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問題有可能安南化

從目前趨勢來看,台灣問題有較大可能向安南化的方向發展。這一兩岸關係發展的趨勢與大陸目前力圖推進的路線圖有關。當然,兩岸各方對有關問題的認識、應對策略和外部因素等等決定了台灣問題安南化能否最終實現。本文試從旁觀的立場,從純博弈的角度,對此作一分析。

  一、台灣問題的長期化與安南化異曲同工

  在中國歷史上,中原朝廷與一些邊陲之地如安南、高麗等之間曾有過長期的博弈。有時這些地方成為中國的一部分,有時又分離出去了。作為力量弱小的邊陲之地,它們常採用的策略就是見機而作,順勢而為,每逢中原動亂,便乘機擁兵自立,而每逢中原塵埃落定,便奉表稱臣。屢服屢叛,經過長期博弈,導致中原朝廷逐漸默認其分離事實和存在的合法性,最後出現歷史機遇,一一變成了完全獨立的國家。對這種靠自身力量,以小博大、順勢而為、通過長期博弈而最後分離出去的方式,我們不妨稱之為安南化。

  安南化實際上是一個溫水煮青蛙的過程。這一過程具有兩個方面的效果:一是由於對邊陲之地主權長期的名存實亡,而導致中原政權對該地的主權意識的自然消退。長期的事實分離、對抗、妥協、屢服屢叛和勞師糜餉,最終導致了中原朝野的疲勞和「正視現實」,將其看成化外之地,失去亦不感到痛惜。二是邊陲之地與中原地區長期的分離,而導致該地人民的本土自主意識日漸增強和曾經隨征服而被注入的中國意識的減弱,也即導致逐漸的「去中國化」。

  台灣問題的長期化與歷史上的安南化有異曲同工的效果,即導致北京逐漸默認對方的事實存在和某種合法性。儘管兩岸分離才六十年,但這其中的疲勞效應就已經顯現出來。北京從「一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卻到「兩岸同屬一中」的立場,再到近年來一些大陸智囊主張再退到承認對方國號,就反映了這一長期化的潛移默化的實際效果。

  台灣問題的長期化也意味著台灣內部逐漸的「去中國化」。在國家的認同上,日久情疏是一個普遍法則。如當年美國獨立戰爭的支持者,大多是英國移民的後代,今日在國外的中國移民的後代,普遍拒絕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都反映了這一點。在台灣,隨著時間的推移,老一代有中國情結的大陸籍人士逐漸消失,占人口大多數的本土籍人口和在本土出生的大陸籍人士的後代已日益認同台灣的本土意識,島內分離自主的意識日益強化,對中國的認同日益減弱。

  二、統一路線圖及其不同解讀

  近年來,在大陸有一份兩岸統一的路線圖,即由經貿交流,到軍事互信,到和平協議,再到一國兩制,一步一步,最終實現兩岸統一。這份路線圖似乎已經成為目前大陸官方的長期對台戰略。

  對於這一路線圖,大陸、國民黨和民進黨三方有不同解讀。大陸當然堅信這一路線圖能最終實現統一目標,因而力求將台灣引上這條路線。而民進黨則堅信,這是大陸的陰謀,因而堅決拒絕。只有國民黨對此有不同認識。馬英九關於台灣安全的三道防線(兩岸和平制度化、國際社會的支持和台灣自有的軍事力量)中的第一道防線「兩岸和平制度化」,說的就是軍事互信與和平協議。在國民黨看來,如果台灣能夠與大陸達成軍事互信與和平協議,實現兩岸和平制度化,則台灣的安全便有了第一道防線的保障。如果再加上另外兩道防線,台灣便可以維持事實獨立的狀況。

  這一來,我們就看到一個奇特的景觀:在遠期評估上,大陸和民進黨所見略同:如果循這一路線圖,兩岸將最終實現統一。在近期操作上,大陸與國民黨有交集:雙方都願意簽署軍事互信與和平協議。在終極目標上,國民黨與民進黨有共識:維持台灣的事實獨立。

  可見,關於這份統一路線圖,存在著截然相反的兩種評估。大陸和民進黨看法一致:如果按這一路線圖,台灣將失去獨立。國民黨看法相反:如果按這一路線圖(至少按這一路線圖前幾步),台灣將維持事實獨立。從邏輯上說,兩種截然相反的評估不可能同時都是正確的。要麼大陸和民進黨的看法是正確的,要麼國民黨的看法是正確的。

  其實,台灣國民黨的認識,從策略上看,更接近正確一端。與許多大陸人所期望的結局恰恰相反,如果台灣人接受這一路線圖,則意味著台灣問題的長期化,即台灣問題向安南化方向發展,而可能最終導致兩岸的分離。下面我們將分析為什麼。

  三、統一路線圖的推進和台灣的操盤應對

  讓我們假定,台灣是由一個精明的博弈者操盤。作為一個精明的博弈者,他會認識到兩岸力量對比的懸殊和台灣自身力量的不足,會儘力利用今日大陸統一路線圖中對台灣有利的地方,採用務實策略,爭取實現台灣利益的最大化。他也會在下列兩種操盤策略之間作出權衡:

  假定大陸的路線圖始終不變,則台灣最佳操盤策略無疑是,台灣在路線圖中的每一階段都爭取時間的最大化和利益索取的最大化,即力爭每一步都讓大陸耗時費日,並給台灣以足夠的補償(如經濟讓利或國際空間鬆綁)以換取台灣接受大陸的路線圖。倘若每一步都耗上幾十年,則全過程走下來,就得一二百年。而今日大陸既然也願意花五十到一百年,並願意不惜代價,來誘使台灣走這一路線圖。這對台灣當然是天大的好事。這等於是使台灣問題期長久化而向安南化方向發展。另一點好處是,在討價還價中所獲得的巨大補償,也有助於台灣打造另外兩道安全防線:累計獲得的巨大經濟實利有利於建立第三道防線,即購置更先進的軍備,增強台灣的拒統武力,累計增大的外交空間有利於建立第二道防線,即擴大台灣的國際支持。當然,作為精明的博弈者,他會在每一階段,在離大陸忍耐的臨界點不遠處見好就收。這種明推實就、步步延阻、儘力索取、見好就收的策略,可使台灣爭得時間,獲得實利,暗增拒統謀獨實力,又不至於使大陸動武。

  假定大陸的路線圖可能會變,則選擇有所不同。第一種操盤策略雖然能使台灣利益最大化,但不是沒有風險的。因為倘若在未來某一天,大陸看穿台灣的把戲,拋棄今日的路線圖,而採用「畢其功於一役」的路線,則台灣等於前功盡棄。要避免這種不可預見的情況發生,唯一可靠的選擇就是馬英九所看到的,趁大陸尚在溫柔時,較早地達成兩岸之間的某種政治協議,即構築起安全防線中第一道防線「兩岸和平的制度化」。倘若台灣如此選擇,則兩岸關係的發展,可能會呈現如下過程:

  台灣在充分利用今日大陸的對台政策,獲取儘可能多的利益之後,「勉為其難」地與大陸簽署兩岸和平協議。於是在萬眾歡呼中兩岸進入長期和平局面,由此不排除兩岸領導人共獲諾貝爾和平獎。接下來的問題是:對台灣來說,因自身力量弱小,除非大陸出現內亂而有機可乘,當然不會違約而宣布獨立。這樣一來,除非大陸想結束這一階段,否則,兩岸間的事實分離將一直存在下去。倘若如此,這就變成了一個溫水煮青蛙的過程,等於是以時間換空間。台灣當然樂觀其成。

  則隨著時間推移,大陸無法接受永久的兩岸分離。當大陸不願再繼續停留在和平協議階段時,假定台灣不讓步,則兩岸會有一戰。讓我們假定台灣因勝算不大而委曲求全,接受一國兩制。如此則大陸如願以償。多年來,大陸上下將一國兩制當成國家統一的法寶。在許多人看來,只要台灣接受一國兩制,就標誌著國家統一大業完成了。其實,這不過是一些人的一廂情願而已。下面我們會分析為什麼。

  四、節節勝利和溫情脈脈下的安南化

  不難明白,兩岸關係的發展如果按上述路線圖走,倘若一切順利,則至多意味著在節節勝利、萬眾歡呼中,大陸以溫和的方式和長期的過程,贏得名份上的統一。屆時,在一國兩制的名義下,台灣之於大陸的關係可能會是下列幾個選項之一:(1)邦聯制,或聯邦制,一中兩憲或三憲,一國兩府之類。一中屋頂,地位平等,互不統屬。(2)蒙藏化,類似於清朝時蒙古和西藏之於中國的關係,不如附屬國那般獨立,但比內地各行省更自主,軍政自理,且擁有一定的對外關係。(3)藩鎮化,類似於古代藩鎮,或民國初的地方割據,明尊中央而自行其政。

  上述一國兩制只是名義上統一,無論哪一選項,台灣均是軍政自理,事實獨立依舊。一國兩制其實古已有之。歷史上的郡縣制與分封制或土司制的並立,就是兩種不同制度在同一國家裡並存。甚至藩鎮割據也可以看成是一國兩制的一種形式。雖然割據一方的邊陲之地未必會有問鼎中原之志,但卻難免不會有分離之心。這就是說,一國兩制對彈丸之地而無一兵一卒的香港有用,而用在孤懸海外和自擁武力的台灣則是另一回事,因為台灣即便接受一國兩制,實際上仍等於是歷史上擁兵割據一方的藩鎮或封國。

  有人會說,只要台灣獨立,大陸就會依據反分裂法動武。然而,事情不是他們想像的那麼簡單。讓我們假定兩種相反的可能性。如果台灣拒絕大陸的路線圖,而導致大陸轉向強勢路線。台灣將面臨大陸動武的危險,安南化道路被台灣人自己堵死了。

  如果台灣接受大陸的路線圖,情況則是兩樣。台灣的節節抗退和委曲求全,會造成大陸節節勝利的表象,使大陸贏得面子。對於一個溫順的台灣和節節推進的路線圖,大陸感覺良好,自我陶醉,不可能對之動武。當台灣接受了一國兩制後,國家已經在形式上統一,目的已經實現,天下太平和諧,大陸也失去對台灣動武的理由。

  古代的安南和高麗、清朝的外蒙和西藏,在機會尚未到來時,他們是臣服的,中原朝廷無理由對之動武,而一旦天下有變,機會來臨,他們趁機而反時,中央政權要麼已經崩潰或自身難保,要麼群雄混戰,已無力阻止其分離。

  可見,對台灣而言,無論接受和平協議還是一國兩制,可看成是一種等待未來機會的生存策略,好似腳踏兩隻船:進可見機獨立,退可維持現狀。這也好似是站在通向終極目標的階段性跳板上:若有機可乘,便跳向獨立;如沒有,則停在原地,繼續安享和平協議或一國兩制下的事實獨立,延續時間換空間的過程。多年來,北京指責達賴喇嘛關於在中國憲法下西藏高度自治的要求是想以此作為跳板,實現西藏獨立。如果這種說法成立的話,那麼對於軍政完全自理的、有更大自主權的、天塹相隔的台灣,這豈不是更可以作為跳板?

  當代世界發展加速,觀念變化加快。二戰結束才幾十年,和平、自由、平等、民族獨立、住民自決、人權至上等觀念就日益被人接受,兩岸分離才六十年,大陸就表現出疲勞和正視現實。這意味著,在古代需要數百年的安南化分離過程,在今天台灣再有五十或一百年的時間可能就足夠了。

  甚至,台灣不需要過分介意今日在台灣執政的人是否有中國心,只要存在一定的在野制衡力量即可。因為時間可以沖淡一切,包括國家認同。縱使今日的馬英九尚有某些中國意識,二十年後,當後起之秀都是本土籍或在本土居住已有三代四代的人,情況自然會兩樣。北京和民進黨都不明白,今日國民黨從大陸所獲得的一切利益輸送,無論是否是「統戰陰謀」,對台灣其實都是多多益善,因為台灣由此而增長的實力會成為台灣未來世代實現自身目標的資源。要指望一個在台灣居住已有三代或更久的群體會更認同其祖先的故國,而不是台灣,顯然只是一些大陸人的一廂情願。

  甚至,台灣並不需要由一個老謀深算的人操盤,只需要順著大陸推進其路線圖的推力,聽其自然,不自殺性對抗即可。前蘇聯和南斯拉夫的加盟共和國在獨立之前的相安無事和後來的分離就是典型例子。它們甚至還不是自擁武力的藩鎮或封國,也沒有誰在幾十年前就為它們謀划了百年大計。因為長期的分治本身就是未來分離的基礎。所謂安南化,其根本秘訣就在這裡。

  四、台灣問題安南化的動力、阻力和有利因素

  今日台灣問題安南化與歷史上邊陲之地脫離中國的過程不完全相同。歷史上的安南化的主要動力來自於邊陲之地本身,而今日台灣問題安南化的主要動力則是來自於大陸,來自於今日大陸力圖推進其路線圖的努力。而台灣問題安南化的阻力卻是來自民進黨,至於國民黨則是樂觀其成!這真是一種古今罕見的博弈。

  台灣問題能否安南化,不僅取決於大陸的推動力有多大,也取決於民進黨的阻力有多大。當然這並不是說,今日台灣內部藍綠相爭,拒絕大陸的路線圖,台灣即刻就會有安全風險。實際上,在近期存在諸多有利於台灣問題安南化的因素:

  (1)大陸近期的首要目標是發展經濟。大陸在江朱主政時期,曾對台灣採用過武力恫嚇,在遇到台灣的激烈反彈後,北京之所以沒有兌現恫嚇,是因為在權衡「發展」與「統一」兩個目標之後,作出了優先發展、暫緩統一的選擇。這一選擇今天仍然是北京的基本國策。

  (2)今日大陸視國民黨為統一的同盟者和依靠力量,試圖不惜代價去左右台灣民意,以削弱民進黨的政治基礎,支持國民黨當選。這就使得台灣藍綠相鬥對台灣來說會有近期好處。每一次藍營當選,都會被大陸看作自己的勝利。於是在大陸涉台部門慶功嘉獎的歡呼聲中,台灣獲得了安全、時間和更大的讓利讓步。可見,台灣由藍營執政比由綠營執政,更有利於台灣問題的安南化。

  (3)大陸目前的頂層決策體制是「常委共識制」。在這種決策體制下,除非出現極端情況,北京發動一場戰爭的可能性較小。因為它不象毛澤東或鄧小平式的強人統治可以獨斷專行,力排眾議,也不象現代的總統或內閣制那樣可以個人全權負責。

  (4)今日大陸政治體制改革舉步不前,台灣卻已經實現了民主選舉。這使台灣佔有了政治道德高地,導致一部分大陸精英和民眾對台灣的民主制度心生仰慕,台灣的形象已悄然由「分裂者」一變而成了「民主榜樣」。既是榜樣,自當愛護,而非摧毀,更何況還有人想借重這一榜樣來推動大陸民主化。而大陸自身問題的增多和民主訴求的升溫也分流了大陸人對國家統一問題的關注,從而減輕了針對台灣的壓力。這樣就無形中構成了對台灣來說是在三道防線之外的第四道安全防線。在大陸實現民主化之前,這道人心防線會一直起作用。

  (5)美國軍事力量在東亞的存在,對大陸仍有威懾作用。而大陸對自身「核心利益」的泛化認識和不當處置,對台灣也是有利的。曾有台灣人在朝韓局勢緊張時稱,朝鮮對中國是如何重要,台灣倒是沒那麼重要。不難理解,對台灣而言,挑動北京在朝鮮、東海和南海與人較勁,對台灣意味著:一可轉移對台灣的壓力,二可使美國軍事力量在東亞滯留和集結,從而構成對大陸的制衡。雖然從總的趨勢看,美國的力量在消退,中國的力量在增長,但中美兩國軍事力量對比的現有格局不可能很快改變。

  上述對台灣有利的因素可能會存在一段時間,也許十年二十年。不過,無近憂不等於沒有遠期風險。如果大陸持續的溫情攻勢始終未見進展,即不能推進到大陸統一路線圖的軍事互信或和平協議階段,而上述對台灣有利的主要因素又一一消失,則大陸對台政策終將會反轉。一旦大陸拋棄現有一廂情願的路線圖,而採用更老成的戰略,如當年清朝收復台灣的路數,這對台灣就意味著通向獨立的安南化道路的消失。

  可見,從長遠來看,台灣問題安南化的可能性如何,受制於兩點:一是大陸自身對現有統一路線圖的認識是否會改變,能否堅持到底;二是台灣能否在大陸對台路線改弦易轍之前,各派達成共識,以某種妥協而與大陸達成一種政治協議,即按馬英九的思路,借制度化的定型效應而使兩岸現狀的維持長期化。

(轉載本文請註明「中國選舉與治理網」首發,以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apps_svy_mood { width: 609px; text-align: center; } #apps_svy_mood .apps_svy_mood { width: 509px; margin: 10px auto; padding: 0px; } #apps_svy_mood ul {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apps_svy_mood .mood { width: 50px; height: 50px; margin: 0 auto; } #apps_svy_mood li { width: 80px; float: left; text-align: center; list-style: none; position: relative; } #apps_svy_mood .mood_result { width: 50px; height: auto; margin: 0 auto; padding: 0px; } #apps_svy_mood .mood_result .ft { padding: 0px; position: relative; margin-bottom: 0px; left: 1px; *left:0px;_left:0px;color:#000000;font-size:12px} #apps_svy_mood .mood_result .ft_b { padding: 0px; position: relative; margin-bottom: 0px; left: 1px; *left:0px;_left:0pxcolor:#EE0000;font-size:12px;font-weight:bold} #apps_svy_mood .mood_result .bar { width: 10px; height: 52px; border: 1px solid #DADADA; padding: 0px; background: #fff; position: relative; margin-bottom: 5px; left: 20px; *left:0px;_left:0px} #apps_svy_mood .mood_result .bar .bg { margin: 0px; padding: 1px; height: 0; background: url(images/bg.gif) repeat; width: 8px; position: absolute; left: 0px; bottom: 0px; line-height: 0px; font-size: 0px; } #apps_svy_mood .mood_nopd { width: 50px; height: 50px; margin: 0 auto; background: url(images/show1.gif) no-repeat; } #apps_svy_mood .mood1_nop { background-position: -6px -202px; } #apps_svy_mood .mood2_nop { background-position: -68px -202px; } #apps_svy_mood .mood3_nop { background-position: -130px -202px; } #apps_svy_mood .mood4_nop { background-position: -194px -202px; } #apps_svy_mood .mood5_nop { background-position: -257px -202px; } #apps_svy_mood .mood6_nop { background-position: -321px -202px; } #apps_svy_mood .mood7_nop { background-position: -382px -202px; } #apps_svy_mood .mood8_nop { background-position: -444px -202px; } #apps_svy_mood .mood_opd { width: 50px; height: 50px; margin: 0 auto; background: url(images/show1.gif) no-repeat; cursor: default; } #apps_svy_mood .mood1_op { background-position: -6px -146px; } #apps_svy_mood .mood2_op { background-position: -68px -146px; } #apps_svy_mood .mood3_op { background-position: -130px -146px; } #apps_svy_mood .mood4_op { background-position: -194px -146px; } #apps_svy_mood .mood5_op { background-position: -257px -146px; } #apps_svy_mood .mood6_op { background-position: -321px -146px; } #apps_svy_mood .mood7_op { background-position: -382px -146px; } #apps_svy_mood .mood8_op { background-position: -444px -146px; } #apps_svy_mood a { width: 50px; height: 50px; display: block; margin: 0 auto; } #apps_svy_mood a.moodd { background: url(images/show1.gif) no-repeat; } #apps_svy_mood a.mood1 { background-position: -6px -202px; } #apps_svy_mood a:hover.mood1 { background-position: -6px -146px; } #apps_svy_mood a.mood2 { background-position: -68px -202px; } #apps_svy_mood a:hover.mood2 { background-position: -68px -146px; } #apps_svy_mood a.mood3 { background-position: -130px -202px; } #apps_svy_mood a:hover.mood3 { background-position: -130px -146px; } #apps_svy_mood a.mood4 { background-position: -194px -202px; } #apps_svy_mood a:hover.mood4 { background-position: -194px -146px; } #apps_svy_mood a.mood5 { background-position: -257px -202px; } #apps_svy_mood a:hover.mood5 { background-position: -257px -146px; } #apps_svy_mood a.mood6 { background-position: -321px -202px; } #apps_svy_mood a:hover.mood6 { background-position: -321px -146px; } #apps_svy_mood a.mood7 { background-position: -382px -202px; } #apps_svy_mood a:hover.mood7 { background-position: -382px -146px; } #apps_svy_mood a.mood8 { background-position: -444px -202px; } #apps_svy_mood a:hover.mood8 { background-position: -444px -146px; }
推薦閱讀:

王炳忠:台灣年輕人的恐懼根源於官方的「去中國化」教育|台獨|太陽花學運
中國台灣第三代試管嬰兒基本攻略
台灣這八年來到底失去了什麼
台灣晶元代工業為什麼比大陸領先很多?
資本市場及創新性產品的台灣經驗(下)

TAG:台灣 | 台灣問題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