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10. 愛蓮說(〔宋〕周敦頤)

110. 愛蓮說(〔宋〕周敦頤)

 

  【作者介紹】  周敦頤(1017—1073)  中國宋代思想家、理學家。原名敦實。字茂叔,號濂溪,道州營道縣(今湖南道縣)人。以母舅龍圖閣學士鄭向任分寧(修水)主簿,調南安軍司理參軍,移桂陽令,徙知南昌,歷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熙寧初知郴州,擢廣東轉運判官,提點刑獄。所到之處,都很有實績。「在合州郡四年,人心悅服,事不經先生之手,吏不敢決」。晚年知南康軍,治所在今星子縣城。曾遊覽廬山,為廬山的山水所吸引,在其自為詩中道:「廬山我愛久,買田山中陰。」因築室廬山蓮花峰下,前有溪,合於湓江,取營道故居濂溪以名之,遂定居於此,並將原在故里的母親鄭木君墓遷葬於廬山清泉社三起山。敦頤卒,亦附葬於母親墓旁。以後子孫世居江州,後裔綿衍。  周敦頤是我國理學的開山祖,他的理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清代學者黃宗羲在他的《宋儒學案》中說道:「孔子而後,漢儒止有傳經之學,性道微言之絕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論闡發心性義理之精微,端數元公之破暗也」。他繼承《易傳》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個簡單而有系統的宇宙構成論,說「無極而太極」,「太極」一動一靜,產生陰陽萬物。「萬物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太極圖說》)。」聖人又模仿「太極」建立「人極」。「人極」即「誠」,「誠」是「純粹至善」的「五常之木,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過主靜、無欲,才能達到這一境界。在以後的七百多年的學術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他所提出的哲學範疇,如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性命、善惡等,成為後世理學研究的課題。  周敦頤生前並不為人們所推崇,學術地位也不高。人們只知道他「政事精絕」,宦業「過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懷洒脫,有仙風道氣。但沒有人知道他的理學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學造詣很深,並將兩個兒子——程顥、程賾送到他的門下,後二程均為著名理學家。南宋學者,胡宏對敦頤的理論學加以尊信,理學集大成者朱熹對他評價很高,為他作事狀,又為《太極圖.易說》、《易通》作了註解。張(木加武字)稱他為「道學宗主」,其名聲逐漸大起,九江、道州等、南安等地紛紛建濂溪祠紀念他,寧宗賜敦頤謚號為「元」,因此敦頤又被稱為「元公」,到理宗時,從祀孔子廟庭,確定了周敦頤的理學開山地位。  周敦頤性情樸實,自述道:「芋蔬可卒歲,絹布是衣食,飽暖大富貴,康寧無價金,吾樂蓋易足,廉名朝暮箴」。他從小信古好義,「以名節自砥礪」。平生不慕錢財,愛談名理,他認為「君子以道充為貴,身安為富」。他雖在各地作官,但俸祿甚微,即使這樣,來到九江時,他還把自的積蓄給了故里宗族。  周敦頤酷愛雅麗端莊、清幽玉潔的蓮花,曾於知南康軍時,在府署東側挖池種蓮,名為愛蓮池,池寬十餘丈,中間有一石台,台上有六角亭,兩側有「之」字橋。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賞著縷縷清香、隨風飄逸的蓮花,口誦《愛蓮說》。自此蓮池名震遐邇。  九江的煙水亭最初是由周敦頤修建的,因為亭在湖心,一墩如月,故名「浸月亭」。後不斷興廢,取「山頭水色薄籠煙」之意境,改名「煙水亭」。清順治十七年,巡道崔掄奇復修煙水亭建立五賢閣,奉周敦頤為五賢之一。九江市區現在還有濂溪路、濂溪居委會等。  周敦頤著有《周子全書》行世。濂溪書院是他講學的講壇,他的學說對以後理學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周敦頤是把世界本原當做哲學問題進行系統討論的起始者。  【寫作背景】  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學家周敦頤來星子任南康知軍。周敦頤為人清廉正直,襟懷淡泊,平生酷愛蓮花。   周敦頤來星子後,在軍衙東側開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種植荷花。周敦頤來星子時已值暮年(55歲),又抱病在身,所以每當公餘飯後,他或獨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於池畔賞花品茗,並寫下了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愛蓮說》。《愛蓮說》雖短,但字字珠璣,歷來為人所傳誦。   一年以後,周敦頤由於年邁體弱辭官而去,在廬山西北麓築堂定居講學。他留下的蓮池和那篇《愛蓮說》,一直為後來者珍視。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調任南康知軍,滿懷對周敦頤的仰慕之情,重修愛蓮池,建立愛蓮堂,並從周的曾孫周直卿那兒得到周敦頤《愛蓮說》的墨跡,請人刻之於石立在池邊。朱熹作詩道: 聞道移根玉井旁,花開十里不尋常; 月明露冷無人見, 獨為先生引興長。 賞析《愛蓮說》,其重點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這是全文的中心題意。 古人寫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懷,同樣的一句話,都有二層意思,一層喻物,一層抒懷。同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也有第二層抒懷意思。隱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實際上,他說的意思就是:官場黑暗,要在官場上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格,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麼難。  這也是他為官的經驗總結,因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蓮而不妖」,不過是作者的一種良好願望罷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獨蓮而能為,彌足可貴也。這也是作者的感嘆吧,因為在大環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獨善其身的,除了逃避與遠離。或者如他那樣兢兢業業的守著自己的一份志節。 周敦頤的《愛蓮說》從「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周敦頤(1017~1073)是我國理學的開山祖,他的理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周敦頤從小喜愛讀書,在家鄉頗有名氣,人們都說他「志趣高遠,博學力行,有古人之風」。他的學問、氣度,也感動過許多人來追隨他學習,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頤、程顥兩兄弟,他們後來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學家。   公元1072年,周敦頤來到江西,創辦了濂溪書院,從此開始設堂講學,收徒育人。他將書院門前的溪水命名「濂溪」,並自號「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愛蓮花,便在書院內建造了一座愛蓮堂,堂前鑿一池,名「蓮池」,以蓮之高潔,寄託自己畢生的心志。先生講學研讀之餘,常漫步賞蓮於堂前。後造就一篇《愛蓮說》,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成為千古絕唱,至今仍膾炙人口。

  【原文】  愛蓮說⑴   (北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⑵。晉陶淵明獨愛菊⑶。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⑷。予獨愛蓮之出淤泥⑸而不染⑹,濯清漣而不妖⑺,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⑻,香遠益(9)清(10),亭亭凈植(11),可遠觀而不可褻(12)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13)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14)蓮,花之君子(15)者也。噫(16)!菊之愛(17),陶後鮮有聞(18)。蓮之愛,同予者何人(19)?牡丹之愛,宜乎(20)眾矣!  ——選自《四庫全書》本《周元公集》   【譯文一】  水上,陸上的各種草木的繁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自從唐朝以來,人們都非常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污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污染,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裡,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貼近去輕慢地玩弄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愛好,像我一樣的人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愛好,喜愛的人當然就很多了!  【譯文二】  水中陸上草本木本各種鮮花,值得人們喜愛的實在繁多。晉代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自唐代以來,世人非常喜愛牡丹;可是我唯獨喜愛蓮花的生長於污泥之中而不被沾染,在清水裡洗滌而不顯妖媚,中心貫通,外表筆直,不蔓延,無枝節,香氣遠播越覺得清幽,俊直地挺立在水面上,只可以遠遠地觀賞而不可以肆意地玩弄。   我總以為,菊花,是眾花中的逸隱之士;牡丹,是眾花中的富豪貴人;而蓮花,則可以說是眾花中的有德君子。唉!愛菊的人,陶淵明以後就不大聽到了;對蓮花的喜愛,像我這樣的又有誰呢?而愛牡丹的人,倒確是多得很哪!(魏同賢)  【注釋】  【1】愛蓮說:選自《周公元集》、《周濂溪集》。周敦頤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說」,是古代論說文的一種體裁,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論述道理。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也稱雜說.這種文體一般講可以說明事理,也可以發表議論或記敘事物都是為了闡明一個道理,  給人某種啟示或給自己明志  「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它可以直接說明事物,闡述事理,也可以通過敘事,寫人,詠物,議論說道理;也可以發表作者的感想。  【2】蕃(fán):多。  【3】晉陶淵明獨愛菊:晉朝陶淵明只喜愛菊花。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東晉潯陽柴桑(現在江西省九江縣)人,東晉著名詩人。是著名的隱士。他獨愛菊花,常在詩里詠菊,如《飲酒》詩里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為名句。  【4】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唐朝以來,人們很愛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世人,社會上的一般人。唐人愛牡丹,古書里有不少記載,如唐朝李肇的《唐國史補》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種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數萬(指錢)者。」甚:特別。  【5】淤泥:河溝或池塘里積存的污泥。   【6】染:沾染(污穢)。  【7】濯(zhuó)清漣而不妖:在清水裡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濯:洗滌。清漣:水清而有微波,這裡指清水。漣:微波。妖:美麗而不端莊。  【8】通:貫通。  【9】直:挺直。  【10】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長枝節。蔓:生枝蔓。枝:長枝節。  【11】香遠益清:香氣越遠越清。益:更,更加。  【12】亭亭凈植: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裡。亭亭:聳立的樣子。植:立。   【13】褻(xiè)玩: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焉:助詞。  【14】隱逸:隱居的人,隱士。封建社會裡,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便隱居避世。者:~~的花。  【15】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貴的(花)。因為牡丹看起來十分濃艷,所以這樣說。  【16】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  【17】噫(yī):嘆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唉」。  【18】菊之愛:對菊花的喜愛。  【19】鮮(xiǎn)有聞:很少聽到。鮮:少。  【20】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  【21】宜乎:宜:應當,這裡和「乎」連用,有「當然」的意思。  【22】眾:多。  【題目解說】  「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它可以直接說明事物,闡述事理,也可以通過敘事,寫人,詠物,議論說道理;也可以發表作者的感想。  【賞析】  「說」,是一種議論性古代文體之一,它往往借描繪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頤的《愛蓮說》正是這種托物言志的文體中一篇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  蓮花,曾是古往今來文人筆下高歌詠嘆的對象,但大多數文人都是驚嘆於它的清姿素容,並將其形諸筆端;而這筆散文精品卻獨闢蹊徑,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   從內容上看,這篇文章可明顯分為二部分:前一部分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並以蓮自況,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沉的慨嘆。   文章的前一部分,寫出了蓮花之美就在於其一個「潔」字。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寫出了蓮花身處污泥之中,卻纖塵不染,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和天真自然不顯媚態的可貴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出了它里外貫通、外表挺直、表裡如一、不牽扯攀附的高尚品質;再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寫出了蓮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樣,決不被俗人們輕慢玩弄。   前文所說的一切,事實上是作者人格的寫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證。正如作者所說:「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其間的潛台詞就是感慨於象他一樣具有蓮花之潔的人實在太少了。   在寫法上,《愛蓮說》具有「說」這一文體的共同特點,即托物言志。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節,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時,文章還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在文中幾次以菊、牡丹反襯蓮之美;還把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和蓮花的高潔相對比,使「愛蓮」之一主題得以加深,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三種形象的對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謂高明之極。而且,文章以一個「愛」字貫通全文,使得文章結構謹嚴。 在文章結尾,作者一嘆真正隱逸的高士極少,二嘆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見,三嘆貪慕富貴的俗人很多,耐人尋味,發人深省。  這首詩在語言上也同樣富有特色,那就是優美簡練,的確是如蓮之美——「不枝不蔓」,沒有多餘的無用之語  其重點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是全文的中心題意。   古人寫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懷,同樣的一句話,都有二層意思,一層喻物,一層抒懷。同樣,「出淤泥而染,濯清蓮而不妖」也有第二層抒懷意思。隱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實際上,他說的意思就是:官場黑暗,要在官場上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格,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麼難。這也是他為官的經驗總結,因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蓮而不妖」,不過是作者的一種良好願望罷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獨蓮而能為,彌足可貴也。這也是作者的感嘆吧,因為在大環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獨善其身的,除了逃避與遠離。或者如他那樣兢兢業業的守著自己的一份志節。   周敦頤的《愛蓮說》從「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開篇深沉大氣,既點明了《愛蓮說》之蓮也屬水陸草木之花,也點明了蓮的可愛,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罷了。這為他下文的「予獨愛蓮」埋下了順理成章的伏筆。如此開篇,出筆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頤並沒在甚蕃里糾纏,只是直接縮景,一句「晉陶淵明獨愛菊」,更加明確了題意,陶淵明可以愛菊抒懷,我怎不可獨愛蓮呢?   接下句「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像是重複,但實為加深語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讓對比感更為強烈,為其求蓮之高潔鋪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頤本人獨愛蓮與晉陶淵明的愛菊避世不同,為保持一份高潔,寧願終老南山。他要在塵世中當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這種在污世保持清白與獨自避世求真的心態,與眾人皆羨富貴(牡丹)的從眾心態是有著思想境界上本質的區別的。這為愛蓮說所要表達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鋪墊。   下句周敦頤就直接進入了正題「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寫蓮之語,愛蓮之心,喻蓮之志,可謂一氣呵成,看似是對蓮的直觀描寫,其實字字句句皆是借蓮之表像傾訴心衷也。此運筆之老到,實讓人嘆為觀止。可說通篇讀者都無一絲喘息之機。語言超凡脫俗,而回味卻是雋永綿長,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頤先用花進行比喻,讓花的特性喻人,雖平淡,但比喻帖切,讓人讀來也別有一番滋味。「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節「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可謂渾然一體,不著絲毫痕迹。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將陶淵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榮華富貴的心態描寫的淋漓盡致,而無一言直接指責。   周敦頤通過這樣的對比,將自己比喻為君子。君子難為,猶勝於避世也。從這一點來看,周敦頤有些孤芳自賞的意思。不過周敦頤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發出了深沉的感嘆「菊之愛,陶之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是的,滾滾紅塵,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晉有陶淵明,可現在卻聽都沒聽到還有人會這樣做的。或是像我一樣的,在塵世中能相守一份純凈的,有著我這樣追求君子風範的,又有幾人?大多數的人,皆在紅塵世事中從眾罷了。從這裡可以看出,周敦頤是高傲的,他那種不從眾只求純凈的心態,在碌碌塵世中是難能可貴的。他感嘆,是因為世風日下,大多數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本文托物言志,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鄙棄。  此文高風亮節,清雅脫俗,精短,琅琅上口,實為古文中難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雙解,內容厚實而意境深遠。加上其文近似白話,易讀易解,所以成了流傳後世膾炙人口的傳世佳品。在賞析此文的時候,如果能感動於文中的志節,這也就是讀此文的最佳所得吧。  【蓮花的美麗別稱】  (1)芙蓉:《爾雅》:「荷,芙蕖,別名芙蓉。」   (2)芙蕖:《爾雅·釋草》:「荷、芙蕖。……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   (3)藕花: 唐張籍《送從弟之蘇州》詩:「夜月紅柑樹,秋風白藕花。」   (4)水芙蓉:《群芳譜》:「荷花亦稱作芙蕖、水芙蓉。」   (5)草芙蓉:杜詩注云:產於陸者曰木芙蓉,產於水者曰草芙蓉。」  (6) 水花:李時珍《本草綱目》:「蓮花」釋名:「芙蓉、芙蕖、水華。」   (7)凈友:又稱凈客。蓮花潔凈不染,因此人們稱其為凈友。   (8)水芝:普崔豹《古今注》下「草木」:「芙蓉一名荷華,一名水目,一名水芝,一名水花。」  (9)澤芝:《類聚》郭璞《爾雅圖贊 ·芙蓉贊 》云:「芙蓉麗草,一曰澤芝,……」  (10) 靈草:吳閔鴻《芙蓉賦並序》:「乃有芙蓉靈草,栽育中川。」   (11)玉芝:《本草經》載:「荷花又名玉芝。」  (12)君子花:北宋周敦頤著《愛蓮說》,謂蓮為花中君子,蓮又稱「君子花」。  (13) 水宮仙子:因蓮生水中,蓮花亭亭玉立於水面,好似仙女飄然而行,故名。  (14) 菡萏:《爾雅》:「荷,芙蕖……其華菡萏。」   據說,釋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薩,下凡降生到迦毗羅衛國凈飯王處。凈飯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長得象天仙一樣美麗,性溫和賢淑,與國王情深似海。摩耶夫人回憶新婚之夜,她朦朧中看到遠處有一個人騎著一頭白象向她走來並且逐漸變小,從她的右肋處鑽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預感到菩薩化作一頭白象入胎。日後,身懷有孕的摩耶夫人臉上,微微泛著紅暈,那色彩鮮艷的綠色領口花邊像一片蓮葉,她的臉兒像一朵綻開的蓮花。後來摩耶夫人在娑羅樹下降生佛祖時,百鳥群集歌唱,天樂鳴空相和,四季里的花木都一同盛開,尤其是沼澤內突然開放出大得像車蓋一樣的蓮花。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並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   不僅如此,蓮還與佛教醫學有著密切關係。蓮花含有豐富的營養,既可食用又可藥用。古代女子常采清晨帶露的蓮花敷面美容,或服食蓮花以養顏。蓮花含有皮素和木樨素,能潤澤膚色。初放鮮嫩的蓮花用開水泡飲,其汁翠綠清香,有清暑解熱和生津開胃之功效。蓮的地下根莖稱為蓮藕。相傳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患有肺結核,目犍連來探望他,並得知舍利弗喜歡吃蓮藕,就帶些新鮮蓮藕讓舍利弗吃,舍利弗吃蓮藕後果然病癒。後來,佛祖弟子經常用蓮藕作為藥用來治病,並發現了蓮藕的許多藥用價值。  【蓮花的美好品質】  在千古第一詩人屈原的代表作 《離騷》中有這樣的詩句「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詩人為了表達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決心,要穿上用蓮花做成的香氣馥郁的衣服。在這裡,蓮花這一形象,不僅象徵著詩人高潔的品質和美好的修養,而且表現了詩人濃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像以及《離騷》這首不朽傑作的浪漫主義特色。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這是漢代樂府民歌中的一首極為清新優美的小詩。在這首小詩中,「蓮」既指實物花卉蓮花,又是愛憐的「憐」諧音,以魚戲蓮葉隱喻男女之間的愛情,極其生動形象。在秀美的江南水鄉的大背景中,採蓮的男女主人公搖著小舟,自由地歌唱著純潔美麗的愛情,該是一幅多麼清新的圖畫!   【古詩與典故中的蓮花】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在唐代七絕聖手王昌齡的這首《採蓮曲》中,採蓮少女的美麗雖不著一字,卻盡得風流,因為她們的身影已與風光秀麗、如詩如畫的荷塘、蓮花融為一體了。從這自然渾成、耐人尋味的意境中,我們不難感受到中國古典文學的魅力吧。  代表著南朝樂府民歌最高成就的《西洲曲》,更是對蓮花和採蓮有著細緻入微的描寫:「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這首詩中採蓮的情形,不僅生動地展示了江南水鄉人民的生活,而且寫出了採蓮女主人公對遠行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語言清新明麗,意境悠遠,情思纏綿。  以「誠齋體」聞名南宋詩壇的著名詩人楊萬里的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在這首詩中,詩人擷取了「接天蓮葉」和「映日荷花」兩個典型景物,以通俗明快、流轉圓活的風格,寫出了六月里西湖的美麗風光,一改宋詩瘦硬生澀的弊端,極具自然靈性。  宋朝理學的創導者、哲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說》中有這樣的句子:「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蓮,花之君子者也。」在這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中,作者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寫盡了蓮花的高潔品質、優雅氣質、優美的姿態和莊重的儀錶,表達了封建士大夫高潔的情操和志趣。自此,蓮花便有了靈性,步入花中君子之列。  明代的許仲琳,在其著名的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塑造了一個蓮花化身的少年英雄哪吒的形象,他純真勇敢而又法力高強,敢於蔑視神權、打抱不平,極具正義和反抗精神,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為人民群眾所喜愛的人物形象之一。透過哪吒這一神話人物形象,我們看到蓮花又變成了正義和勇敢的化身。  【君子】  1.理想的修身人格——君子   「仁」是儒家思想倫理道德的最高境界,但是,落實到個人的具體修養上,「君子」則是其理想的人格典範。曾參強調「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顏淵》)。試圖以君子的成立來輔助仁的修養的實現或者是將仁的高標準落實到具體的實踐——君子人格上。   對君子的含義要求,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論語·季氏》)講得比較 廣泛,只是講言行中各個方面的總的原則。曾參則進入了更具體的要求。他說:「君子有三費,飲食不在其中。君子有三樂,鐘磬琴瑟不在其中……有親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遺,此一樂也;有親可畏,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樂也;有君可喻,有友可助,此三樂也……少而學,長而忘之,此一費也;事君有功,而輕負之,此二費也;久交友而中絕之,此三費也。。」(《韓詩外傳集釋》)另外,《曾子立事》篇還有大量的對君子的嚴格要求,比如:「君子不絕人之歡,不盡人之禮,來者不豫,往者不慎也。去者不謗,就之不賂,亦可謂之忠矣。君子恭而不難,安而不舒,遜而不諂,寬而不縱,惠而不儉,直而不往,亦可謂知矣。」又說:「君子入人之國,不稱其諱,不犯其禁,不服華色之服,不稱懼忄冒 之言,故曰:「與其奢也,寧儉;與其倨也,寧句。」   顯然,對君子的定義大大超過了「九思」的具體性和嚴格性,雖然並未超出「九思」的範圍要求。在整個中國思想文化史上,這種師徒相承的樣式,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由於曾參學派對「君子」的要求過分嚴厲,所以有時又不免流露出一些道家者流的味道。《曾子立事》篇還說:「君子不絕小不殄微也,行自微也不微人,人知之則願也,人不知苟吾自知也,君子終身守此勿勿也。」「君子見利思辱,見惡思詬,嗜欲思恥,忿怒思患,君子終身守此戰戰也。」這種做人的小心翼翼的態度,雖其要求基本上還是在儒家的範圍之中,但用道家的邏輯來要求君子,其消極避讓的傾向已很明顯。這種傾向,也許是曾參當初要避免的,但思想的發展,形同其他許多人能參與其中的事情一樣,進行到一定程度之後,便會出現自身難以把握的變形。曾參對君子修養的要求中 。  2.現代人的觀念   原創:何謂君子   又要借用古人的比喻:   孔子罵人,就徑呼之為「小人」,還有「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名言。最古老的君子的   含義,主要指受過教育且有良好品德的人,而一般百姓沒有受教育的機會,因而也跟那些無   德之人被並稱為「小人」……   何謂君子?   借用一位朋友的說法:   飯局時,談論起「何謂好男人」,我問朋友,你認為你自己是一個好男人嗎?   他想了想,說到:「我不知道好男人的定義為何,但是我自己是一個言出必行的人,可以稱之為「君子」 因為君子的定義是,有責任感,而且不輕易作出承諾,但是絕對講得出做得到,當然所謂言出必行,也要斷定事情的關鍵性。現代社會,面對負責種種人際關係和角色,是一件難事啊……。"   我也想了想,回答到:「其實不單止言出必行,一個守時守候,不輕易放鴿子,不輕易任意妄為的人,例如」借酒行兇「之類,也可包括在君子和好男人之類吧!」   其實,我們女生天天在喊,要找個好男人,要有君子的氣度,大將的風度。其實我們要求不是很高。可惜,對於男人來說,也許很難。因為背受君子名稱的人,他們一定是很顧及身邊人的感受,照顧家人,可惜對於君子而言,已經習慣了的生活細節絕對是帶給他們從來沒有真正洒脫的包袱。   論語中對君子的描述  (1)「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里仁》)   「義」就是「宜」,也就是說,君子走的始終是一條適宜的正路。而小人則一心看重私利,在一己私利驅使下很容易走上邪路。   (2)「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論語·里仁》)   就是說,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記的事情是不同的。   君子每天牽掛的是自己的道德修繕,小人則記惦的是自己的家鄉;君子心中始終有一份規矩、法度,不得超越,小人則滿腦子想的是些小恩小惠,小便宜。   (3)「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論語·衛靈公》)   就是說:君子是合群的,雖然他內心裡莊重、莊嚴不可侵犯,但他在一大群人裡頭卻從來不爭。同時,他也決不拉幫結派,謀取私利。這也就是孔子所說的「君子和而不同」(《論語·子路》)。 小人則剛好相反,他是「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生活中經常會看見這樣的場面:大家討論一件事情的時候,領導的話還沒說完,馬上就會有人跳出來說,對對對,領導說得真好,什麼高屋建瓴、深謀遠慮之類的溢美之詞說了一大籮筐;可是到會後他轉臉就會對別人說,哎,這個領導說的都是什麼啊?我一點都不同意他的觀點!   關於君子和小人行事的不同,孔子還有一個表述,叫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為政》)。   「周」就是能夠團結照顧到很多人,他以道義為準則與人交往,所以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個真君子不管他有多少朋友,他都會像空氣里的氧氣一樣,讓朋友們感覺到很歡欣,感到受到照應。「比」這個字形,象兩個人緊挨著站在一起,意思是說,小人喜歡結成小圈子,他不會融入大集體。   (4)「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述而》)   小人之所以喜歡互相勾結,是因為他的心裡有鬼,想通過這種勾結謀取私利和維護既得利益。所謂「結黨營私」,正是這個意思。而君子則胸懷坦蕩,因為他坦然無私,所以能夠平和,能夠以善意跟所有人走到一起。   (5)「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論語·子路》)   說,同「悅」,高興。一個君子你很容易與他相處,但是你又難以取悅他。假如你想以不正當的手段取悅他,他反而會不高興。決不會說你給他一個小恩小惠,他就給你大開綠燈、大開後門。等到他真正使用你的時候,他會根據你的才幹,給你安排一個合適的位子。這就叫「器之」。   小人的特點是你很容易取悅他,但是你很難與他相處。生活中這樣的人不在少數。比如說你給他施一點小恩小惠,幫他一個小忙,甚至你請他喝一頓酒,這個人就會很高興了。即便你取悅他的方式是不合乎道義的,是不正當的,他也還是會很高興。但這樣的人又是很不容易共事的。你千萬不要以為取得了他一時的歡心,他以後就會非常忠誠地一路給你開綠燈,雖然你費了很多力氣,花了很多錢財,打通了關節,但等到他真要用人的時候,他不會根據你的才幹給你安排工作。而是求全責備,覺得你這兒也不夠格,那兒也不達標,你以前所做的一切都算白費。他會想法刁難你,讓你覺得很尷尬。所以這樣的人你很難與他相處。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上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流傳更廣。但兩千年來,知者多,能解者少。而且,在學術界仍有不同的解釋,目前,似乎還沒有公認的正確訓解。   周易原文   《易經》第一卦 乾 乾為天 乾上乾下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再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覆道也。或躍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 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第二卦 坤 坤為地 坤上坤下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其道順乎! 承天而時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詮釋一:   《易經》中認為:   乾為馬,坤為牛。   用馬來象徵天。   故,天行健,就不難理解,駿馬以形容自強不息;坤為牛,以牛來詮釋人之品德。   有些古句是不需要詳細解釋的,關鍵在於個人的體味。   詮釋二:   《易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天行健」與「地勢坤」失去了對稱,怎回事兒?   據帛書《周易》,「干」為「鍵」,「天行健」乃「天行鍵」,「鍵」乃「干」之古字,而「鍵」又訓為「健」,串在一起:   天,行矣,干(鍵)。干,健也。   據帛書《周易》,「坤」為「川」,「勢」乃「執」,「地勢坤」乃「地執川」, 「川」乃「坤」之古字,而「川」又訓為「順」,串在一起:   地,執也,坤(川)。坤,順也。   「地」也有「原初的肯定性的強力」, 「執」執力為「勢」,所以「地執坤」變成了「地勢坤」。 「執」執持、執守;「勢」「勢力」、 「形勢」,坤之義大矣哉。   人參贊天地化育,參入「存在者之整體」,又能「復」,而得以「見天地之心」。天、地、人,三才而兩之,中道而行,何惑之有?   天行矣,干。干,健也。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執也,坤。坤,順也。君子以厚德載物。   詮釋三:   「天行健」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   意謂: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應剛毅堅卓,發憤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譯為:君子應該像天宇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  【關於蓮花的詩有...】  1. 《涉江采芙蓉》(古詩十九首其六)  涉江采芙蓉,  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  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  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  憂傷以終老  2. 《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摘錄)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飾。  3. 《絕句漫興》(其七)  糝徑楊花鋪白氈,  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稚子無人見,  沙上鳧雛傍母眠。  4. 《西洲曲》  憶梅下西洲,  折梅寄江北。  單衫杏子紅,  雙鬢鴉雛色。  西洲在何處?  兩槳橋頭渡。  日暮伯勞飛,  風吹烏桕樹。  樹下即門前,  門中露翠鈿。  開門郎不至,  出門采紅蓮。  採蓮南塘秋,  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  蓮子青如水。  置蓮懷袖中,  蓮心徹底紅。  憶郎郎不至,  仰首望飛鴻。  鴻飛滿西洲,  望郎上青樓。  樓高望不見,  盡日欄杆頭。  欄杆十二曲,  垂手明如玉。  捲簾天自高,  海水搖空綠。  海水夢悠悠,  君愁我亦愁。  南風知我意,  吹夢到西洲。   5. 《枯荷》   萬柄綠荷衰颯盡,  雨中無可蓋眠鷗。   當時乍疊青錢滿,  肯信池塘有暮秋?   6. 《蓮花》  鑿破蒼苔作小池,  芰荷分得綠參差。   曉來一朵煙波上,  似畫真妃出浴時。  7. 《白蓮》  昨夜三更里,  嫦娥墜玉簪。   馮夷不敢受,  捧出碧波心。   8. 《白蓮》  素蘤多蒙別艷欺,  此花端合在瑤池。   無情有恨何人見,  月曉風清欲墮時。  9. 《贈荷花》 (唐.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  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  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長相映,  翠減紅衰愁殺人!  10. 《白蓮》(陸龜蒙)  素花多蒙別艷欺,  此花真合在瑤池。  無情有恨何人覺?  月曉風清欲墮時。  11. 《蓮》 (宋. 楊萬里)  城中擔上買蓮房,  未抵西湖泛野行。  懸折荷花剝蓮子,  露為風味月為香。  12. 《蓮葉》 (鄭谷)  移舟水濺差差綠,  倚檻風擺柄柄香。  多謝渙紗人未折,  雨中留得蓋鴛鴦。  13. 《採蓮曲》 (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14.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15. 《蓮塘》 (清.朱克生)  日暮蓮塘里,   浴水兩鴛鴦。   低飛不遠去,   只在荷花傍。   16. 《風蓮戲魚圖》 (清.惲壽平)  萍風將散綠,   香氣欲成露。   美人采紅蓮,   曾過南塘路。   17.《荷花》 (清.曹寅)  一片秋雲一點霞,   十分荷葉五分花。   湖邊不用關門睡,   夜夜涼風香滿家。  【附現代人詠睡蓮詩句】  《詠睡蓮》——(上海)張志真  瑟瑟風中多風韻,瀟瀟雨里更出神。  凌波仙子欲睡去,休擾池中睡美人。  【荷花--花中仙子 】  中文名: 蓮花,睡蓮  拉丁語學名:Nymphaea alba(取自僧伽羅語的nelumbo)  英文名字: European White Waterlily, White Lotus, or Nenuphar  別名: 子午蓮、水芹花、水洋花、小蓮花、碗蓮、芙蕖、水芝、水芙蓉、蓮  睡蓮與荷花的區別  二者很像,主要的區別是在葉子和花卉的生長位置和葉子的形狀。  睡蓮 - 葉和花貼在水面,葉有深裂縫。   荷花 - 葉和花伸出水面,葉圓形,無裂縫。  界:植物界 Plantae  門: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 睡蓮目 Nymphaeales  科: 睡蓮科 Nymphaeaceae  屬: 睡蓮屬 Nymphaea  種: 睡蓮 Nymphaea alba   荷花,又名蓮花、水華、芙蓉、玉環等。屬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莖長而肥厚,有長節,葉盾圓形。花期6至9月,單生於花梗頂端,花瓣多數,嵌生在花托穴內,有紅、粉紅、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鑲邊。堅果橢圓形,種子卵形。荷花種類很多,分觀賞和食用兩大類。   原產亞洲熱帶和溫帶地區,我國栽培歷史久遠,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記載,性喜溫暖多濕。   荷花花大葉麗,清香遠溢,出污泥而不染,深為人們所喜愛,是園林中非常重要的水面綠化植物。   荷花全身皆寶,藕和蓮子能食用;蓮子、根莖、藕節、荷葉、花及種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葯,可治多種疾病。

 


推薦閱讀:

周敦頤《太極圖》及《太極圖說》
《周敦頤·太極圖說》釋義:
從一棵草講《太極圖說》
周敦頤《太極圖說》:區區249字,道破宇宙之真諦!

TAG:周敦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