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善的標準有五科:凈業三福,六和敬,三學,六度,普賢十願

來源:凈土釋疑網 錄入時間:2014-08-24 18:15:43關鍵字:善的標準,凈宗五科目,凈業三福,凈土成就,八纏三縛,十纏四縛,助念,常住物
【 點擊數:175 】 【字體:大中小】 【收藏】【列印文章】

摘自凈空法師《2014凈土大經科注》第97集 2014年8月22 日 講於 香港

往後末法九千年,唯一凈土法門成就,沒有第二門

  【解】《智度論八》曰:「有念墮魔網,無念則得出」。

  這個是對修行人說的,特別是對佛門弟子,無念他就見性了,有念就是念頭障礙你自性,障礙你智慧,障礙你德能,自性裡面所有的統統不起作用,顯現不出來。

無念不容易,有宗教修無念的,真的無念了,那佛說他還是「有念」,他有什麼念?他有「無念」,這還是邪念,所以你有。「有念」是邪見,有「無念」也是邪見。

  怎麼樣才真正能出?有念、無念都不放在心上,這就對了。實在講非常難。那這凈宗就太方便了,凈土宗許你有一個念頭,阿彌陀佛。你把你的念頭就鎖定在阿彌陀佛上,這一句佛號,除這句佛號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對了!為什麼?你決定往生凈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有無念頭都沒有了,極樂世界是修行的中途站,這一站讓我們證得無念得到了保證。

  往後釋迦牟尼佛末法九千年,什麼法門得度?就是這一門。除了這一門,沒有第二門,各個宗派有,會變成學術。

  今天佛教大學可不可以做?可以做,能不能修行證果?不能,完全變成學術,變成哲學。這裡頭會有一小部分的人從這裡回頭,我也是其中之一,我學佛就是想研究大乘經教,學《華嚴》、學《楞嚴》、學《法華》、學《般若》,我學這些大經大論,但是以後發現了斷煩惱、證菩提真難,自己想一想沒有這個能力,斷不掉,那怎麼辦?

  懺雲法師介紹我凈土,李炳南老居士介紹我凈土。我跟李老師時間長,十年,他多次給我介紹凈土,總有十次以上,最後相信了。早年年輕介紹,我自己還沒有注意到,不在意,到年歲大了之後才深深感覺到,這個東西真好。

  「凈土五經」全講過了。《彌陀經》、《無量壽經》講得最多,《無量壽經》講了十幾遍;《彌陀經》也講了不少遍;《觀經》講過一遍;《行願品》、《大勢至圓通章》講過一、二遍,真正明白了,覺悟了,這是我們的歸宿,這個法門是我們要走的道路。

  特別是有緣遇到夏蓮老的會集本,這個本子是李老師給我的,那個時候在台灣,這個從大陸傳到台灣,律航老法師,他到台灣帶了幾本,他也是夏蓮老的學生,在大陸跟夏蓮老學佛,應該聽過夏蓮老講過這個經,李老師看到這部經之後,在台灣印了一千本,以後又重新排版印了一千本。大概在台灣那個時候,李老師在的時候,台中蓮社先後大概印過三千本;我在台北印過一千本。這早年,沒有看到黃念老的註解。老師講經這個本子,他在經本上寫的註解,眉注,他的這些東西我能夠看得懂,我跟他十年,對他很了解,所以我講了十遍,依李老師眉注講的。

  以後見到黃念老的註解,我依他的註解,講過二、三遍,就是參考他的註解就是了。

  真正完全講註解,深入,往這經裡頭深入,是四年前。我們這是第四回,感覺年歲大了,我八十五歲,時間不夠用了,把所有的經統統放下了,專讀這部經,專講這部經,一心念佛,求生凈土,真的什麼都放下了。

  非常感激章嘉大師!頭一天見面就教我「看破」、「放下」,真正懂得了「看破」,了解事實真相,真相全是假的,全是空的,沒有一樣是真的,要放下。「放下」幫助我們更深入一層的「看破」。大師告訴我,從初發心到成佛,就是這兩個方法相輔相成,不斷的放,到等覺菩薩了,還要把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習氣放下,才能回歸常寂光,回歸常寂光才是真正的究竟圓滿。

  ……

  【解】可見起心動念,皆墮魔網。

  起心動念六道眾生人人都有,不知不覺。起心動念是根本無明,是無明煩惱。不起心不動念就成佛了。什麼人不起心、不動念?位置最下面的、最低的,是實報莊嚴土裡面的十住菩薩。換句話說,以這個標準來看,十法界是魔網;六道輪迴是魔網裡面的魔網。十法界是大的魔網,六道輪迴是裡頭小魔網,非常嚴重。

  下面教我們出離方法。

  【解】唯有凈念相繼,無念而念,方得出離也。

  這是通說,必須要做到這個水平,你就能超越了。在凈土法門裡面你能夠超越,往生到極樂世界,「無念而念」是「理一心不亂」,這是念佛法門功夫最高的。往生不需要這麼高,只要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有念而念」,不是「無念而念」,就能往生。我心裡頭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其他的念頭,這個「無念」、無雜念、無妄想,這樣解釋。不是真正無念,無念而念、念而無念,那是念佛法門高等的功夫,是「理一心不亂」,境界跟禪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相等,平等的境界。

  我們不走這條路,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無論什麼人說有什麼更巧妙的方法,假的、不是真的,決定不能相信!

  ……

善的標準有五科:凈業三福,六和敬,三學,六度,普賢十願

  我們要知道爭取!知道爭取就是放下萬緣。這個世間不善絕對不能做,不但不能做,也不能去想它。我們要修心善、念頭善、言語善、行為善。

  善的標準,我們有五科:凈業三福,六和敬,三學,六度,普賢十願。與這個相應就是善,與這個相違背的就是不善。這五個科目,要記住,要清清楚楚,起心動念去對照一下。但是,斷惡,心裡頭沒有斷惡的念頭,只有阿彌陀佛;修善,沒有善的念頭,也是阿彌陀佛。這就對了。要專修凈業,不妨礙斷惡修善,如果斷惡修善有起心動念,這就不好了,不起心、不動念,隨緣。有緣,歡歡喜喜去做,真正懂得怎麼個修法,如理如法這就好,讓我們這一生決定往生凈土,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

「八纏三縛」或「十纏四縛」

  【解】「解諸纏縛」。「纏」者,繞也。「縛」者,捆也,系也。依憬興師意,「纏縛者即八纏三縛」(余諸家多謂十纏四縛。今取憬興說)。

  我們參考資料裡面都有,這個東西很麻煩,很重要,一定把它講清楚講明白。

  【解】八纏者:(一)無慚。(二)無愧。(三)嫉。(四)慳。(五)惡作。(六)睡眠。(七)掉舉。(八)惛沈。

  「慚愧」是我們中國人講的廉恥。

  「慚」就是我們一般講的這個人還有良心,他做了不善事情他知道,他心不安,這叫「慚」。「無慚」,他做什麼樣的壞事,他沒有感覺到他做錯了,他沒有感覺到心不安,我一般講這種沒有良心,良心被迷了。

  「愧」是外面的輿論,做不好事情怕別人指責,怕別人批評,這叫愧。干多少壞事別人批評還覺得很光榮,這就是「無愧」了。做了壞事報紙上登他,他還拿今天報紙登著我,他還挺高興,這就是「無慚」、「無愧」。善事他不幹,專幹壞事,現在這個社會這種人很多,古時候有,不多!在抗戰時期那個時候、那個時代,人都有慚愧心,不願意做壞事情。

  抗戰是個苦難的時代,當地的人,對我們流亡的人都非常同情、都自動幫助,我們沒有吃的,送吃的;沒有穿的,送衣服;沒有地方住,家裡拐拐角角有一點地方也給我們搭個鋪,讓我們平安,恢復體力,明天還要走路。現在少了,現在遇到苦難沒有人幫助,你要去幫助別人,跟你熟悉的人都教訓你:你幫助他幹什麼?他跟你什麼關係?不要被人騙了。真的是時代變了,這個本個世紀變化太大了,是無法想像的。自己有的不肯幫助別人。自己明知道不善他還是要做。

  心不安。心,我們現在講,心浮氣躁,就是「掉舉」。昏沉是提不起精神,也睡不好覺,所以他精神提不起來。

  【解】三縛者,貪瞋痴也。

  根本煩惱。貪的核心,最嚴重的是情執愛欲。瞋恚的核心是傲慢,是嫉妒。愚痴的核心是懷疑,所以思惑很難斷,斷掉,證阿羅漢果,貪嗔痴慢疑。

  【解】《凈影疏》曰:「亦可一切諸煩惱結,通名纏縛。菩薩教人斷離,名解。」

  也可以這麼說法,所有一切煩惱其實都可以用「纏縛」兩個字來代表。把這個煩惱解開,把這個煩惱化解。

  【解】上二句,表會中諸菩薩以「通諸法性,達眾生相」,具根本智及差別智,故能為眾生破魔見網,令離邪業。能為有情解諸纏縛,令離煩惱。

與會的這些菩薩們,他們智慧開了。「通諸法性」,是得根本智了。「達眾生相」,是後得智。善財童子在華嚴會上為我們表演的五十三參,他是文殊師利菩薩的弟子,在文殊會上「通諸法性」,就明心見性,「通諸法性」,是得根本智了。「達眾生相」,是後得智。「通」是通達了,一切諸法的體性就是見性了。明心見性,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無量智慧,那個無量智慧就是「達眾生相」,是後得智。後得智是無量無邊,根本智起作用。幫助眾生就叫後得智,所以他什麼樣的眾生,他都有能力度他。

  上面從比自己平等的。如果他是初住菩薩,初住以上的他達不到,初住以下的他統統能度。如果他是初地菩薩,初地以下的他統統能度,初地以上的他不能。他不必要學,只要提升自己的境界,自性本能,他就自然流露,不必要學。這是佛法。佛法修什麼,就是「清凈、平等、覺」。達到「覺」就是明心見性了。 清凈是定,平等是定,都是根本智。覺。根本、後得都在「覺」裡頭。覺性是根本智,起用幫助一切眾生,這是後得智。變化現身教學全是後得智。所以他明心見性了。他知道一切眾生相,這個相是真相,諸法實相,通達明了。所以具足根本智及差別智。

  【解】故能為眾生破魔見網,令離邪業。能為有情解諸纏縛,令離煩惱。

  菩薩有這個本事,為什麼?他自己成就了。一定是自己成就,才能幫助別人成就。自己沒有成就不能幫助別人。他自己你看看,修定,持戒,修定,開慧。見性就是開慧。於一切法,「其義自見」。「自見」就是開悟了。所以他有能力、有智慧、有善巧方便,幫助眾生破魔見網,幫助眾生離一切邪業。

  邪業是罪業,六道輪迴的業,叫邪業。修出離六道三界的,這個在六道裡面叫正業。修善業,來生從人道提升到天道;修禪定,從欲界天提升到色界天;修四空定,從色界提升到無色界;再修九次第定,超越六道輪迴證阿羅漢果,這個叫正業。如果往下墮落的是邪業。

  往下墮落的,人道往下墮落是三惡道,縱然來生得人道,也算是邪業。人間縱然是享福。享福沒有不造業的。那福享盡了,墮落到三惡道,惡業就現前了。

  所以六道的善惡業都不要造,這是最好的。小乘算是正業,它超越六道輪迴;最好是大乘,大乘超越十法界。這是能為有情「解諸纏縛,令離煩惱」。「三縛八纏」統統要化解掉,這樣才能夠斷煩惱、證菩提。

  我們求生凈土,如果修這些法門對生凈土有大幫助,使我們往生真正有把握,像海賢法師一樣不需要人助念,需要人助念是沒把握;自己有十二分的把握,何必讓人助念?麻煩別人,這個念頭是正確的。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

印光法師文鈔選讀普濟禪寺打交盤萬年簿序(代了余和尚作,但打交盤未改十方)

  圓通道場,彌三際而不增不減。普門風範,即萬法而無欠無餘。亘古亘今,如如不變。有情無情,法法圓融。雖千佛齊出,了無有興。縱三災迭起,又豈有敗。此觀音大士補怛名山,真如實際之究竟景象也。至於應化門頭,則法隨緣起,道在人宏。興廢通塞,各有由致。溯自慧鍔始祖,開山於梁。真歇禪師開宗於宋。以及元之孚中,清之潮音。悉皆道高一世,德感九重。丕振宗風,廣布玄化。普使四海內外,同被慈雲。六道眾生,共沾法雨。猗歟休哉,何其盛也。爰自潮音以來兩蒙敕修。世守成規,家風不墜。至咸豐初,髮匪肇亂,人民塗炭。香火多年斷絕,用度由茲缺乏。法器什物,皆不舒用。凡住持進院,自所置者,退時仍復搬回本庵。縱有留者,皆作昂價交盤。甚至破敗不堪,一文不值之物,一體照新價交。總計洋一千若干元。如市之打店鋪者,貨物器具,悉賣新主。所謂常住者,只空屋經像而已。弊由兵燹⑤,亦無足怪。至後世道太平,香火鼎盛。仍復安於故習毫未改革。(余)曾理院務,詳知其由。今於文蓮老和尚退院之時,蒙諸位老和尚,並諸房法眷,委此重任。自愧人微德薄,不敢承當。而再三逼勒,不許推辭。竊念普濟,乃天下名山,菩薩道場。由梁至民,世經十紀,年滿一千。今既忝膺此任,敢不勉力籌度,興利除弊。培植常住元氣,以仰副諸公為法為人一番至意。因言,常住體屬十方,非住持一人私有。所有財政,理宜全歸常住。凡錢財穀米,莊嚴什物。無論常住舊有,即本人所置辦者,亦不得退時攜去及作價交盤。而住持進院花費,須彼本人自任,不得耗費常住。如是則常住日見豐足,而法道亦隨之隆盛矣。文蓮老人聞之,踴躍歡喜,發菩提心。願將交盤洋一千若干元,一筆勾消。其什物有破敗不堪者提出,同眾棄去。有可用者,按其新舊名色,登此打交盤萬年簿。後所置者,一體登簿。其住持,並常住財政規矩,悉仿諸方叢林。唯選舉住持,仍須本寺各房子孫。是之謂子孫十方。所願自茲以後,凡為住持,及膺職事者,各各發菩提心,培植常住。庶大士慈恩,豎窮三際,橫遍十方。而各人現在則福慧雙隆,人天敬仰。臨終則形神俱妙,佛聖來迎。如是則(不慧)一念愚誠,與文老一番婆心。皆悉不落空亡,咸有實益矣。因略敘源委,以冠簿首。俾後之來哲,悉各知其緣起耳。(選自《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三 序)

註解:

  ①亘古亘今(gèn gǔ gèn jīn):貫串古今;從古至今。亘,連綿不斷,伸展開去。

  ②慧鍔(huì è):亦作慧萼,日本人。奉橘太后命入唐,登五台,尋至杭州鹽官靈池寺謁齊安,請上首義空歸。日本於是有臨濟宗。後又來,再登五台,得觀音聖像於嶺頭,將奉歸日本,過寧波故昌縣海濱,以感大士奇瑞,即止建寺奉像,號補陀落迦山寺,為南海禪剎之名藍。後世以師為其開基。見佛祖通載,佛祖統紀等。

  ③猗歟(yī yú):亦作「猗與」。 嘆詞。表示讚美。

  ④爰(yuán):於是。

  ⑤兵燹(bīng xiǎn):因戰亂而造成的焚燒破壞等災害。燹,野火;多指兵亂中縱火焚燒。

  ⑥竊(qiè):謙辭,指自己。

  ⑦忝膺(tiǎn yīng)):愧於接受。忝,辱,有愧於,常用作謙辭。膺,接受;承當。

  ⑧冠(guàn):第一位;出眾。

  ⑨俾(bǐ):使。

  ⑩來哲(lái zhé):後世智慧卓越的人。

推薦閱讀:

飼料標準大全-檢測方法
雙重「雙重標準」
最新男朋友標準指南(不得不看)
時尚女人的標準(收藏)
什麼面相的女人旺夫、旺家,是丈夫標準的賢內助

TAG:凈空法師 | 標準 | 法師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