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鑼鼓
洛川蹩鼓表演者均為男性,表演時頭包戰巾、背插戰旗、腰系戰裙、腿紮裹帶,或挎鼓,或持鑼、鈸(大鑔)。道具以鼓為主,間以鈸鑼。表演起來,大鼓隆隆,鈸鑼齊鳴,鼓手們東蹦西跳,左沖右撲,如古代士卒拼搏衝殺,給人一種古戰場重現眼前的感覺。
洛川蹩鼓
擊鼓、鑼、鈸起舞時,其基本動作有單跳、雙跳、蹉步、擰擺等,"雙跳"雙腳同時起跳下落,上身後仰,動作粗獷有力;"單跳"穩健瀟洒大起大落,身姿靈活自如;"搓步"剛建,"擰擺"柔美。場圖主要有"白馬分鬃"、"蠍子擰尾"、"單騎撲陣"、"四壁合圍"、"品字組合"等。表演者在舞、蹦、跳中做出各種造型,在鑼鼓齊鳴中左沖右撲,拼殺搏鬥,如臨戰陣,動作粗獷,剽悍豪放,富於力感。根據表演方式不同,它又可分為大場鼓、小場鼓和過街鼓,以它獨特雋秀、粗獷雄健的舞姿和隆隆鼓聲,猶如一支迴旋在黃土高原上震天動地的狂歡曲。 蹩鼓表演時,在兩個頭戴瓜皮帽、身穿藍布長袍,左手執"藍布傘,右手持一蠅甩的傘頭率領下,八名鼓手、六名鑔手、四名鑼手組成蹁鼓隊,也有的按四鼓、四鑔、四鑼人數組成。鑼手一般由十四五歲少年擔任,均跟在在隊尾表演。舞者頭扎英雄巾,身穿對襟彩服,腰系戰裙,紮裹腿,背扎靠旗,均按傳統戲曲中的武將打扮。也有的在蹩鼓隊後跟隨著由男、女青年組成的秧歌隊,俗稱"裝身子",以烘托蹩鼓表演的情緒與氣氛。
2011年陝北延安春節秧歌會演《洛川蹩鼓》2013秧歌匯演《洛川蹩鼓》洛川蹩鼓洛川現頭蹩鼓(二)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是陝西省的漢族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力令人陶醉,被稱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腰鼓之鄉。
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安塞腰鼓是流傳在陝西省北部安塞縣一帶的一種民間廣場群體藝術,展現了陝北人民的一腔熱血,是陝北民間藝術中獨特而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它在長期流傳過程中形成了粗獷豪放,剽悍威武,剛勁激昂,氣勢磅礴,渾厚雄壯,威猛剛烈,鏗鏘有力,舞姿優美,瀟洒大方,流暢飄逸,快收猛放,有張有弛,群而不亂,變化多端等特點。安塞腰鼓融舞蹈、武術、體操、打擊樂、吹奏樂、民歌為一體。
集中表現了陝北人奪取勝利和豐收後的喜悅心情,融合了黃土高原人憨厚、實在、樂觀開朗的性格。同時,它是中華民族精神風貌的再現,是黃河流域文化的組成部分。因而,它不僅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而且名揚海外,堪稱「中國一絕」和「中國第一鼓」。
安塞腰鼓從農村打到城市;從黃土高原打向大江南北;從農家小院打到天安門前;從自編自演走向電影電視屏幕;從農運會打到亞運會;從陝北的窮山溝走上世界領獎台。安塞腰鼓以它獨特而精湛的藝術打遍全國,衝出亞洲,走向世界。這不僅是黃土高原的代表,也是中國的代表,世界的代表!
安塞腰鼓依據不同的風格韻律原有文、武之分,「文腰鼓」輕鬆愉快、瀟洒活潑,動作幅度小,類似秧歌的風格;「武腰鼓」則歡快激烈、粗獷奔放,並有較大的踢打、跳躍和旋轉動作,尤其是鼓手的騰空飛躍技巧,給人們以英武、激越的感覺。目前,文、武腰鼓逐漸結合形成新的風格,而以安塞的西河口鄉與真武洞兩地最有特色。它們生動地反映了當地群眾憨厚、淳樸的氣質和性格特徵。特別在表演中,又有機地揉合了民間武術和秧歌舞動作,有弛有張、活而不亂,進退有序、氣勢磅礴、渾厚有力。群眾贊之為「式子慷慨碼子硬」。
安塞腰鼓表演安塞腰鼓01安塞腰鼓02電影《黃土地》中的安塞腰鼓安塞腰鼓(壯觀)安塞腰鼓(壺口瀑布)(三)宜川胸鼓宜川胸鼓是以鼓舞為基礎的一種漢族民間舞蹈形式,它歷史悠久,經由古代戰爭中人們擂鼓助戰,傳遞信號,擊鼓慶捷的形式演變而來,原名花鼓。
"胸鼓"是將類似腰鼓形狀的鼓掛在胸前敲的一種鼓舞形式,有些地方稱為"花鼓",主要流傳在宜川、洛川和定邊一帶,具有明快,活潑、詼諧、風趣的藝術特色。
宜川胸鼓表演附贈:陝北大秧歌推薦閱讀:
※陝西省海拔最高的縣,人口僅5萬餘人,被譽為「秦嶺里的香格里拉」
※陝西歷史博物館
※吟誦陝西終南山的詩詞你知道多少?
※陝西------法門寺
※[轉載]【法門寺.佛骨舍利.文化景區.陝西】
TAG:陝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