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許不是真的失眠,只是你認為自己「失眠」

我們對失眠最直接的感覺可能就是:睡不著,缺覺。

而且美國精神病學協會認為,如果失眠的夜晚累計持續了一個月以上,那麼將被認定為一種慢性疾病。

而最近有項研究發現,一些失眠的人實際上並不缺覺,因為「感覺」失眠並不一定意味著你真的沒睡著。

自以為是的「失眠」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心理學教授肯尼斯·利希滕斯坦在他近期發表在《行為研究與治療》雜誌上的一篇文章表示:失眠是一種睡眠障礙,但它也有可能是一種認知評價障礙。也許有許多人正在因為他們失眠症患者的身份而飽受煎熬,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缺少睡眠。

通過對 20 項分別衡量失眠與自我感覺失眠的研究進行調研,利希滕斯坦發現「人們的睡眠質量」和「對於睡眠質量的自我感知」其實沒太多直接關係。

例如,1995 年的一項針對 55 歲及以上人群的研究發現:絕大多數的難以入眠者(在這項研究中被定義為在六個月內,每周至少有三個晚上需要花費超過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入睡的人)並不認為他們經歷了失眠。

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些人在第二天並沒有感到過於常人(睡眠質量顯然更好的人)的疲憊和焦慮。另一項研究發現,雖然失眠通常與較高的高血壓患病風險相關(一般失眠症患者出現高血壓的概率比常人高出 350% - 400%),但那些不認為自己失眠的人並沒有顯示出預期的血壓增高。

另一方面,有許多人即使前一晚睡眠充足,也依舊錯誤地認為他們經歷了失眠。

利希滕斯坦通過分析發現,在那些抱怨被失眠所困擾的「患者」中,有 37% 的人並不是失眠症患者。即使這些人每晚得到了充足的睡眠,他們依然傾向於第二天醒來時充滿似曾相識的疲憊、抑鬱、焦慮、以及血壓高的癥狀,與那些真正患有「臨床性睡眠缺乏」病人的情況如出一轍。

達特茅斯蓋澤爾醫學院精神病學榮譽教授邁克爾·J·薩蒂亞解釋說,看起來「認為自己是一名失眠症患者」也許是一個自證預言(一種在心理學上常見的癥狀,意指人會不自覺的按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

「他們會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一想法上,並且這些精神上受折磨的人可能開始圍繞這一問題安排他們的生活。」他說。「這些負面的期望產生了強烈的焦慮感和喚起效果,最終導致他們睡不好覺。

如何打破「失眠患者」的身份

薩蒂亞和利希滕斯坦都認為,可以利用失眠的認知行為療法(CBTi),打破具有「失眠症患者身份」認同感的患者對於失眠的憂慮。

在 CBTi 療法中,心理醫生將關注病人對失眠的憂慮,以及病人對相應反應誇大的本性,並將其作為一種治療方式,來打破他們圍繞失眠建立的身份認同感。

與健康相關的身份認同不僅只包括睡眠方面。「例如,對於如何根據自身的情況定義自己,殘疾人通常會有一系列的身份認同障礙和顧慮。」英國伯明翰大學社會政策和社會學的研究員凱莉· 蓋斯維特說。同樣的,某些癌症病人會討論「癌症患者身份」,以及診斷結果是如何從根本上影響他們如何看待自己的。

相比之下,失眠可能看起來更像是一件瑣碎的小事,但這些身份認同障礙具有相同的運作機制:一旦「失眠症患者身份」植入到某個人的腦海中——一旦他們從「經歷失眠」變成「一名失眠症患者」——它在我們腦海中的感覺就將發生一次強有力的轉變。

特別是對於失眠,採取一種積極健康的身份認同方式是一類有趣的(些許讓人困惑)的意識控制身體的例子。告訴自己睡得很好,即使事實上並沒有,對第二天防止疲憊倦怠大有好處;而錯誤地相信自己沒睡好,則會讓本來休息好的身體感到疲憊不堪。

這就意味著,不論如何,你能暫時騙過自己的大腦。睡眠也許是一項生理功能,但它深深地與我們怪誕的心理作用相聯繫。「對失眠的憂慮比失眠本身更可怕,」利希滕斯坦說。「因為人的認知能夠創造現實。」


推薦閱讀:

男孩攙扶女子遭指認為肇事者 警方10天還其清白
中國歷史上被認為最吉利和最不吉利的天象是這兩個
你認為自己賺來的錢都是屬於你的嗎?
面相學認為帥哥如果有這三種特徵長得再好看也不能要!
科學家認為,人類或來自其他星球,並非源於地球

TAG:失眠 | 自己 | 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