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外交論壇】哈格爾的軍事外交「方程式」

【軍事外交論壇】哈格爾的軍事外交「方程式」

作者:南方周末記者 姚憶江 實習生 廖梅 郭琛 楊寶寶

2013-07-05 11:11:30 來源:南方周末

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 (南方周末記者 姚憶江/圖)

  • 標籤
  • 哈格爾
  • 軍事外交
  • 越南戰爭
  • 美國
  • 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似乎是一個溫和的人,他主張與中國和俄羅斯接觸,這讓他被稱為共和黨的「特立獨行者」,並讓保守派不滿。他也因此成為美國歷任提名獲通過的國防部長人選中反對票最多的一個。

    2013年6月2日下午,「香格里拉對話」會議在波瀾不驚中結束,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的禮品店裡,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徘徊了近40分鐘之後,終於在離開前購買了一個充滿東方意味的彌勒佛擺件。

    在亞洲,擺放或者佩戴彌勒佛可帶來好運氣和福氣。哈格兒選擇彌勒佛,恐怕並非隨意。哈格爾對東方文化有一定了解,他可是第一位參加過越南戰爭的國防部長。他曾在越南戰場上出生入死——兩次遭遇地雷,胸部中彈,體內迄今留有一枚彈片,也因此兩獲紫心勳章。

    越戰留下的傷疤和親身經歷讓哈格爾對戰爭持懷疑態度——他認為2007年美國在伊拉克的增兵行動是一個嚴重的戰略錯誤;他多次投票反對美國制裁伊朗,稱華盛頓有一幫「猶太遊說團」在施加影響力;他主張削減過度膨脹的軍事開支,傾向國防部進行裁員。

    正因為如此,在歷任國防部長提名人選中,他是得到反對票最多的一位——58贊成41反對。

    「現在我們沒那麼多牌了」

    作為一個共和黨人,他反對共和黨的政策早有歷史。

    1980年,在里根當選總統之後,哈格爾曾被任命為老兵事務局副局長,不過僅6個月後,他就因為反對削減老兵福利而去職。後來,這位美國軍界英雄,還反對小布希政府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宣告「戰爭沒有榮耀,只有痛苦」。

    有趣的是,當哈格爾中士在越南浴血奮戰時,阮晉勇則在努力要把哈格爾和其他美國部隊驅除出越南。1969年,在美軍對越南反游擊大掃蕩中,阮晉勇身負重傷,幾乎陣亡。

    四十多年後,63歲的阮晉勇成為越南總理。現在,他卻和菲律賓領導人一樣,再一次和哈格爾的人生發生交集。這一次,他要的是哈格爾的保證,希望美國在亞太區域保持強勢。

    中國的崛起,引起了諸多連鎖反應。作為中國的鄰國,越南要求在南中國海獲得更多資源;中菲海上對峙亦僵持不下。而美國的身影則在南海不時出現,美國利用地區固有的海洋爭端縱橫捭闔,高喊「航行自由」,「默默」做著裁判的事。

    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場,當阮晉勇按照美國的思維方式表達觀點之後,一位韓國學者提問:以越南的角度來看,美國與中國你們更信任哪一個?這個問題甚至讓會場發出幾聲驚呼,也讓阮晉勇難以回答。

    「這個問題切中越南要害。」新加坡國立大學黃靖教授評價,「阮晉勇的講話稿很長,裡面有些矛盾之處,說明越南內部存在著矛盾心理。」

    2012年,時任美國防長帕內塔受越南邀請,重訪前美軍基地越南金蘭灣,越南借美國遏制中國的意圖明顯,也事實上增加了中國的猜疑。

    平衡術的濫用,讓阮晉勇和哈格爾充滿矛盾。中越關係不好,對美國有利。中國不斷上升的政治和經濟實力,意味著世界比過往任何時候都需要中國。

    哈格爾想利用這種關係,卻也不想捅破這層紙,畢竟,他此前曾不斷地接到要在越南建立「槍口下民主」的任務。

    在2013年6月1日的「香格里拉對話」現場,他說:「繼去年帕內塔宣布到2020年將60%美艦置於亞太后,美國將把在海外60%的空軍力量部署到亞太地區,還將在亞太部署更多海上、地面力量及高科技武器,最終每年將向澳大利亞部署2500名海軍陸戰隊員。」

    哈格爾強調,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並非遏制中國。在競爭日益加劇之際,美中兩軍必須開展更多對話,從而建立信任,減少誤判的風險。

    他的言論立即受到了一名中國將軍的挑戰,軍事科學院中美防務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姚雲竹少將對哈格爾當面質疑,「雖然美方聲稱向亞洲軍事重心轉移並不是針對中國的行動,但中方並不覺得信服,美國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新政策實際上是為了遏制中國。」

    互信依然不足的中美兩國軍方代表,儘管你來我往,但仍能不失風度地就兩國政策坦率地交換意見。

    在新加坡,哈格爾見到了更加「外向」的中國軍隊代表團,中國軍人願意在棘手的問題上與美國進行商討。哈格爾說,他已邀請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戚建國中將2013年8月訪問華盛頓,戚建國也「歡迎他在方便的時候到中國去訪問」。一位西方專家分析,正因為中國一直同美國以及亞太各國尋求對話協商,同時不放棄原則,才使得美國對「亞太再平衡戰略」做出調整。

    2008年在紐約的以色列政策論壇上,哈格爾談到大國接觸時指出,美國能做的最糟糕、最危險的事情是繼續孤立別國,是不繼續與別國接觸。

    哈格爾作為國防部長首次亮相亞太地區,委婉地拒絕了南方周末記者的採訪。

    他承認美國的實力在下降。到新加坡之前,在夏威夷軍事基地內的F-22飛機庫邊上,哈格爾告訴美軍,美國已經不再佔據像20世紀後半期那樣的主導地位,「二戰之後,我們手中握著大部分的牌,但現在我們沒那麼多牌了。不過,這是一件好事,這種局面將允許其他國家分擔責任」。

    6月,哈格爾在「香格里拉對話」會議上積極進行穿梭會晤。 (南方周末記者 姚憶江/圖)

    亞太「安撫牌」

    作為奧巴馬的支持者,哈格爾將繼續推動奧巴馬的亞洲再平衡戰略。

    「美國一直也將繼續作為一個亞太力量存在,亞太對於美國的安全和經濟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哈格爾說。

    現在,哈格爾想在亞洲尋找一個支點,繼續對盟國大打「安撫牌」——讓盟友們相信,美國在縮減開支的情況下,仍然有能力保護盟友。

    美國跨越亞太地區的現代化防禦戰略,主要是捍衛和深化夥伴關係,尤其是與傳統盟友如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的關係。這包括在日本和韓國輪流部署海軍陸戰隊,在澳大利亞和菲律賓加強海上能力。

    美國時不時與日本、菲律賓進行一些軍事演習,以表達彼此之間的親密。2013年5月31日,美軍「保羅·漢密爾頓號」驅逐艦抵達菲律賓,旨在深化美菲兩國之間的關係,又為菲軍政高層下一輪虛張聲勢增加了理由。

    哈格爾一面接連與菲軍攜手「奪島」演練,一面又在敏感時機高調出動核動力航母赴南海,干擾中國戰略注意力的意圖明顯。

    「強調《美日安保條約》、《美菲軍事同盟》,這其實是美國手中的一根風箏線。」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解釋。

    美國與亞太盟國的軍事演習正在擴大。「五角大樓和白宮將這種方略稱為『為夥伴打造戰力』,這是一種側重為其他國家部隊提供訓練和裝備的『隱形』模式。」前白宮官員戈登·亞當斯在《外交政策》雜誌網站上撰文說。

    從近兩年菲律賓、越南一味升溫南海爭端的行為結果來看,一味對抗並不能使之獲益,中國在各個國家的交流中,取得了良好成果,發現變化的越南有向中國靠攏跡象。2013年6月6日,越南國防部副部長阮志詠到訪中國,在參加中越兩國國防部防務安全磋商時建議,應加快建設國防部長熱線,及時溝通相關問題,「不希望南海上空響起槍聲」。

    而菲律賓依舊抱著美國的大腿。菲律賓積極配合各方輿論,從「逼近仁愛礁」到南海「後院威脅論」,從美菲頻頻軍演,到菲防長叫囂為「保衛領土」與中國戰鬥到「最後一名軍人」,小動作不斷。

    不久前,恰逢美國和菲律賓在黃岩島附近舉行大規模軍演,小野寺五典開始了馬尼拉之行,會晤之後,菲律賓國防部長加斯明宣布,馬尼拉準備在蘇比克灣的前美軍基地建造新的海空軍基地,美國將獲得較大的基地使用權。加斯明說,菲律賓也歡迎其他國家使用這些基地,尤其是日本。

    2012年在同中國在黃岩島問題上發生爭鬥後,菲律賓公布了一項18億美元的軍事現代化計劃。2012年12月掌權後,安倍晉三政府在2013年1月就兩次要求增加國防開支。安倍還設法重新界定日本自衛隊的角色,讓其承擔比過去多得多的任務。日本已經謹慎地開始加強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紐帶關係。

    同時,哈格爾也試圖用行動填補日本首相顧問不久前秘訪朝鮮、韓日因領土和歷史問題不和等給美日韓三邊合作留下的罅隙。

    韓國想在日美韓「老框架」的基礎上,通過向中國靠攏,探尋韓國在東北亞外交中的新站位。韓國方面認為,無論是要解決朝核問題還是發展本國經濟,中國的合作都不可或缺。

    在中美相互博弈的背景下,韓國前所未有的「接近中國」的舉動,對東北亞秩序的影響不容忽視。

    現在,哈格爾一方面顧及美國的盟國,保持「決定性的軍事優勢」,這是對美國軍事震懾力獨有而委婉的指代。另一方面,美國謀求發展與中國建設性關係。在軍事科學院軍事專家趙小卓看來,在釣魚島和南海問題上,美國就是「力求讓問題得不到解決」。

    讓中國與日本、菲律賓、越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正好讓美國遊走於亞洲各國中間,上下其手。同時,美國也不希望亞太各國為了領土而發生戰爭,只有這樣才能符合美國的最大戰略利益。

    姚雲竹少將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中美關係是獨特的,在歷史上就沒有出現過像中國和美國這樣的兩個國家關係。中美關係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敵人,會繼續複雜下去,總體來講不會破局。

    黃靖教授認為,由於價值理念、政治制度、意識觀念都不一樣,中美要想達到美英兩國那樣的戰略互信,是水中撈月。要想穩定兩國的關係,只有走制度建設的道路。中美雙邊關係中最具實質性的進展,是「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制度性安排。在此安排之下的一系列對話機制,使得雙方能夠保持交流溝通,妥善處理衝突和爭端,能促進中美關係的穩定和發展。

    哈格爾會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香格里拉對話,在美國暗示下有意識地迴避了最棘手的話題,相信哈格爾會採取一個新的方法來打破與中國之間的障礙。」黃靖教授認為。

    美國新方程式?

    哈格爾不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但對美國在海外用兵一直持謹慎態度。在擔任國防部長之前,哈格爾就主張縮減美國在世界上的角色。

    哈格爾於2009年卸任聯邦參議員後,曾前往白宮會見奧巴馬。2013年1月,美國資深新聞人伍德沃德在《華盛頓郵報》意見欄發表的文章中說,哈格爾向奧巴馬錶示,美國面臨全新世界秩序,美國難以獨力掌控局勢,所有軍事和外交人員向總統報告的事務與結論,都必須提出質疑。

    哈格爾對奧巴馬說,「10年前做出的所有假設都已過時,總統必須重新思考美國的角色,質疑軍方和用兵的目的。」他們的結論是:美國必須從阿富汗與伊拉克抽身,未來只要有可能,就要避免大型戰爭。

    伍德沃德認為,哈格爾的想法和論點是他獲得奧巴馬提名擔任國防部長的重要因素。因為哈格爾代表了「跨黨派的傳統」,正是華盛頓需要的。

    伍德沃德表示,奧巴馬和哈格爾兩人都是一半鷹派,一半鴿派,均不認同前總統小布希發動戰爭,都認為阿富汗戰爭在執行上出問題,伊拉克戰爭則沒有必要進行。他們認為,戰爭是選項,但不到最後關頭不能輕易用兵。

    哈格爾以其獨特見解和直言不諱而聞名。對於敏感的美中軍事關係來說,主張大國接觸的哈格爾如何與軍力迅速壯大的中國打交道?

    哈格爾曾擔任美國「國會和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主席,在人權和法治問題上肯定不是「親華派」,但在對待「中國崛起」的問題上,卻表現出強調對話與接觸的「知華派」特徵。

    2007年,哈格爾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文章《美國須明智處理對華關係》中寫道,「中國是華盛頓的熱門話題。中國的貨幣、對美出口、石油利益和軍事能力都已成為國會的重大議題……美國需要緩和目前在中國問題上沸議揚揚的氣氛,宜以冷靜的判斷從長計議。」

    2010年,在內布拉斯加大學與中國駐美大使張業遂的一次對話論壇上,哈格爾再次強調美中關係是21世紀最重要的關係,他承認雙方有分歧,但指出「專註於共同利益」是發展互利關係的關鍵。

    2012年在芝加哥舉行的北約峰會上,哈格爾指出,中國是個偉大的國家,但美國不能畏縮,也不要擔憂他們將取代美國的地位。

    在「中國威脅論」和「美國衰落論」甚囂塵上的今天,有這樣戰略眼光的美國政治家並不是很多。

    擔任國防部長之後,哈格爾將外交策略比作方程式,旨在說明為了達到某個特定的結果,國家可以使用多種組合的外交策略,其策略的不確定性就像方程式中的未知數。在整個世界大範圍內,美國設計了一個方程式,保存著美國全球戰略東西方向的平衡態勢。當然,未知數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組成一個「多元方程組」。拿掉一個分子,就無法達到平衡。

    哈格爾先生經常引用他和他父親在戰爭年代的公共言論,越南戰爭中的殘酷經歷對他產生極大觸動。哈格爾後來回憶,「在一個村莊里受傷後,我告訴自己:如果我有朝一日能影響決策,我要竭盡所能避免不必要的戰爭。」

    五角大樓負責人說,戰爭的回憶,幫助他塑造了自己的看法以及今天關於該地區的「危險和自己的諾言」。

    那尊在新加坡購買的彌勒佛,會不會是他心態的映射?

    上一頁1下一頁 點擊閱讀 軍事外交論壇更多內容 網路編輯: 李夏同 責任編輯: 史哲 姚憶江 實習生 金幼文

    南方周末,平安洛陽...等105人分享過

  • 相關新聞

    從「稜鏡門」事件看網路時代的國際安全
    民眾與國家的對立,超越國界的民眾與國家集團的對立問題必將成為網路時代的新課題。無論此事最終...
    中國軍人的外交新視野
    軍事科學院少將姚雲竹認為,中國軍隊傳統上是一支國土防禦型的軍隊。在國際上參加活動,走出國門...
    監聽在美國:隱私權與國家安全的博弈
    鬧得滿城風雨的「稜鏡」項目,折射出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公民隱私權與公共安全的合理界限在哪裡...
    美國國家安全局:從「沒有這個局」到「...
    在「稜鏡門」事發後,美國國家安全局大曝於世。它不平凡的複雜過去顯示:它犯的錯像立的功一樣多...
    中國軍事外交的未來:變與不變之間
    今天,中國軍事外交已經不再是某一個局部的謀篇布局,而是以國際大局為整體的造勢與戰略布局,要...
    中美軍事交流探入敏感區
    中國也在改變傳統的「遊戲規則」:在軍事交流中,不再一味地表達中國對和平的誠意,也開始讓美方...

    推薦閱讀:

    (轉載)婆媳關係,一道難解的方程
    為什麼參數方程的二階導數不能直接對一階導數求導?
    無極心法命理方程式傳講029
    公式x*x+[x]=10用matlab怎麼編程求解?
    這兩個是什麼方程?

    TAG:軍事 | 方程 | 外交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