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理財真理:不賠錢就是賺錢

2012理財真理:不賠錢就是賺錢2012年,肯定是波濤起伏而充滿戲劇突變的一年。瑪雅文化的支持者,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格雷格·布雷登的理由是,「依據物理學證據、量子理論和歷史趨勢預計,在2012年有可能出現大毀滅或強大的新世界,太陽黑子和太陽風暴意味著這種變化的來臨。」經濟領域中上演災難片《2012》也不無可能。星座小王子在對今年各大星座運勢的預判中也不忘經濟,這位占星學的高人說:「從經濟角度看,如果美國政府與歐洲各國的舉債、金融機制與運作沒有做正向的改變,過去的借貸透支都會在2012年結算,不願面對的事實終要面對。

他的理由是:年初海王星進入雙魚座,海王星是一顆軟弱無力的星,容易導致於事情的兩極化,不是極端的美好,就是極端的悲慘。《錢經》的理由一點也不玄——經濟發展變慢,一時難以改變;股市賺錢變難,未來三到五年;通脹變得平常,放鬆錢未必能放出牛(市)。

所以——2012的理財真理是:不賠錢就是賺錢。如何躲過這部災難片《2012》,《錢經》提供簡單利落的五招:1.現金為王2.債券是個好東西3.保住你的穩定收入4.如果要投股市,務必尋找確定性標的5.對沖你的風險

對2012的五個詰問

貨幣政策真的能救市嗎?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央行的貨幣政策走向成為繼CPI指數之後老百姓最為關注的市場信號。4萬億之後,股市、房市、玉石和藝術品市場雞犬升天的景象讓人們記憶猶新,第一次深刻意識到只要錢多,什麼都會水漲船高。然而,為了抑制一起水漲船高的CPI指數,央行從2010年1月開始緊縮貨幣,進入2011年上半年,存款準備金率更是以每月一次的頻率加速上調,達到21.5%的歷史高位。連續的緊縮政策迫使CPI指數在2011年7月沖高後出現拐點,但實體經濟的缺錢問題也很快集中爆發,甚至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殺傷力還要大,而資本市場更是從2010年年底以來都未走出像樣的行情。自此,人們對政策市的理解更加深入,並相信只要貨幣政策開始轉向,股市的好日子就不遠了。市場中的機構投資者也越來越多的關注宏觀經濟政策方向,而這種情況在成熟市場中是沒有的。

也許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特色,但這一邏輯是否經得起推敲呢?2011年11月30日晚間,在市場猜測和爭論了幾個月之後,央行終於宣布自12月5日起下調各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個很多人看來實質性的利好消息僅僅帶來了一天的普漲行情就繼續下跌,12月5日這一天更是進一步吞噬了消息放出後的所有漲幅。

當然,病去如抽絲,這是給重病患者開的第一劑葯,接下來就要看這葯能不能持續吃。多年以來,央行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一直在「保增長」和「抑通脹」兩者之間尋求平衡,但金融危機之後,由於非常時期採用的非常手段,政策在兩者之間的選擇就顯得更加糾結徘徊。

為防經濟衰退而開閘放水,但流動性泛濫引發的通貨膨脹又讓老百姓怨聲載道;現在好不容易通脹得到初步抑制,經濟又被緊縮政策壓得透不過氣來,回落趨勢明顯。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通脹的緩解的確為貨幣政策的微調提供了空間,但這並不代表貨幣政策徹底轉向,只是因為前面收的太緊了。微調以後資金面得到了一定的緩解,假如經濟增速能維持在9%以上,那麼通貨膨脹在2012年二季度又會重新抬頭,政策也會重新開始以抗通脹為主,所有的問題只會重複再重複,而沒有一個根本的解決。」

顯然,國家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調控依據是整個宏觀經濟的運行狀況,而不是股市。所以在這一前提下,放鬆貨幣這劑葯是不可能持續吃的。這就像重症的病人躺在那等死,好容易等來的一劑良方卻沒有足夠的藥量鞏固療效,體弱之人又怎經得起病情的反覆?而更深層次的問題是,我們只知道拿劑猛葯來吃,這葯是否對症所下,真的能起死回生?

想知道這個答案其實不難,既然把貨幣供應量作為孕育牛市的前提條件,那我們就來對比歷史上幾輪牛市出現時貨幣供應量的情況。最典型的就是2006年正式起步的那輪「黃金牛市」,當時的貨幣供應量並不旺盛,跟現在比相差很多,但2006年市場的資金卻仍然比較寬鬆,這是為什麼呢?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認為:「關鍵原因是2006年經濟總量增速很高,但經濟對資金的需求很少,因為在2006年的時候私營部門的投資意願很低,企業把少量的錢投入生產,就能產生較高的利潤,實體經濟中資金使用的效率很高,這從當時規模巨大的貿易盈餘數字就能很好的表明這一點。」

根據這樣的邏輯,高善文進一步做了解釋:「這樣的觀點不僅可以解釋2006、2009年的兩輪牛市,中國上世紀90年代的兩輪牛市也一樣,宏觀經濟快速增長,不是帶來了資金,而是反映了私營部門的投資意願顯著下降。從這個角度看問題,未來三五年我們認為私營部門投資意願總體上是上升過程,(去槓桿化是很確定的方向),而未來一段時間之內可能出現的資金緩解也是階段性的,看得稍微長一些,通貨膨脹捲土重來,資金供應重新從緊,合併這兩種因素,將來基本上可以排除比較大的單邊牛市的可能性。」

由此看來,想借貨幣政策轉向迎來久違的牛市行情多少有點一廂情願。影響股市行情的因素複雜多樣,貨幣供應只是其中一環,也並非本質,松貨幣這劑葯果然並不對症。

我們繞得開通脹魔咒嗎?

金融危機之後,人們越來越多的把通脹與貨幣聯繫在一起。由於增長和物價之間對立統一的矛盾日益突出,出現了放鬆貨幣就推高物價,收緊貨幣就能抑制通脹的簡單邏輯。有了解決方法,似乎通脹已經不足為懼,因為中國的宏觀調控政策將長期在」抗通脹「和」穩增長「之間博弈,但這樣的博弈就真的能避免惡性通脹嗎?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滕泰在他的《透視通脹》一書中強調:貨幣對物價的真實壓力取決於流入實體經濟的貨幣流量和GDP的規模。所以,我們不能盲目誇大貨幣因素對物價的推動作用,但另一方面,我們對於貨幣對物價的潛在影響也不能掉以輕心。重要的是在目前狀況下,進一步收緊已經沒有空間,只能選擇放鬆。當前階段大型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已經達到了21.5%,這樣的高水平是遠遠超過合理值的。在未來的某個時刻,當存款準備金率降到歷史平均水平(12%)的時候,9個百分點的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將釋放10萬億的貨幣,這10萬億並不是普通貨幣,而是中央銀行釋放給商業銀行的,所以我們把它叫基礎貨幣,原因是它們可以釋放出更大規模的流動性,放大的倍數稱為貨幣乘數。以中國現有的貨幣乘數3.97計算,10萬億貨幣將派生出近40萬億的流動性。

滕泰在書中提醒大家,如果這潛在40萬億的流動性沒有找到出路,對物價的潛在影響就無法消除,唯有通過多年的經濟增長、產能擴張才能消化,假設這40萬億的貨幣需要完全通過GDP的增長對沖,以中國2010年的GDP水平40萬億來計算,中國的GDP需要達到80萬億,方可平穩消化這「籠中虎」帶給物價的衝擊。如果進一步假定中國未來GDP年均增速為8%,那麼GDP從40萬億增長到80萬億需要整整九年!

數據所表現出的結果是觸目驚心的,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也表示:「未來兩三個季度高通脹的風險的確已經消失,貨幣政策確實發揮了作用,但未來兩三年中國再一次遭遇新一輪嚴重通脹的風險是很現實的,我個人認為甚至會出現兩位數的通脹,那樣的背景下無論資本市場還是整個經濟層面會再一次出現極為嚴重的調整。」

如果更嚴重的通脹出現,政策勢會以再次的緊縮來應對,市場資金面的缺乏也必然衝擊股市,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通脹本身推高了企業的成本。

萬穗小額貸款公司董事長、原瑞銀投資銀行中國區副總經理張化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對通脹與股市的關係作了這樣的解讀:「通脹就像築起了一個成本的高台。以前買一噸煤,佔用300元資金,而現在佔用700元。商店和工廠的鋪底資金也一樣增加了。即使央行不緊縮信貸,通脹本身就是緊縮性的因素,就像卡住脖子一樣窒息經濟活動,這對股市來說顯然不是好事。而且,未來幾年不太可能有過去多年20%以上的貨幣供應量增長了,這也是壓制股市的原因之一。」

 熱錢影響真的能忽視嗎?2011年11月18日,在《經濟學人》中國峰會上,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金融系主任李稻葵曾向媒體表示,他最擔心的是兩年後匯率方面的貶值壓力。其實李稻葵對未來人民幣升值放緩甚至貶值的擔憂並不是捕風捉影,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一些跡象:首先是近期國外的金融機構在香港市場拋售人民幣資產;其次,10月份的外匯占款過去三年多的時間裡首次轉為負值;還有就是境外交易的人民幣NDF(無本交割遠期)產品,不再反映出升值的預期,而轉為貶值。不僅如此,進入12月,在購匯需求的推動下,人民幣兌美元在即期交易市場上更是連續12天盤中觸及跌停。

在社會經濟層面,這種貶值預期則表現為對內購買力降低、經濟增速放緩、低成本融資時代漸行漸遠,對外進出口貿易順差明顯縮小,反應基本面競爭優勢在減弱。準確地說,李稻葵所擔心的是人民幣貶值對中國經濟的不良影響。日信證券在2012年的投資策略報告中就集中關注了人民幣貶值預期下的熱錢流動。在過去10年中,人民幣升值預期——外匯占款增量(即熱錢的流入)——貨幣投放對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繁榮意義重大,如果升值趨勢出現變化,可能會對經濟的運行和資本市場產生釜底抽薪的作用,產生相當於貨幣緊縮的效果。

相較於一般投資而言,熱錢更關注短期的收益,帶有很強的風險偏好和投機性,來的時候,來得快、來得猛,撤的時候,撤得疾、撤得狠,因而影響很大。應該說,境外熱錢跨境流動的影響因素很多,主要還是緊盯著經濟高速增長下的高利率水平和升值預期下資產價格上漲的雙重收益。日信證券策略研究員徐海洋就認為:如果人民幣升值減速或貶值,熱錢流動的方向將出現逆轉,而目前中國經濟還不能擺脫熱錢進出的影響,熱錢進我們受衝擊,而熱錢如果真的外流對經濟的打擊更大,導致的直接結果將會是超額收益空間縮小,甚至消失,資產價格大幅調整,比如地產和股市。

經濟增速下滑趨勢能緩解嗎?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同比增長9.4%,其中,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1%,明顯回落。近期關於未來經濟增速下滑的討論層出不窮,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首先,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和出口,現在沒有一駕讓人感到樂觀。一些領域的投資已經出現了下滑,雖然房地產投資依然維持在30%以上的增速,但持續的房地產調控,成交量已經萎縮,隨之而來就是新開工投資會逐步下降。一旦房地產投資增速下降,整個固定資產投資就面臨一個下滑的態勢,實際消費增速水平也已經回落到了2006年的水平。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提出:「與歷史上兩次宏觀調控政策對消費的影響相比,2004和 2008年調控之中消費都是顯著加速的,但是這一輪宏觀調控之中消費經歷了非常明顯的放慢,私營部門消費大概接近全國消費比重的40%,房地產大概只接近10%,所以私人的不明消費開支放慢,不是一個可以輕易忽略的變化。」出口增速的下降大家已經基本達成共識,雖然歐債危機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影響到實體經濟,但就歐洲的狀況來說,危機的進一步深化,必然導致出口難以大幅回升。其次,過去幾年為解決金融危機,宏觀政策極度寬鬆後的加速從緊對經濟的殺傷力也已經 開始顯現。當初的4萬億並沒有有效流入實體經濟的各個角落,而是集中流入了早已產能過剩的壟斷國企和並不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的基礎設施建設,有活力和創新能力的中小企業只能淪落到喝湯的份兒。但量化寬鬆肯定不是長久之計,隨之而來的通脹讓管理層如臨大敵,開始大規模回收流動性,緊縮政策步步緊逼。資金在這些壟斷企業中並不產生實際的經濟效益,但卻在緊縮環境中仍能拿到銀行的貸款,而真正體現效率的中小企業卻得不到公平的對待,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於是民間借貸成風,這些企業被債務問題拖入惡性循環,活力被扼殺殆盡,生存堪憂。

另外,單方面的刺激需求已不能解決經濟的問題。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的觀點值得我們思考,他認為:「從表面上看中國經濟放緩是因為外部需求的疲弱,但實際上是中國經濟供給的能力在下降。經濟的發展要看兩個方面,需求和供給。我們最常說的就是刺激內需,來彌補外需不足,但光看需求是不行的。供給體現在勞動力、資本和經濟效率三個方面。勞動力成本提高、供給不足,而房價地價大幅提高使資本被佔用,同時對效率也有很大的影響,潛在的增長力已經在下降。」從關於經濟增速的三方面討論中我們不難看出,這些問題都是非常態經濟運行長期累積的結果,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結構的確是有效的解決之道,但實施起來又談何容易,還要看轉型的陣痛各方利益是否願意承受。

企業賺不到錢,股票還能玩嗎?

與資本市場關係密切的兩個方面:第一是經濟未來增長勢頭;第二就是企業的盈利能力,這直接影響股票的估值。現在經濟增速的預期已經在持續下滑,企業的盈利也必然受到影響。

深圳利升銳華投資有限公司投資經理趙英華向我們透露:「除了幾家本身的現金流比較多外,我們調研的公司大部分的利潤都受到了影響。企業的擴張需要利用財務槓桿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但是中小企業向銀行貸款限制過高,只能向信託、民間資本借貸,導致資金成本加大。銀行都是錦上添花,絕不會雪中送炭,他們更傾向於向大公司貸款」。這更多的是在宏觀緊縮的背景下,企業盈利能力受到的現實衝擊。但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國內上市公司本身的經營情況也似乎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樂觀。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陳昌華在一篇名為《沒有現金的增長》的文章里指出:「很大部分中國A股的上市公司收入和利潤增長,並沒有足夠的現金流支持。當中國經濟出現回落時,對上市公司利潤所造成的衝擊,會比預期的更嚴重」。緊接著他在文中用數據證明了這一現象,在2011年上半年,中國非金融類的A股上市公司共2132家,總體銷售收入和利潤同比分別上升了26%和20%,成績喜人,但同是這批企業,營運現金流卻同比下降6%。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反差,反映了中國經濟增長中的問題,更嚴峻的是,這一問題在過去幾年中並無太大改善,反而有惡化的跡象。也就是說,中國大多數上市公司看上去利潤增長很快,但是他們消耗了太多的資本才換來這樣的增長,高負債率不僅不能增加股東的回報率,反而會降低他們的回報率,這樣的財務狀況會導致他們抗風險能力的下降,這將是股市更大的隱患。

上市公司的質地是股市的核心,那我們就來看看目前的估值,到底什麼樣的估值水平才能與公司的基本面狀況相符。時至今日,當前全部A 股的加權平均TTM市盈率為14倍,低於2005年最低點時的18倍,僅略高於2008年最低點時的13倍。由此,不少市場人士和投資者提出當前的市場估值水平已經見底,因此市場沒有進一步下跌空間。面對我們關於估值的疑問,張化橋卻認為:「市場整體的市盈率基本上應該是社會利率水平的倒數。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普通中型企業從自由市場獲取貸款的利率可能是10%到13%,它反映了資金的鬆緊。那麼股票市場的市盈率應該在7到10倍之間。」顯然,這個標準下股市還有下跌的空間,張化橋進一步強調:「投資者不能滿足於投資一個『公平的』股票,而必須留足安全邊際。即使這個股票真的值5元,我為什麼要買一個『合理估值』的東西呢?我們必須佔便宜。用上述標準來看A股市場,我覺得基本上沒有多少長期價值,也談不上安全邊際。」

總結:想來,我們對電影《2012》的態度與對金融危機的認識簡直如出一轍。2008年底,逐漸蔓延的金融海嘯著實讓中國市場陷入恐慌,手忙腳亂中到處強調要在危急中求生存,4萬億的確是解決生存問題的大手筆,但開閘放水後的率先復甦讓很多人以為最糟糕的時期已經過去。三年來,4萬億所掩蓋的問題和它的負面效應逐漸顯現,人們卻仍然套用金融危機時的底部特徵來判斷國內資本市場的走勢。也許末日預言的確純屬虛構,但異常活躍的地殼活動和環境問題依然不能掉以輕心;也許世界經濟的二次探低已成浮雲,但中國經濟暴露出的內在危機也決不能視而不見。千萬不要以為如此宏觀的經濟探討與我等百姓無關,只要有關手裡錢財的去向和安全問題,就足以值得你我反覆詰問「2012」的可能性。

五招躲過2012

在人們開始遺忘2012的「末日預言」時,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格雷格·布雷登卻仍在不依不饒地探求這一預言的科學依據,他以瑪雅人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和預測為起點,探索今天我們都知道些什麼,並尋找科學依據,說明地球磁場即將逆轉,太陽黑子和太陽風暴意味著這種變化的來臨。他依據物理學證據、量子理論和歷史趨勢等預計,在2012年有可能出現大毀滅或強大的新世界。在權衡了這些證據之後,他說,如何選擇,在於我們自己。

《錢經》和這位布雷登先生一樣固執,在我們細數了中國股市發生「2012」的可能性後,如何選擇,也變得頗為糾結。因為「2012」只是「災難」的代名詞,那是未來3至5年中國股市向悲觀變化的可能性。就像人們發現從8000年的印度《吠陀經》和5000年的希伯來日曆,到亞洲和美洲本土的預言,這些古老的傳說都認在我們這一歷史時期將發生某些非常重大的事情。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預言中都沒有說世界將在2012年12月21日這一天結束,他們所說的是:我們所熟悉的這個世界在這個日子將進入一個變化的時期。沒錯,中國股市也將在這個特殊的年份發生著某些特殊的變化:並不對症下藥的政策反覆,難以消退的通漲魔咒,熱錢流動的逆轉,經濟下滑的必然趨勢以及企業盈利能力的隱憂

這些趨勢性的變化都讓普通投資者無能為力,但比起面臨生存危機的末日預言,投資者還無需絕望,「如何選擇,在我們自己」。

1.現金為王投資世界中的「現金」通常是指銀行存款,包括貨幣市場基金和流動性較強(可隨時提取)短期銀行理財產品。2011年12月初,股市的連續破位下跌讓崔艷這樣從來沒炒過股的人,也開始好奇地關注門戶網站的股市新聞。最近一段時間,已經有朋友在鼓動她拿些錢進去碰碰運氣了,理由很簡單,都跌成這樣了,幾年不遇的歷史大底,即使完全不懂也不會有太大的風險。

年近40的崔艷有一個幸福安定的三口之家,自己和丈夫都是國家機關的公務員,收入穩定,有房有車,沒有貸款,除了需要考慮4歲的女兒將來的教育金問題,經濟上並沒有其它的壓力,多年持家也攢了不少閑錢。完全沒有理財概念的崔艷一家從未做過任何投資,但這幾年聽著「跑不過劉翔也要跑過CPI」的時髦言論,咂摸著「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深刻道理,崔艷也開始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什麼。這幾天朋友的鼓動更讓她蠢蠢欲動,她真的應該在這時候開始自己所謂的「理財大計」嗎?

當中國人逐漸普遍接受「理財」的概念時,更多的人已經不再提「現金為王」的好處了。資產的彈性越強,其價值越高。現金是彈性最強的資產,把它換成任何其他資產,或消費時花掉,都是最方便、過程中損耗最少的,記住這個概念,它在投資世界中絕對重要。數十年前,香港的銀行體系尚在雛形階段,人們都把現鈔藏在家裡。據說當年霍英東有一次購買地皮,竟然帶了數百萬港幣現鈔去交易。現代人習慣了支票、信用卡等既方便又快捷的交易方式,對於以前的現金交易未免感到不可思議,但在霍英東青年時代的局限條件下,把現鈔藏在家裡,並非愚蠢。俗話說「親生子不如近身錢。」我們看很多香港電影里,超級富豪都有一座寶庫,內藏多種資產,鈔票就是其中一種。當然,這裡的「現金為王」並不是讓你把現鈔放在身邊,投資世界中的「現金」通常是指銀行存款,包括貨幣市場基金和流動性較強(可隨時提取)短期銀行理財產品。巴菲特投資理念第一條:保住本金,第二條:時刻記住第一條。這個在40多年的投資生涯中資產年均增長率高達20%的「股神」級人物告訴我們,投資最重要的並不是盈利,而是首先保證現有財產的安全,這是底線。如果中國股市未來3至5年很難有大的賺錢機會的話,為什麼還要冒險為這種可能性買單呢?當然,即使是熊市也能找到可以賺錢的股票,更何況從目前來看,未來一段時間貨幣政策繼續放鬆的預期仍然會給股市帶來難得的機會,但顯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抓住這些機會。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在接受採訪時就建議:「目前的時間點,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最好的理財方式就是「現金為王」。實體經濟、貨幣政策、外圍環境將長期處於非正常的狀態,諸多不確定性會導致各種理財品種波動巨大,風險加劇。當波動頻繁時,大多數人是掙不到錢的,更多的人只能在的趨勢中掙錢,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老老實實地把錢存進銀行。」

金融的問題並不像其他領域那麼簡單,它的專業性除了需要我們學一些知識、掌握一些技巧、摸索一些規律外,還需要你對市場有全面透徹的了解和長期的跟蹤,才能真正得出結論或真正了解關注的品種,而事實上,大多數人都很難做到這一點,所以就投資股票而言,聰明是不夠的,還需要智慧。對於像崔艷這樣從未有精力了解股票市場的家庭,銀行存款不需要任何投資知識,把錢存進銀行,就完成了整個動作,面對未來未知領域的不確定性,選擇「現金為王」,保住本金,就是最大的智慧。

把錢放在銀行最大的好處就是安全,但通脹的侵蝕仍是老百姓糾結的最大原因。沒錯,現金最大的敵人就是通貨膨脹,而它最佳的朋友叫做利息。在不同的時間,利率不同,通脹率也不同。我們之所以並沒有在兩年前大談「現金為王」,而在此時強調其重要性,正是基於對未來利率變化趨勢的大體判斷。經過近兩年急劇緊縮的貨幣政策,有效抑制通脹的同時也使得資金價格,也就是實際利率逐漸抬高,即使國家已經有一些放鬆貨幣的動作,但為了防止通脹重新抬頭,緊縮的政策並不會徹底轉向,實際利率仍然會長時間在高位波動,銀行存款是會有一定程度的貶值,但不會損失太多,總比懵懂入市導致虧損甚至血本無歸強太多。值得注意的是,銀行存款是防守性的投資,所得的只是微薄的利息,因此只需一條策略,就是安全第一。把本該簡單的事情搞複雜,就會得不償失,在這一點上我們無需耍小聰明。首先,選擇穩妥,而非高息的地方。如前所說,這是防守性的投資,貪圖高息,把錢存進不穩當的財務機構,就是本末倒置了。貨幣緊縮,金融機構壟斷,中小企業貸款困難,資金價格被抬升,使脫離銀行體系的金融機構如小額貸款、擔保公司、地下錢莊等迅速泛濫它們以高息來吸引普通百姓手裡的閑錢參與放貸,高達20%甚至更高的年收益率的確誘人,但缺錢——被迫借高利貸——更缺錢的惡性循環正是溫州現象的根源,一旦出現問題,毫無防禦能力的普通人,會在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里損失慘重。

其次,現金最大的優點是彈性,不是為了區區利息,捨棄了它最大的優點,為了蠅頭小利而放棄了一頭肥美的豬,你得到的會是最大的愚蠢,因此,千萬別做年期太長的定期存款,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找到「現金為王」這根救命稻草並不是目的,現金是過渡期,眼前沒有投資機會時,就要選擇現金,痴痴的等待機會。因為當到了市場足夠便宜時,持有現金的人就是皇帝,他們有能力買到最實惠的貨,從而賺到最多的錢,所以現金固然重要,但持有現金的目的,最終還是要用來購入其他有利可圖的資產。香港投資界奇人周顯這樣的高手也曾談到現金的重要性:「我們的生活需要現金,新的投機機會也需要,一個正常的投資組合應該持有一至五成的現金,當投資機會充斥時,持少點現金;投資機會不多時,持多點現金。」也許我們這次過渡期會經歷較長的時間,也許我們會錯過一些機會,但重要的正是在機會來臨之前保住本金。

2.債券是個好東西有5年炒股經驗的老何已經經歷了兩次牛熊,但最近半年的行情卻讓他迷茫起來。這5年來,老何享受過剛入市時乘著大牛市的東風輕易掙錢的喜悅,也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經歷過持續虧損的痛苦,更是在2010年複雜的震蕩市中挽回了前期的虧損。本以為自己已經在大起大落中找到了股市中的生存之道,可沒想到,2011年下半年,專家口中一再下破的歷史性底部,把老何折騰的筋疲力盡,曾經還能靠自己對股票的熱愛慶幸自己不賠不賺的尷尬成績,但現在,再次面對沒完沒了的虧損,老何徹底失去了耐心相信像老何這樣的投資者市場中仍有不少,他們熟悉市場,有經驗,關心國家政策,但過去的經歷仍不足以讓他們戰勝市場。那麼如果我們提到的中國股市的種種隱憂仍然很難出現轉機,那麼老何這樣的投資者是否也該作出相應的選擇呢?當然,常年在股市摸爬滾打的人恐怕並不容易接受「現金為王」的建議,但好在近年世界經濟的反反覆復、緊張的資金面、通貨膨脹和暴跌的股市把投資者一步步逼到了一個他們不太熟悉的地方——債券市場,而在股市不確定性加大的情況下,債券也許確實是不錯的選擇。

債主借錢給借款人,借款人寫下單據以資證明,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用語中這叫「欠單」,而在金融世界,則美其名曰「債券」。 把錢借給別人,投資者應該得到的只有本金和一部分利息,絕無其他收益而言。債券的價值正在於其期限之內給投資者帶來的真實利息收益。這些利息收益一般不具備高收益的遐想空間,也不應該出現收益不足的缺陷。相對於投資者將會得到的利息而言,投資者投入的本金比重是非常大。所以如果不用槓桿的話,債券投資沒有股票投資那種以小搏大的投入產出比,但同時風險也比股票要小。從利潤來源來看,股票的利潤所得是一個企業付完帳、開完工資、還完貸款、交完稅後的所有剩餘價值。所以,股票可以捕捉的不是社會發展中的基本收益,而是社會經濟中的額外收益。這種收益受到經濟周期影響非常嚴重。一旦世界有變,第一個感到痛苦的便是股票投資者。因為如果企業在任何方面出現預想不到的事故,首先要償還的是債權人的債務,其次才是股東,所以企業股票持有者的利潤所得權將會是第一個受到損失的。

於是,《錢經》特約債券投資撰稿人喬嘉向我們總結道:「債券捕捉的收益較股票的剩餘收益而言更為穩妥和確定。但是這種穩健的收益也同時導致了債券收益的稍低但是合理的空間。這個空間應該處於CPI以上和GDP以下。」以此標準來看,中國目前的GDP增長仍然是9%左右,2011年平均的CPI指標大概是5%,即使未來有經濟下滑的空間,回落到7%或8%,那麼債券投資的收益也能達到6%左右。也許很多人會對區區6%的蠅頭小利嗤之以鼻,但喬嘉提醒我們:「成熟的投資人應該少說收益,先說風險,在風險極小的情況下只要不做錯,我們能夠得到6%的收益已經相當可觀。這是一個社會的平均收益,當你想要12%甚至更高的收益時,首先找個鏡子照照自己,自己是什麼角色,你比中國的央企還厲害嗎?你比中國的企業家還厲害嗎,你比美國大公司還厲害嗎?很高的收益,那是妄想。」債券和普通欠單的最大區別,就是債券有公開發售的市場,可以像買賣股票一樣在市場上買賣債券,所以在債券市場上有可能得到像股票市場一樣的差價收益。而市場上債券本身的價格波動與市場資金面及貨幣政策的關係,也是我們在目前時點選擇債券投資的原因。2010年至今貨幣政策的步步緊縮,逐漸推高了市場的資金價格,利率上升,債券市場成為受益者。如今更多的人已經意識到過度緊縮可能對經濟的衝擊,央行也開始逐漸對前期的貨幣政策進行適當的微調,未來的降息預期已成趨勢,現在在利息收入較高的情況下買入債券就可能得到利息收益之外的差價收益,更重要的是,這種降息預期對債市的利好效果比對股市的利好刺激反應要大的多。2011年9月份,市場剛剛出現貨幣政策放鬆預期的時候,部分城投債發行的票面利率就能達到8%左右。當然,賺取差價的前提是對宏觀經濟政策及形勢的準確判斷,如果判斷錯誤,和股票一樣同樣存在巨大風險。所以在喬嘉看來:「對大多數人來說,固定收益類的債券並不適合做炒作的對象,那樣既費精力還有風險,普通投資者只需選擇債券,長期持有,獲得固定的利息收益足以。」那麼我們該如何進行債券投資呢?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等都會直接向社會借債籌措資金,所以投資人選擇的重點就是誰是借債人,也就是說,把錢借給誰最重要。政府發行的城投債相對安全性較高,所以相應的收益率也普遍較低,但即使這樣,我們也要考慮把錢借給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區別。仍以2011年9月城投債的暴跌為例,正是因為當時人們對部分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擔憂,導致了其整體的大幅殺跌。那麼經歷了前期的暴跌後,利率被普遍抬高,一些有經驗的投資者就可以從不同地方政府借債人的差別中,找出地方經濟實力和政府的綜合實力相對安全的品種,繼續介入。而由企業發行的企業債,就更好理解了,特別是對於之前提到的像老何那樣的股票投資人來說,在股票市場不好的時候選擇債券,同樣需要時間去研究借債人(也就是公司)的情況,做過股票的投資人的認知條件顯然得天獨厚。作為精明的投資者,我們應該設法去找出那些被人忽視,但財務狀況安全的公司購入其債券,這在市場上並不罕見。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比較特殊的一類——可轉債,同樣是由企業發行,但與股票的性質更為接近。可轉債可以在某一特定價格換取股票,如果股票的市價在期限之內上升了,持有者便可換取股票,在市場沽出,賺到股票升值的利潤;萬一股價下跌,只要公司不倒閉,持有者還可以取回本金和利息,保本兼有少許賺頭,相當於保本型基金的概念。即使可轉債不屬於固定收益類債券,有一定的技術門檻,但在目前的時點,可轉債對持有者的保障顯然大於股票,因此它可算是比較優良的股票。此外,對債券市場了解有限的投資者如果想參與債券投資,最好的辦法就是買入債券型基金,或投資於債券市場的銀行理財產品,讓專門研究債券的專業投資人幫您做投資,這樣既能享受到債券市場相對穩定的利率回報,也可以有效規避股票市場未來波動的風險,同樣一舉兩得。「債券捕捉的收益較股票的剩餘收益而言更為穩妥和確定。但是這種穩健的收益也同時導致了債券收益的稍低但是合理的空間。這個空間應該處於CPI以上和GDP以下。」

3.保住你的穩定收入24歲的陸雷剛畢業兩年,在一家中型私營企業打工,儘管每月6000元的收入讓他還算滿意,但看著北京高企的租房成本和望塵莫及的房價,陸雷覺得光靠微薄的工資收入,未來仍然很渺茫,必須想辦法在別的地方掙些錢,於是他想到了股市。其實,上大學的時候陸雷也嘗試著炒過股,本錢很少,也沒賺過什麼錢,但那時有的是時間,炒炒股也算是有個事做,還能偶爾看看研究股票基本面和技術面的書,樂在其中。工作以後陸雷要忙的事太多,壓力又大,根本沒時間炒股,更沒精力進一步學習相關的知識,但他仍然盤算著怎麼弄些本錢來炒股,因為他一直都覺得,在股市發財,恐怕是自己最快速也最簡單的賺錢方式了。與陸雷比起來,30歲的羅先生一家情況似乎要好很多,夫妻兩人年收入40多萬元,還沒有小孩,但剛剛在北京買了套房子,花光了所有的積蓄,身上一下子背上150多萬元的貸款,原本有滋有味的小康生活開始感覺到房貸的壓力。好在羅先生炒股炒了很多年,憑著一些經驗和幾分運氣也算小有成績,能夠緩解一些壓力。可夫妻倆的工作都比較辛苦,羅先生一直覺得如果不用工作,專心炒股,說不定有更大的收穫,於是便有了辭職的想法雖然兩個人境況不同,起點不同,但所面臨的選擇和顧慮是相同的,那就是:現在的股市真的能在未來給我們帶來更多嗎?顯然很難。

有很多時候,我們要衡量的並不是這個決定本身的對錯,而是什麼時間下這樣的決定。站在這樣的時點,面對我們已經細數的中國股市的諸多不確定性,至少說明這樣的選擇風險是很大的,儘管不能完全排除機會來臨的可能性,但最起碼、此時用自己能夠創造更多穩定收入的職業生涯來換這樣的機會,並不值得。實體經濟增速的下滑、企業普遍面臨的困境和瓶頸,也許我們要考慮的已不單單是股市能不能賺錢的問題,而是能不能保住自己穩定收入的問題。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證券公司的減薪潮,還有近期比亞迪、美的等一些企業傳出的大批量裁員計劃也並非空穴來風。結構性的勞動力過剩已不僅停留在農民工層面,即使沒有被裁掉的可能,放棄穩定收入也並不明智,因為你同時也放棄了穩定收入繼續增長的可能。人們追逐財富,想擁有更多的資產,但無論是股票、黃金、珠寶、房子,他們都不是終極的資產,都有可能隨著環境改變而突然失去,真正終極的資產其實是你本人。是的,身體就是你在資本世界的最後資本,無數人曾把所有的資產輸光,卻有一小部分人憑藉這份最後的資本東山再起。這種資產的特性,就是其價值並不可以像銀行存款般自我膨脹,他的增值需要投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一點一滴的,靠著閱讀、觀察和思考慢慢積累。但它也有一個好處,就是一旦得到了,就不會輕易失去。所以,不停的自我增值,除了是為變動的未來給自己買一份終極的保險之外,還是我們擁有資產最重要的基礎。

4.如果要投股市,務必尋找確定性標的

去年是2008年以來A股市場最差的一年,在通貨膨脹和經濟下滑的雙重利空下,市場持續走弱,除受政策利好的個別板塊有零星的反彈行情,其他板塊死跡一片。在股海打拚多年的唐琨宇對本刊記者說:「經濟下滑是確定性的事情,經濟轉型能否成功卻是未知數,看不清明確的投資機會,早已把手中股票全部清掉。」市場走向震蕩市是大概率事件,像唐琨宇一樣遠離股市的悲觀者,並不在少數。而留下來的人還是對市場有信心的,如但斌所言,只有樂觀者才能在市場中獲利,生存下來。悲觀者在每個機會中看到是困難,樂觀者在每個困難中看到是機會。震蕩市,給了投資者充分的時間,理清思路和明確下一階段投資方向。下一步,三到五年,如何投?圍繞「十二五」規劃,在不確定中找到確定性的投資標的,專註細分領域龍頭。

製造業玩的是高端過去十年,國內經濟高速增長歸功於製造業的大踏步前進,並維持著出口順差的優勢,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國內製造業一直扮演代工點的角色,高額利潤依然在國外。經濟轉型能夠成功改變這一局面的關鍵環節,就是製造業的升級。高端裝備製造業則是產業升級的歸宿,也是國家的戰略性產業和工業崛起的標誌,代表著製造業的基礎和核心競爭力。整個裝備製造業在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走向分化的可能性將是大概率事件。典型投資拉動型周期的機械行業,受房地產調控、汽車優惠政策的推出,陷入增長乏力的窘境。2010年機械行業60%增長速度,被業內人士認為今後將不再出現。以工程機械為代表的眾多上市公司去年伴隨市場弱勢持續走低,整體估值接近10倍,正反映市場給予機械工程板塊今後增長下滑的預期。高端裝備製造具有技術密集、附加值高、帶動作用強的特點,是裝備製造業的高端部分,且屬於新興產業。積極搶佔高端裝備製造領域,也是發達國家謀求世界工業強國地位的戰略重點。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師楊德龍對本刊記者說:「高端裝備製造業是比較確定成為今後產業支柱的行業,它是傳統產業和新型產業結合最好的行業,代表國家工業核心競爭力,政府扶植力度可見一斑。」受益「十二五」規劃的政策分紅,將是投資的著眼點。高端裝備製造業主要分為航空裝備、衛星製造與應用、軌道交通設備製造、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和智能製造裝備五個部分,將是今後製造業的重頭戲。國內航空裝備製造業資源比較分散,盈利能力比較差,經過中航集團專業化整合併持續改進後,資產利用效率及盈利能力將明顯提升。衛星導航產品從軍事領域拓展到了民用消費領域,已成為繼移動通信、互聯網之後信息產業的第三個增長極。以軍工為主體航空裝備和衛星製造與應用,其盈利能力、技術實力代表著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一直以來投研優勢和重組整合的導向,應該是持續關注的板塊。軌道交通設備製造方面,受基礎鐵路站前工程投資減少,走向站後建設高峰,設備和車輛投資加速。國信證券陳健認為,鐵路投資按照國家規劃正常實施,未來不會有較大變動。站後工程和車輛投資滯後於新線開工兩年,細分市場龍頭企業市場份額相對穩定。橋樑功能部件、高鐵扣件、軌道板數控機床、箱式變電站、鐵路牽引變壓器、鐵路電源系統、車號自動識別系統、信號系統、車輛等龍頭企業將受益鐵路建設增長。海洋石油佔全球石油總產量的比例不斷提高,待開發的海洋油氣田數量遠超過正在建設的油氣田,故需要更加龐大的鑽井平台保有量以支撐不斷擴大的開發規模。海工裝備市場空間廣闊,未來增長趨勢相對確定。國信證券鄭武認為,考慮到中國企業在設計、製造和配套等方面仍不完全成熟,海工業務要提供實質性利潤貢獻仍需一定時日。我國海工企業逐步具備了基礎設計能力,並能夠以總包形式製造先進的超深水鑽井船,國際市場地位不斷增強。隨著劉易斯拐點的鄰近,形成對勞動力有效替代、取代人工的智能機械化經濟效益將愈發顯現。加之節能減排的大背景下,國家產業政策也開始向能夠帶來更大、更高生產效率和工藝的智能製造裝備產業傾斜。金百臨諮詢秦洪認為,以數控機床取代人工的智能設備和工業控制領域的個股,代表著我國工業生產的大方向,可積極重點跟蹤。

「技術」在哪裡? 無論經濟下滑到何種程度,具有技術突破和壁壘的上市公司,永遠是定海神針。技術實力強的個股,是投資者挖掘價值股的重頭戲。一些傳統資源型企業隨著技術的發展,投資著眼點也發生變化。傳統需求的弱化和新興需求的提升,將推動未來行業盈利增長點從資源向技術的價值轉換。華泰聯合葉洮認為,受海外經濟疲弱和國內投資轉型帶來的需求下滑,以及能源價格上行對成本端壓力的影響,有色金屬行業業績增長整體受抑,貴金屬徘徊在貨幣政策的十字路口。在經濟結構調整和製造業升級的背景下,新材料領域的發展方向較為確定。聚焦新材料技術價值,把握產業方向。金屬材料加工工藝和技術層面的投資價值仍存在被發掘的潛力。對於技術的持續跟蹤也是投資者要注意的事情,以成品油業務為主要業務的中石化集團也開始加速進軍煤化工領域。利升銳華投資經理趙英華認為,新型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的技術突破值得長期關注,尤其以新型煤化工技術突破直接帶來成本大幅下跌。對於技術突破的行業,要長期跟蹤,例如太陽能和電池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技術瓶頸,直接關係行業整體的前景。中金報告顯示,前景良好的煤制乙二醇的丹化通遼項目已取得突破,市場需求穩定,供需缺口巨大。滿負荷運行成本遠低於國內石油成本,其優勢還有單個工程規模小,投資相對低,靈活性強。並有3到6個月的催化劑效應,煤制乙二醇技術再獲突破,成本將進一步下降,同時乙二醇的價格可能隨著經濟預期的轉好回升。煤制烯烴的技術已取得突破逐步走向成熟,目前烯烴需求面預計穩步增長,供給面偏緊,較傳煤工低於進口成本,有明顯的成本優勢。信息技術也是未來經濟結構轉型中濃重的一筆,政府明確提出了要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國海證券認為,新技術革命在通信行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往往是創造一個偉大企業的源動力。我們把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政策導向和能夠改善企業經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新技術結合起來,挖掘出未來1至2年確定性高且增長強勁的5個投資方向,即光通信、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移動支付和雲計算。

不過,對於一些薄弱壁壘型行業,H鵬華新興產業擬任基金經理陳鵬認為,這類行業剛開始有非常高的技術壁壘,同時也帶來豐厚的利潤。隨著壁壘突破,該行業將馬上變成一個過剩產業,這些新興產業的發展是非常短暫的。但與此相對應的模型,專利保護型的行業有非常高的行業壁壘,往往體現出盈利非常高,進入者非常少,最初的時候對應非常小的市場,比如專利藥行業,包括LED上游、藍寶石基板或者一些電子化學品。

消費得起,增長沒問題醫藥和食品飲料幾乎成為大眾選出的「美女」,延續多年的高速增長,估值相對處於高位區間,不得不讓人懷疑醫藥和食品飲料板塊的估值存在溢價的可能。在經濟下滑的大背景下,其今後的增長能否消化掉目前的估值,更令人擔憂。非陽光私募梁軍儒對醫藥和食品飲料板塊的估值進行了測算,長期增長率為20%的企業,估值中樞PE在35至40倍是合理的,15%增長的企業25至30倍的PE是合理的。過去十年,貴州茅台和雲南白藥複合增長超過30%。由於基數變大,未來很多優質的企業難以保持如此高的增長率,但維持15%到20%的增長率並不困難,部分企業可能達到25%以上。他認為,醫藥和食品飲料的優質企業獲得了一定的溢價,表面上是PE、PB的差異,但本質上溢價並不存在,其實是內在價值的體現。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經理趙立松講道:「在市場不好的時候,我們更側重投資一些確定性增長的行業,醫藥和食品飲料受剛性需求影響,業績增長比較確定,在估值回落時,具有良好的抗跌性,是重點關注的行業。」

從產業發展的實際層面,食品飲料消費受經濟周期影響較小,而從二級市場來看,食品飲料板塊也是有周期的,只是它的波動性相比周期品行業要小很多,且波動相對滯後。因為越是高端的產品,其經營與經濟熱度越密切相關。食品飲料板塊中白酒的聚集也是國內A股有別于海外上市中國股的最具特色之處,白酒公司的板塊效應非常好,中高端白酒品牌是長期重點關注對象。

招商證券朱衛華認為,我們的邏輯是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為「勞動創造財富,財富被通脹隱性再分配,經濟不斷貨幣化,勞動也需不斷貨幣化,分配不均的問題通過轉移支付來平衡」,收入兩極分化,產品也在兩極分化,高端品量增價升、投資是長期主題,而大眾品都是血拚到最後才是剩者為王,投資上也要應時而動。對於醫藥行業的估值和機會,海通證券消費首席分析師丁頓認為,醫藥行業估值合理反應整體基本面,但是由於相對估值較高,估值提升空間較小。選股策略是政策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差異化醫療服務的公司;受政策影響小的醫療器械公司;注重研發、創新葯對應大病種用藥企業和消費升級,具備資源優勢、持續提價能力的公司。

概念炒作也有機會去年四季度,匯金增持四大國有銀行股權,A股市場在10月份底產生了一波強勁反彈,而以文化傳媒和節能環保板塊為核心,集體井噴,領漲反彈。從表面看,兩板塊急速反彈充當急先鋒的角色,是遊資炒作的結果。多位公募基金經理也表示,並沒有配比大類資產進入文化傳媒,只會拿出一部分資金炒作。在文化板塊投資機會上,基金經理產生分歧究竟為何?上市多年的文化傳媒板塊,市場表現一直平平,盈利能力也不可恭維,所以從事穩健投資的基金經理擔憂,文化傳媒今後的增長能否消化市場如此強的預期,文化傳媒是遊資炒作的泡沫還盛宴?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文化大國,但傳媒文化板塊對GDP的貢獻不足3%,顯然不是一個文化強國。繼十七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之後,將「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作為中共中央全會的主要議程。

在上世紀90年代,與我們鄰近的韓國和日本先後提出文化產業概念,並在亞洲遭受金融危機之時制定「文化立國」戰略,將文化產業確立為21世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加以扶持。2010年,韓國文化產業總值已佔到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6.2%左右。日本文化產業對GDP貢獻在17%左右,動漫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第二大支柱產業。在經濟轉型之際,提高國家形象,扭轉經濟增長點,文化板塊將成為戰略性扶植的產業,充分體現了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決心。近年來影視劇投資火爆,票房收入屢創新高。從公司層面,以保利恆大為代表的集團公司早已向文化產業發力,文化盛宴似乎只是時間的問題。海富通國策導向基金擬任基金經理牟永寧認為,文化產業其實代表了中國未來消費升級的一個重要方向,值得長期關注。未來隨著居民收入的提高,文化方面的消費需求將不斷提升,再加上現在政策對該產業大力扶持,而且定位非常高,文化產業未來的發展空間非常大。因此,將文化產業作為一個中長期的投資方向是毋庸置疑的。 相比文化傳媒,在「調結構」長期驅動下,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我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政策利好頻出,更是被政府注入高達數萬億元投資,為龐大的產業注入強勁動力。節能環保關係到國民經濟的長遠發展,特別是對於人均能源資源嚴重不足而能源需求持續增長的我國來說,更具有戰略性意義。節能環保板塊目前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政策紅利」期,伴隨著一系列政策的推出,節能環保將開啟市場大發展的新時代,當中的投資機會值得去發掘。投資者應該從節能減排、資源循環利用、環境保護三個方面,綜合對個股行業地位、主營業務前景、市場資金喜好等因素進行深入綜合的研究,精選個股。投資者可積極關注環保板塊的演繹趨勢。就目前來看,可從兩個角度挖掘潛力股。一是從產業前景的角度,主要是脫硝、重金屬污染處理等政策帶來的市場容量的拓展。二是能夠積極主動把握產業趨勢的公司,積極進行全國布局,可分享產業高成長的契機和受益於排放標準提升的公司。瑞銀證券表示,長期看好節能環保行業的發展前景,而由於我國節能環保行業整體尚處於發展初期,因此更加看好競爭力強的設備及工程供應商。在股海打拚多年的唐琨宇對本刊記者說:「經濟下滑是確定性的事情,經濟轉型能否成功卻是未知數,看不清明確的投資機會,早已把手中股票全部清掉。」無論經濟下滑到何種程度,具有技術突破和壁壘的上市公司,永遠是定海神針。技術實力強的個股,是投資者挖掘價值股的重頭戲。在市場不好的時候,我們更側重投資一些確定性增長的行業,醫藥和食品飲料受剛性需求影響,業績增長比較確定,在估值回落時,具有良好的抗跌性,是重點關注的行業。

5.對衝掉風險回首去年的慘淡行情,市場參與者被單邊下跌的頹勢,蹂躪的體無完膚。傳統單邊做多的投資策略,在熊市下喪失戰鬥力,而伴隨著經濟轉型,增速下滑,市場今後的不確定性越趨強烈,震蕩市或者繼續的熊市,是每一個投資者躲不過砍。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的相繼推出,以及融資融券擴容和轉融通的跟進,為市場雙向獲利增色不少。如何利用對沖平抑風險,將是高段位投資者必修的功課。「量化對沖」抵抗熊市靠天吃飯的公募和多數私募基金,在去年的震蕩下跌行情中,取得正收益的寥寥無幾。券商出身的私募大佬吳險峰,以研究基本面,發現成長股著稱,面對如今的漫漫熊途,也流露出單靠做多賺錢的無奈。「做多獲取絕對收益越來越難,市場不好可以選擇空倉,但是資金的利用效率為零。」他表示,今後將關注一些可行的對沖手段。相比多數陽光私募,券商和公募基金在對沖套利業務要先行出一步。公募基金的專戶資產管理和券商的集合理財試水商品期貨的同時,參與低風險穩定的正向套利。即指數期貨價格高於現貨價格時,買入現貨ETF並賣出股指期貨進行套利交易。此外,首創期貨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賈傳鯤對本刊記者介紹,一部分規模相對小的券商和基金公司為了實現差異化競爭和特色業務,以金融工程為核心的量化選股「對沖」,在中性投資獲取超額收益要走在行業前列。賈傳鯤所說量化「對沖」,就是傳說的阿爾法和貝塔策略對沖,他介紹通過研究實踐證明,相比期限套利、跨期套利和指數增強性產品,阿爾法套利最適合市場。利用赫斯特指數和混沌等理論,並將財務指標和設定的其他因子納入到量化模型中,在整個A股市場里進行數量化選股,選出優於滬深300的股票池。量化選股要確保現貨組合能夠跑贏滬深300,現貨組合自然和滬深300一樣也要面臨系統性風險,承擔市場下跌的風險,這時就需要利用股指期貨對沖滬深300下跌的風險,同時也要把貝塔值對衝掉。所以構建的股票現貨組合比滬深300跌的少,就可以獲得超額收益阿爾法值。如果市場上行,現貨組合上漲的好於滬深300,同樣可以獲得超額收益的阿爾法值。賈傳鯤說:「我們用一些小資金實盤測試兩年多,量化對沖年化收益率基本上實現27%到35%。量化的股票池只有一個月跑輸滬深300約9%,主要原因是當時市場權重股漲的比較多,而我們選出的股票現貨組合比權重股漲得少,同時股指期貨對沖的盈利也比較少。」目前,國泰君安、東方證券和招商證券等多家券商,以及匯添富、華寶興業等基金依靠逐漸組建出來的金融工程團隊,發布量化套利產品。賈傳鯤認為,在市場今後的不確定性和資產配置的有效性上,投資者將眼光逐步轉移到中性投資將是必然趨勢,也是改變單一做多獲利慣有思維。量化選股對沖可以雙向操作中獲取超額收益,對於資產安全有可靠保證,當然需要機構具有強有力的選股能力。陽光私募金中和2008年就已搭建起量化團隊,實施量化選股對沖相對容易實現。去年以來,不少明星私募成立數只對沖策略私募產品,如民森旗下的民晟A、B、C、G號;朱雀旗下的朱雀丁遠指數中性;梵基旗下的梵基一號。統計數據顯示,上述幾隻產品均取得了不錯收益,對沖能力正成為這些私募基金立足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融資融券的饕餮盛宴弱市中,專業性的投資機構利用高科技武器實現了對沖,在普通投資者黯然傷神之時,市場也傳遞積極信息。滬深交易所發布的《交易所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規定,融資融券標的股票由此前的90隻擴容至285隻,同時滬深共7隻EIF納入融資融券標的股。融資融券擴容,增加股市流動資金的同時,也讓普通投資者實現多空交易成為可能。融資融券是指的兩個相反方向的交易。融資是在市場持續走強的時候,投資者可以通過融入資金購買股票或者ETF而放大獲利倍數;而融券是指投資者可以在市場持續下跌的過程中賣空股票或者ETF再於低位平倉補回即可。易方達基金指數研發中心林偉斌指出,ETF融資融券推出之後,向投資者提供四種新的策略,包括賣空ETF套期保值策略、期現反向套利策略、槓桿趨勢性投資策略和日內做空交易策略。之前由於沒有可以賣空合適現貨,使得「買低賣高」難以進行,「期現套利」也只是正向套利。在ETF可以融券賣出之後,期現的反向套利成為可能。即在現貨價格高於期貨價格時,買入股指期貨並融券賣出ETF,獲得現貨價格高於期貨價格的套利機會。

據高盛統計,截至2011年3月,美國對沖基金共持有1002億美元的ETF空頭,佔全部ETF頭寸的80%。相比之下,美國對沖基金持有3500億美元的股票空頭,僅佔全部股票頭寸的28%,可見機構投資者更傾向於ETF融券做空。兩市已上市交易的共有37隻ETF產品,相比近幾年有了大幅增加。對比海外,中國的ETF總只數僅佔全部公募基金數量的4%左右,而海外成熟市場可達到20%以上,中國ETF產品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隨著轉融通業務的跟進,對股市的直接影響就是融資融券規模的極大提升。雖然按照目前的規定,對於參與融資融券的投資者有一定的限制、對機構投資者還沒有出台詳盡的規定、對於可以做空的股票和ETF也沒有達到足夠的數量等等問題,還沒完全進入做空時代。但是之後的轉融通推出,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為融資融券的做多和做空提供了更多的資金支持,從而為股市帶來增量資金,這為中國股市步入做空時代又近了一步。

中國股市20年的發展,一直以低買高賣的單邊思維,大多數投資者沒有做空的經驗,所以能夠參與融資融券的普通投資者,在做空標的證券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如何適應雙邊操作的市場將是一門必修課。投資海外也是「對沖」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經濟轉型尚無明確方向,抵禦國內投資風險的便捷方法就是投向有價值的市場,投資海外也可以稱之為廣義「對沖」。彭博社對投資者和機構分析師的調查顯示,41%的人認為今年的市場美國將會表現最好,這是美國從2009年10月以來獲得支持率最高的一次,幾乎是巴西和中國的支持率的兩倍。同時,阿拉伯銀行駐日內瓦的副行長Alexis Laming認為,美國可能不是有史以來的最好狀態,但相對別的國家來說,美國將會表現良好。歐美陷入歐債危機和經濟衰退的魔咒,仍有如此多的樂觀者,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近年來只有2%、3%的GDP增長速度,其強大市場空間和創新能力依舊持續吸引投資者的目光。招商基金QDII基金經理牛若磊分析,國內經濟增速的下降,會導致投資機會的降低。而人民幣匯率上升通道受阻,降低了貨幣匯率風險,資金會毫無顧忌的流出境內。如果新興市場受高通脹影響以及自身的經濟發展問題,經濟增長受阻,有可能會出現類似於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局面,全球資本迴流到美國,帶動美國迎來新的增長點。投資海外受到途徑的限制,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國內QDII產品算是投資海外市場,實現大類資產國際化配置的投資標的。國內QDII產品也走向了創新路徑,黃金、能源、不動產和奢侈品的推出,為國內投資者提供更為多樣的投資品種。牛若磊預測,今後每年總會有一隻QDII品種能夠跑贏國內市場,明年黃金的收益和走勢可能會超過所有人的意料。他認為,目前全球的市場沒有發現具體良好的投資標的,接下來的幾年,隨著美國的大選和政策變化,以及美國自身的經濟基礎和創新能力,投機會更傾向於出現在美國。美國的能源投資值得長期關注,在新能源技術更新的瓶頸和成本的壓力,傳統能源技術發展卻有了較大的進步,如天然氣和石油。美國為化解能源緊缺局面,可能會加大本國能源的開採。目前,國內對沖套利和全球化資產配置還處於起步階段,賈傳鯤提示,「單靠做空賺錢其實風險是非常大的,一旦遇到牛市單邊做空的獲利幾乎為零。從資產配置上而言,配比中性投資只是確保資產保值,而不是獲取高額收益。國外對沖基金是全球性市場的布局,對於大類資產配置也是不可缺少的。」在市場今後的不確定性和資產配置的有效性上,投資者將眼光逐步轉移到中性投資將是必然趨勢,也是改變單一做多獲利慣有思維。


推薦閱讀:

理財知識(15):財技風險│梁隼
理財小白該看哪些書籍?(附電子書下載)
英國退歐,全球「坐立不安」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
理財小妙招:四個步驟讓小白的你都能學會做預算,實現財務自由

TAG:理財 | 賺錢 | 真理 | 賠錢 |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