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恐襲或釀歐洲社會危機 極右抬頭,反移民更勝
7日,法國巴黎《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雜誌社遭遇武裝襲擊,目前已造成包括周刊主編、漫畫家、記者等在內的至少12人死亡,多人受傷。
上海《第一財經日報》8日報道,有海外媒體稱,此次襲擊將加劇歐洲社會反移民情緒的增長,助長如法國國民陣線這樣的極右勢力急速膨脹。
「這是歐洲社會的一個危險時刻。」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激進主義研究國際中心主任諾伊曼(Peter Neumann)說,「隨著極端組織支持者的增加,白人工人階級公民權利被剝奪以及與精英階層脫節的感受越來越深,局勢瀕臨危急關頭。」
深層社會危機
法國總統奧朗德將該事件定性為「恐怖襲擊」。美國《紐約時報》引述法國研究激進主義學者羅伊(Olivier Roy)的話稱,此次襲擊是自阿爾及利亞戰爭以來,法國本土發生的最致命的恐怖襲擊。「這是數量上、性質上的轉折點。」他說,「這是一次影響極大的襲擊,襲擊者這麼做是為了震懾公眾,從這個意義上看,他們成功了。」
巴黎受創,尤其是心理上的恐慌讓人們擔心另一場襲擊的到來。「我們越來越沒有安全感。」34歲的肯塔特(Didier Cantat)站在襲擊現場的警戒線外說,「有了這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可能更加可怕。」
肯塔特稱,襲擊可能引發更強烈的反移民情緒。他說:「當你看到激進組織的成員時,沒有看到和平,我看到的是仇恨。所以人們無法判斷。」
此次遭遇襲擊的《查理周刊》創建於1970年,以刊登通俗的諷刺性漫畫著稱,先前多次因刊登政治和宗教人物漫畫引發爭議。《查理周刊》還曾在封面刊登內容涉及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招致宗教人士不滿,也令該雜誌社成為「咄咄逼人」的法國世俗主義的符號。法國擁有歐洲最多的穆斯林人口。
與此前相比,7日,《查理周刊》遭遇了更慘重的回擊。「政治上,法國左翼官員一直否認法國和阿拉伯世界的衝突。」從事殖民地後期研究的法國教授赫西(Andrew Hussey)說,「但一般來說法國人能感受到。」赫西曾著有《法國人起義》一書,書中詳述了法國和穆斯林之間複雜的關係,以及殖民主義政策和阿爾及利亞戰爭的深遠影響。
反移民情緒反彈
襲擊可能導致的情緒反彈也令一些身在法國的穆斯林擔心。
27歲的埃爾特雷斯(Samir Elatrassi)稱:「當人們看到這種恐怖分子,容易將他們和其他穆斯林混為一談。而且這種恐懼感也會與日俱增。極右勢力將從中獲利。」
近年來,西歐很多國家的右翼政黨高舉反對移民的大旗,將之視為國家價值的威脅。在瑞典,近來發生了三起針對清真寺的襲擊事件,儘管主流政黨一起孤立反移民、反伊斯蘭教的瑞典民主黨,但該政黨在最近的民意調查中仍獲得約15%的支持率。
在德國,反移民和伊斯蘭教影響的大型集會在東部城市德累斯頓舉行,集會人群自稱是「反西方伊斯蘭化的愛國歐洲人」(PEGIDA)。目前,這樣的集會主要集中在東德地區。德國內政部部長邁齊埃(Thomas de Mazière)說:「形勢很嚴峻。有理由擔心和防範,但沒有理由恐慌。」
在同樣擁有大量穆斯林人口的英國,英國獨立黨呼籲英國從歐盟退出,並對移民進行嚴控,並強調這將對英國人價值和身份存在潛在威脅。同時,英國主流政黨也都競相承諾對移民進行更嚴格的控制。
「大部分歐洲公眾都存在某些潛在情緒,現在這些力量越來越多地伸向社會中心。」諾伊曼說,「如果我們看到更多的類似事件,我想我們將在未來的幾年中看到歐洲社會的進一步兩極化。」 他說,在反彈中受傷最深的是歐洲的穆斯林人口,那些努力在歐洲生活的普通穆斯林。
極右勢力受益
在當前的歐洲,天生世俗化的法國顯然局勢最為緊張。法國有大約600萬穆斯林,對阿爾及利亞、敘利亞、北非有痛苦的殖民歷史並推行大膽的軍事外交政策。然而,法國政府在管理和經濟上的疲軟,在一些嚴重的結構、社會和經濟改革上的無力,更加劇了這一歷史遺留問題。
失敗和無力的情緒在法國蔓延。在《查理周刊》雜誌社遭遇襲擊的當天恰好是一部有爭議的小說《投降》(Submission)的出版日,該小說描述了伊斯蘭教在法國的勝利。曾有報道稱該作品的出版商弗拉馬里翁集團擔心自己和作者將成為下一個襲擊目標。
同時,國民陣線及其領導人勒龐(Marine Le Pen)的出現加劇了法國社會的緊張氣氛。目前在民調中,國民陣線的支持率高於法國最大的左翼政黨社會黨,兩黨在伊斯蘭教對法國人價值和國家的威脅等問題上爭議巨大。
「某種程度上,這次襲擊對國民陣線來說有雙重好處。」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主任格蘭德(Camille Grand)說,「勒龐到處說,法國不應該支持在伊拉克打擊活動,而應該捍衛家園,不要走出國門製造威脅。因此,他們能理所當然地利用它。」
有法國高級官員稱,武裝襲擊給法國社會的安全造成影響。「我們知道這會發生。」他說,「但我們不知道它會多高效。」
去年底聖誕節前後,法國三座城市先後遭到襲擊。加拿大首都渥太華和澳大利亞悉尼也發生了嚴重襲擊事件。去年9月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的發言人曾呼籲支持者在那些打擊該組織的國家內部發動襲擊,因此,有懷疑稱此次襲擊也可能是對該呼籲的響應。
格蘭德稱,至少有2000名法國年輕人前往伊拉克和敘利亞,參與「伊斯蘭國」的行動。「所以,如何管理這些人很關鍵。」他說,「要發現或者預防這種襲擊非常困難,國家也不能過度反應,而這正是激進分子想要的。」
(編輯:陳思科)
推薦閱讀:
※歐洲極右思潮抬頭 極右政黨在多國獲議會議席
※法國大選「好戲不斷」:極右之後,極左候選人梅朗雄支持率飆升至第三!
※極右翼政黨在歐洲颳起「狂風」
※全球化、移民與極右崛起(下)
※德國極右運動一周年 萬人遊行再舉默克爾仿納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