蒙古老牛公益事業發展促進會」,這是一個社團組織。也是在這一年,《基金會管理條例》出台。不過牛根生開始操作成立基金會時,該條例尚未出台,經過諮詢有關部門及律師等意見,先成立了公益事業發展促進會,在下面設立「老牛專項基金」來做慈善。2005年,牛根生對外宣布捐出個人持有的所有蒙牛股份,捐贈到老牛基金會。 在蒙牛「火箭般」速度的發展中,牛根生捐出了自己所有的股份,意味著他突然成為巨富之後,錢還沒有到手,又立即放棄了。在中國,這樣的選擇和決定,直到今天仍無第二人。「這是我對自己人生的一個規劃。」牛根生說。在他的規劃中,前半生做商業,是通過度己來度人,後半生做慈善,是通過度人來度己。再細化,他給自己設立了一個人生三段論:020歲,學習階段;2050歲,創業階段;50歲至老,貢獻階段。在這樣的規劃中,50歲,即2008年,他要實現從企業家到慈善家的轉型。 捐出股權做慈善,在牛根生之前,並無先例。如何設計基金會,如何操作基金會,不得而知,他不得不到海外取經。他和雷永勝一起,在美國考察了洛克菲勒基金會、斯坦福基金會、耶魯基金會、柯林頓基金會等近二十家個人和家族基金會。作為企業家,他曾考慮的是做百年蒙牛,而在成立老牛基金會之後,他考慮如何做千年基金會。其關鍵是,公益資產如何持續增值。「之後一直在學習如何在機制上保證我這個意願能夠長治久安地得以實現,盡量少受到不可預見的不確定因素干擾。」牛根生說,「國內的相關法規還在成型階段,所以我很大程度上是考察學習了歐美國家近百年來已發展得相當成熟的慈善資產管理和機構運營,然後在國內外專業人士的幫助下,完成了慈善財產的信託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