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詩詞優秀作品管窺第二十二集
其一、依敦煌曲子擬二首之一
掬泡齋
【西江月】
竹外秋聲入耳,不堪棖觸離情。
涼天逗雨拍窗棱,問個人人歸未?
絛柳從風舉袂,空閨識夜回燈。
一枝一葉一浮生,罨畫一屏雲水。
這首詞擬敦煌曲子而作,寫來卻也雅緻含蓄,不脫文人詞風格。而詞中不經意間所流露的禪味,給小詞增色不少。
說到禪味,人們總是聯想到靜、空、幽、寂之類,大多數的詩詞也是寫靜景靜物為主,這首小詞卻從聲音寫起,讀來倒有幾分新奇。起句「竹外秋聲入耳」,從聲音角度還是一種隱約的背景,從畫面角度看,實則帶上幾分「粗暴」的闖入,秋聲彷彿破開竹影,迎面劈來。這近乎「粗暴」的闖入者自然會給畫面帶來動蕩,在人心掀起波瀾。所以下句緊承上句,導入「離情」,聽著這絲絲秋聲,實在不敢多想,不敢觸動隱藏在心底的離情。
接下來,鏡頭介入近景,也引入實物:窗棱。秋涼已讓人難耐,秋涼秋聲彷彿還逗弄秋雨來湊熱鬧,一個「逗」字,放在此處,引發的全是無奈和幽怨。雨打窗棱的聲音只讓環境更加的寂寞清冷,這時,似有人聲出現,「問個人人歸未」,這聲音從寂寥中傳來,只想知道是否有人回來。上片結在此處,留下一片傷感。
下片說到「絛柳」,當是化用詩典提示那不堪觸動的離情,而「從風舉袂」也是化阮籍詩典而說幽情,似乎還不止於離情,那種深沉悠遠的慨嘆也彷彿遊離出閨房,指向永恆一般。下句稍轉,將思緒又拉回空閨,被涼雨秋聲逗出的傷感此際彷彿凝固一般,終於沒有人聲,終於沒有人回來。
「一枝一葉一浮生」的感嘆,帶著消沉帶著無奈更帶著幾許空寂和傷感,突然之間這個問歸的人感到了自己浮游天地的渺小和無助,情緒落在最低谷。
最後,結句將這凝固起來的消沉和空寂揮灑開來,揚向時空。「罨畫一屏雲水」,只有這亮麗的屏風,屏風上亮麗浮動的雲水長天,能慰藉此時的心情。
這裡詞人明確指出空閨,所以只好當做思婦詞,其實,離開思婦詞的限制,放到更廣泛的空間里欣賞,其實更貼切自然些。詞中的化典,還有某些用詞「罨畫」、「棖觸」等等,體現著明顯的文人詞特色。
其二、詩稿乙丑端午讀君明呈恩師詩依韻遣懷並寄
一起走過
素華嘉樹暮春開,不見騷人踏浪來;
今古堪憐楚江水,一聲一嘆一徘徊。
這首詩既說端午遣懷,當然與屈子有關,所以起句便融入屈子之作,給所描摹的景色籠上濃重的主觀色彩。「素華」讓人想到高潔,不與時花相競的超然傲骨,對於「嘉樹」,屈子更是詳盡描述不必細說。一個「暮春」,卻將這高潔超拔的感受帶入一種莫名的惆悵中,不著一個嘆字,沉重的嘆息自在其中了。
二句承上面的情緒繼續生髮,直接將這聲嘆息鎖定目標,「不見騷人踏浪來」是惆悵嘆息的根源,說的是暮春時節惟見嘉樹,卻不見騷人,道盡了物是人非的凄涼。起句縱向展開素華嘉樹都是縱向觀感,二句從橫向道來,沿江守望,卻不見歸來。這一橫一縱之間便是滿世界的惆悵和蒼涼。兩句下來,已讓人有透不過氣來的沉重。
三句直轉,將鏡頭拉向更遠的時空,站在歷史的高度,俯瞰生生不息的楚江水,詩人在這裡還用了一個主觀色彩濃重的字「憐」,巧妙地將這強烈的主觀色彩填到歷史的長河中。「今古」是流動的時間成就的歷史陳跡,楚江是自然流動的現實,今古的場面涵蓋了屈子身後近三千年的歲月流轉,楚江則是這場面上一道縱向的劃痕,其氣勢和聲威雖不能與三千年的歷史相提並論,但是楚江水也是一個延續開來的過程,這段時間的今古不只屈原一個,但是沿著楚江,幾乎可以找到屈原的感情生命追求等等的全部痕迹,也可以說,屈原的全部生命都是圍繞楚江水展開來,狐死首丘,便是他沿著楚江回望家鄉發出的悲鳴,所謂「堪憐楚江水」的確寫盡了屈原一生不能釋然的情感所系。
詩人用大氣恢弘的場面,於三句之中動用了空間的縱橫交錯,歷史的時空流轉,終於將一腔漫天漫地的愁緒,落回到「楚江水」這一個延續的且有空間和方向限制的物象上,下面的結句自然生成,我們期待了很久的那一聲嘆息,至此方在無奈與蒼涼的雙重情緒中輕輕地抒發出來,沉重的窒息感好像得到一絲釋放,但是更深重的惋嘆和更沉重的凄涼卻在這「一徘徊」中捲土重來,留在心底再也揮之不去的,彷彿就是楚江邊上披髮如顛不停奔走的詩魂那徘徊了三千年的執著身影。
結在此處真是餘味無窮啊。
其三、重五前一日邂逅少年朋友之三
艾詩人
回首無心索舊緣,親親羊角蝶花編。
春風一歲一花綻,人卻一年痴一年。
如題所言,詩人剛與少年時代的朋友邂逅,作了三首小詩記此事,這是其中的第三首,從詩中可以看出,這位少年時代的朋友還是個女的,以凡眼俗心不妨一猜,會有什麼故事呢?
所以詩人開篇就斷住了人們的好奇心,開宗明義地告訴大家,不用猜了,有還是沒有都無所謂的。「回首無心索舊緣」,既不索舊緣,又回首作什麼呢?舊友相見,難免回首,這裡詩人只是想說,把那些牽強附會的主觀想像和感受都放在一邊,回首的只是真正的少年時光,詩人不想讓飛跑的主觀影響了對少年時光的溫馨回味。
二句承上,「親親羊角蝶花編」,詩人回首之際,想起了少年的她,那個戴著蝴蝶花的小女孩,天真純潔的小女孩象蝴蝶花一樣活潑生動,蹦蹦跳跳的在詩人眼前晃過,想來這時詩人一定雙眼潮濕了,詩人也看到了少年的自己,可能還揪著蝴蝶花的辮子惡作劇,這是純潔的少年時光,想來如此親切,「親親」讓人分不清是說帶著蝴蝶花的小女孩,還是說那段時光,與人之間的關係沒有關聯,只與一段時光和對這段時光的一段記憶有關。
三句說到歲月流逝,卻不直言,只是化用一句詩典,傳達那種「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感慨。
結句「人卻一年痴一年」,透著親切,流著滄桑,傳達的卻是少年朋友間親密無間毫無掛礙的情感,這種情感交流自然順暢,沒有成年人的芥蒂,沒有成年人的世故,簡單直接一如當年的質樸純潔。好像刮著對方的鼻子調侃她這些年沒什麼長進更加迂闊,又像是拉著對方的手告訴她,春風幾度,自己越發沒有長進更加愚痴,到底是說的什麼並不重要,這裡傳達的了無芥蒂的純潔感情才是這首詩的真正底蘊。
其四、又憶吳江秋之一
菊隱
葦盪如波過腳灘,夕山影里立漁竿。
風舟直趁秋霞晚,白蘋洲上水村寒。
這是一組描摹吳江秋景組詩中的第一首,詩寫傍晚時分蕩舟湖上的觀感,十分引人入勝。說憶吳江,起句卻從蘆葦盪寫起,黃昏時分的湖上,本就帶著幾分朦朧霧色,大片的蘆葦在風中搖曳的景象,給畫面添上了些許神秘色彩,而且葦盪的搖曳擺動是隨著水波的動蕩而起,在湖中,它與湖水一同擺動在晚風中,盪起陣陣漣漪。這只是一個棕黃色的背景,畫面上並沒有定格的東西。但是「過腳灘」卻讓人心生疑惑,「過」的是什麼,也許我們自然聯想到一葉小舟,輕輕在夜色中盪過畫面。
下句引入「魚竿」,將我們的設想打住,畫面依舊是空的,定格的是夕陽中遠山的倒影,還有依著遠山的影子兀自聳立的釣竿,還是靜景,還是沒有人聲,可是從「過腳灘」,從兀立的「魚竿」我們分明早就聽到了人的動靜,看到了人的行為。
三句就在人們的急切期待中,將人的活動突然躍上畫面,由於前面的鋪墊,造成極大的反差,這一葉小舟突然闖入畫面,帶著極為震撼的動感。用一個「風」字極言小舟的速度,用「直」渲染小舟的急切,就像人們期待的心理,小舟的躍出與讀者的情緒狀況十分吻合,卻在畫面上驚起了一串漣漪,就像小舟身後划出的水痕。仰天看去,棕黃色的背景上還多了一道亮麗妖冶的殘紅,這樣的一個畫面可謂完美。
結句順勢推出,白蘋州雖說是地名,但是在畫面的最後一筆,為詩人添上了一道素色,這倒素色風景就像小舟的動感、秋霞的亮麗一樣,在棕黃色的靜態背景下點染出幾條引人矚目的色彩,使得整個畫面活動生動起來。詩人還沒有就此結束的意思,用最後的大筆,引來小村的人氣,給江上垂釣的幽靜氣氛帶來一份親切的生活氣息,而且,一個「寒」字,帶來的感受不是寒冷,而是水上霧氣繚繞的朦朧色彩,所以,詩人用這一個「寒」字,把剛剛精心雕琢的畫面,重置到霧色蔥蘢的隱約中,這裡遠山的倒影,兀立的魚竿、蘆葦的輕波包括飛速闖來的小舟,都重又回歸到不真實的遠景中,淡出人們的視線。留下的是一個謎一樣的江村霧色的聯想。
不過意境雖好,這結句的格律似有些問題啊,也是為了接合地名吧,在此存疑不論。
其五、滿庭芳·出差蘭州過皋蘭山有感
杏花笛影
瘦嶺崔巍,大河涌注,望中空見蒼然。
古城尋跡,往事未如煙。
多少繁華吹去,風塵里,再拾從前。
神遊處,正追元狩,提劍躍征鞍。
無言。
依約見,弓刀喋血,萬壑驚弦。
向長安一嘯,回馬三千。
扼腕悲哉壯也,真如夢,夢也闌珊。
闌珊里,斜陽半落,依舊照皋蘭。
把一首《滿庭芳》寫成如此氣勢,實為難得。起句就線條分明,鋒棱瘦骨,從縱向豎起一道刀削斧斫傷痕纍纍的屏障,突兀擋在眼前。橫向奔來的大河,也由於這錚錚瘦骨的峰嶺而顯得頗為急躁,這裡詞人用了一個極有形象性的文字:「注」,河水的方向還不是單一的,奔涌過來已是急流,注入這裡陡然多了一個傾的動作,著實體現力度。山如此,河如此,兩句下來,這個地方已在我們的心底產生了一個頑強不屈的印象。詞人卻將語氣舒緩開來,發出了一聲惋嘆:「望中空見蒼然」。山依然頑強,水依然堅定,可是這古戰場早已人去樓空,那些英雄業績已融入青山綠水,這裡只剩下一片「蒼然」。這裡「蒼然」既可理解為現實的青蔥植物的色彩,也可以理解為蒼涼和滄桑的感受。
接下來繼續生髮感嘆,說自己特來古城尋找舊跡,雖然英雄不再,可是依稀還是可以尋得一些陳跡的,往事總會留下痕迹。但是詞人到底尋到什麼痕迹呢?其實,真正的古戰場已成了一片自然風景,多少繁華都在自然中沉澱銷蝕了。所謂痕迹,除了傷痕纍纍的瘦嶺依稀帶著廝殺的影子,已經無處可尋。而所謂痕迹,實則在詞人的想像中。下面就是詞人發揮想像,還原當年霍去病策馬長鞍追殺匈奴的悲壯場面,元狩的輝煌勝利,在國人的心裡留下沉重的符號,感受古戰場的氣象,詞人彷彿聽到了驃騎大將軍揚鞭躍劍的廝殺聲。上片在這金戈鐵馬的壯大場面中戛然而止,把人的思緒截斷在古戰場的壯觀中。
過片「無言」真是道盡萬千感受。不只詞人,我們的感受也還沉浸在霍去病的聯想中。
下片並不掉頭,詞人接著上篇的想像,將細節具體生動起來,將古戰場的模糊影跡拉到眼前,取個特寫展示細節。這想像能力可謂高也。詞人說他定睛看去,彷彿看到「弓刀喋血,萬壑驚弦」的一剎那,選取古戰場這一懸機無限的瞬間,實在令人乍舌。彷彿讀者也跟著霍去病經受了一番那以少勝多的心理對抗過程一樣,緊張驚懼振奮……
接著詞人把鏡頭稍稍拉回,讓緊張的氣氛拓開來,順著古戰場的烽煙,拉向長安,我們彷彿看到少年將軍英姿勃發凱旋歸來的壯觀場面。這時詞人再也按耐不住,跳出來讚歎:「扼腕悲哉壯也」,極言少年將軍得勝還朝的氣勢。可是畢竟,沒有這些,青山綠水之間,再也沒有出現少年將軍的英姿,再也沒有驚心動魄的廝殺,這些都成明日黃花一去不返。
詞人從想像神遊中回到現實,感覺一切就像夢一樣:「真如夢,夢也闌珊」道盡蒼涼。
詞人的思緒徹底回落到現實,在夢和現實的接合處,詞人看到的是一抹斜陽,投在皋蘭山上,此斜陽可是當年漢宮之斜陽,此斜陽可曾見證當年少年將軍的英姿和少年將軍的業績?唯有皋蘭鑒證。
這首詞大氣激越,節奏錯落,尤其下片更其明顯,在激烈緊張的千鈞一髮之際過渡到結尾處的殘陽皋蘭,竟沒有一點斧斫痕迹,令人感佩。
推薦閱讀:
※和諧月韻(關於月亮的詩詞知識和音樂)
※【彩雲詩詞園】總300期【雲河詩刊】第54期趙世林詩詞
※如何賞析《燕山亭·北行見杏花》這部作品?
※女巫詩詞欣賞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