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龜類大圖鑑(50種類)--附名稱 食性 繁殖(簡) 體形 分布。隨時更新,敬請查閱! -...

水龜類大圖鑑(50種類)--附名稱 食性 繁殖(簡) 體形 分布。轉載

有很多龜友對於龜的種類還不是很了解,剛剛加入養龜行列的新進龜友們就更加不知道如何挑選自己喜歡的種類,為此我通過挑選找到了一些相關照片並編 輯成龜類圖鑑(業餘)供大家參照。並且注釋了一些簡單的解釋和飼養方法,希望能對新老龜友有所幫助。 水龜類大圖鑑(種類排序不分先後順序)

中文名稱:阿根廷蛇頸龜中文俗稱:釘頸龜、南美蛇頸龜英文名稱:Argentine ake-necked turtle 地理分布:阿根廷北部,烏拉圭,巴拉圭,以及巴西南部。體形特徵:30厘米左右食性特徵:喜歡吃魚、蝦,偶爾接受非常少量的人工飼料繁殖特徵:卵生 其餘不祥

中 文 名: 安南龜俗名別名: 越南龜英 文 名: Annam leaf turtle地理分布: 越南中部繁殖方式: 卵生體形特徵: 安南龜從外形上看與黃喉擬水龜極相似,它們不 同之處:安南龜頭頂呈深橄欖色,前部邊緣有淡色條紋,一直伸至眼後,側部有黃色縱條紋,頸部具有桔紅色或深黃縱條紋,背甲黑褐色,腹甲黃色且每塊盾片上均有大黑斑紋,四肢灰褐色,指、趾間具蹼食  性: 飼養溫度為18-32℃,飼料為菜葉、水果、魚肉、蝦肉、雞肉、動物肝。

中 文 名: 巴達庫爾龜俗名別名: 潮龜英 文 名: River Terrapin 地理分布: 分布於東南亞各國繁殖方式: 卵生。每年1~3月繁殖體形特徵: 背甲橄欖綠色,雜有灰色,幼體背甲中部具龍骨;頭小,皮膚光滑,頭後部有鱗片;腹甲黃色;前肢僅四爪,指(趾)間具蹼,尾極短食  性: 雜食

中文名稱:齒緣攝龜中文俗稱:齒緣龜、版納攝龜英文名稱:Asian leaf turtle 地理分布:**分布於雲南南部與廣西,國外分布於印度東北經緬甸、泰國、越南、寮國、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地體形特徵:成體背甲長20-24cm。背甲略扁,幼體長寬約相等,成體長大於寬;背中央脊棱幼體極明顯,隨年齡增長而不顯;背甲後緣鋸齒狀,幼體尤為顯著。腹甲較窄,前端平切或圓出,後端有3缺凹:胸盾溝最長,肱盾溝或喉盾溝最短;甲橋短而明顯;成年個體在腹甲舌板與下板之間有韌帶發育。顏色變異甚大,典型的是背腹甲均為棕褐色,腹甲每一盾片上都有黑色放射狀線紋,背甲盾片的放射紋往往不清晰。食性特徵:兼吃動物與植物性食物.人工飼養下尤喜食蝦肉、瘦豬肉繁殖特徵:卵生 每次產卵2-4枚,卵長6cm寬3cm

中 文 名: 粗頸龜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Black Marsh Turtl地理分布: 分布跨過緬甸南部,南至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半島、新加坡,此外還有蘇門答臘島、爪哇和婆羅洲。繁殖方式: 雄性求愛時會擺動它們的頭部,已讓異性明白。每年3至4窩,每窩僅產1至2枚卵,細長形的卵測量平均值為45x19mm。稚龜背甲的測量長度大約為52mm。體形特徵: 是一種中等大小的黑色淡水龜,粗頸龜可通過幼體背甲上的3條脊棱(雖然成體只有1條脊棱)同婆羅洲的其他龜類相區別。背甲的後部還有鋸齒狀邊緣,成體的椎盾區域是扁平的。成年雄性可通過相對更長更粗的尾部來辨別,且腹甲稍顯凹陷。除此之外,成年雌性保留有淺色的頭部斑點,而雄性的這些斑點會隨著生長逐漸褪去。 食  性: 粗頸龜棲息在流動緩慢或靜止的水體中,例如沼澤、池塘、溪流和湖泊。它多數時間躲藏在水底的泥里,它肉食的食譜包括水生動物,例如蠕蟲、蝸牛、小蝦還有青蛙,它也是食腐動物。雖然在水中進食,但在夜間也會上岸吃草。

中 文 名: 大東方龜俗名別名: 亞洲巨龜、亞巨英 文 名: Giant Asian pond turtle 地理分布: 廣泛見於東南亞各國繁殖方式: 人工孵化:用一個泡沫塑料箱,裝上約20厘米細沙,將受精卵埋於中間,離沙面約5-8厘米,卵間距離5厘米左右。細沙經用開水消毒後再晒乾,然後用涼開水噴濕潤,以用手抓之成團,松之則散為宜,每天早晚檢查一次,沙干則噴水。泡沫塑料箱放於保溫室內,保持溫度在25-32度。 稚龜培育:稚龜孵出後,要用70%酒精消毒其臍帶,3-5天開始進食。開始喂以豬肝糜,半個月後喂以魚肉、麵包蟲和香蕉等,投喂量單喂動物性食物約為3%,魚肉和香蕉混喂約為8-10%,以食完不剩為原則,每天一次,喂前先換水,喂後2小時後換水,換水時注意水溫相差不超過3度。體形特徵: 背甲褐色,中央有明顯的黃色脊陵;背甲後緣具鋸齒,腹甲棕黃,有褐色放射紋;頭暗灰,上有棕色斑點。食  性: 生活於湖泊、小河和沼澤地,屬兩棲類龜,喜歡在陸地上生活。雜食性,人工飼養喜食花果蔬菜、植物莖葉;也食魚、蝦、家禽內臟等動物性飼料

中 文 名: 真鱷龜俗名別名: 大鱷龜、鱷魚咬龜、鱷甲龜英 文 名: the Alligator Snapping Turtle 地理分布: 大鱷龜主要分布在美國的路易斯安那州,阿肯色州,田納西州的周邊,肯塔基,密蘇里,堪薩斯,奧克拉荷馬,得克薩斯。在密西西比大部分地區,阿拉巴馬州的南方,喬治亞和佛羅里達的沼澤地區都能看到大鱷龜。雌雄鑒別:雄性體形較大,長尾,長度是腹甲長度的86%,且泄殖孔位於背甲邊緣之外;雌性反之,短尾,長度小於腹甲長度的86%,且泄殖孔位於背甲邊緣之內。繁殖方式: 卵生。大鱷龜11-13年後成年,雄龜要比雌龜大(和其它龜類相反),雌龜產卵在4-6月,每窩卵為16-50枚。卵殼堅硬,孵化出的幼龜約1。7英寸,其尾巴長於身體。體形特徵: 大鱷龜體型巨大,成年龜甲長0.4-0.7米,體重45-75公斤,最大的可達200公斤,身長在0.75-0.9米。食  性: 大鱷龜吞食自動遊動**它的上下喙的活食為主。但大鱷龜也吞食如魚肉,牛肉,雞等任何肉食以及商用龜飼料。應為大鱷龜提供清澈溫暖的水。

中 文 名: 擬鱷龜俗名別名: 小鱷龜、平背鱷龜英 文 名: Common snapping turtle地理分布: 北美洲東與中部,中美洲,南美洲西北部。雌雄鑒別:雌性的背甲呈方形,尾基部較細,生殖孔距背甲後緣較近,雄性的背甲呈長方形,尾基部粗而長,生殖孔距背甲後緣較遠。除上述特徵外,生殖孔位於尾部第一硬棘之內或與尾部第一硬棘平齊的為雌性,而生殖孔位於尾部第一硬棘之外的為雄性。 雄性體形較大,長尾,長度是腹甲長度的86%,且泄殖孔位於背甲邊緣之外;雌性反之,短尾,長度小於腹甲長度的86%,且泄殖孔位於背甲邊緣之內。繁殖方式: 小鱷龜的交配期在美國為4~11月,卵性,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產卵期5~8月(高溫地區可提前和延長產卵時間),一般每次產卵15~40枚,實際情況根據親龜的大小和發育程度而變化。  每年4-9月交配,5-11月產卵期,6月是旺季。每窩卵有11-83枚,通常有20-30枚,卵呈白色,圓球形,外表略粗糙,直徑23-33毫米,重7-15克。經55-125天的孵化稚龜出殼,孵化的境不同,孵出天數也不同。當孵化溫度在30℃以上時,20℃以下時稚龜為雌性,當孵化溫度在22℃-28℃時,稚龜為雄性。稚龜重9.5-12克,背甲長24-30毫米,背甲呈圓形,黑色,每塊盾片上有突起物。體形特徵: 最大背甲長49.4公分。背甲就像半球形的屋頂,有些微小的鋸齒狀,顏色自暗橄欖綠到棕色都有。頭與四肢很有力,尾巴相當長,而腹甲相對而言則較小。食  性: 鱷龜的食性雜,偏肉食性,主食魚、蝦、蛙、蠑螈、小蛇、鴨、水鳥,間食水生植物,掉下的水果。喜夜間活動、攝食。

中 文 名: 地龜 俗名別名: 楓葉龜,黑胸葉龜,金龜,泥龜,十二棱龜英 文 名: Black-breatsed Leaf Turtle地理分布: **分布於廣西、廣東、湖南等地。國外分布於越南、蘇門答臘、羅婆州、日本。繁殖方式: ------------體形特徵: 地龜體型較小,成體背甲長僅120毫米,寬78毫米。其頭部淺棕色,頭較小,背部平滑,上喙鉤曲,眼大且外突,自吻突側沿眼至頸側有淺黃色縱紋。背甲金黃色或桔黃色,中央具三條嵴棱,前後緣均具齒狀,共十二枚,故稱「十二棱龜」。腹甲棕黑色,兩側有淺黃色斑紋,甲橋明顯,背腹甲間借骨縫相連。後肢淺棕色,散布有紅色或黑色斑紋,指、趾間蹼,尾細短。食  性: 人工飼養條件下,每隻地龜的食性不同。剛買回來的地龜很可能不吃東西,你可以捉一些它喜歡吃的蟋蟀或者蚯蚓來試試。再試試瘦豬肉、黃瓜、西紅柿等。當溫度低於20°C時不要餵食,以免引起龜龜腸胃不適。

下載 (49.51 KB) 2010-1-7 18:44 中文名稱:冠背龜中文俗稱:花冠龜英文名稱:crowned river turtle 地理分布: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尼泊爾體形特徵:頭部較尖,頭頂邊緣有一條粗細不勻的條紋,呈桔紅色,頭頂中央有一呈「個」字型的淡黃紅色圖案,鼻孔兩側有桔紅色不規則圖紋;背甲黑色,邊緣有白色細條紋,背甲中央嵴棱明顯;腹甲為淡黃色,每塊盾片上有大塊斑點,四肢邊緣兩側有兩條白色條紋,四肢灰黑色,指、趾間具豐富蹼。雄性背甲較長且窄,尾較粗,雌性背甲較寬,尾細且短食性特徵:食物為雜食性,人工飼養下以食植物為主,如浮萍、水花生、蘇丹草等。少數食肉類繁殖特徵:不詳

中 文 名 巴西紅耳龜俗名別名 紅耳龜 巴西彩龜 秀麗錦龜 麻將龜 七彩龜英 文 名 Red-ear turtle拉丁學名 Trachemys scripta地理分布 北美洲繁殖方式 巴西龜一到求偶期,性成熟的公龜會主動向母龜抖手。母龜如果也有交配意願,也會以抖手向公龜做響應。但母龜若未達性成熟,或沒有交配意願,就會對公龜不理不睬的。但有時候公龜也會搞錯性別,而向另一隻公龜抖手,那另一隻公龜自然也會不理不睬的。母龜願意交配,則公龜就會騎在母龜背上,同時從尾巴的泄殖孔伸出生殖器到母龜的泄殖孔內,母龜則將尾巴翻轉,露出泄殖孔讓公龜的生殖器**,以便使卵受精。交配後約1~3個月(視環境、溫度、土壤……等而定),母龜會挖洞把蛋產下,再把土蓋上,土壤有偽裝保護、保溫、保濕、通風、送氧的作用,可加速蛋的孵化及保護龜蛋的安全。 習  性 紅耳龜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水中,且喜歡在清澈的水體中。因此水質的好壞非常重要。體形特徵 最大甲長27公分食  性 紅耳龜雖為雜食性,但偏食動物性餌料,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以家禽、豬等動物內臟及蠅蛆、麵包蟲為主。適當搭配瓜果、蔬菜及混合飼料,以增強其體內營養物質。在春、秋季添加維生素E粉、抗生素,以提高龜的懷卵量和增強龜的體質。日常餵食中應做到定時、定點、定質。

中 文 名: 紅腹短頸龜俗名別名: 圓澳龜、紅紋曲頸龜英 文 名: Red-bellied short-necked turtle地理分布: 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澳大利亞,紐西蘭及附近南太平洋諸島 繁殖方式: 紅腹短頸龜一次產卵7至14枚卵,孵化期為42到49天。它們的築巢行為和其他產於澳大拉西亞的龜類有很大的不同。那些龜早早地爬上陸地,逡巡於草叢之間達二周之久,直到它們找到合適的產卵地點。與之相比,紅腹短頸龜爬上陸地一到兩次——通常都在夜間或清晨——然後很快地挖一個淺巢,巢往往位於草叢之間,使卵難於被人發現。雌龜掩埋巢穴十分粗率,也不用腹甲壓緊土壤。龜巢通常都可以靠在築巢過程中被挖出來而沒有填回去的泥土來發現。雌性蛇頸龜要花四小時來產卵,並掩埋巢穴直到它們滿意為止,而紅腹短頸龜從開始到結束大約只有一小時。與蛇頸龜相比,它們的巢穴一眼可知,而蛇頸龜的巢穴幾乎是無法被人發現的,因為它們是如此地善於偽裝。   紅腹短頸龜一次產卵7至14枚卵。這些卵為橢圓形,有堅硬的外殼,通常有一英寸長。將卵在燈下逐個透光檢查,有發育能力的卵的早期跡象是,其卵黃沉積在卵殼的底部一半。體形特徵: 背甲為中灰色到炭灰色,沒有花紋。腹甲,甲橋和甲緣的腹側有著顯著的亮灰色和珊瑚粉紅色的圖案,這些圖案在龜成年以後也不會褪卻。頭部是暗灰色的,眼睛後方長有黃色條紋,下頜的底部則有明亮的珊瑚紅色的圖案。雄龜比雌龜小,有一條較長的尾巴。成龜的大小通常不會超過8-9英寸,在圈養中很容易繁殖後代。食  性: 幾乎任何食物都吃:蠕蟲,瘦牛肉,雞肝,雞心,魚,Trout Chow,偶然也吃一些香蕉片(香蕉很快就會把水弄髒),綠色蔬菜像萵苣,菊萵苣和南瓜條。用重樓泥加水摻和再乾燥後製成的鈣塊,也應常放在水裡。

中文名稱:黃腹彩龜中文俗稱:黃耳龜,彩龜英文名稱:Trachemys scripta scripta 地理分布:美國東南部體形特徵:肋盾上有黃色條紋;眼後具明顯黃色斑塊;雌性和幼體背甲下緣及腹甲為黃色,每個緣盾的後部有暗灰色環形斑;雄性多為灰黑,眼後黃色斑也較小;前腿具黃色細紋食性特徵:同巴西龜繁殖特徵:同巴西龜

中 文 名: 黃喉擬水龜俗名別名: 石龜、石金錢龜,水龜,黃板龜,黃龜,香龜英 文 名: Mauremys mutica地理分布: 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安徽、福建、台灣、江蘇、廣西、廣東、雲南、海南、香港等地;在國外,主要分布於越南等國。繁殖方式: 在自然界,黃喉擬水龜的交配期為4--10月底,交配時間多在夜晚或清晨。交配前雄龜顯得很興奮,常尾隨雌龜之後,以頭部撞觸雌龜的肩部,雌龜不動時,雄龜爬上雌龜的背,前爪勾住雌龜的背甲前緣,尾部伸出交接器,進行交配。龜的產卵期為5--9月,7月為盛期,產卵時間多在夜晚。產卵前,龜先用後肢挖洞穴,洞**大底小,一般洞穴直徑40毫米,洞深80毫米。然後將尾部對準洞穴,後肢伸出,腳掌張開接卵。卵產完後,又用後肢撥土,將洞穴填平。黃喉擬水龜每次產卵1--5枚,卵呈白色,長橢圓形。卵長徑40毫米,短徑21.5毫米。卵重11.9克。體形特徵: 黃喉擬水龜甲長大約15~20cm,頭小,頭頂平滑,橄欖綠色,上喙正中凹陷,鼓膜清晰,頭側有兩條黃色線紋穿過眼部,喉部淡黃色。背甲扁平,棕黃綠色或棕黑色,具三條脊棱,中央的一條較明顯,後緣略呈鋸齒狀。腹甲黃色,每一塊盾片外側有大墨漬斑。四肢較扁,外側棕灰色,內側黃色,前肢五指,後肢四趾,指趾間有蹼,尾細短。食  性: 黃喉擬水龜喂雜食性,取食範圍廣,動物類可投喂家禽內臟、豬肉及內臟、混合飼料,植物類可投喂瓜果蔬菜。黃喉擬水龜喜在水中覓食,攝食時,先爬近食物,雙目凝視,然後伸長頸脖,咬住食物併吞下。若食物過大,則藉助兩前爪將食物撕碎後再吞食。

中文名稱:黃頭側頸龜中文俗稱:黃斑側頸龜 黃紋側頸龜 忍者龜 英文名稱:Yellow-Spotted Side-necked turtle地理分布: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蓋亞那、巴西、玻利維亞。 體形特徵:幼體頭部的黃色斑點十分鮮艷,四五年後漸趨暗淡,但仍可見。具有單枚或雙枚下頜須。成體可長至40厘米以上,最大甲長達68厘米。幼時甲色棕色,長大後,隨著褪皮換甲,背甲會轉為灰黑色;腹甲為灰黃色並略帶鉛灰色,部分個體有黑斑。最有趣的是在腋部的緣盾與腹甲接和處,每側都有二至三個小瘤,雄性明顯。食性特徵:傾向素食性,一般烏龜飼料加上青菜就可以養好繁殖特徵:不祥

中文名稱:黃頭廟龜中文俗稱:安南廟龜英文名稱:Yellow-headed temple turtle 地理分布:分布於東南亞,馬來西亞,越南,泰國等均有體形特徵:背甲黑褐色,橢圓形,後緣具鋸齒;腹甲淡黃,前緣平切,後緣缺刻;頭頂,側面及眼眶黑色雜以黃色斑紋;指(趾)間具蹼,尾黑而短食性特徵:雜食繁殖特徵:卵生 其餘不詳

中 文 名: 黃緣閉殼龜俗名別名: 黃緣閉殼龜,斷板龜,夾板龜,黃板龜,克蛇龜英 文 名: Yellow-margined Box Turtle地理分布: 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安徽、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河南、香港、江蘇、台灣、浙江、澳門和湖北等地;在國外,主要分布於日本的琉球群島、九洲島等地。繁殖方式: 黃緣盒龜一般在4月中旬至10月底為交配期。交配前,雄龜圍著雌龜打轉,有時在雌龜的前部,阻止雌龜前進。若雌龜不動,雄龜則爬上雌龜的背上,尾繞在一起,時間一般達10分鐘之久。5~9月為產卵期,每次產卵2~4枚,可分批產卵。卵白色,長橢圓形,卵長徑40-46毫米,短徑20-26毫米,卵重85-20克。卵的大小與龜的個體重成正比。產卵多在凌晨和傍晚,產卵的地點選擇在安靜、潮濕且向陽的沙土地方。也有些龜因找不到合適的地方,將卵產在草堆、水盆及沙土上。龜有吃卵的現象。體形特徵: 頭部渾圓,呈青色或橄欖色,眼後有一條明顯的黃線,嘴有勾;四肢發達,前爪有五趾,後爪有四趾,趾間有蹼。背甲高而圓拱,呈深啡色,有三條背棱,中間一條呈黃色,每塊盾甲都清地顯示出龜的年紀 ( 年輪 );腹甲呈啡黑色,外圍圍以黃色,腹甲的胸盾與腹盾之間有明顯的韌帶組織相聯,前後兩部分皆可活動。當頭尾及四肢縮入殼內時,腹甲與背甲能緊密地合上,故名為「黃緣盒龜」。食  性: 黃緣盒龜為雜食性。野生的龜食植物莖葉和昆蟲及蠕蟲,如天牛、金葉蟲、蜈蚣、壁虎等。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食瓜果、蔬萊、米飯、蚯蚓、麵包蟲、家禽內臟、瘦豬肉、魚等,尤喜食動物性餌料。

中文名稱:金頭閉殼龜中文俗稱:金龜、夾板龜、黃板龜英文名稱:Golden-headed Box Turtle 地理分布:我國特有種,目前僅知分布於安徽的皖南地區體形特徵:背甲黑褐色,隆起而脊部較平,脊棱明顯,長78~127mm(雄性),109~152mm(雌性)。腹甲黃色,左右盾片均有基本對稱的大黑斑,其前、後甲以韌帶相連,可完全閉合於背甲。頭部金黃色,頭側略帶黃褐色,具2條黑線紋。為我國特有種食性特徵:食小魚、小蝦、螺肉、蝌蚪等,兼食少量植物繁殖特徵:產卵期為7月底到8月初,每年產卵1次,可分二批產出,每批產2枚。卵乳白色,橢圓形,卵徑40mm*21mm左右,重12—15g左右。

中文名稱:錦龜中文俗稱:東部錦龜 南部錦龜 中部錦龜 西部錦龜(四個亞種)英文名稱:Painted turtle 地理分布:加拿大,美國,墨西哥體形特徵:東部錦龜:C. p. picta(Schneider,1783),從加拿大東南部,經過新英格蘭,向下直到喬治亞洲和阿拉巴馬州均有分布。屬小型水龜,它們背甲的長度為4-10英寸(10-25 cm)。最大的區別特徵在於:它是所有北美洲發現的龜類中唯一一種背甲盾板排列成行的。和大多數盾板相互交錯排列的龜不同,它前面的椎盾實際上和肋盾排成一行。這種物種特徵使得它成為現存龜類中最容易鑒別的一種。東部錦龜有著清晰的黃色腹甲,頭部有黃色條紋(這些條紋在頭部上方或許呈現為大斑點),而到身上的其他部位時則變成了大紅的條紋。中部錦龜:C. p. marginata(Agassiz, 1857),從魁北克州南部和安大略到美國中部,向東到新英格蘭,賓夕法尼亞直到西弗吉尼亞和馬里蘭州均有分布。其體型大小與東部錦龜近似。其背甲的接縫相互交錯,周圍繞以深色的鑲邊,緣盾相對華麗,腹甲上有一片深色的圖案。它是其他三個亞種的過渡階段。在所有錦龜的亞種之中它是最難以描述的,因為它有著所有其他亞種的特徵。背甲盾板和一般的龜類一樣是典型的交錯排列。頭部、頸部和身體上的斑紋和東部亞種近似,但頭部上方沒有大圓點狀的斑紋。這個亞種的最大尺寸大約是17cm。西部錦龜:C. p. bellii(Gray, 1831),分布從安大略以西到英屬哥倫比亞,向南到密蘇里州,向北到俄克拉荷馬州,向東到科羅拉多州,懷俄明州,愛達荷州和俄勒岡州的北部,另外在德克薩斯州,新墨西哥州,猶他州和吉娃娃,墨西哥都有隔離開的孤立種群。是體型最大的亞種。成龜的長度通常超過7英寸(17.8cm),而最長的紀錄為9.8英寸(25cm)。頭部和身上的斑紋是黃色的,由暗淡斑紋構成的網狀圖案是其背甲上的特色。有時能在背甲上見到模糊的淡黃色的線條。腹甲是粉紅色的並伴有一塊很大的暗黑色的圖案一直延伸至腹甲的邊緣。和除東部錦龜以外其他亞種一樣,背甲的盾板是交錯排列的。南部錦龜:C. p. dorsalis(Agassiz, 1857),從沿著密西西比河兩側的伊利諾州南部和密蘇里州,向南到露易斯安娜州,向東到阿拉巴馬州均有分布。它的特點在於背甲上沿著長徑有一條縱向的紅色,橙色或黃色的條紋,相當顯著,雖然這個亞種有著和東部錦龜相同的全黃色的腹甲及身上的顏色,但它沒有排列成行的盾板。和其他亞種相比它更小一些,只長到大約15cm。又稱紅紋錦龜。食性特徵:雜食性,主要食物有蝸牛,昆蟲,小龍蝦,蝌蚪,小魚,腐肉,水藻和水生植物。幼龜則為肉食性,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更偏向於植物性。人工飼養狀態下,可食瘦豬肉、動物內臟、小魚蝦、蚯蚓、西瓜、菜葉、香蕉等。繁殖特徵: 每年6~7月為繁殖期,每次產卵2~22枚。卵長徑27.1~30.7毫米,短徑13.9~16l毫米。卵重3.55~5克。孵化期72~80天。

中 文 名: 蛇頸龜俗名別名: 枯葉龜、瑪塔龜、嗎塔龜英 文 名: Mata Mata地理分布: 巴西、秘魯、厄瓜多、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玻利維亞繁殖方式: 沒有關於野生交配的描述,築巢期在10~12月,產卵12~28枚。卵幾乎是球形的,直徑3.5~4cm,孵化期約為200天(Pritchard and Trebbau, 1984)。體形特徵: 43cm~45cm 奇怪的就是它的頸和頭,作用就是:1.迷惑獵物  2.感應獵物  3.吸食獵物,這就是它「劉海」的重要的作用,它的頭頸的另一個作用,可以作為吸塵器,這種龜可以很快的擴張它的頭頸,張開嘴,把魚吸入它的嘴裡,由於這種獨特的吃法,所以它的下巴不是很有力量。 食  性: 活魚、小蝦、蝌蚪。小的枯葉龜可以喂昆蟲、蚯蚓

中文名稱:菱斑龜中文俗稱:鑽紋龜英文名稱:Diamondback Terrapin 地理分布:美國東岸體形特徵:頭,最大甲長24公分,背甲低,椎盾和肋盾上均有同心圓年輪及溝痕。頭部呈淡色,具有暗色斑點。分成7個亞種,即使各亞種間甚至同種在色澤和外觀模樣上也有差異。常見的有德州鑽紋,錦鑽紋,和北部鑽紋食性特徵:食各種小魚,小蝦及貝類繁殖特徵:棲息於近海及河海交界處的沼地。4——7月間產卵,每胎產卵數及卵形大小,依產地不同而互有差異。

中文名稱 :馬來果龜 俗名別名 :六板龜 馬來食果龜英 文 名 :Malayan flat-shelled turtle 地理分布 :分布在泰國南部、馬來西亞、婆羅洲,爪哇及蘇門答納繁殖方式 :卵生體形特徵 :馬來平背龜(馬來果龜/六板龜)可以通過扁平背甲上的6或7塊椎盾來辨別(所有其他的淡水龜類有5塊椎盾)。有一條較低的不連續的脊棱,扁平的背甲呈橄欖色、淺黃褐色或紅棕色,稚龜的背甲呈鮮綠色。頭部呈褐色,幼體有2條淺黃色的縱紋。腹甲上有不完全的鉸鏈結構,腳趾上有全蹼。除此之外,成年雄性的尾部顯得相對更長更粗,腹甲稍顯凹陷。食 性:食草動物,主要吃水生植物,但曾有2隻攻擊1條象鼻蛇elephant trunk snake(Acrochordus javanicus)的記錄

中文名稱:馬來西亞巨龜中文俗稱:馬來巨龜,巨龜英文名稱:Malaysian giant turtle 地理分布:分布於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主要是在婆羅洲。體形特徵:基本上是一種暗黑色的龜,長著一塊狹長的,無圖案的黑色、褐色或灰色的背甲,腹甲呈灰白色。幼體的背甲有瘤,隨著生長會變得光滑,成體也有著相對較狹長的甲殼。頭部很大,寬的適合咀嚼的表面表明主要是食草。前肢外側表面呈現為帶狀的鱗片,腳趾上有寬闊的蹼。面部是暗黑色的,但有1條灰白色條紋從吻部延伸頭部後方。成年雄性可以通過相對更長更粗的尾部來辨認。背甲黑褐或灰褐,橢圓形,中央無脊陵,腹甲淡黃,後部缺刻較深;頭部,頸部黑褐;上頜略鉤狀,眼大;喉部,頸部淡黃,趾(指)間具蹼,尾短。食性特徵:雜食繁殖特徵:--------------

中 文 名: 密西西比地圖龜俗名別名: Mississippi Map Turtle英 文 名: Graptemys kohnii拉丁學名: ------------------地理分布: 西密西西比河盆地,自愛荷華州西南部到伊里諾州中部之間的部分,向南到墨西哥灣。繁殖方式: 有關習性所知甚少。在密西西比州,它們於六月早期築巢產卵。體形特徵: 雄性體長3 1/2-5" (8.9-12.7 cm);雌性,體長6-10" (15.2-25.4 cm)。背甲橄欖色至棕色,並帶有深棕色的脊棱和相互連接的環形紋樣。腹甲黃中泛綠,並具有由深色線條組成的圖案,這些圖案極為多變、錯綜複雜。眼後具有新月狀的黃色紋樣,頸部的條紋因此受阻而無法達到眼部。下巴上由圓形的斑點。白色的眼睛頗為顯著,而其瞳孔則是黑色的。雄性的前腳上長有修長的爪子。食  性: 在野外,它們採食螺類、蛤類、昆蟲、昆蟲的幼蟲、螯蝦、腐肉,以及少量植物。

中 文 名: 緬甸孔雀龜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Burmese Eyed turlte地理分布: 緬甸南部繁殖方式: 雌龜每年產卵2-3次,每次可產3-10顆不等。在攝氏30度的溫度下孵育,約80-100天可以孵化。 體形特徵: 背甲20-25公分。幼龜的背甲也十分高聳,幾乎與鋸背龜的幼龜不相上下,隨著成長才逐漸平緩。雌雄的分辨比較不易,雄龜背甲邊緣比較突出而翹起,腹甲較狹長,泄殖孔距腹甲下緣較遠,雌龜 背甲較渾圓,腹甲葉較寬大,泄殖孔距腹甲下緣較近。 食  性: 緬甸孔雀龜是水棲龜類當中十分少見的純素食龜種。由幼體到成體都是以植物類食物為主,對於動物類食物如魚蝦貝類或昆蟲類接受度都不高,但是對一般水龜飼料仍然可以接受。在飼養時最好以葉菜類食物為主,水龜飼料為輔。幼龜也是一樣。這種食性並不會隨著成長而改變。

中文名稱:納氏偽龜中文俗稱:佛羅里達紅肚龜英文名稱:Florida Red-bellied Turtle 地理分布:美國體形特徵:背甲橢圓形,每塊盾片中央具黃色粗條紋,周圍有細條紋鑲嵌;腹甲淡黃,無斑點,幼體橘紅色;頭墨綠,有黃色條紋延伸到頸部;前肢5爪,後肢4爪食性特徵:雜食性繁殖特徵:卵生 其餘不詳

中文名稱:擬寶珠石龜中文俗稱:-------英文名稱:-------地理分布: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東南部體形特徵:它的烏黑色龜甲上長著寶石一樣的黃色斑點。在美國許多人都喜歡飼養這種龜食性特徵:以吃昆蟲、蚯蚓等為生繁殖特徵:不祥

中文名稱:擬眼斑水龜中文俗稱:---------英文名稱:False Eye-spotted Turtle 地理分布:海南體形特徵:背甲紅褐,頭頂光滑無鱗,頭背側有2個帶黑邊黃綠或橄欖綠的斑塊;背甲具弱3陵;腹甲黑,邊緣橘黃色;前肢表面有覆瓦狀排列的鱗片食性特徵:不祥繁殖特徵:卵生 其餘不詳

中 文 名: 平胸龜俗名別名: 鷹嘴龜、鷹嘴龍尾龜、大頭龜、三不象等。英 文 名: Big-headed turtle地理分布: 國內主要分布於安徽、重慶、福建、廣東、廣西、海南、浙江、江蘇、湖南等。國外分布於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繁殖方式: 人工飼養的平胸龜,三年左右開始性成熟,4~9月份產卵,產卵時大多數卵產於陸地沙土中,少數產於水中。體形特徵: 頭大,呈三角形,且頭背覆以大塊角質硬殼,上喙鉤曲呈鷹嘴狀,眼大,無外耳鼓膜。背甲棕褐色,長卵形且中央平坦,前後邊緣不呈齒狀。腹甲呈橄欖色,較小且平,背腹甲借韌帶相連,有下緣角板。四肢灰色,具瓦狀鱗片,後肢較長,除外側的指、趾外,有銳利的長爪,指、趾間有半蹼,既利於陸地爬行,又便於水中游泳。尾長,個別已超過自身背甲的長度,尾上覆以環狀短鱗片。此龜的頭、四肢均不能縮入腹甲,是我國已知龜類中較特殊的一種。食  性: 野生平胸龜主要覓食螺、蜆、貝、蝦、魚、蟹、蛙、昆蟲和蝸牛,飢餓時樹葉草根也吃。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可喂以動物下腳料、螺、蛙、魚蝦肉以及糠麩、豆餅、果實或水果皮等。

中 文 名: 日本石龜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Japanese Pond Turtle 地理分布: 除了一些孤島外,這種龜遍佈於整個日本廣島繁殖方式: 雌龜將卵產在相對較為乾燥的巢穴中,一窩產4-10枚卵。而每季它們可以生產1-3窩。這些卵常被浣熊,鼬鼠和四紋蛇(Four-lined Snake)之類的掠食者吃掉。它們的孵化期為2-3月。體形特徵: 成體的背甲長度為13-18cm。日本石龜的體色呈棕色,略帶點黃。其頭部是橄欖棕色的。背部有一條不太明顯的脊棱。背甲的後緣呈鋸齒狀。四肢和尾部的邊緣長有橙色或暗橙色的條紋。雌龜比雄龜來得大。而雄龜則有個長尾巴。食  性: 這種龜是雜食性的,但更傾向於食肉。蠕蟲,昆蟲,蝸牛,小蝦,飼料魚,貓糧和狗糧顆粒等,都可用作其食譜的構成部分。也可以投喂水生植物,以及其它的綠葉,蔬菜,偶爾還可喂些水果。它們也能夠接受專為水龜設計配製的顆粒狀飄浮性龜飼料。另,還應該供應一些諸如墨魚骨或煮沸的雞蛋殼之類的鈣源。

中 文 名: 三線閉殼龜俗名別名: 三線閉殼金錢龜、金錢龜、三線龜、閉殼龜、川字背龜、紅邊龜、紅肚龜、斷板龜英 文 名: Chinese Three-striped Box Turtle地理分布: **境內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福建和香港。國外見於越南、寮國。繁殖方式: 三線閉殼龜的產卵季節為每年的5~9月,氣溫達25~5℃,也有冬季產卵的現象,但均末受精。性成熟的雌龜,卵巢內終年都有大小不等的卵教存在。在產卵季節,龜一年產卵一批,少數個體大的龜院產2次卵。龜產卵多在夜間進行,上岸後選擇沙質鬆軟的地方,先挖窩後產卵,初產卵的龜每窩產卵1~2枚,一般產卵數量為5~7技。卵呈白色,長糟圓形。卵長徑40~55毫米,短徑24~33毫米,卵重18~35克。體形特徵: 頭較細長,頭背部蠟黃,頂部光滑無鱗,吻鈍,上椽略勾曲,喉部、頸部淺橘紅色,頭側眼後有棱形褐斑塊。背甲紅棕色,有3條黑色縱紋,中央1條較長(幼體無),前後緣光滑不呈鋸齒狀。腹甲黑色,邊緣為黃色,背腹甲間、胸盾與腹盾間均借韌帶相連,龜殼可完全閉合。腋窩、四肢、尾部的皮膚呈橘紅色,指、趾間有蹼。食  性: 三線閉殼龜屬於雜食性。在自然界中主要捕食水中的螺、魚、蝦、蝌蚪等水生昆蟲,同時也食幼鼠,幼蛙、金龜子、蝸牛及蠅蛆,有時也吃南瓜、香蕉及植物嫩莖葉。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喜食蚯蚓、瘦肉、小魚及混合飼料。

中文名稱:食蝸龜中文俗稱:馬來食蝸龜,食螺龜英文名稱:malayemys地理分布:泰國,馬來半島,越南南部,爪哇,蘇門答臘體形特徵:最大甲長21,暗褐色的背甲上有三條龍骨,尤以中央位置的龍骨最為明顯。背甲和腹甲間有橋溝緊密的相連。緣盾外緣沿著背甲部位,具有白色條紋。此外,從吻部經眼睛上下方至頸部間有明顯的百或黃色條紋。 食性特徵:以水生蝸牛,淡水螺類,蛤蜆貝類為主食,偶而捕食水生昆蟲或蝦蟹.這種特殊的食性使得食蝸龜在長期人工飼養下並不容易適應,除非能夠經常提供甲殼類食物.生性較為膽怯,所以在飼養初期盡量不要驚擾它們.繁殖特徵:不祥

中文名稱:四眼斑水龜中文俗稱:四眼龜英文名稱:Four Eye-spotted Turtle 地理分布:見於我國福建,廣東,江西,海南,國外分布在越南體形特徵:背甲褐色,頭部光滑無鱗,頭頂兩側有2對前後緊密排列的眼斑,每個眼斑有一黑點;背甲平扁,頸部有明顯黃色縱紋;覆甲平,四肢扁平,趾(指)間全蹼,爪細尖而扁食性特徵:四眼斑龜系雜食性。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喜食動物性餌料,如瘦豬肉、小魚、肝等,也食少量紅蘿蔔、黃瓜及混合飼料。不食白菜葉、土豆、浮萍;瘦豬肉在水中浸泡時間較長後發白則不食繁殖特徵:四眼斑龜一般在5月初有雄龜追逐雌龜的現象,雄龜繞雌龜打轉或在雌龜前面,頭對著雌龜,伸長頭頸,上下點動或左右搖動,不讓雌龜爬動,若雌龜調轉頭,雄龜則緊追並繞到雌龜的前方。待雌龜不動時,雄龜再繞到雌龜的後面,爬到雌龜的背上,用前肢勾住雌龜的背甲前緣,伸直尾巴將紫黑色的交接器插入雌龜的泄殖腔內。交配後,雄龜從雌龜身上滑下。四眼斑龜交配多在水的中部或岸邊進行。產卵期在5-6月中旬。每次1-2枚並有分批產卵的現象。卵長43mm寬22mm重15克左右。

中 文 名: 刺山龜俗名別名: 東方多棘龜、東南亞刺龜、齒輪龜、刺山龜、太陽龜、蜘蛛巨龜等英 文 名: Spiny turtle地理分布: 由緬甸南部經過泰國的半島部分和馬來半島,直到蘇門答臘,婆羅州和印度尼西亞的一些小島。繁殖方式: 人工飼養下,在十二月和二月份可以觀察到它們的交配。用園藝灌溉用的水管子向成龜淋水,會促發它們的交尾行為。這樣的「降雨」會使雄龜興奮起來,並將雌龜追逐到水中進行交配。它們在野外的築巢行為尚未知曉,但知道雌龜在一個巢里通常產一到二枚卵。雌龜一年產三次卵,這在潮龜亞科的龜類(batagurine turtles)中是常見的。刺龜唯一一次成功的人工繁殖發生於1991年,在亞特蘭大動物園。孵化期為106天。孵化用的介質為濕沙,泥炭蘚和長纖維泥炭蘚,溫度有35天為28-30℃,其餘為26-28℃。有些潮龜亞科的龜卵會經歷一個滯育期,以適應雨季和旱季的交替,因而孵化溫度的波動可能是必需的。體形特徵: 背甲紅褐色或棕色,顯著下陷,龍骨鈍圓。前緣和後緣呈鋸齒狀,幼體的每一肋盾均具一短棱或多刺結節,且龍骨明顯。腹甲黃色,每一盾片具棕色放射狀條紋。頭與四肢上有紅點。前肢5爪,後肢4爪。尾極短。 食  性: 刺龜在自然條件下通常都是植食性的,儘管在人工圈養中有時它們也吃肉。每周兩到三次喂它們由水果(尤其是番茄),蔬菜和羽衣甘藍葉組成的雜和菜是最好的。對成龜可以每兩周一次地投喂剝皮剁碎的老鼠或肉色的幼鼠,但不要給稚龜和幼龜餵食肉類。大多數稚龜和幼龜都喜歡吃番茄勝過任何其他食物,番茄是讓那些挑食的龜能夠有規律地進食的最佳選擇。如果餵食雜和菜的話,通常不必補充維生素。對於稚龜和幼龜,需要補充鈣和磷酸鹽

中文名稱:刀背麝香龜中文俗稱:剃刀龜英文名稱:Kinosternon carinatum地理分布:美國南部各州體形特徵:橢圓形的背甲最長可達到17厘米,有別於其他麝香龜類,一條高聳突出的脊椎貫穿前後,每塊脊椎盾甲通常都與後面的椎盾交疊。從前往後看,這高而尖的背呈三角形,兩側的斜面坡度形成一個小於100度的角度。在成體的背甲上很難尋覓到側脊椎骨的蹤跡,第1塊椎盾既長又窄且明顯的向前端擴展,無論如何,它都不與第2塊緣盾相接觸。而第2塊椎盾的長度是多變的,時而長和寬相差無幾,時而寬大於長度。最後的3塊椎盾通常是寬大於長度,第5塊則橫向的向後方擴張。背甲的顏色一般是淺棕色和橙色,有明顯的黑色斑點或放射狀條紋,每塊盾甲後方都有黑色的邊界線,然而所有的這些都會隨著時間的慢慢的變淡。完美的黃色腹甲卻少了喉盾,不同於泥龜和其他麝香龜,它以這10塊盾甲代替了常規的11塊。一塊較為模糊的鉸鏈蓋位於胸盾與腹盾之間,在杠盾的末端有個不大的凹槽。腹甲大小排列的順序為:杠盾>腹盾>胸盾>肋盾>臀盾。頭部的大小適中,有一副突出的嘴,上顎略微的呈現鉤狀。嘴部上方的喙盾成叉形,下巴處有一對觸鬚,皮膚通常是淺灰色或棕色及粉紅色並分布著黑色的斑點。 食性特徵:刀背麝香屬雜食類,昆蟲、甲殼類、蝸牛、蛤類、喇蛄(一種淡水小龍蝦)、兩棲類、以及水生植物都是它的食物。 繁殖特徵:雌龜背甲要到10厘米左右才能達到性成熟期,大約需要4-5年的時間,而雄龜需要5-6年,背甲通常達到10-12厘米才是性成熟期。雄性精細胞的活躍期是從六月到八月中期,而八月是鼎盛時期,此時睾丸也膨脹到了極限。雖然從八月的後半階段到九月中期這段時期睾丸已經開始收縮,但成熟的精液仍然會輸送到副睾內,無論睾丸的份量減至最輕,或者大小繼續下降直至12月.1-4月間,通常精子不是活躍期,但在3、4月會**輸精管內。而對於雌性來說,9-11月份是卵細胞生長發育的緩慢時期,有可能延長至歷年的2月。卵細胞會在3-4月間變大,到了5、6月份發展的最快,於是排卵隨即發生。然而一些無法受精的卵細胞會在7、8月中繼續的生長

中文名稱:條頸攝龜中文俗稱:---------英文名稱:Spripe-necked leaf turtle 地理分布:分布於越南,寮國,泰國,柬埔寨體形特徵:背甲棕褐,中央脊陵明顯,每塊盾片上有放射狀深色圖案,頭部棕色,有黑色小斑;頸部有多條縱紋,延伸到吻,頜;腹甲黃,背甲和腹甲以韌帶相連;四肢土黃,有黑色斑點,趾(指)間具蹼食性特徵:肉食性繁殖特徵:每年5月繁殖 卵生 其餘不詳

中 文 名 西氏長頸龜 俗名別名 扁頭蛇頸龜、蛇頸龜 英 文 名 Siebenrock 拉丁學名 Chelodina siebenrocki 地理分布 澳大利亞北部,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及托雷斯海峽部分島嶼。 繁殖方式 卵生。每年5月產卵,每窩可下7-24顆蛋, 約180天後即11~12月開始孵化。習  性 長頸龜棲息於近海的小型河川,濕地或沼澤,水棲性強,可潛入水底泥中。是完全水棲性的龜類,連冬眠或交配都是在水中完成。只有雌龜在產卵時才會上岸。如遇到旱災河水乾涸時, 它們會鑽入土中夏眠直到雨季來臨。長頸龜有群居的特性。體形特徵 甲長最大30cm 食  性 肉食性 護 理 完全肉食性且喜愛活餌。這是一種很容易馴養的龜類。只要飼養1-2個月就能夠認得主人。同時它們也很健壯,抗病力強,極適合初學者飼養。

中文名稱 :希氏蟾龜俗名別名 :希氏蟾頭龜、尖吻龜 希拉里 英 文 名 :hilairei地理分布 :巴西,烏拉圭,巴拉圭,玻利維亞。繁殖方式 :卵生體形特徵 :最大背甲長40厘米。背甲黑褐色,邊緣黃色。頭部較寬,有明顯的黑色細條紋由吻部經眼睛至頸後部,在此黑條文上方的頭背部成暗褐色,下方為白色。食 性:以魚類及軟體動物為食。

中 文 名: 香動胸龜俗名別名: 密西西比麝香龜英 文 名: Stinkpot,Common Musk Turtie地理分布: 美國東部,加拿大南部繁殖方式: 卵生體形特徵: 頭淺褐色,較大,頭頸兩側有兩條白色條紋,頜喉處有觸鬚,可縮入背甲下,貝殼呈淺褐色,為卵圓形,較隆起,腹甲較小,各腹盾片間充滿乳白色皮膚,尾較短小。食  性: 偏動物性,小魚小蝦等均喜食。人工養殖可吃配合飼料。

中文名稱:星點龜中文俗稱:斑點水龜、黃點河龜英文名稱:Spotted turtle地理分布:加拿大主要生活在安大略的西南部體形特徵:星點龜的體長 9-12.7cm之間,這使得它成為了加拿大境內體型最小的一種水龜。在它那黑色的背甲,頭部,頸部和四肢上散步著黃色或橙色的圓點,富有特色。星點龜身上星點的數量變化極大,但完全沒有星點的個體則是罕見的。腹甲是奶黃色的,沿著接縫長有黑色的大斑塊。雄龜具有棕色的眼睛,暗黑色的顎部和粗長的尾巴,而雌龜眼睛為橙色,顎部微黃。這種雌雄異色的表現在稚龜和成龜的身上都可以見到。食性特徵:水草,綠色絲藻,也進食水生昆蟲的幼蟲,小型的甲殼動物,螺類,蝌蚪,真螈和魚類。繁殖特徵:每窩可產3-5顆蛋,孵化期依溫度由45至70天不等

中文名稱:印度棱背龜中文俗稱:印度鋸背龜英文名稱:Indian roofed turtle 地理分布:印度北部,孟加拉,巴基斯坦體形特徵:高聳的背甲,尤其是第三節椎盾特別高聳。背甲上有小黑點,背甲中部龍骨終止於五邊形的第三椎盾一突出的結節上;腹甲黃色,幼體腹甲橘黃帶黑色斑;頭頂黑色,兩側為黃色;頸部黑帶細黃色細紋。雌雄辨別可以由尾巴來分辨,雌龜尾巴較為短小,雄龜粗大食性特徵:植食性繁殖特徵:不詳

中文名稱:沼澤側頸龜中文俗稱:澤側頸龜英文名稱:African Helmeted turtle地理分布:非洲中部南部和馬島西南部 棲息環境水塘沼澤地帶體形特徵:背甲15-20公分食性特徵:沼澤側頸龜是雜食性龜類,索食性很強,食量也很大,以一般魚蝦貝類為主食,昆蟲蚯蚓也是受歡迎的食物,它們甚至會群起合作將小型的鳥類或爬蟲類拖入水中分食,飼養時以一般水龜飼料或魚飼料就可以養得很好.偶而也可以喂點蔬菜.對低溫的承受力也高於一般熱帶龜類.繁殖特徵:雌龜每年可以產下 數窩蛋,每窩平均有10-15顆蛋。雌龜在產卵時挖的土坑很深幾乎與龜甲長度相等,這樣可以避免強烈日晒造成的高溫。值得一提的是沼澤側頸龜的龜卵產下時外表會包有一層濕滑的黏液,幹掉以後會變得十分堅硬,可以防水和防止一般昆蟲的啃食。初生幼龜體色較黑,身強體健成長快速。

中 文 名 中華草龜俗名別名 烏龜 花龜英 文 名 中~華~草~龜~(同小瀋陽英文名發音方法)拉丁學名 中~華~草~龜~(同小瀋陽拉丁文名發音方法)地理分布 **廣域繁殖方式 卵生 最好選250克以上的親龜,因為這種龜性腺發育已經成熟,卵巢呈澄黃色,略帶灰色,可以交配交卵。選用人工繁殖的種龜,產卵次數多,也易馴化。 雌龜體重達700克以上,即可用於交配繁殖,雌雄配比2:1,如雌龜體重超過700克,需配較大雄龜才能交配繁殖成功。交配的適宜溫度20—30度,交配實踐多再晴天傍晚5—6時,雨天在下午2—4時。交配過程一般只需3—5分鐘。  烏龜的產卵期各地有所不同,平原水域地區一般5月底開始,7,8月時產卵高峰期,9月結束。一隻雌親龜年產卵3—4次,每次一穴5,每穴2—7枚。人工飼養的烏龜有集群產卵的習性,有時能有多只在同一穴產卵幾十枚。雌龜產卵前選擇土質疏鬆的斜坡和隱蔽的數根旁或雜草處扒土成穴,**大小約8—10厘米。深9—12厘米。產卵時間多在夜間或黎明。龜卵煉出後放在事先準備好的孵化箱中孵化。    人工孵化   龜卵的人工孵化是將採集的龜卵放在高25厘米的長方形木箱進行。箱子的底板要鑽若干個小孔,底鋪15—20厘米的細紗,砂上蓋濕紗布,保持室溫25—35度,每天下午在砂上洒水一次,洒水標準一般用手握砂不成團,不滴水為宜。若空氣濕度較大可減少洒水次數。為防害侵襲,可在孵化箱上蓋紗罩,這樣經50—60天可孵出稚龜。習  性 水陸兩棲性。烏龜是用肺呼吸,體表又有角質發達的甲片,能減少水分蒸發。性成熟的烏龜將卵產在陸上,不需要經過完全水生的階段。體形特徵 烏龜體為長橢圓形,背甲稍隆起,有3條縱棱,脊棱明顯。頭頂黑橄欖色,前部皮膚光滑,後部其細鱗。腹甲平坦,後端具缺刻。頸部、四肢及裸露皮膚部分為灰黑色或黑橄欖色。雄性體型較小,尾長,有臭味。雌性背甲由淺褐色到深褐色,腹甲棕黑色,尾較短,體無異味.中華草龜對環境的適應性強,水質條件要求比較低,對不良水質有較大的耐受性,高密度養殖時,無互相殘殺現象,患病率低。食  性 食性廣,小魚、小蝦、螺螄、蚌肉、蔬菜、稻麥等都能吃。一般當水溫上升到15度以上開始吃食。6—9月是盛食期,11月開始食量下降。當水溫下降到15度以下**冬眠。春秋兩季氣溫較低,餵食時間放在上午8—9時,盛夏期間,烏龜早晚活動,投餌應在下午4—5時。烏龜吃食時在水中吞咽。烏龜的吞餌量時約為體重的4%左右,隔日投喂,喂後要及時清理殘食,防止污染造成傷害。要勤換水保持水質新鮮。烏龜的生長與餵食質量有關,一般常喂動物性餌料,每月可增重量50克左右。

中 文 名: 豬鼻龜俗名別名: 飛河龜英 文 名: the Fly River turtle,the Pig-nosed turtle 地理分布: 其分布局限於澳大利亞北部,伊里安查亞南部和新幾內亞南部繁殖方式: 在原產地,每年7月到10月之間的旱季是豬鼻龜的繁殖季節,成年的雌龜於夜間爬上岸邊的沙丘,然後挖出深約20cm的洞,每窩產7-19枚卵(也有作者稱7-39枚),卵為圓形,形似乒乓球。胚胎髮育成熟後,會在卵內**休眠狀態,直到雨季洪水來臨或大雨之後,稚龜即會破土而出。人工繁殖豬鼻龜成功的報道極為少見,已經成功孵化豬鼻龜的那些飼養者發現它們呈現出溫度依賴性的性別決定現象,也就是說,性別決定於卵在孵化時的溫度。溫度保持在27.7-30°C時,卵里孵出的是雄龜(另有作者稱,32°C時雌雄各半,低半度即全為雄性,高半度即全為雌性,條件似乎過於苛刻,不太可信)。其孵化期由60到70天不等。人工飼養的龜苗生長十分緩慢 。體形特徵: 頭部大小適中,無法縮入殼內。眼睛的後方有一條灰色的條紋。鼻子豐厚多肉,並且很長,形同豬鼻。   四肢為了適應水生生活而特化為鰭狀,也不能縮入殼中。在每一側前肢的近中點處都有兩枚明顯的爪甲,亦為其特徵之一。   尾部偏短,背面覆蓋著一列新月型的鱗片,這些鱗片從尾巴的基部至尖端逐漸縮小。尾部下方的兩側長有明顯的皮膚皺褶,經大腿根一直延伸到後肢。食  性: 豬鼻龜是十足的雜食動物,而略微偏向於植食,因此平時可投喂蔬菜,以及無花果,蘋果,幾維果和香蕉等水果,間或添加少量的魚蝦等動物性食餌。也可投喂人工合成的魚飼料或龜飼料,並要適當添加鈣質和維生素。健康豬鼻龜的食量很大,幾乎可以從早吃到晚。每次餵食結束後,應用網兜將食物殘渣打撈乾凈,以保持水質的清潔。餵食香蕉等容易使水質變壞的食物時尤應如此。   幼龜則偏向於肉食性,因此可多喂些魚蝦,牛肉,蚯蚓,紅蟲等動物性餌料,以滿足其生長所需。由於豬鼻龜的肢體特化呈鰭狀,不利於撕扯食物,故投喂前要切成適當的小塊,以便龜的吞食。幼龜一般不喜植食,但有些飼主認為它們會比較喜歡粟米,香蕉,梨等甜度較高的蔬果,另外也可試喂苦草,金魚藻,菊花輪藻等各種水生植物,以利平衡營養。

中文名稱:哈密頓氏龜中文俗稱:斑點池龜 池龜、黑池龜英文名稱:Spotted Pond Turtle地理分布: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尼泊爾體形特徵:甲30-36厘米。雌雄的辨別在幼龜時期並不容易,但可以由外型的差異來區別,雄龜一般龜甲狹長,兩端瘦削,雌規則在後半段比較寬圓,另外腹甲末端的V形缺口雄龜角度較小,雌龜角度較大。雄龜背甲邊緣的鋸齒狀較明顯凸出,背甲上的陵脊也較凸出,雌龜則都比較圓緩。成龜則由尾部的大小差異可以辨別。出生三個月之內的幼龜全身漆黑布滿白色斑點,在野外是很適合的保護色。之後隨著成長背甲上的白斑將很快就消失而逐漸轉變為稀疏而較不明顯的白色條紋,只有背甲邊緣的條紋仍然十分顯眼。背甲上同時也有三條陵脊十分突出,與鱷龜類似。 食性特徵:活小魚 活小蝦 人工龜糧 瘦肉 昆蟲 貝螺類 也吃植物繁殖特徵:卵生。雌龜每次可產下10-15顆蛋。同時雌龜可以將雄龜精子保留在體內長達五年之久,所以它們可以在交配一次後的幾年內不需要再交配就可以產下受精卵,這種特性使得哈米頓龜較不易受到絕種的威脅。

中文名稱:中華花龜中文俗稱:花龜,珍珠龜、長尾龜、台灣草龜英文名稱:Chinese Strip-necked Turtle 地理分布:寮國、越南、**大陸南部、台灣省體形特徵:中華花龜長有蹼足,是高度水棲的。甲長可達18-25cm ,在其頭部,頸部和暴露的皮膚上都長著亮綠色和黑色的細條紋。在深色的背甲上,常常沿著棱突,長有不甚明顯的略帶紅色的斑塊。幼體通常有3條棱突,但這一般不會出現在較為年長的成體上。食性特徵:花龜主要是植食性的,以水生植物為食,但它們也會吃在水中找到的無脊椎動物。可以投喂各種水生植物(諸如浮萍和水萵苣),長葉萵苣,蒲公英,蘩縷,和各種水果。繁殖特徵:每年3~5月,雌龜體內有成熟卵,每窩7~17枚。每次產卵10~20枚,孵化期2個月。

中文名稱:牟氏水龜中文俗稱:牟氏龜英文名稱:Clemmys muhlenbergii地理分布:美國東北部體形特徵:背甲8-10厘米.牟氏龜是北美水龜中最小的一種,頸部有黃色或橘紅色的斑塊,現在大多數生活在隱秘的區域。食性特徵:牟氏龜屬於食性的龜類,但是比較傾向肉食性,主要以魚蝦貝類昆蟲蝸牛蚯蚓等做為食物,也捕食小蛇,偶爾也吃些水生植物或漿果。繁殖特徵:背甲長至7厘米左右就具有繁殖能力,每年5-7月為產卵期,卵的大小為21.8-36.0×13.0-19.0mm,一次可產1-6枚,孵化開始到破殼隨溫度變化42-80日不等,幼體一般為20-30mm此物種因為被作為寵物遭到大規模的捕殺已經瀕臨滅絕的程度,國際間已禁止銷售野生牟氏水龜,根據華盛頓條約規定經過授權可人工繁殖飼養並得到保護後方可進行販賣,但是野生個體法律上明文規定禁止捕殺!!!

中文名稱:巨型麝香龜中文俗稱:巨蛋、巨型麝香、巨型條紋麝香、薩耳聞巨蛋、太平洋巨型麝香龜英文名稱:Chiapasgiantmuskturtle地理分布:北美洲墨西哥、貝里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貝里斯體形特徵:體長在25厘米左右,呈橢圓形,背甲上有三條縱向的脊椎骨,成體後往往會減弱或消退。中間的脊椎骨從第一塊椎盾的後部延伸,在11對邊緣盾甲的中間。背甲兩側的脊椎骨則沿著兩邊的肋盾延伸。第一塊到第四塊的脊椎盾往往是長度大於寬度,而第五塊卻是相反的。後半部的邊緣盾甲稍微的向外展開,第十、第十一塊略高於其他的九塊,第十一塊是所有邊緣盾甲最高的。通常為咖啡色或淺灰色,更多的特徵在它的腹甲,呈十字形交叉,包含了前端的一塊鉸鏈蓋,並且可以小範圍的閉合。前半部的鉸鏈蓋比後面要來得長,後面的比較尖銳且沒有凹槽。腹甲缺少喉盾和肋盾。由上至下腹甲排列的順序是:胸盾-腹盾-臀盾。而腹盾和臀盾相對來說比較的寬闊,大於其自身的長度。甲橋略微的狹窄,只有腹甲長度的20%-30%,腹甲和甲橋基本是棕色或淺灰色。頭部很大,略微突出的嘴部和鉤狀的上顎。它一般為淺灰色或橙色並伴有黃色的斑紋,喉部則為清晰的黃色。下巴有兩條觸鬚,四肢和尾巴是淺灰的,尾部長有很小的錐形小瘤,腳趾間有腳蹼。雄性的尾巴比較的長和粗,後腿小腿部位長有類似於刻度的粗粗糙的鱗片,而雌性的尾巴較短,缺少這種表面粗糙的刻度鱗片。除此之外雄性的頭部比雌性大。食性特徵:巨型麝香龜屬於比較雜食性的龜類,幼體喜歡葷食,亞成體或成體也喜歡吃多肉型的瓜果蔬菜。綜合概括來講飼養它食物種類必須要豐富:河魚、河蝦、乳鼠、蠶、蟋蟀、蚯蚓、玉米、蟲、牛骨髓、無毒的小型蛙類、各種多肉型瓜果蔬菜、高質量的人工合成飼料、少量的海鮮以及各種水生貝類。繁殖特徵:公龜達到性成熟通常需要4-8年的時間,背甲的長度在7-9厘米之間,而雌龜的性成熟期平均在7年(5-9)左右,背甲達到8-10厘米。排卵和產卵分別在十月和歷年的六、七月。部分產卵會發生在秋後或較早的冬季,易碎的卵通常為(40*20mm),孵化的期限從80-210天。人工繁殖的背甲長度在25-31cm,且有著變化多端黑色斑點。

中文名稱:安部閉殼龜中文俗稱:駝背龜,越南龜英文名稱:Malayan Box Turtle 地理分布:這個品種廣泛分布於東南亞熱帶地區,從印度東北部穿過孟加拉國、緬甸、泰國、印度支那、馬來西亞半島和新加坡,至婆羅洲、蘇門答臘島、爪哇,以及東部的小島,包括菲律賓群島。體形特徵:是婆羅洲所有龜類中唯一一種有進化完全的腹甲鉸鏈結構,在頭部和四肢收縮後,它可使甲殼完全閉合,這種龜不可能和其他品種混淆。它的背甲光滑,且高高隆起呈半球形,在成體背甲的中央有一條脊棱,但幼體的背甲兩側可能會呈現出兩條額外的脊棱。背甲是橄欖色的,褐色或幾乎是黑色,腹甲為黃色或米色,有一塊黑色的大斑點。面部有黃色的縱向條紋。成年雄性的腹甲有些凹陷,而成年雌性的腹甲平坦。它棲息在靜止的或緩慢流動的水體中,包括河流、湖泊、沼澤、紅樹林濕地,還有農田。和幾乎不水棲的成體相比,幼體更傾向於水棲。食性特徵:主要為草食,吃水生植物和蘑菇,但也吃蠕蟲和水生昆蟲。繁殖特徵:卵是細長形的,每窩產1-6枚,每年產2窩。卵的測量值為40-55x25-34mm,孵化期為1個半月至3個月 。

中文名稱:黑腹刺頸龜中文俗稱:黑腹蛇頸龜 黑刺頸龜英文名稱:Acanthochelys spixii 地理分布:南美(巴西,烏拉圭,巴拉圭,阿根廷)體形特徵:成體全身黑褐色,頸部刺狀突起。幼體時喉根部,腹甲,四肢里側有鮮艷的紅色斑紋,背甲的背中線(椎甲板)略微凹陷等特徵。食性特徵:自然條件下喜食小魚河蝦類,人工飼育條件下也吃配合飼料。繁殖特徵:不詳

推薦閱讀:

美寶回國後寶寶旅行證護照如何更新?
安卓8.1有哪些更新?
林更新微博7個字表白對象會是誰?
《卞赫的愛情》更新到的最新一集講的什麼?
趙麗穎林更新婚紗照曝光,外形配一臉的他們在一起,你祝福嗎?

TAG:分布 | 繁殖 | 名稱 | 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