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哲學與智慧》

《聽大師講哲學》圖書目錄內容提要:要了解活豐的意義,必須跳出生命本身,直面死亡;要活著不迷失的方向,必須建立一生的信仰;要實現活著的價值,必須樹立「為社會服務」的理想。本書既然是一本介紹性的通俗讀物,就有必要使讀者能盡量客觀、公允地了解哲學大師,了解他們各種觀點的原貌,因此,作者一般不作任何結論性的評述,而是由讀者自己去作出判斷。我希望讀者朋友在閱讀本書時,一不定期要帶著批判的眼光,對某些大師或流派消極的、悲觀的、不合時宜的觀點,予以明辨,做到批判地吸收,力爭作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人為什麼而活?忙忙碌碌的現代人感到越來越迷茫。在機器轟鳴、高樓林立的環境中,我們為了擺脫繁重的體力勞動、改善自己的生活,日以繼夜地發明科技,但科技又使人變成機械的一顆螺絲釘,人性喪失了……高度發達的科技時代,正在把我們帶向一個陌生、冷漠、黑暗、充滿危機的世界。現代人還找不找得到人生的歸宿和目標?這本書將告訴我們前人對人的思考,是不是也能激起你對生命的一點感觸?作者簡介:吳光遠,1964年生於江南小鎮。1982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1989年畢業,獲哲學碩士學位。現任救於北京體育大學。作者自1997年開始創作,迄今已在境內外發表作品300多萬字。主要著作有:《適者生存》、《強者生存》、《非常人生》、《敢想敢做》、《認識你自己》、《天才與命運》、《權力與人性》、《哲學與智慧》、《聽大師講哲學》等。目錄:引言:現代人迷失了方向雅斯貝爾斯:人類精神家園的喪失現代文明要把我們引向何方上篇第一章 理性的啟蒙蘇格拉底:認識你自己柏拉圖:人沒有了思想,便是行屍走肉亞里士多德:"人天生就是政治的動物"伊壁鳩魯:"活著,快樂就好"第二章 天國的夢想基督精神:愛上帝和愛人如己奧古斯丁和托馬斯:人秘須有信仰馬丁·路德和加爾文:人的信仰是自由的第三章 現實的享受人的發現:人的高貴要超過天使人的解放:"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人性的困境:尋歡作樂就是幸福嗎第四章 自由的真諦盧梭:天賦人權,人人生而平等伏爾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亞當·斯密:"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第五章 人文的關懷叔本華:人生就是痛苦和無聊尼采:生命就是強者征服弱者弗洛伊德:都是"性慾"惹的禍第六章 生存還是死亡卡謬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無家可歸的人克爾凱戈爾:惟有死亡,才是人的最高存在海德格爾:世界,只對於你的存在才有意義薩特:人活著要做自己下篇第七章 道德的教化孔孟之道:"德"為做人、治國之本董仲舒:獨尊儒術,馴化百姓宋明理學:"存天理,滅人慾"第八章 自然的生活老莊道學:遠離世俗,守住自己魏晉雅士:放浪縱慾皆自然道教:我命在我不在天第九章 邪惡的遏止人性本惡:自私自利乃人之本性立公棄私:必須依靠強大的法律帝王術:君主不可相信任何人第十章 俠客的風範中國最早的"俠客"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第十一章 空的覺悟釋迦牟尼:以"四聖諦"創立佛教佛學東漸:中國人對佛教的貢獻禪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第十二章 傳統還是西化向西方尋求真理現代新儒家:捍衛中國傳統新文化運動:打倒"孔家店"結語:我們該怎麼辦?假如我明天死去中國人到底缺什麼?為社會服務:實現自我的最大價值書摘:3.不談死亡:死亡與我們無關伊壁鳩魯說過一段有名的對死亡看法的話:「我們活著時,死亡尚未來臨;死亡來臨時,我們已經不存在了。因而,死亡對於生者和死者都沒有關係。」那使人們感到恐懼的死亡並不在眼前,這有什麼可怕的呢?人們害怕的是將來的死。對一個不存在的東西感到害怕,這是荒謬的。當時流行這樣一種情緒:既然人活著有痛苦,而且人必定要死,因此,結論是人最好是別出生,以免除一切煩惱。伊壁鳩魯反問這些人:如果他真相信這種道理,為什麼他不放棄生命呢他指出,人不要懼怕死亡,也不要厭惡生命。伊壁鳩魯認為,活著的目的只是要尋求享受最快樂的時光,而不要去追求活得最長,賴活百年不如好活一天。P15********************************************************************************************《哲學與智慧》圖書目錄總序:中國呼喚人文精神 序言:跳出「紅塵之井」 上篇 西方的智慧 牆上的花/我把你從裂縫中投下/握在掌中,拿到此處,連根帶花/小小的花,如果我能了解你是什麼/一切一切,連根帶花/我就能夠知道神是什麼/人是什麼。 但尼生(Tennyson)的這首小詩,反映出了西方式的智慧:人站在自然的對立面,用理性審視一切;而在人之上,又有神來審視人的理性。理性與信仰是西方智慧的根本。信仰解決「人活著為什麼」的問題,而理性則解決「怎麼活」的問題。 一、古希臘:自我的覺醒 人和自然的分離發生在2500年前的古希臘。智者派代表人物普羅泰戈拉喊出的響亮口號「人是萬物的尺度」,以及蘇格拉底的「認識你自己」,即是一個顯著的標誌,它標誌著人的自我意識也即理性的覺醒。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則把人的翟性進一步提升為「理念」。「理念」既是科學的理性,又是宗教的神靈。因此,20世紀數學家懷特海說:西方2500年歷史不過是為柏拉圖作註解。 蘇格拉底:認識你自己 柏拉圖:群眾永遠生活在無知的「洞穴」之中 蘇格拉底的學生們:關於「善惡」的爭論 亞里士多德:生活應該遵守「中庸之道」 伊壁鳩魯:幸福就是「肉體無痛苦,靈魂無紛擾」 二、中世紀:靈魂的拯救 羅馬帝國晚期,人們的物質生活非常富裕,但精神生活卻是異常空虛,「有錢就變壞」。羅馬國度自上而下肉慾橫流,驕奢淫逸。人們開始思考「活著為什麼」,猶太人在苦難中創立的基督教恰恰能夠回答這一問題,為墮落的靈魂指明了一條救贖之路。 基督教的「原罪說」告訴人們,我們生來有罪。因為我們的祖先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偷吃了「禁果」——能分辨善惡的「智慧之果」。這就暗示著,人類自從有了理性和智慧,便走上了墮落之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為了贖罪。惟有信仰,才能把我們從理性的罪惡中拯救出來。 基督精神:拯救靈魂必須放棄肉慾 奧古斯丁:喪失了靈魂,縱使得到世界又有何益 托馬斯·阿奎那:人生在世,不過是過路的旅客 馬丁·路德:肉慾的享受不妨靈魂的救贖 三、近代(一):人的發現 近代(二):民主的吶喊 四、現代:人文的關懷 五、名言與哲理 下篇 東方的智慧 一、《周易》:凡事預則立 二、儒家:做事先做人 三、道家:無為無不為 四、佛教:平常心道 五、法家:防人之心不可無 六、名言與哲理 後記 參考書目
推薦閱讀:

十八屆六中全會的的"四個意識"、"四個全面"、"四個著力"、"四個自信"和"四個創新"具體指什麼?
醒世育人——哲學與生活中的8個問題!
《萬無理論》:牛頓相關定律之推論
生活哲學名言
李錫錕聽課筆記

TAG:哲學 | 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