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臆想:第三次世界大戰由中國挑起?

 ImaginingWorldWarIII--In2034    設想一下:2034年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海參崴——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地點最有可能在亞洲,以現任霸主美國和挑戰者中國之間的衝突為爆發點。好消息是中國並不想在現在和可預見的未來發動戰爭,主要原因是北京很清楚機會沒有站在他這一邊。但是,如果我們展望未來20年,形式會在2034年發生重大轉變。    NOTNOW    不是現在    Therearethreereasonswarisunlikelyanytimesoon.    短期內,不可能有戰爭的三個原因:    首先,儘管國防預算每年以兩位數增長,中國的軍事力量仍然明顯落後於美國。中國要花15~20年才能追上或接近東亞沿海的美日盟軍。    第二,就所有關於相互依存的談話而言,中國反而更依賴美國。  中國仍嚴重依賴於美國及其盟友(歐盟和日本),因為它們是中國的主要出口市場,也是中國先進科技技術的來源。總的來說,隨著貿易佔GDP的比率穩定在53%,中國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非常高。中國進口了許多重要的原材料,比如說石油和鐵礦石。    因為大部分商品進口是通過海路運輸,所以中國的海上封鎖極為脆弱。而在有重大衝突的情況下,很可能會由美國設置海上封鎖。出於經濟和戰略原因,中國政府奉行政策以減少對國外市場的依賴,試圖從出口導向型模式轉變為增長國內來源。  中國也致力於在毗鄰的國家和地區獲取原材料,如中亞、俄羅斯和緬甸,以減少對海產物的依賴。然而,至少在未來的15~20年來,中國對西方主導的全球經濟體系的依賴仍然非常明顯。    第三,中國要面對的不僅僅是美國,還有美國的亞洲盟友(包括日本和澳大利亞,或許還有印度)。因此,中國至少需要一個大國盟友和一些小盟友。中國是否敢挑釁美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北京和莫斯科,他們來自於歐亞大陸地緣政治集團。現在這種情況正在發生,但它還需要花費更多時間。    底線是:在未來15~20年內,亞洲不太可能發生一場大戰,因為北京將會很謹慎地玩遊戲。即使爆發軍事衝突,也將是短暫的,因為美國會很快打敗中國。然而,在2030年,平衡必然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但前提是中國會在以下方面成功:    1)關閉與美國的軍事差距;    2)減少經濟對西方市場和海外原料資源的依賴;    3)建立聯盟。  

2034年:印太聯盟對抗歐亞聯盟    Thereisaninfinitenumberofalternativefutures.WorldWarIIIeruptinginAsiamaynotbethemostprobableone,yetitisnotthemostimplausible,either.    未來有無數種可能。第三次世界大戰未必最有可能爆發在亞洲,但這並非最令人難以置信。    Let"simaginethisscenariofor2034.    讓我們設想一下2034年的情形。    中國越來越擔心印度的綜合國力增長,而他在四年前已經統一了台灣。印度2030年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更重要的是,印度擁有更年輕的人口和更活力的經濟,比中國發展更快。印度大力進行軍隊現代化建設,這在幾年內會被中國提出嚴峻挑戰。  隨著中印競爭亞洲霸主地位創下新高,北京決定先發制人,先於新德里關閉實力差距。這就有點類似於德國1914年擔憂薩拉熱窩危機後,俄羅斯戰略能力的穩步上升會促使柏林決定支持戰爭。德國領導人有一個信念,截止1917年,俄羅斯會完成軍事現代化項目,並關閉機會窗口。    引證印度干涉西藏和越過喜馬拉雅邊界的入侵行動,中國軍隊主動在邊界地區發動攻勢,並襲擊印度海軍和空軍基地。  進攻印度就意味著與日本開戰,因為東京和新德里在2031年簽訂了共同防禦條約,它能完全規避來自中國的攻擊。在進攻印度的同時,解放軍海軍佔領了釣魚島,同時試圖佔領琉球群島。    2032年,美國將軍隊撤離日本,希望日本印度能夠締結條約。而在2029年,日本事實上已經成為了核武國家,足以阻止中國。相反,中國會有一場豪賭:美國會產生一個新的孤立主義模式,不會站在日本這邊。  然而一番猶豫後,美國終究會介入戰爭抗衡中國。這可能是1914年7月事件的重演,當德國發動對法國俄羅斯的戰爭時,柏林錯誤地認為倫敦會袖手旁觀。    美國兩個太平洋盟友(澳大利亞和菲律賓)以及三個北約成員國(加拿大、應該和波蘭)向中國宣戰。因此,反中國的印度—太平洋聯盟將會出現,它由美國、印度、日本和其他盟國組成。    中國在這場戰爭並非是一個人。2025年,中國、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克基斯坦、土庫曼和巴基斯坦簽訂了歐亞條約。歐亞條約已經成為了政治集體防衛協定,它是上合組織的軍事機構。蒙古被迫在2033年加入該條約。    俄羅斯從北部確保了中國的安全,並向中國提供原材料和軍事裝備,同時還派遣了戰鬥機飛行員和無人機駕駛員等軍事人員編入解放軍進行戰鬥。除此之外,俄羅斯直接參与印度洋-太平洋戰區的可能性是最小的。莫斯科主要關注的是歐洲東部地區,特別是烏克蘭。  歐盟和北約掌握了烏克蘭的親西方力量,他們試圖重新奪回對烏克蘭東部和南部地區的控制權。在亞洲戰爭爆發前,這些地方已經影響了俄羅斯。雖然俄羅斯和歐盟/北約沒有正式敵對行動,卻被捲入了在烏克蘭的代理戰爭。   從戰爭方式來說,第三次世界大戰截然不同於20世紀的主要衝突。首先,主要參戰國將會是核大國。意識到使用原子彈會導致相互滅絕,交戰雙方會避免使用它們。這不同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因為雖然交戰雙方都持有大量化學武器,但因為害怕報復而不會使用它們    核武器也可能對常規戰爭產生調節作用。特別是一個國家的中心地區遭到侵犯或主要城市遭到轟炸時,他很有可能使用核武器最為最後的手段。了解到這一點,交戰一方是不可能把對方逼至角落裡。戰爭很有可能涉及主要作戰地的周邊地區,而遠離人口稠密區和工業區。  而且,軍事戰略家也會記住大幅度進攻亞洲大陸總會失敗這個歷史教訓。所有這些因素將導致海洋、空氣、貧瘠的山區、外太空和網路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    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另外一個特點是,可能會使外交和國際機構繼續運作,以此作為交戰雙方的有效通信渠道。幾十年來的國際制度建設證明了它並非完全是白費力氣的。雖然未能阻止戰爭,國際機構至少能限制戰爭的範圍和調和戰爭的影響。  甚至於兩個敵人之間的貿易和金融交易在某種程度上能通過中立國進行,如韓國、新加坡和土耳其。這就是經濟上相互依存的終極證據,也是戰爭並一定相互排斥的最終證據。    也許我們能見證所謂的「世界大戰精簡版」是什麼。例如,它可能不需要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的總動員。在這些方面,第三次世界大戰更類似於西拔牙連續戰爭或18世紀的七年戰爭,而不是上個世界的兩次世界大戰。  事實上,第三次世界大戰涉及的傷亡水平會相對有限,也不需要完全動員物質資源。與過去的消耗戰相比,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資源的迅速枯竭,過去的消耗戰只會持續幾年。如果戰爭沒有到難以忍受的程度,社會可以試著忍受它。因此,第三次世界大戰有可能會成為另一場持續30年甚至於50年的戰爭?    儘管如此,第三次世界大戰還是會有風險。在某些時候,沒有指定戰鬥區和行為準則的「人性化」低強度戰爭有可能會退化成更傳統的流血事件,從而導致人員傷亡慘重。而且,不能排除升級為核戰爭的可能性。不論結局如何,第三次世界大戰都一定會終結我們所知道的世界。

(來源於強國網)


推薦閱讀:

敘利亞之殤:第三次世界大戰距離我們有多遠?
【第三次世界大戰(WW3)下】

TAG:中國 | 世界 | 世界大戰 | 第三次世界大戰 | 臆想 | 外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