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不除,身體能走多遠」?
中醫認為腳氣即腳濕氣,亦稱「腳弱」、「足癬」,是因為內傷或者外感導致的濕熱之邪郁於肌膚,日久則氣血凝滯,血敗肌腐,風蟲滋生而發生的以腳部瘙癢疼痛,糜爛並伴有特殊臭味為主要表現,最終導致行走不能,生活不便,明顯影響日常生活的質量。
「足癬」病雖小,但危害卻不少 患了足癬,病人常自覺瘙癢難忍,需要搔抓或摩擦。如為濕性足癬,或伴多汗,皮膚會浸漬發白,表皮剝脫,露出基底潮紅的糜爛面,發出臭味(腳臭)。如為鱗屑角化型足癬,雙足乾燥、粗糙,在冬季則在足後跟、兩側、小趾或趾縫等處發生皸裂,疼痛難忍,妨礙行走。如繼發細菌感染形成膿皰,可潰破、形成潰瘍;嚴重者可並發急性淋巴管炎、急性淋巴結炎、丹毒、蜂窩織炎甚至導致膿毒血症危及生命。可見,患「腳氣」,危害多;如果不治,險可害命。丹毒反覆發作可形成象皮腫。
腳氣病又稱維生B1(硫胺素)缺乏病,是常見的營養素缺乏病之一,分為乾性和濕性,乾性表現為上升性對稱性周圍神經炎,感覺和運動障礙,肌力下降,肌肉酸痛以腓腸肌為重,部分病例發生足垂症及趾垂症,行走時呈跨閾步態;濕性表現為軟弱、疲勞、心悸、氣急。腳氣若不及時治療可並發多種病症。
「腳氣」不治,不科學 不少人認為,「腳氣,是身體排毒的表現」、「腳氣不能治,治好了腳氣,可能會引發其他大病」,因而聽任足癬的存在和發展。
不少腳癬患者因瘙癢難耐而慌不擇葯,其實治腳癬並不是從頭到尾只塗抹一種抗真菌軟膏,而應根據水皰型、厚皮型、糜爛型等選擇不同的藥物。最關鍵的是用藥前一定要把創面清理乾淨,保持乾燥,這樣才能使藥物有效成分直達病灶。
厚皮型用"葯泡"厚皮型足癬一般好發於腳後跟,表現為皮膚粗厚、乾燥,很容易脫皮或是裂口子。這類腳癬單純塗抹外用軟膏較難滲透,最好用溫水溶解水楊酸等藥物來浸泡,以加速角質層軟化,使藥物快速達到皮膚深層。每次浸泡的時間在10~15分鐘,時間太久反而容易傷害皮膚的正常組織。
此外,足癬具有傳染性,可傳染家人和別人,也是自身股癬、體癬、手癬、甲癬的傳染源。足癬還可作為潛在過敏原,引發蕁麻疹等過敏性疾病,對於不明原因、久治不愈的慢性蕁麻疹,身體能受得了,又能堅持多久,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珍愛自己,關愛健康。或許會有意外的收穫。
推薦閱讀:
※讀者來稿:我和躍動的日子
※美軍體能訓練體系TRX:引爆你的全身肌肉
※單位主體能否構成詐騙罪
※地球能量及人體能量
※普及下跑者的體能訓練,以及你最容易掉進去的5個訓練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