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襲敘利亞:俄羅斯究竟能玩多大

空襲敘利亞:俄羅斯究竟能玩多大

What exactly is Putin wants ?

作者:馮玉軍 2015年10月13日 自 9月30日以來,俄羅斯開始對敘利亞「極端主義武裝」進行大規模空襲,再次以其出人意料之舉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並引發中東局勢和大國關係的進一步緊張。那麼,長期以來一直向巴沙爾政權提供實質支持的俄羅斯,為什麼突然在此時高調動用武力?俄羅斯在敘利亞究竟能玩多大、這場大戲會熱鬧到什麼程度?俄羅斯的軍事行動、大國敘利亞博弈最終會以怎樣的結果收場?這些問題,無不吸引著世人的眼球。

俄羅斯動武引發的局勢變化撲朔迷離,但撥雲見日的關鍵是要弄清楚俄羅斯究竟為什麼要如此「大動干戈」。那麼,這就要從俄羅斯的精細算計和「一箭多雕」的目的談起。而當人們看清了這些算計,也會明白外交界傳言中俄羅斯的高招兒到底厲害在哪裡。

一個招兒,六大收穫

一,越界打擊恐怖勢力。儘管西方對俄羅斯打擊「伊斯蘭國」的說辭倍加置疑,但俄羅斯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有此考慮。這不僅是由於俄多年來深受恐怖主義之害並經歷過兩次血淋淋的車臣戰爭,更重要的是目前有7000多名俄羅斯及原蘇聯國家公民參加了「伊斯蘭國」並在敘利亞和伊拉克作戰,這股禍水如果迴流,無疑將成俄心腹大患。因此,對「伊斯蘭國」進行「先發制人式」打擊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是俄羅斯的真實想法。

消除禍患、制衡對手、保住要地、奪取地位、暗度陳倉和經濟解困,從內到外,一次大規模空襲背後展現了驚人的設計。

二,力挺巴沙爾政權,避免2011年的「利比亞版本」在敘利亞重演,從而維繫俄羅斯在敘利亞和中東地區的戰略存在。從俄在敘軍事行動的打擊目標來看,除空襲「伊斯蘭國」武裝盤踞的拉卡和巴爾米拉外,俄軍的打擊目標更多集中在從伊德利卜經哈馬、霍姆斯到杜馬一線的地區,而這裡正是去年以來形形色色的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對政府軍形成壓制的前沿地帶,是和首都大馬士革以及敘利亞地中海沿岸地區唇齒相依的戰略要地。有俄羅斯專家坦言,俄軍的行動與其說是打擊「伊斯蘭國」,還不如說是防止美國及其盟友的空軍對敘利亞政府軍狂轟濫炸。從現實效果看,俄軍的空襲確定是重創了反政府武裝,在很大程度上扭轉了巴沙爾政權的頹勢,甚至幫助敘利亞政府醞釀由守轉攻了。

自從9月30日開始,俄羅斯對敘利亞境內展開空襲,至今空襲行動仍在繼續。

第三,從軍事安全形度而言,俄羅斯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重要目標是力保其在塔爾圖斯和拉塔基亞的軍事基地。眾所周知,尋求在黑海的海上優勢並獲取通往地中海的通道和立足點自彼得大帝以來就是俄羅斯的不懈追求。特別是 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之後,俄羅斯的「不安全感」和「孤島意識」進一步上升,在敘利亞的基地作為俄黑海艦隊前出地中海的戰略支點更被俄羅斯視為抗衡北約對其「圍堵」的必然選擇。因此,即使不能幫巴沙爾收復所有被「伊斯蘭國」和反政府武裝奪取的地盤,俄羅斯也要借阿拉維派保住在塔爾圖斯和拉塔基亞的軍事要地。

第四,恢復在中東的戰略影響,滿足「大國自豪感」。在俄羅斯眼裡,自伊拉克戰爭以來,美國的「大中東戰略」就接連失誤,目前美國正加速從中東抽身並「重返亞太」,因此中東出現了冷戰結束以來前所未有的力量「真空」。俄羅斯如果能夠及時填補,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恢復在中東的傳統影響並獲取對美博弈的戰略「棋子」。更為重要的是,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滿足俄羅斯久違了的大國自豪感,除了在「原蘇聯空間」擴大影響外,似乎又重新回到了國際政治舞台的中心。

第五,俄羅斯300年大國外交的一個重要傳統就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當前,俄羅斯正以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示強」和在落實「明斯克2」協議上的「示弱」來為自烏克蘭危機之後遭遇到的困境解圍,并力圖通過展現在敘利亞的戰略存在和行動能力「逼和」美國,先是以建立避免擦槍走火的危機管控機製為由恢復俄美兩軍的磋商和對話,繼而用共同「反恐」的旗號解凍與美國的合作,並為逐步改善俄美關係創造條件。這從普京多次呼籲美國建立反恐統一戰線並就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進行合作的表態中可見一斑。與此同時,俄羅斯希望借在烏克蘭問題上的部分讓步,並借用難民危機給歐洲帶來的巨大壓力迫使歐洲調整對俄政策。

第六,外交是內政的延續,空襲敘利亞還和俄羅斯國內複雜的政經形勢不無關聯。在油價下跌和西方制裁的重壓下,俄羅斯經濟今明兩年必然陷入衰退,而這必將衝擊國內政治社會穩定,並進而影響明後兩年接踵而至的杜馬和總統選舉選情。在俄戰略界人士來看,空襲敘利亞不僅可以迫使沙特加大對敘利亞反對派的援助力度,從而因財政壓力改變「保產壓價爭市場」的政策;還可以增強伊朗支持巴沙爾政權的信心,從而使因「伊核問題」解決而重現國際能源市場上的對手競爭力下降,讓中東的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推升國際油氣價格,解俄燃眉之急。

俄羅斯的石油工人。

事實上,俄羅斯從1500公里外的裏海發射巡航導彈就有這種考慮。因為裏海被稱為「第二個波斯灣」,沿岸幾個國家都是重要的油氣生產和出口國,這一行動足以引發國際石油市場的擔憂並一定程度抬升油價。此外,出兵敘利亞、抗擊美國和北約的「豪氣」還可以使俄國民眾鬥志昂揚並進一步提升領導人的支持率,從而緩解俄國內因經濟衰退、民生保障下降帶來的社會和政治壓力。

總之,俄羅斯此次行動既不是要幫助阿薩德全面「收拾舊河山」,也並非要蕩平「伊斯蘭國」,更不是與美國和北約「血拚到底」從而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其實質是有進有退、軟硬結合、一箭多雕、以鬥爭求妥協的精細算計。

虛弱之身 怕只能短期內氣勢如虹

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俄羅斯的「錦囊妙計」能否成功實施不僅依靠俄羅斯的戰略謀劃,更取決於它的整體國家實力、西方的應對舉措以及中東包括敘利亞各種勢力錯綜複雜的多重博弈。

從國家實力而言,今日的俄羅斯與昔日的蘇聯已不可同日而語。軍事上,俄美之間的戰略平衡早已不復存在。美國不僅在以核武器現代化、反導、全球快速打擊系統、網路戰為核心的世界新軍事革命中遙遙領先,其每年6000多億美元的軍事預算也讓俄羅斯800多億美元的軍費開相形見絀。在中東,美國不僅擁有大量的陸上軍事基地,其海軍在波斯灣和地中海也保持持續性的強大存在。而俄羅斯只有在敘利亞的不大的軍事基地,難以發揮戰略性、全局性影響。儘管此次俄羅斯與伊朗、伊拉克、敘利亞暫時組建了情報交流中心,但同美國在中東與土耳其、以色列、沙特、卡達等國長期鞏固的軍事同盟關係完全是兩碼事。

經濟上,除了一些特定的軍火貿易外,俄羅斯同中東國家的經貿、投資、金融聯繫非常有限,而美國則可以憑藉對全球能源、金融、貿易等戰略影響力,對中東國家施加更加廣泛和持續的影響。至於說到軟實力,中東當然存在著各種形式的反美主義,但這也並不意味著俄羅斯在這裡就可以得到廣泛的擁戴和支持。而俄羅斯自身目前虛弱的經濟是否足以支撐俄羅斯參與一場大規模的地區衝突,或者說俄羅斯領導人是否有這種決心和打算,更是讓人懷疑。

與此同時,還不能不考慮到俄羅斯國內複雜的民族宗教構成。俄羅斯在中東的主要支柱是信奉什葉派的伊朗和部分敘利亞人,而俄羅斯國內有2000多萬穆斯林,其中95%是遜尼派。近日,沙烏地阿拉伯的55位阿訇指責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是「新十字軍遠征」,號召全世界遜尼派教徒團結起來對俄羅斯發動聖戰。這是否會引發俄羅斯國內的動蕩,值得高度關注。可以肯定的是,兩次車臣戰爭不能不讓俄羅斯心有餘悸,國內的民族宗教因素將極大掣肘俄羅斯在中東的行為能力。

從西方的應對來看,俄羅斯雖然可能短期氣勢如虹,但缺乏可持續性。在汲取了上世紀80年代深度介入黎巴嫩和小布希時期伊拉克戰爭的教訓後,奧巴馬盡量在中東適度抽身,避免深度捲入,他更不希望在中東與俄羅斯發生正面衝突。

奧巴馬堅守「不做蠢事」的信條,在俄羅斯強勢出擊之際,美國的策略是避其鋒芒。

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會坐視俄羅斯在敘利亞和中東為所欲為,因為烏克蘭危機已經使美國在軍事戰略調整中將俄羅斯重新視為現實對手,而此次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行動更加重了美國對俄的擔憂。可以看到,美國正採取一些見效慢但療效長的舉措對俄進行戰略性的壓制:一是改變在敘利亞培訓反對派武裝的策略,重點將培訓對象轉向庫爾德武裝;二是進一步強化與地區盟國,特別是土耳其、以色列和沙特的政策協調,以採取一致行動;三是強化北約在東歐和地中海的軍事部署,將新成立的北約快反部隊人數同3.5萬提升至4萬人,以顯示抗衡俄羅斯的決心。

此外,中東亂局是歷史長期形成的,複雜的民族宗教矛盾、現實的多重利益糾葛剪不斷、理還亂。俄羅斯在這裡缺乏長期穩定的可靠夥伴。儘管伊朗與俄羅斯在支持巴沙爾方面有共同利益,但俄伊兩國也存在諸多利益矛盾。

今年9月底在聯合國大會午餐會上,奧巴馬與普京同桌碰杯,而就在這次會面之後,俄羅斯迅速對敘利亞展開空襲。

一劑「猛葯」治不了俄羅斯慢性病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肯定,俄羅斯的軍事行動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敘利亞和中東的戰略格局。

多重力量博弈下,未來敘利亞局勢以及圍繞敘利亞的大國關係可能呈現出以下圖景:

首先,在美國不希望與俄羅斯在敘利亞發生正面衝突的情況下,俄軍將幫助敘利亞政府軍一定程度上收復失地,特別是鞏固對大馬士革、拉塔基亞和塔爾圖斯及其周邊地區的掌控,但不可能恢復對整個敘利亞的完全控制、不可能全面清剿「伊斯蘭國」和各路反對派武裝。在得到俄羅斯的支持後,巴沙爾政權也不太可能像美歐所期望的那樣被迅速推翻,它或將與其他勢力一起割據敘利亞不同地區,作為一股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參與到敘利亞未來的政治調解進程之中。

其次,俄美之間危機管控式的兩軍接觸與對話機制可能恢復或者建立,但這並不意味著俄美關係的系統性「重啟」。在美國看來,俄羅斯對外政策的「不確定性」和軍事行動的「不專業性」正給地區和國際安全帶來難以預測的風險,因此美國對俄的戰略壓制不會放鬆,相反會進一步提升。在烏克蘭問題上,美國也將對俄採取「邊走邊看」策略,不會輕易相信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的「合作」態度,對俄羅斯的制裁也不會輕易解除。

第三,迫於內憂外困的壓力,也出於緩和烏克蘭危機的考慮,在對待俄羅斯的問題上,歐洲同美國的落差開始拉大。默克爾表示「敘利亞問題沒有俄羅斯的參與無法得到解決」,容克也主張「爭取與俄羅斯建立有益的關係」。預計,在明年對俄制裁到期後,歐盟有可能逐步放鬆對俄制裁。

第四,國際石油價格儘管因緊張的地緣政治氣氛會出現短期上漲,但幅度不可能太大。這是由於目前國際石油市場上仍處於供過於求的態勢,而伊朗核協議的落實將讓石油供應進一步上升。儘管美國的部分頁岩油氣生產近期暫停,但一旦油價高於60-70美元,很多油井將重新投入生產。

第五,俄羅斯的大國地位不會因敘利亞行動而迅速回升。與以往以戰爭的方式來解決大國之間的利益衝突並確定國際秩序的時代不同,當前大國之間戰略博弈的實質是全方位的綜合國力競爭。新型大國戰略競爭的結果不僅取決於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更取決於它的科技創新力、文化吸引力和制度的彈性與活力。但俄羅斯近年來更多的還是把國際戰略競爭的重心放在地緣政治和軍事領域。實際上,俄羅斯在大國戰略競爭中存在不只一塊「短板」,經濟結構失衡、金融自主性低、對國際油價的過度依賴等都極大限制了俄羅斯的國際戰略影響。俄羅斯長期形成的「慢性病」不可能用空襲敘利亞這一劑「猛葯」迅速全面地治癒。

鳳凰大參考文章為鳳凰國際智庫獨家出品,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及作者姓名,違者必究。

空襲敘利亞:俄羅斯究竟能玩多大

What exactly is Putin wants ?

作者:馮玉軍 2015年10月13日 自 9月30日以來,俄羅斯開始對敘利亞「極端主義武裝」進行大規模空襲,再次以其出人意料之舉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並引發中東局勢和大國關係的進一步緊張。那麼,長期以來一直向巴沙爾政權提供實質支持的俄羅斯,為什麼突然在此時高調動用武力?俄羅斯在敘利亞究竟能玩多大、這場大戲會熱鬧到什麼程度?俄羅斯的軍事行動、大國敘利亞博弈最終會以怎樣的結果收場?這些問題,無不吸引著世人的眼球。

俄羅斯動武引發的局勢變化撲朔迷離,但撥雲見日的關鍵是要弄清楚俄羅斯究竟為什麼要如此「大動干戈」。那麼,這就要從俄羅斯的精細算計和「一箭多雕」的目的談起。而當人們看清了這些算計,也會明白外交界傳言中俄羅斯的高招兒到底厲害在哪裡。

一個招兒,六大收穫

一,越界打擊恐怖勢力。儘管西方對俄羅斯打擊「伊斯蘭國」的說辭倍加置疑,但俄羅斯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有此考慮。這不僅是由於俄多年來深受恐怖主義之害並經歷過兩次血淋淋的車臣戰爭,更重要的是目前有7000多名俄羅斯及原蘇聯國家公民參加了「伊斯蘭國」並在敘利亞和伊拉克作戰,這股禍水如果迴流,無疑將成俄心腹大患。因此,對「伊斯蘭國」進行「先發制人式」打擊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是俄羅斯的真實想法。

消除禍患、制衡對手、保住要地、奪取地位、暗度陳倉和經濟解困,從內到外,一次大規模空襲背後展現了驚人的設計。

二,力挺巴沙爾政權,避免2011年的「利比亞版本」在敘利亞重演,從而維繫俄羅斯在敘利亞和中東地區的戰略存在。從俄在敘軍事行動的打擊目標來看,除空襲「伊斯蘭國」武裝盤踞的拉卡和巴爾米拉外,俄軍的打擊目標更多集中在從伊德利卜經哈馬、霍姆斯到杜馬一線的地區,而這裡正是去年以來形形色色的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對政府軍形成壓制的前沿地帶,是和首都大馬士革以及敘利亞地中海沿岸地區唇齒相依的戰略要地。有俄羅斯專家坦言,俄軍的行動與其說是打擊「伊斯蘭國」,還不如說是防止美國及其盟友的空軍對敘利亞政府軍狂轟濫炸。從現實效果看,俄軍的空襲確定是重創了反政府武裝,在很大程度上扭轉了巴沙爾政權的頹勢,甚至幫助敘利亞政府醞釀由守轉攻了。

自從9月30日開始,俄羅斯對敘利亞境內展開空襲,至今空襲行動仍在繼續。

第三,從軍事安全形度而言,俄羅斯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重要目標是力保其在塔爾圖斯和拉塔基亞的軍事基地。眾所周知,尋求在黑海的海上優勢並獲取通往地中海的通道和立足點自彼得大帝以來就是俄羅斯的不懈追求。特別是 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之後,俄羅斯的「不安全感」和「孤島意識」進一步上升,在敘利亞的基地作為俄黑海艦隊前出地中海的戰略支點更被俄羅斯視為抗衡北約對其「圍堵」的必然選擇。因此,即使不能幫巴沙爾收復所有被「伊斯蘭國」和反政府武裝奪取的地盤,俄羅斯也要借阿拉維派保住在塔爾圖斯和拉塔基亞的軍事要地。

第四,恢復在中東的戰略影響,滿足「大國自豪感」。在俄羅斯眼裡,自伊拉克戰爭以來,美國的「大中東戰略」就接連失誤,目前美國正加速從中東抽身並「重返亞太」,因此中東出現了冷戰結束以來前所未有的力量「真空」。俄羅斯如果能夠及時填補,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恢復在中東的傳統影響並獲取對美博弈的戰略「棋子」。更為重要的是,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滿足俄羅斯久違了的大國自豪感,除了在「原蘇聯空間」擴大影響外,似乎又重新回到了國際政治舞台的中心。

第五,俄羅斯300年大國外交的一個重要傳統就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當前,俄羅斯正以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示強」和在落實「明斯克2」協議上的「示弱」來為自烏克蘭危機之後遭遇到的困境解圍,并力圖通過展現在敘利亞的戰略存在和行動能力「逼和」美國,先是以建立避免擦槍走火的危機管控機製為由恢復俄美兩軍的磋商和對話,繼而用共同「反恐」的旗號解凍與美國的合作,並為逐步改善俄美關係創造條件。這從普京多次呼籲美國建立反恐統一戰線並就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進行合作的表態中可見一斑。與此同時,俄羅斯希望借在烏克蘭問題上的部分讓步,並借用難民危機給歐洲帶來的巨大壓力迫使歐洲調整對俄政策。

第六,外交是內政的延續,空襲敘利亞還和俄羅斯國內複雜的政經形勢不無關聯。在油價下跌和西方制裁的重壓下,俄羅斯經濟今明兩年必然陷入衰退,而這必將衝擊國內政治社會穩定,並進而影響明後兩年接踵而至的杜馬和總統選舉選情。在俄戰略界人士來看,空襲敘利亞不僅可以迫使沙特加大對敘利亞反對派的援助力度,從而因財政壓力改變「保產壓價爭市場」的政策;還可以增強伊朗支持巴沙爾政權的信心,從而使因「伊核問題」解決而重現國際能源市場上的對手競爭力下降,讓中東的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推升國際油氣價格,解俄燃眉之急。

俄羅斯的石油工人。

事實上,俄羅斯從1500公里外的裏海發射巡航導彈就有這種考慮。因為裏海被稱為「第二個波斯灣」,沿岸幾個國家都是重要的油氣生產和出口國,這一行動足以引發國際石油市場的擔憂並一定程度抬升油價。此外,出兵敘利亞、抗擊美國和北約的「豪氣」還可以使俄國民眾鬥志昂揚並進一步提升領導人的支持率,從而緩解俄國內因經濟衰退、民生保障下降帶來的社會和政治壓力。

總之,俄羅斯此次行動既不是要幫助阿薩德全面「收拾舊河山」,也並非要蕩平「伊斯蘭國」,更不是與美國和北約「血拚到底」從而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其實質是有進有退、軟硬結合、一箭多雕、以鬥爭求妥協的精細算計。

虛弱之身 怕只能短期內氣勢如虹

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俄羅斯的「錦囊妙計」能否成功實施不僅依靠俄羅斯的戰略謀劃,更取決於它的整體國家實力、西方的應對舉措以及中東包括敘利亞各種勢力錯綜複雜的多重博弈。

從國家實力而言,今日的俄羅斯與昔日的蘇聯已不可同日而語。軍事上,俄美之間的戰略平衡早已不復存在。美國不僅在以核武器現代化、反導、全球快速打擊系統、網路戰為核心的世界新軍事革命中遙遙領先,其每年6000多億美元的軍事預算也讓俄羅斯800多億美元的軍費開相形見絀。在中東,美國不僅擁有大量的陸上軍事基地,其海軍在波斯灣和地中海也保持持續性的強大存在。而俄羅斯只有在敘利亞的不大的軍事基地,難以發揮戰略性、全局性影響。儘管此次俄羅斯與伊朗、伊拉克、敘利亞暫時組建了情報交流中心,但同美國在中東與土耳其、以色列、沙特、卡達等國長期鞏固的軍事同盟關係完全是兩碼事。

經濟上,除了一些特定的軍火貿易外,俄羅斯同中東國家的經貿、投資、金融聯繫非常有限,而美國則可以憑藉對全球能源、金融、貿易等戰略影響力,對中東國家施加更加廣泛和持續的影響。至於說到軟實力,中東當然存在著各種形式的反美主義,但這也並不意味著俄羅斯在這裡就可以得到廣泛的擁戴和支持。而俄羅斯自身目前虛弱的經濟是否足以支撐俄羅斯參與一場大規模的地區衝突,或者說俄羅斯領導人是否有這種決心和打算,更是讓人懷疑。

與此同時,還不能不考慮到俄羅斯國內複雜的民族宗教構成。俄羅斯在中東的主要支柱是信奉什葉派的伊朗和部分敘利亞人,而俄羅斯國內有2000多萬穆斯林,其中95%是遜尼派。近日,沙烏地阿拉伯的55位阿訇指責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是「新十字軍遠征」,號召全世界遜尼派教徒團結起來對俄羅斯發動聖戰。這是否會引發俄羅斯國內的動蕩,值得高度關注。可以肯定的是,兩次車臣戰爭不能不讓俄羅斯心有餘悸,國內的民族宗教因素將極大掣肘俄羅斯在中東的行為能力。

從西方的應對來看,俄羅斯雖然可能短期氣勢如虹,但缺乏可持續性。在汲取了上世紀80年代深度介入黎巴嫩和小布希時期伊拉克戰爭的教訓後,奧巴馬盡量在中東適度抽身,避免深度捲入,他更不希望在中東與俄羅斯發生正面衝突。

奧巴馬堅守「不做蠢事」的信條,在俄羅斯強勢出擊之際,美國的策略是避其鋒芒。

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會坐視俄羅斯在敘利亞和中東為所欲為,因為烏克蘭危機已經使美國在軍事戰略調整中將俄羅斯重新視為現實對手,而此次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行動更加重了美國對俄的擔憂。可以看到,美國正採取一些見效慢但療效長的舉措對俄進行戰略性的壓制:一是改變在敘利亞培訓反對派武裝的策略,重點將培訓對象轉向庫爾德武裝;二是進一步強化與地區盟國,特別是土耳其、以色列和沙特的政策協調,以採取一致行動;三是強化北約在東歐和地中海的軍事部署,將新成立的北約快反部隊人數同3.5萬提升至4萬人,以顯示抗衡俄羅斯的決心。

此外,中東亂局是歷史長期形成的,複雜的民族宗教矛盾、現實的多重利益糾葛剪不斷、理還亂。俄羅斯在這裡缺乏長期穩定的可靠夥伴。儘管伊朗與俄羅斯在支持巴沙爾方面有共同利益,但俄伊兩國也存在諸多利益矛盾。

今年9月底在聯合國大會午餐會上,奧巴馬與普京同桌碰杯,而就在這次會面之後,俄羅斯迅速對敘利亞展開空襲。

一劑「猛葯」治不了俄羅斯慢性病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肯定,俄羅斯的軍事行動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敘利亞和中東的戰略格局。

多重力量博弈下,未來敘利亞局勢以及圍繞敘利亞的大國關係可能呈現出以下圖景:

首先,在美國不希望與俄羅斯在敘利亞發生正面衝突的情況下,俄軍將幫助敘利亞政府軍一定程度上收復失地,特別是鞏固對大馬士革、拉塔基亞和塔爾圖斯及其周邊地區的掌控,但不可能恢復對整個敘利亞的完全控制、不可能全面清剿「伊斯蘭國」和各路反對派武裝。在得到俄羅斯的支持後,巴沙爾政權也不太可能像美歐所期望的那樣被迅速推翻,它或將與其他勢力一起割據敘利亞不同地區,作為一股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參與到敘利亞未來的政治調解進程之中。

其次,俄美之間危機管控式的兩軍接觸與對話機制可能恢復或者建立,但這並不意味著俄美關係的系統性「重啟」。在美國看來,俄羅斯對外政策的「不確定性」和軍事行動的「不專業性」正給地區和國際安全帶來難以預測的風險,因此美國對俄的戰略壓制不會放鬆,相反會進一步提升。在烏克蘭問題上,美國也將對俄採取「邊走邊看」策略,不會輕易相信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的「合作」態度,對俄羅斯的制裁也不會輕易解除。

第三,迫於內憂外困的壓力,也出於緩和烏克蘭危機的考慮,在對待俄羅斯的問題上,歐洲同美國的落差開始拉大。默克爾表示「敘利亞問題沒有俄羅斯的參與無法得到解決」,容克也主張「爭取與俄羅斯建立有益的關係」。預計,在明年對俄制裁到期後,歐盟有可能逐步放鬆對俄制裁。

第四,國際石油價格儘管因緊張的地緣政治氣氛會出現短期上漲,但幅度不可能太大。這是由於目前國際石油市場上仍處於供過於求的態勢,而伊朗核協議的落實將讓石油供應進一步上升。儘管美國的部分頁岩油氣生產近期暫停,但一旦油價高於60-70美元,很多油井將重新投入生產。

第五,俄羅斯的大國地位不會因敘利亞行動而迅速回升。與以往以戰爭的方式來解決大國之間的利益衝突並確定國際秩序的時代不同,當前大國之間戰略博弈的實質是全方位的綜合國力競爭。新型大國戰略競爭的結果不僅取決於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更取決於它的科技創新力、文化吸引力和制度的彈性與活力。但俄羅斯近年來更多的還是把國際戰略競爭的重心放在地緣政治和軍事領域。實際上,俄羅斯在大國戰略競爭中存在不只一塊「短板」,經濟結構失衡、金融自主性低、對國際油價的過度依賴等都極大限制了俄羅斯的國際戰略影響。俄羅斯長期形成的「慢性病」不可能用空襲敘利亞這一劑「猛葯」迅速全面地治癒。

鳳凰大參考文章為鳳凰國際智庫獨家出品,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及作者姓名,違者必究。

空襲敘利亞:俄羅斯究竟能玩多大

What exactly is Putin wants ?

作者:馮玉軍 2015年10月13日 自 9月30日以來,俄羅斯開始對敘利亞「極端主義武裝」進行大規模空襲,再次以其出人意料之舉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並引發中東局勢和大國關係的進一步緊張。那麼,長期以來一直向巴沙爾政權提供實質支持的俄羅斯,為什麼突然在此時高調動用武力?俄羅斯在敘利亞究竟能玩多大、這場大戲會熱鬧到什麼程度?俄羅斯的軍事行動、大國敘利亞博弈最終會以怎樣的結果收場?這些問題,無不吸引著世人的眼球。

俄羅斯動武引發的局勢變化撲朔迷離,但撥雲見日的關鍵是要弄清楚俄羅斯究竟為什麼要如此「大動干戈」。那麼,這就要從俄羅斯的精細算計和「一箭多雕」的目的談起。而當人們看清了這些算計,也會明白外交界傳言中俄羅斯的高招兒到底厲害在哪裡。

一個招兒,六大收穫

一,越界打擊恐怖勢力。儘管西方對俄羅斯打擊「伊斯蘭國」的說辭倍加置疑,但俄羅斯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有此考慮。這不僅是由於俄多年來深受恐怖主義之害並經歷過兩次血淋淋的車臣戰爭,更重要的是目前有7000多名俄羅斯及原蘇聯國家公民參加了「伊斯蘭國」並在敘利亞和伊拉克作戰,這股禍水如果迴流,無疑將成俄心腹大患。因此,對「伊斯蘭國」進行「先發制人式」打擊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是俄羅斯的真實想法。

消除禍患、制衡對手、保住要地、奪取地位、暗度陳倉和經濟解困,從內到外,一次大規模空襲背後展現了驚人的設計。

二,力挺巴沙爾政權,避免2011年的「利比亞版本」在敘利亞重演,從而維繫俄羅斯在敘利亞和中東地區的戰略存在。從俄在敘軍事行動的打擊目標來看,除空襲「伊斯蘭國」武裝盤踞的拉卡和巴爾米拉外,俄軍的打擊目標更多集中在從伊德利卜經哈馬、霍姆斯到杜馬一線的地區,而這裡正是去年以來形形色色的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對政府軍形成壓制的前沿地帶,是和首都大馬士革以及敘利亞地中海沿岸地區唇齒相依的戰略要地。有俄羅斯專家坦言,俄軍的行動與其說是打擊「伊斯蘭國」,還不如說是防止美國及其盟友的空軍對敘利亞政府軍狂轟濫炸。從現實效果看,俄軍的空襲確定是重創了反政府武裝,在很大程度上扭轉了巴沙爾政權的頹勢,甚至幫助敘利亞政府醞釀由守轉攻了。

自從9月30日開始,俄羅斯對敘利亞境內展開空襲,至今空襲行動仍在繼續。

第三,從軍事安全形度而言,俄羅斯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重要目標是力保其在塔爾圖斯和拉塔基亞的軍事基地。眾所周知,尋求在黑海的海上優勢並獲取通往地中海的通道和立足點自彼得大帝以來就是俄羅斯的不懈追求。特別是 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之後,俄羅斯的「不安全感」和「孤島意識」進一步上升,在敘利亞的基地作為俄黑海艦隊前出地中海的戰略支點更被俄羅斯視為抗衡北約對其「圍堵」的必然選擇。因此,即使不能幫巴沙爾收復所有被「伊斯蘭國」和反政府武裝奪取的地盤,俄羅斯也要借阿拉維派保住在塔爾圖斯和拉塔基亞的軍事要地。

第四,恢復在中東的戰略影響,滿足「大國自豪感」。在俄羅斯眼裡,自伊拉克戰爭以來,美國的「大中東戰略」就接連失誤,目前美國正加速從中東抽身並「重返亞太」,因此中東出現了冷戰結束以來前所未有的力量「真空」。俄羅斯如果能夠及時填補,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恢復在中東的傳統影響並獲取對美博弈的戰略「棋子」。更為重要的是,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滿足俄羅斯久違了的大國自豪感,除了在「原蘇聯空間」擴大影響外,似乎又重新回到了國際政治舞台的中心。

第五,俄羅斯300年大國外交的一個重要傳統就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當前,俄羅斯正以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示強」和在落實「明斯克2」協議上的「示弱」來為自烏克蘭危機之後遭遇到的困境解圍,并力圖通過展現在敘利亞的戰略存在和行動能力「逼和」美國,先是以建立避免擦槍走火的危機管控機製為由恢復俄美兩軍的磋商和對話,繼而用共同「反恐」的旗號解凍與美國的合作,並為逐步改善俄美關係創造條件。這從普京多次呼籲美國建立反恐統一戰線並就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進行合作的表態中可見一斑。與此同時,俄羅斯希望借在烏克蘭問題上的部分讓步,並借用難民危機給歐洲帶來的巨大壓力迫使歐洲調整對俄政策。

第六,外交是內政的延續,空襲敘利亞還和俄羅斯國內複雜的政經形勢不無關聯。在油價下跌和西方制裁的重壓下,俄羅斯經濟今明兩年必然陷入衰退,而這必將衝擊國內政治社會穩定,並進而影響明後兩年接踵而至的杜馬和總統選舉選情。在俄戰略界人士來看,空襲敘利亞不僅可以迫使沙特加大對敘利亞反對派的援助力度,從而因財政壓力改變「保產壓價爭市場」的政策;還可以增強伊朗支持巴沙爾政權的信心,從而使因「伊核問題」解決而重現國際能源市場上的對手競爭力下降,讓中東的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推升國際油氣價格,解俄燃眉之急。

俄羅斯的石油工人。

事實上,俄羅斯從1500公里外的裏海發射巡航導彈就有這種考慮。因為裏海被稱為「第二個波斯灣」,沿岸幾個國家都是重要的油氣生產和出口國,這一行動足以引發國際石油市場的擔憂並一定程度抬升油價。此外,出兵敘利亞、抗擊美國和北約的「豪氣」還可以使俄國民眾鬥志昂揚並進一步提升領導人的支持率,從而緩解俄國內因經濟衰退、民生保障下降帶來的社會和政治壓力。

總之,俄羅斯此次行動既不是要幫助阿薩德全面「收拾舊河山」,也並非要蕩平「伊斯蘭國」,更不是與美國和北約「血拚到底」從而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其實質是有進有退、軟硬結合、一箭多雕、以鬥爭求妥協的精細算計。

虛弱之身 怕只能短期內氣勢如虹

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俄羅斯的「錦囊妙計」能否成功實施不僅依靠俄羅斯的戰略謀劃,更取決於它的整體國家實力、西方的應對舉措以及中東包括敘利亞各種勢力錯綜複雜的多重博弈。

從國家實力而言,今日的俄羅斯與昔日的蘇聯已不可同日而語。軍事上,俄美之間的戰略平衡早已不復存在。美國不僅在以核武器現代化、反導、全球快速打擊系統、網路戰為核心的世界新軍事革命中遙遙領先,其每年6000多億美元的軍事預算也讓俄羅斯800多億美元的軍費開相形見絀。在中東,美國不僅擁有大量的陸上軍事基地,其海軍在波斯灣和地中海也保持持續性的強大存在。而俄羅斯只有在敘利亞的不大的軍事基地,難以發揮戰略性、全局性影響。儘管此次俄羅斯與伊朗、伊拉克、敘利亞暫時組建了情報交流中心,但同美國在中東與土耳其、以色列、沙特、卡達等國長期鞏固的軍事同盟關係完全是兩碼事。

經濟上,除了一些特定的軍火貿易外,俄羅斯同中東國家的經貿、投資、金融聯繫非常有限,而美國則可以憑藉對全球能源、金融、貿易等戰略影響力,對中東國家施加更加廣泛和持續的影響。至於說到軟實力,中東當然存在著各種形式的反美主義,但這也並不意味著俄羅斯在這裡就可以得到廣泛的擁戴和支持。而俄羅斯自身目前虛弱的經濟是否足以支撐俄羅斯參與一場大規模的地區衝突,或者說俄羅斯領導人是否有這種決心和打算,更是讓人懷疑。

與此同時,還不能不考慮到俄羅斯國內複雜的民族宗教構成。俄羅斯在中東的主要支柱是信奉什葉派的伊朗和部分敘利亞人,而俄羅斯國內有2000多萬穆斯林,其中95%是遜尼派。近日,沙烏地阿拉伯的55位阿訇指責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是「新十字軍遠征」,號召全世界遜尼派教徒團結起來對俄羅斯發動聖戰。這是否會引發俄羅斯國內的動蕩,值得高度關注。可以肯定的是,兩次車臣戰爭不能不讓俄羅斯心有餘悸,國內的民族宗教因素將極大掣肘俄羅斯在中東的行為能力。

從西方的應對來看,俄羅斯雖然可能短期氣勢如虹,但缺乏可持續性。在汲取了上世紀80年代深度介入黎巴嫩和小布希時期伊拉克戰爭的教訓後,奧巴馬盡量在中東適度抽身,避免深度捲入,他更不希望在中東與俄羅斯發生正面衝突。

奧巴馬堅守「不做蠢事」的信條,在俄羅斯強勢出擊之際,美國的策略是避其鋒芒。

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會坐視俄羅斯在敘利亞和中東為所欲為,因為烏克蘭危機已經使美國在軍事戰略調整中將俄羅斯重新視為現實對手,而此次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行動更加重了美國對俄的擔憂。可以看到,美國正採取一些見效慢但療效長的舉措對俄進行戰略性的壓制:一是改變在敘利亞培訓反對派武裝的策略,重點將培訓對象轉向庫爾德武裝;二是進一步強化與地區盟國,特別是土耳其、以色列和沙特的政策協調,以採取一致行動;三是強化北約在東歐和地中海的軍事部署,將新成立的北約快反部隊人數同3.5萬提升至4萬人,以顯示抗衡俄羅斯的決心。

此外,中東亂局是歷史長期形成的,複雜的民族宗教矛盾、現實的多重利益糾葛剪不斷、理還亂。俄羅斯在這裡缺乏長期穩定的可靠夥伴。儘管伊朗與俄羅斯在支持巴沙爾方面有共同利益,但俄伊兩國也存在諸多利益矛盾。

今年9月底在聯合國大會午餐會上,奧巴馬與普京同桌碰杯,而就在這次會面之後,俄羅斯迅速對敘利亞展開空襲。

一劑「猛葯」治不了俄羅斯慢性病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肯定,俄羅斯的軍事行動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敘利亞和中東的戰略格局。

多重力量博弈下,未來敘利亞局勢以及圍繞敘利亞的大國關係可能呈現出以下圖景:

首先,在美國不希望與俄羅斯在敘利亞發生正面衝突的情況下,俄軍將幫助敘利亞政府軍一定程度上收復失地,特別是鞏固對大馬士革、拉塔基亞和塔爾圖斯及其周邊地區的掌控,但不可能恢復對整個敘利亞的完全控制、不可能全面清剿「伊斯蘭國」和各路反對派武裝。在得到俄羅斯的支持後,巴沙爾政權也不太可能像美歐所期望的那樣被迅速推翻,它或將與其他勢力一起割據敘利亞不同地區,作為一股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參與到敘利亞未來的政治調解進程之中。

其次,俄美之間危機管控式的兩軍接觸與對話機制可能恢復或者建立,但這並不意味著俄美關係的系統性「重啟」。在美國看來,俄羅斯對外政策的「不確定性」和軍事行動的「不專業性」正給地區和國際安全帶來難以預測的風險,因此美國對俄的戰略壓制不會放鬆,相反會進一步提升。在烏克蘭問題上,美國也將對俄採取「邊走邊看」策略,不會輕易相信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的「合作」態度,對俄羅斯的制裁也不會輕易解除。

第三,迫於內憂外困的壓力,也出於緩和烏克蘭危機的考慮,在對待俄羅斯的問題上,歐洲同美國的落差開始拉大。默克爾表示「敘利亞問題沒有俄羅斯的參與無法得到解決」,容克也主張「爭取與俄羅斯建立有益的關係」。預計,在明年對俄制裁到期後,歐盟有可能逐步放鬆對俄制裁。

第四,國際石油價格儘管因緊張的地緣政治氣氛會出現短期上漲,但幅度不可能太大。這是由於目前國際石油市場上仍處於供過於求的態勢,而伊朗核協議的落實將讓石油供應進一步上升。儘管美國的部分頁岩油氣生產近期暫停,但一旦油價高於60-70美元,很多油井將重新投入生產。

第五,俄羅斯的大國地位不會因敘利亞行動而迅速回升。與以往以戰爭的方式來解決大國之間的利益衝突並確定國際秩序的時代不同,當前大國之間戰略博弈的實質是全方位的綜合國力競爭。新型大國戰略競爭的結果不僅取決於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更取決於它的科技創新力、文化吸引力和制度的彈性與活力。但俄羅斯近年來更多的還是把國際戰略競爭的重心放在地緣政治和軍事領域。實際上,俄羅斯在大國戰略競爭中存在不只一塊「短板」,經濟結構失衡、金融自主性低、對國際油價的過度依賴等都極大限制了俄羅斯的國際戰略影響。俄羅斯長期形成的「慢性病」不可能用空襲敘利亞這一劑「猛葯」迅速全面地治癒。

鳳凰大參考文章為鳳凰國際智庫獨家出品,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及作者姓名,違者必究。

推薦閱讀:

該出手時毫不手軟,俄羅斯又在美國後院下了一招狠棋
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恩恩怨怨
俄羅斯的「天涯海角」在哪裡?
第一代俄羅斯聯邦人怎麼看普京?——我對一位俄羅斯女博士的訪談
中俄北極最大天然氣項目投產,400萬噸輸往中國

TAG:俄羅斯 | 空襲 | 羅斯 | 敘利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