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視頻)金剛般若波羅蜜經【12 尊重正教】(講經通俗版)

search金剛般若波羅蜜經【12 尊重正教】【複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上一節我們講到,如果一個人,不要說受持全部的金剛經,只要能領悟了中間的四句偈,有所領受,而保持境界,然後再來開導別人,為他人解說,這個人的福報,比布施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所得到的福德還要大。既然金剛經有這麼大的威力,那我們應該如何的來對待這部經典和講經典時的場所呢?如果你能夠按照經文所說的方法去做,你又能得到什麼呢?這就是第12章【尊重政教】要討論的問題。【複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複次」是前邊說的,講授經文的福德,這裡說的是講授經文的地方。須菩提!隨時隨地有人講說經典,不要說全部金剛經,就是只講四句偈,你要明白,他所講授佛法的地方,一切世間天人、人間的人、阿修羅,都應該像供奉佛塔廟宇一樣地,來供奉這個地方。更何況有人能完全讀誦、遵循、維護這部經典呢。無論是哪四句,只要對機就可以的。應該知道,所說四句偈的地方,「一切世間天人、人間的人、阿修羅,皆應供養」。「一切」,是包括六道里的所有生命,即天人、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經文僅僅說天、人、阿修羅,沒有說三惡道,因為三惡道不容易來供養三寶。三寶,即佛、法、僧。一、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這句話:(1)「世間」有兩種:有情世間和器世間。有情世間:一切眾生,凡有血氣者都叫有情。有情世間又叫正報,就是正當來受果報的,譬如:我們人就在有情世間受果報。器世間:沒有血器,如房廊屋舍、山河大地、森羅萬象。器世間又叫依報,因為它是無情的,而是為有情所依,所以叫依報。(2) 「天」,就是天上的人。(3)「人」,就是人間的人。(4)「阿修羅」,佛經中經常講到六道輪迴,阿修羅是六道中的一道。六道,究竟有哪六道?一、天道;二、阿修羅道;三、人道;四、畜牲道;五、餓鬼道;六、地獄道。人道與天道,都有阿修羅。人道和天道為善道,阿修羅本性善良,也算是善道之一,但因其常常帶有嗔恨之心,執著爭鬥之意志,最終不是真正的善類。男阿修羅於各道中,常常興風做浪,好勇鬥狠,於諸天中,不時攻打天王,以謀權奪位。 女阿修羅貌美,時常迷惑眾生,使眾生難以修行。故此阿修羅雖然不用受苦,但死後墮落三惡道的機會甚大,故漸漸的列為惡道。 或說是墮落的天人。北傳佛教將他列入善道,南傳佛教則歸類入惡道中。但總的說,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為三善道;畜生,餓鬼;地獄;為三惡道。六道之中只有人道和畜生道是有形體的,且在同一個空間。其他各道均是無形的,不能看到的。但是他們確實存在,如:電你能看到嗎?看不到卻不能離開; 網路,你能看到嗎?看不到,但我們卻一直在使用,這是同樣的道理,這是陰陽電子不同。不過,有緣之人或許可以感知到。各道都有等級積分,隨因受報。阿修羅有天福沒有天權,又叫有天福沒有天德,就是沒有天人的德行。一個人,怎樣才能成為阿修羅呢?就是生活中喜歡妒忌報負的人,沒有修養。譬如人家罵你一句,你就回罵他兩句;人家打你一拳,你要加倍奉還。總之,在鬥爭上要佔點便宜,這就快去作阿修羅了。有人說四句偈的時候,不但人間的人應該供養,就是天上的人也應該供養這位說法的人。即供養佛、法、僧。二、現在我們介紹一下如何供養佛、法、僧:(1)供養佛:可用香花、點燈、水果、茶水、或在佛前以幢幡chuáng、華蓋、香幔、等莊嚴。還有一種十分虔誠的人燃指供佛,這個是不提倡的,有一些高僧大德還真是這麼做的。南懷瑾老師說,他年輕時皈依一位普欽大法師,他先是刺血寫經文,咱們學習的這部金剛經只有一卷!一部華嚴經是八十卷啊!他刺血寫了三年,完成巨著。之後,這位普欽大法師又燃指供佛,也就是以燃燒兩個手指為燈來供佛。燃指供佛,是用棉花包起手指,放在油里泡,然後用火點燃供佛。要跪在那裡聲色不動,臉都不紅,所以說,不能不使人肅然起敬。人稱八指頭陀。有人可能會問,那不疼嗎?我不知道如何回答。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吧:我小時候看到我的三舅奶,也就是我父親的親舅媽,她會給別人看一些奇怪的病,不收錢的。最讓我不解的是徒手用燒沸騰的麻油為患者洗患處,條件是室內的任何人都不能講話,尤其不能問「燙手嗎?」這樣的話。治療後,醫者的手安然無恙,患者皮膚依然正常,之後病會快速好轉。如果有人當場亂問話,醫患雙方沾油處,都會起大水泡,是什麼原理我說不清。但是我想,燃指供佛是不是也是同樣的原理?(2)供養法。就是要好好的保護佛經,要放到較高而清潔的地方。不能隨便毀棄經典,要愛惜經典,不可以從經典上隨便就撕去一張,當手紙用。(3)供養僧。就是供養僧人的飲食。在佛國里,在泰國、緬甸、等地,出家人托缽乞食,到外邊去化齋飯,每一個家庭都應該預備一碗飯、一碗菜給僧人乞食時布施的。在家人供養僧。出家人受供養。據說,泰國現在也是這樣的,因為僧人只是中午吃一頓飯,所以,每家中午飯做好後,不能先吃,要等化緣的僧人,僧人來了,給僧人在鍋中間挖出一大勺飯,一大勺菜,放到僧人的缽里,之後自己家裡人才能吃飯。接受供養的僧人,在吃這些供養的飯菜時,不能隨便就吃下去的,有一定的戒律,實際上也是很好的養生功法,我們也來學習一下。(4)僧人接受供品的戒律:在吃飯的時候,應該有三念五觀,無論出家人、在家人吃東西的時候,應該作這三種的念。三念 在沒有開始吃飯以前,先要喝三羹湯,喝第一羹時要說:「願斷一切惡,」發願把一切惡事都斷了它,不但不作就連惡念也要斷了。喝第二羹時說:「願修一切善」,發願做一切的好事,不是只發這願就算了,要真去做的。喝第三羹時說:「願度一切眾生皆成佛道」。在吃東西的時候,不是一邊吃一邊總看別人吃什麼,不要各處去環視人家飲食情況。勿生別人吃的是不是比我的好一點的念頭。這是一種貪念。吃飯時要有五種觀想,即五觀。一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鋤禾日當午,汗滴和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二觀.忖己德行,全缺應供。忖,就是思量,想一想自己的德行如何,如果有缺德的行為,受人家供養,應該生懺悔心,趕快要用功修行。那麼,一個大德高僧,也最有道德,是不是就可以放心接受人家供養呢?不是的,受供養後,也還要再接再力,向前精進,求三果,證四果,總要往上去精進。三觀.防心離過,貪等為宗。要防備這種心,離開過錯,吃不要吃得太飽,只要夠了就可以,不要貪多。四觀.正事良藥,為療形枯。觀想吃東西是一種良藥,吃飯的目的是為了不讓身體枯槁。要懂得吃飯只是為了養這個身體。記得我兒子很小的時候,有一次突然對我講:媽,我長大以後,我要發明一個小丸子,一個人一年只吃一個,之後就不餓了。我問他:為什麼呢?回答是:每天吃飯多沒意思呀,總在外面玩多好呀。雖然至今他也沒有發明出來小丸子,但絕對不貪戀美味,絕對不去償鮮……近年來大家生活好轉了,吃便成為一大害,就這樣還天天在補,看其外形,已經成為橄欖狀,很年輕就因為胡吃海塞,而潛伏著各種疾病。每天靠外力減肥,不知道內因是根本,外因是條件。五觀.為成道業,應受此食。我為什麼要吃乞討來的這個東西呢?就因為要修成道業,將來成佛,所以,接受供養。不過,出家人有人供養的時候,不要生驕傲的心。沒有人供養時,也不要生貪心,攀緣心,就是餓死也應該修行,為修行而餓死是一種最大的光榮,最有價值的一種犧牲,所以不要怕餓死。【如佛塔廟】,在有人說金剛經、或金剛經四句偈這個地方,就好象有佛有塔有廟這麼供養。【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何況有人能誦讀,並能領受、修持這部經?佛告訴須菩提,一個人能夠喜愛金剛經,研究它又使它流通,這個人已經成功了,在這個世界上是第一等人,因為他成就了最為希有之法。他是人中少有的了不起,應當知道,此人成就了最高的、第一的、最罕見的佛法」。「希」同「稀」。如,家中很久沒有來的朋友,偶然來了,稱他為難得來一次的希客。也就是稀少之稀,兩個字通用。【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這句話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理解:第一種可能,買一本佛經,放到較高而清潔的地方,這是最常見的;第二種可能,自己抄寫一本佛經,或打字打出來一本佛經,存在電腦里,放到U盤裡,帶在身上,這在當下也是最普通的;第三種可能,用自己的鮮血抄寫一本佛經,這是心誠的象徵,但並不提倡;第四種可能,自己出錢印刷很多本佛經,送到寺院里,大的寺院里都設置一個佛法平台,那都是發願的人印刷後放在那裡的,想學習的人可以隨便選擇,不收費用;第五種可能,把佛經背誦下來,藏之於自己的血液中。這是受人尊重的人。不管是印刷的、抄寫的、背誦的,都是經典所在之處,都應該受到尊重,如同尊重佛或佛的弟子一樣。佛在哪裡?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佛就在你心中。經典在這裡等於佛,即心即佛。你真悟到了金剛般若波羅密多是智慧的成就,悟道了,你這個心地的本處就是佛,就是佛的塔廟,一切天、人、阿修羅,沒有不皈依、不供養的,道理就是這個。這就是「人奮鬥,天幫忙」!現在我們來學習南懷瑾老師為這一章作的總結偈頌:天人針砭一言師,尊敬方知無可疑涕淚感恩拜未了,萬緣放卻只低眉「天人針砭一言師」,這是天人一針救命的針,中國的中醫學本來是一砭二針三灸四湯藥。也就是現在的刮砂子,拔火罐等方法,都是砭法的遺傳,原來的方法是,不舒服了,用石頭來刮沙的,病深一點的扎針。第三步就是用灸,就是拿火燒,病進入了內臟,再吃湯藥。都是由淺入深的,這是正規的中醫,連貫醫聞的一套程序。我們稱佛 為天人之師,佛說的話,如同給人扎針或刮沙,哪一句話呢?「尊敬方知無可疑」,就是尊重,尊重就是恭敬。一尊重啊,當下可以悟道,為什麼呢?我們深度來理解「水往低處流」的道理,你把自己的位置放低,最後的結果,水都來到你這裡了。你成功了,你悟道了。所以,尊敬為上。給大家講一個「水往低處流」的真實故事:1973年的上學期,她來到新林中學數學教研組。數學教研組,從初一到高三共28位數學老師,這些老師多是華東師大、北京師大65年以前數學專業的畢業生,唯獨她是中師畢業應該面向小學的小中專生,只因為她的班主任工作凸顯,才有機會與高才生們在一起。這是大樹與小草結合,面對大樹,小草只有崇拜的份兒。在那個十分正規的年代裡,學校里每個學期每位老師都要有一次正規的觀模教學,即全校老師聽課,組內評論。每周一個人,高水平的老師都排在前面講,無論從年齡,從學歷,她都理所當然排在最後一位。高水平的老師講公開課時,她認真地聽每一位老師講課,細心的研究評論中每一位老師的發言,在那個年代,人們講話都很直白,只講學問,不留面子,發言人句句中要害,那些從名校畢業的老師們,哪一位老師在評論的現場沒有流過淚?致使她每天的心情都處於十分壓抑的狀態,學習學習學習,成了她生活的全部……最後輪到她了,估計聽課的老師們都不會把這個帶領學校體操隊的小丫頭當回事,但她不能不嚴格要求自己,在準確交待知識點的同時,其他老師曾經出現過的問題她堅決杜絕,大家的優點她儘可能的全部採納,下課鈴聲響了,她竟然從一隻醜小鴨變成了一匹黑馬。在一片讚揚聲的評論中,我也流淚了。是各位老師的高山之水成就了她的山下之潭,因為她的位置太低了,真的……。之後的多年中,全大興安嶺地區的數學公開課,學校都是把她推到前面,她就這樣從初一走到高三,最後,她停留在高三。不過,現實生活中的低位還不如學佛的低位更重要。高僧大德傳佛法不是開口講的,而是他心通,是意念的傳送。我們看電影時看到這樣的場面:師父歸天前,手摸徒弟的頭頂,把功力都傳給徒弟,之後,自己安然而去,那不僅僅是藝術加工呵!所以,有些東西開口講是講不出來的,只有自己修到了才知道。「涕淚感恩拜未了」,感恩懂了,便放下萬緣,佛塔、佛廟、佛法在那裡?就在這裡。「萬緣放卻只低眉」,所以,菩薩慈目、低眉,眼睛一閉,一打坐,萬緣放下。這個偈語的道理就告訴我們,做人做事就是一個恭敬的敬,就是儒家所講的敬。一個人能夠敬己,然後才可以敬人;敬別人,恭敬別人,也就是可以敬自己。一念的誠敬,當下就可以證到佛的境界,所以這一段的道理,是叫我們正信。任何的宗教徒,不管是佛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當你一看到塔廟,真正很誠懇 無所求而拜佛,那一念的尊敬,就是佛境界,生活中那些不學習佛理,只知道雲恭敬拜佛的人,收穫的就是那個誠敬。[七律.謙恭低位悟生芽]經文在處放光華護法天人獻彩霞經典存處為秀所靈山聖座供袈裟山高雄偉水流盡海納千川不擇花成就靈山般若現謙恭低位悟生芽祝大家在學習佛法的進程中,尊重佛、法、僧,謙恭低位,早日開悟!下集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13 如法受持】putongVideo
推薦閱讀: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佛語禪心】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第五百四十五
【相續解脫地波羅蜜了義經一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第四百三十三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第五百七

TAG:視頻 | 原創 | 尊重 | 原創視頻 | 波羅蜜 | 金剛 | 般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