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連載:帝國將傾(十三)

(十三)最後一支騎兵

簽訂《天津條約》時,咸豐帝才27歲。英法聯軍沒費任何力氣就攻下大沽口炮台,天津隨即成為囊中之物,直撲北京是分分鐘搞定的事情。道光帝時英國人最近的距離是在天津海面上轉悠,從沒登陸過,如今的形勢比前朝危險萬分,咸豐帝對於英法俄美提出的條約其實並不關心,他所恐懼的只是進京覲見,公使駐京等要求。如果條約履行,他將成為第一個洋人覲見時不行跪拜之禮的大清皇帝,這個恥辱是他這個年輕敏感的皇帝所絕對不能承受的。

雖然《天津條約》是城下之盟,但英國人和法國人在簽約後並未在天津逗留,約定好在上海商議關稅等具體問題後,聯軍乘船南下而去。敵人一走,咸豐帝的腰桿又硬起來了,他左思右想都覺得這條約實在不是個好東西:憑什麼要我大清賠償軍費,我打仗花的錢找誰報銷去?為什麼外國使節要常駐北京,天天見面又不下跪這不明擺著噁心朕么?憑什麼洋人要到內地自駕游?講什麼做生意,分明是覬覦我大清的錦繡河山!看久了定會生出歹意來!想到這裡,咸豐帝向負責與洋人談判的兩隻替罪羊-----桂良和花沙納----發話:你們去找洋人談,就說賠償軍費、公使駐京、內地通商、自由遊歷這四條朕不想同意了!作為回報,以後洋貨賣到中國來朕就不收稅了,就算是天朝賞賜的恩典吧!

何桂清與桂良

接到聖旨後,桂良、花沙納倆個人瞬間都不好了。兩個人雖然能力一般但並不傻,特別是被威妥瑪、李泰國像訓孫子般地罵了幾天,又見到了外交元老奢英的悲慘下場後,兩個人的政治敏感性已經明顯提升了好幾個檔次。這個鍋我們哥倆不能背,實在是是背不起!好在下一步的談判地點是在上海,要死也得拉個墊背的,桂良、花沙納與兩江總督何桂清、江蘇按察使薛煥開始共同商議皇帝提出的意見。四個人開會研究的結果就是:這事懸!條約已經簽訂,皇帝金口玉言怎能朝令夕改?再說了,洋人他也不傻,他打仗不就為了這些么?這事他肯定不同意呀!還有,這關稅也不收入了,這是要提前100多年加入WTO的節奏么?皇帝只關心平叛和戰局,他可不知道老外繳納的關稅有多少,這南方和發逆打仗用的可都是這些錢吶!

議來議去還是得給皇帝個回話,桂良認為此時談判是在上海,所以應當由兩江總督向皇帝說明情況。何桂清上了個奏摺,不出意料地被皇帝申斥了一番。也難怪,皇帝只要結果,不講過程,而且還拒絕理由!然後輪到薛煥了,他倒是沒說這些條約內容不可修改,只是反覆講關稅如何如何重要,這一番苦口婆心最終咸豐皇帝明白,敢情這個稅收居然大有用處!沒了籌碼,皇帝終於不再堅持此事。

1927年的上海海關大樓

咸豐八年(1858)十月,桂良、何桂清等人與英法在上海談判,雙方簽訂了《通商章程善後條約》,裡面除了同意了英國蓄謀已久的鴉片貿易合法化之外,還明確了進口商品稅率5%、行銷內地加收2.5%的規定。當然,還有一條也是十分重要,那就是明確了中國海關稅收由英國幫辦。

為什麼中國的海關稅收要由外國幫辦?在許多愛國人士眼裡,寧要中國草也不要外國苗,是可忍孰不可忍!這麼做,是因為大清的官場吏治實在是太腐敗了,眾多的洋商和華商都無法忍受漫長的等待、複雜的核准手續和帝國大小官員無休無止的敲詐。為了整肅中國海關的風氣、提高行政效能、防止腐敗發生,英國人提議由本國人來代管此項業務。咸豐九年(1859),10歲來華、桂良眼中「言語狂悖、狡驕異常」的李泰國成為了第一任海關總稅務司,中國近代的海關制度自此確立。

眼見條約更改不成,咸豐年心中又生一計。想到翌年英法將來京換約,不妨學學三國、水滸、楚漢,「不動聲色、使之不疑,先將天津海口預備齊全,俟其來年赴京換約,聚而殲之」!這是一國之君奉行的攘外之道么?自古就有的「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的信條丟到哪裡去了?巍巍華夏文明古國,居然準備要玩這種野蠻惡劣的陰謀了。此刻的咸豐帝怕是被豬油蒙了心,他的無知與狡詐勝過了優柔寡斷,而我們彷彿預見到了一出悲劇正要上演。

咸年九年(1859)6月,英法新任公使帶領1500多士兵,乘坐18艘軍艦來到天津大沽口,準備由白河進入天津,再從天津到北京進行換約。清國以天津未開通商不準進入為由,讓英法公使自塘沽北塘去往通州,然後去向北京。

按常理來說,合約簽訂後的換約儀式不甚重要。英法兩國堅持要到北京換約,意在一吐多年來被大清皇帝拒絕接見的惡氣,同時也將公使駐京這一條款落實下來,從今後再也不用去找佛像般如如不動的兩廣總督了。同時,由水路進入天津,物資運輸方便,安全係數較高,這也是英國人考慮的一個因素。但是,在咸豐帝看來,英國人法國人此番前來無疑是耀武揚威,撫局再無可議,索性聚而殲之,以絕後患!

可憐的咸豐帝根本不知道,殺掉幾千夷人根本不能改變歷史的潮流。當年,他的父親在鴉片戰爭進程中聽聞抓到了幾個俘虜,便急切地想了解以下問題:

「英吉利距內地水程,據稱有七萬里,其至內地,所經過者幾國?克食米爾距該國若干路程?是否有水路可通?該國向與英吉利有無往來?此次何以相從至浙?

該女主年甫二十二歲,何以推為一國之主?有無匹配?其夫何名何處人?在該國現居何職?

該國製造鴉片煙賣與中國,其意但欲圖財,抑或另有詭謀?

快二十年過去了,中國皇帝對世界上最強盛國家的認知仍是一片空白。為了一血兵臨城下的恥辱,咸豐帝下令加強大沽炮台和白河沿岸防禦,並且派出了當時大清國最知名的勇將-----僧格林沁指揮作戰。

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蒙古族人,科爾沁左翼後旗扎薩克郡王。僧格林沁是成吉思汗二弟的二十六世孫,從蒙古族血統論起來是極高貴的。早在大清建國之前,皇太極便打敗了察哈爾的林丹汗,林丹汗的兒子額哲投降後被封為和碩親王,自此「滿蒙一家」成為大清的立國根本。此後,康熙帝將察哈爾蒙古人分為「察哈爾八旗」,分駐多倫、集寧周邊,蒙古騎兵成為了大清國倚之長城的一支勁旅。

僧格林沁雖然是「黃金家族」的後裔,但年代久遠,他降生時家裡已經淪落到了給人放牧的境地。誰料天降奇緣,科爾沁索特納木多布齋郡王暴亡無子,道光帝下令在近親中選擇一個少年做為繼承人,結果苦孩子出身的僧格林沁光榮當選,隨即被大清國重點培養。僧格林沁幼年飽嘗飢苦,意外成為王爺後對大清國懷著深深的情感。在道光帝時期,僧格林沁帶領他的蒙古騎兵在北京周邊的剿匪和平定農民暴亂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面對太平軍僧格林沁是唯一能打勝仗的國家正規軍。自咸豐三年(1853)始,僧格林沁用三年時間將北伐的太平軍擊敗在天津、山東,並且生擒太平軍主將李開芳、林鳳祥,成為大清國不可缺少的定海神針。

僧王出獵圖

此次,咸豐帝到僧格林沁天津主持大沽口防務,僧王做了周密的安排部署。五月,英法軍艦炸毀封鎖鐵鏈闖入白河,大清軍隊警告後無效後開始攻擊,英法軍隊則炮擊岸上堡壘,並組織登陸。戰事持續了半天,結果是英法聯軍傷亡四百多人,軍艦沉沒四艘,受傷六艘,英軍主帥何伯受傷。如此戰果絕對可謂輝煌!要知道地第一次鴉片戰爭中,中國軍隊最大的勝績不過是鎮江之戰斃敵39人、傷敵130!大沽口一戰英法聯軍的損失快趕得上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軍全部的傷亡人數了。

1860年代的英軍

咸豐帝聽報大喜,覺得洋人原來不過如此!他決定撕毀條約,什麼通商、什麼傳教,統統見鬼去吧!做為世界上最強盛國家的英法兩個大國當然不能容忍這樣的慘敗。聯軍艦隊回到上海後電告本國,到了十二月,英法聯軍二萬五千多人已經到香港集合。英法兩國再次任命額爾金、葛羅出山擔任公使,並分別任命了陸軍、海軍司令。

咸豐十年(1960)二月,英國公使額爾金、法國公使葛羅致信兩江總督何桂清,要求轉交致「中國首相」照會,並提出了大沽之戰的道歉、賠償要求,表示要再次進京換約。咸豐帝對這個要求說了四個字:狂悖已極!不久,額爾金、葛羅再次照會,提出將武力解決中國與英法之間的問題。此時,正值李秀成二破江南大營,被太平軍折磨得心力憔悴的咸豐帝態度又軟了下來,在美、俄兩國的勸說下,他又想籌劃議和安撫。可是,英國人和法國人已經決定不再給他停戰的機會。

英軍裝備的武器

四月,英法聯軍佔領舟山群島及定海縣;五月,佔領遼寧金州、山東蓬萊。六月,一萬七千餘名英法聯軍士兵在天津北塘登陸,其中不包括從廣東潮州招募來的二千多名「中國苦力」士兵。被大清帝國倚為長城的僧格林沁認為英法聯軍擅長水戰,不習陸戰,不如誘敵上岸,因此他未戰而撤,準備用天下無敵的蒙古騎兵來招待敵人。登陸後的聯軍前鋒部隊在新河遭遇了蒙古騎兵精銳,3000名生龍活虎的騎兵迅速包圍了僅有700人的聯軍步兵。聯軍用他們慣用的空心方形來抵抗中國騎兵的衝擊。方形陣中的大炮和一排排的步槍、刺刀組成的防線有力地將騎兵的衝鋒拒之門外。最後,3000騎兵僅有7人生還。隨後,塘沽失守,大沽炮台被聯軍奪下,清軍傷亡兩千多,聯軍傷亡三百多。

大沽炮台

這時的咸豐帝又覺得議和不失是一種選擇,大學士桂良、直隸總督恆福被他派出去堵槍眼。談了約半月,英法聯軍把條件開出:開天津為通商口岸,兩國賠款增加至八百萬兩;英法二使可帶幾十名士兵進軍換約。咸豐帝對此搖搖頭,說:NO!這可苦了桂良與恆福,在簽訂之日,這兩位難兄難弟是吱吱唔唔,哼哼唧唧,不敢說不簽字,也不敢簽字。磨蹭磨嘰半天后,英國人法國人的耐心可就真沒了------部隊進軍,目標通州!

這時的咸豐帝也曉得情況緊急,他把北京周邊能找來的部隊都拉來了,一時間小小的通州雲集部隊3萬,其中有1萬7千名精銳的蒙古騎兵。甚至,慌亂之中的咸豐帝還給正在與太平軍艱苦作戰的湘軍發出了召喚令,只是遠在南方的曾國藩、左宗棠等人實在無力回京救駕罷了。五天後,聯軍達到武清、香河二縣之間的河西務,僧王的軍隊也在通州張家灣列陣待敵。

可憐的清軍士兵

此時,咸豐帝的腦子突然又短路了,他派怡親王載垣、兵部尚書穆蔭來講和,二人見面就說皇帝已經同意了先前提出的條件。聯軍派威妥瑪、巴夏禮二人前去通州談判,他們在舊條款之上又提出了三項新要求:一是聯軍進駐張家灣南五華里處;二是英法公使各帶一千名士兵進京;三是咸豐帝須親自接見全都,並接受英女王的國書。

猜都不用猜,咸豐帝連幾十名英軍都不願接納,更何況一千人的隊伍?還要接納一個女王的國書,你當他是唐御弟么?載垣、穆蔭二人不敢向咸豐帝彙報,拒絕又不能,只好硬著頭皮接受。兩天後,巴夏禮帶領幾名英軍、一名上校、一名上尉、一名神甫、一名隨軍記者和二十名印度騎兵帶到了中國軍隊的駐地,他本來對載垣、穆蔭的工作表示滿意,準備開始對接談判的具體工作。誰料,二位大清帝國的欽差忽然變了口氣,說英使覲見皇帝時必須行跪拜禮的問題,同時要求英軍不能帶一千人進京,最多能帶四百人進京。

巴夏禮馬上反駁道:下跪問題、帶兵問題早就講清楚了的呀?怎麼此刻又開始變卦?巴夏禮憤而離開中國軍隊的營地,卻發現在張家灣周邊駐紮了大量其他的軍隊。巴夏禮終於明白,原來中國人是要背信棄義!他剛轉身想回去投信,就被僧王的軍隊抓住了。

僧王的部下沖著英國使者的膝蓋窩踹了一腳,巴夏禮馬上成為了第一個向大清王爺下跪的英國人。巴夏禮問僧王:緣何抓我?僧王淡淡一笑:因為你向怡親王出口不遜!僧格林沁讓巴夏禮寫信勸英軍退兵,巴夏禮堅決不幹,隨即和其他隨行人員被押解到北京。抓住了巴夏禮的僧王喜沖沖向皇帝報告:這個姓巴的老厲害了!詭計多端,狡猾異常,抓住了他就如同擒賊擒王,敵人必自亂陣腳,此番剿滅必定可以成功!此後,英法聯軍進逼張家灣。僧格林沁所部出兵迎戰,在遭遇聯軍火器襲擊後,馬匹受驚,騎兵步兵自相踐踏,如潮水般退往八里橋。

咸豐十年(1960)9月21日,8000名英法聯軍與5萬大清軍隊在通州八里橋決戰。開戰之初,清軍便集中騎兵向聯軍發動衝擊,當先鋒騎兵突破到距敵軍僅四五十米遠的地方後,遭遇到了火炮、步槍無情的攻擊。騎兵齊整的隊形立即大亂,一個個英勇的蒙古騎手倒下來,他們的戰馬被擊中斃傷。而清軍零散射擊的老式步槍根本無法對聯軍造成傷害,舊式大炮發射的炮彈一枚枚從聯軍頭上飛過,戰場銷煙瀰漫,血肉橫飛,到處都是中國士兵的屍體。隨後,在英軍皇家騎兵團、印度帕坦騎兵團的帶領下,上了刺刀的聯軍步兵發動了衝鋒,清軍潰不成軍,甚至連督戰的八旗禁軍指揮勝保也中彈受傷。

戰場上印度騎兵追殺清國騎兵

通州之戰,英法聯軍傷亡十餘人,而大清國一萬多將士命喪沙場。戰後,聯軍士兵無不稱讚清軍的勇敢。

「八里橋之役,中國軍隊以少有之勇敢迎頭痛擊聯軍……一步不退,勇敢堅持,全體就地陣亡」;「中國人和以勇氣鎮定著稱的韃靼人在戰鬥的最後階段表現得尤為出色……他們中沒有一個後退,全都以身殉職」

通州慘敗後,咸豐帝只剩下談判一條路可走,這次的欽差大臣是他的弟弟恭親王奕。聯軍為了等待天津的軍火運到,也假意接受了談判的建議。當補給足夠後,英法聯軍直撲他們的目標-----圓明園。

覺得有用請賞讚!


推薦閱讀:

李嘉誠4千億港元地產帝國誕生
大英帝國航海稱霸歷程 – 鐵血網
回到《資治通鑒》,看大秦帝國崛起的百年戰略
以案說法:行賄後又盜回財物,雙方行為是否構成犯罪?(2015)|法客帝國
鐵砧帝國

TAG: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