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柯達:倒在技術拐彎處

膠捲沖印技術的落幕讓百年老店柯達走在求生邊緣,黯然從大眾消費品市場退居幕後,成為一家數碼印刷業務的產品供應商,持續百年的華麗篇章被終結。

回首柯達100多年的種種輝煌,我們發現:科技在創造人類發展史上的全新未來同時,又有另外一種力量和手段在摧毀它,並重新構建更加絢麗的精彩未來,這正是技術創新的魅力,可惜柯達只能在反思中感受。

曾經的百年輝煌

如果將時鐘撥回到9年前的2003年,柯達的股價高達40美元一股,在當年是最被歐美投資者們看好的藍籌股之一。如果再將時鐘繼續往前回撥到1975年,柯達壟斷美國90%的膠捲市場以及85%的相機市場份額。

從「你只需按動快門,剩下的交給我們來做」、「串起每一刻,別讓她溜走」,到「分享此刻,分享生活」,柯達在全球膠片影像上的技術創新,為人們帶來的是前所未有的生活分享體驗。

當柯達在膠片影像上持續創新同時,還應該看到柯達還在傳遞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一種交互的分享理念、一種全新的美國文化。這是柯達技術創新之外,給全球帶來的附加值。當前蘋果公司能夠以技術創新風靡全球正是傳承了這種成功基因。

實際上,如今風靡全球的蘋果,也難以達到當年柯達在全球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影響到的龐大人群、改變的生活方式、開創的產品文化。

1935年,柯達開發出彩色膠片柯達克羅姆(kodakchrome)膠片,這是全球第一款取得商業成功的彩色膠片,也是柯達最成功的產品之一。從1935年開始上市,在此後的74年,無數幅世界級的經典照片在克羅姆上感光呈現。

柯達全球輝煌的背後,正是得益於其在全球膠片沖印技術上的前沿性創新和前瞻性布局。

1880年,美國人喬治·伊斯曼在紐約州的羅切斯特成立伊斯曼干版製造公司,並利用自己研製的乳劑配方製作照相機用干版膠片。1888年,伊斯曼公司正式推出了柯達盒式相機,和那句著名的口號:「你只需按動快門,剩下的交給我們來做」。

喬治·伊斯曼使照相機走入尋常百姓家,「柯達」也幾乎成為攝影的代名詞。此後的100年間,柯達曾佔據過全球2/3的攝影產業市場份額,擁有超過14.5萬名員工。

「當年能進入柯達公司工作是我的夢想。哪怕給柯達擦地板,我也覺得驕傲。」已80多歲高齡的鮑爾·吉爾曼曾說出這句令全球所有人都印象深刻的話,也讓外界對於柯達的羨慕達到高潮。

從1956年開始,吉爾曼在柯達當了33年研發工程師,直到1989年退休。吉爾曼擁有60項個人發明專利。僅從1900年到1999年,像吉爾曼這樣的柯達工程師們共獲得了19576項專利。

頗具諷刺的是,當年這些專利卻是柯達用來阻止競爭對手搶奪市場的利器,如今這些專利成為柯達在破產重組後獲得流動資金的最大籌碼。通過技術出售、第三方授權等手段,身陷破產重組的柯達贏得了寶貴的運營資金。

在技術上的持續創新,讓柯達公司開始在全球市場上獲得大量利潤。1966年,柯達公司的海外銷售額達到21.5億美元,在《財富》雜誌中排名第34位,純利居第10位,當時位於感光界第二位的愛克發銷量僅有柯達的1/6。直到2002年,柯達的全球營業額增至128億美元,其中一半以上都來自美國以外的市場。

2009年,已有74年的柯達克羅姆膠捲被柯達宣布停產。作為膠片時代輝煌的見證,克羅姆的停產也意味著柯達和膠片攝影漸漸走出了時代的聚光燈。

毫不誇張地說,柯達的出現和成功,不僅推動普通家庭對於相機、膠捲業務的大量使用,創造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還加速了工業、商業等多個領域的影像沖印技術進程,在過去百年間持續改變人類的發展進程過程中,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發明者被自己的發明打敗

實際上,柯達是數碼相機發明者,但柯達最終卻倒在數碼時代的浪潮中,這不禁讓人唏噓。

長於技術創新的柯達,並沒有在技術創新敗給對手,而是輸在了自己轉型的猶豫不決之中。

1975年,柯達應用電子研究中心工程師Steven J.Sasson發明世界上第一台數碼相機。這台「手持式電子照相機」的出現顛覆攝影的物理本質。

但當年的柯達並沒有把這項發明放在心上,以膠捲沖印技術起家的柯達,更多地在持續推動相機的技術升級,不斷推出「製造成本低、攜帶方便、使用簡單」一系列相機產品。期間還開創了經典的「買膠捲送相機」業務。

1900年,柯達公司推出勃朗寧盒式相機,售價1美元,更確定了柯達以優質低價產品在家庭中率先普及膠片的發展道路。柯達由此還改變人們對照相機昂貴、龐大的固有印象。

1963年,柯達再次開發出革命性產品——傻瓜相機系列相機。1964年,傻瓜相機當年銷售750萬架,創下照相機銷量的世界最高記錄。從1963年至1970年,共有超過5000萬架柯達傻瓜相機被售出。

進入21世紀後,柯達作為一家傳統膠捲生產廠商,嚴重低估了數碼攝影發展的速度和趨勢。仍將發展方向放在現在看來僅僅是過渡產品的「一次性膠捲相機」。2004年,柯達投資4000萬美元在中國廈門建造了全球一次性相機生產基地。僅僅4年過後,該工廠關停。

直到2003年末,柯達才提出「全力進軍數碼領域」的戰略。2004年,柯達推出6款姍姍來遲的數碼相機,但利潤率僅1%。柯達所有的數碼相機均為代工生產,因此質量相比日本的佳能、尼康、索尼、松下等其他專業廠商有著不小差距。

世界第一台數碼相機的發明者,最終在膠片化向數碼化轉型浪潮中,被衝到「沙灘」上,被迫以「破產重組」方式尋求企業的生存發展。

顯然,並非柯達不注意科技創新、也不是柯達不懂得世界發展的潮流。而是在自己創造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同時,卻沒有勇氣再對面臨另外一種更新的生活方式帶來的產業革命,而是選擇繼續「沉迷過去的輝煌」,柯達倒在技術拐彎處。

曾在中國找回尊嚴

卻丟失自我

1994年,黃色的柯達快速彩色沖印店進入中國市場,並迅速擴張。至2003年,近8000家柯達沖印店布滿了中國大小城市的主要街區,成為柯達中國乃至柯達全球的利潤源泉。特別是在1998年,柯達就全行業收購中國膠捲產業一事與中國政府簽署「98協議」,最終柯達以10億美元收購中國膠捲全行業計劃在這一年開始拉開大網。

直到2003年10月,柯達與一直以來對購併最為抵制的河北樂凱公司簽約,以總值1億美元的現金、設備和技術,換取樂凱20%的股份。至此,中國膠捲工業的7家企業全數與柯達合資。

到2005年前後,柯達每年60億美元的全球採購,有1/6來自中國,95%以上的柯達數碼相機在中國生產。柯達還把全國9200多家彩沖店中的2000家改造成為數碼影像店,打造了一張無比龐大的數碼彩擴網路,把中國市場變成了柯達的全球第二大市場。

在中國市場一度找回尊嚴的柯達,最終仍未能抵抗住來自數碼時代的強大衝擊。2012年1月4日,柯達收到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通知,由於在過去30個交易日中柯達股價持續低於1美元,如果股價在未來6個月內無法達標,將面臨被摘牌的風險。2012年1月19日,柯達正式向美國地方法院提出破產保護申請。

創造輝煌百年的柯達公司,在自己131歲生日的時候,讓「串起每一刻,別讓她溜走」悄然溜走。溜走的不僅是眾多熟悉的黃色柯達,還有過去的那種生活方式。


推薦閱讀:

斯柯達,新款昕動上市!這價格、這配置、也算值了
這款車能滅SUV神車?斯柯達柯珞克對本田CR-V
斯柯達野帝Yeti都會感SUV
上汽斯柯達2018款昕動/昕銳正式上市

TAG:技術 | 柯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