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的理想與現實

丁  剛《 人民日報 》( 2009年2月10日 15 版)

林肯的理想與現實(五洲茶亭)

  在美國印第安納州的西南部,有一大片茂密的叢林,200多年前,那裡曾是被稱為邊疆的蠻荒之地。叢林中有幾幢木屋,看上去像是「古董」,但稍加留意,就可以發現明顯的仿造印記。不遠處的草地上豎著一塊牌子,上寫「舊居」。參觀者看到的,不過是草地上顯露出的一圈石頭房基。這是一個連小學生都會記住的地方——亞伯拉罕·林肯童年生活過的農場。每一位去那裡訪問的人,都會為林肯幼年時的艱苦生活環境而感動。無論是放牛、砍柴,還是與父親一同在荒原上開墾,他懷裡總是揣著一本書。

  1809年2月12日,亞伯拉罕·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縣一個清貧的農民家庭,父親是位鞋匠。4歲時,林肯全家移居到了印第安納州。幼時的林肯是父親的好幫手,假如不是他的生母和繼母對這個孩子的未來寄託著美好的理想,培育了他的勤奮與好學,他或許會和大多數同齡人一樣,成為一個普通的鑄造工、織布工,或是一位辛勤耕耘一輩子的農夫。

  林肯的成長經歷讓很多歷史學家著迷。那些關於林肯的傳記常常會提及兩段經歷:一是林肯幼年時讀過的書;二是他早期在農場的生活。

  林肯後來在語言、演講方面展示出的才能,顯然得益於他幼時的閱讀。而北方農場的生活雖然艱苦,卻又無拘無束,讓他從小就對自由有了更為深切的親身體驗。這兩種經歷結合起來,構成了林肯所特有的感召力,也決定了他日後對自由的嚮往與追求。

  美國歷史學家埃里克·方納曾這樣寫道,林肯的美國是小生產者的世界。林肯和成千上萬的北方人的生活表現了北部社會向自食其力的人提供的機會。因此,林肯對奴隸制衛道士的作品極為憤怒,這促使林肯下決心捍衛北部的自由社會。

  在林肯之前的美國那些建國之父們,雖然也提出了自由的理想,但在沒有廢除奴隸制之前,這樣的自由不過是僅指白人的自由而已。很多做過總統的政治家本身就是奴隸主,《獨立宣言》的起草人傑斐遜一生曾擁有650多名奴隸。

  林肯的偉大在於,他是最初提出「美國人民是一個不受種族限制的人民」這一思想的人。1860年,林肯成為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11月,他以200萬票當選為美國第十六任總統。但是,在奴隸主控制的南部10個州,林肯沒有得到1張選票。1862年,林肯發表《解放黑奴宣言》,隨著南北戰爭的結束,奴隸製得以廢除。

  歷史學家們用最新發現的史料證實,林肯的本意或許並不是為了徹底摧毀奴隸制,而是為了拯救聯邦,保全美國。但是,南北戰爭之前和其間有關「自由勞動」的激烈爭論,無疑廣泛地傳播了廢奴主義的思想。在美國歷史上,林肯成為平等與自由的一個偉大象徵。

  從南北戰爭廢除奴隸制,到今天黑人已經獲得的種種權利,美國的種族平等之路充滿了荊棘與坎坷。直到今天,種族平等仍然是美國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敏感而尖銳的話題。

在紀念林肯誕辰200周年之際,美國人迎來了第一位黑人總統。這是一個偉大的進步,也是一個新篇章的開始,卻遠遠不是最終目標。現實告訴我們,表面平等自由的美國社會,仍然蘊藏著種族主義的暗流。人們不會忘記,位於南卡羅來納州的包伯·瓊斯大學直到2000年才取消了禁止不同種族男女學生約會的規定;而阿拉巴馬州直到2001年才取消禁止異族通婚的法令,而投票者中竟有40%的人反對;在美國各州,黑人的失業率仍遠高於白人,住房擁有率遠低於白人,黑人與白人越來越趨向於分區而居……如此看來,林肯的理想之路還很漫長。

推薦閱讀:

健康的人生,心裡應該有一個小黑屋
為什麼很多人容易被漂亮話「忽悠」?
不是中產家庭,最好別做建築師。
給我那把槍吧,殺掉五毛錢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充滿各種意外的

TAG:現實 | 理想 | 理想與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