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民俗錢幣)品位及其收藏價值的再認識~

錢幣作為一種物質文化,是從其所在時代的社會文化中沉澱下來的,從一個或多個側面反映了錢幣鑄造的特定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歷史概貌,以及這個特定歷史時期社會人群不同的心理。由於錢幣在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的特殊地位,錢幣又是其鑄造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狀況的最重要的物質見證之一,因此有著其它歷史文物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

錢幣無論其形狀,就其性質而言,又都是特殊的商品及精美的藝術品。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中國的錢幣無論古今也概莫能外。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相伴其中,錢幣的歷史也同樣源遠流長,世界任何國家都無可比肩。其品種之紛繁,體系之獨特,也無出其右者。留存至今,作為歷史的孑遺,文化的傳承,精美的個體,良好的質量,使之因此而都具有了一定的收藏價值與投資價值。

源出於其中的花錢,自然大體也是如此,但又略有不同。古今中外的錢幣種類、形狀何止千萬,中國的花錢卻是其中獨特的一族。而今,曾沉重地走入歷史的花錢,又輕盈地走出了歷史。脫胎換骨後,頓時成為了中國古代錢幣文化的一個有重要意義的組成部分。

一、花錢的本質決定了它的收藏地位

花錢雖然帶有錢字,大多數的形狀也與古錢接近,其材質也大多以金屬為主,其實它並非是正用錢。但雖然也有以正用錢改刻而成的科花錢,這枚錢自此就退出了流通,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花錢了。

當然,這與榆錢不是錢有本質的區別。花錢之名就得之於其形制曾經是似,或被製作出就是似與不似的尷尬境界之下,其性質卻又不同。究其實質,雖然不是流通錢幣,它其中的一部分仍然可視做流通錢幣的一個分支。

部分花錢的性質,同現今的紀念章又非常類似。因此花錢不屬於古代的正式貨幣,主要是以民間為發行主體的紀念用品。這就決定了它的收藏者,一般都是錢幣收藏者,人們以其形制、工藝等與錢幣相類,所以歸類為錢幣收藏品的分支。

究其形成原因,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古代先民由於受認知程度的限制,對自然力量造成的災難感到不可抗拒,對生理現象帶來的生死不能理解,加之源於有神論的信仰與精神崇拜物,對受命於天的君王表現出敬畏和讚頌,同時對幸福、長壽、多財、多子等現實利益的祈盼和追求。

於是,人們把這種心理以寄求的形式表現出來,起初將其賦予特定之物上,這或許是某棵樹、一座山。錢幣出現之後,就會有人將這種心理寄求鑄造於攜帶方便的錢幣之上,作為配飾或護身符攜帶以及懸掛。這與先秦時期的人們佩古璽,漢代的人們掛印章,特別鍾愛其中的吉語格言印一樣,都是將一些吉祥的語詞鑄於印上。

其內容或是祈求自己能夠升官發財、吉祥如意,或是祈求自己能夠健康長壽等,其中也有一些印文是帶有規勸和警誡性質的裁言。這種印有別於官印、私印,就如同花錢有別於正用錢一樣。

花錢的具體起源時間已不可考。花錢不但與其他古代藝術品相比歷史較短,即便是與流通錢幣相比,其歷史也不可同日而語。目前收藏界所公認的一致性結論是,花錢出現於漢代早期。

這不但可從現今所見考古發現及傳世的實物說明,還可從一些古籍的記載中加以佐證。南宋時洪遵所撰《泉志》十五卷,共著錄錢幣348枚。除永光、景和、天成、天策、永隆、天德、通行泉貨等錢幣大珍的圖譜赫然在冊外,還專門輯錄了厭勝錢(花錢)。僅以一例為證。

在《泉志》卷十四所記神品中,就專門記述了一枚「輕影錢」並附有摹圖,「右輕影錢,洞冥記曰:漢武帝升望月台時,暝望南端,有三青鴨宿台端。日色已暗,青鴨化為三小童,著青綺文襦,各握鯨文大錢五枚,置帝幾前,身上影動,名輕影錢。」是說月光之下,人的身影在晃動時,從錢體透過去的影子看上去,也是在隨之晃動的,這裡所言的,正是鏤空花錢的特徵。這就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花錢的研究與收藏,在我國早就開始了,而且起步之初,便已達到了一定的水平。

在古代,人們通常多稱花錢為厭勝錢或壓勝錢。之所以有此類稱謂,是因為此錢剛剛出現時,具有標準的錢形,現今所見面文為「五銖」、「大泉五十」等花錢都是如此,方形、橢圓等五花八門的形狀,都是在後來逐步出現的。

由於這一原因,此類錢在初始,多可摻在正用品中行用,現在的紀念幣多半也是如此,這就顯現除了厭勝錢的「二重性」。古人以其認知,幼稚地以為佩帶這種正面鑄有各種吉祥語的錢形物品,可以壓伏邪魅。如同漢畫像五銖錢,既是厭勝品,又是籌碼博具等,其形如錢者,就長久地混入到正用品中。鑄造精美的選仙錢,也是如此。

其實,前者入世俗,後者入宗教,二者並存,又未嘗不可呢?只須說明來源及用途就行了。故泉界也泛稱其「厭勝」,是有原因的。而今,人們則又多通俗地稱之為玩錢、吉祥錢、民俗錢,則是因其功能作用而言的。其材質以金屬為主。由此,關於花錢的準確定義,歷來是爭論不已的。要解決這一問題,不妨從狹義和廣義兩個角度予以入手。狹義的定義應圍繞花錢與一般流通錢幣的共同形狀特徵而下結論,即花錢是指具有象徵文字與圖案,主要用於佩帶、裝飾、賞玩的錢狀物。

傳統意義上,這類花錢被認為是正統的花錢。廣義的花錢則指所有不具有流通功能的錢狀物以及具有象徵文字與圖案和佩帶、裝飾、賞玩功用而又不具有錢形的異形物。諸如性屬遊戲品而具有錢形的馬錢、棋錢之流,當歸入花錢之屬;具有佩帶、賞玩之功用及吉祥含義而無錢形的掛牌之流也可歸入花錢之屬。

因形狀、圖案、文字、功能等因素的不同,花錢的用途自然也不盡相同。按其用途,花錢一般可分為宮錢類、吉語類、宗教類、遊戲類、特殊用途類等若干類,主要用於厭勝、佩飾、玩賞、遊戲、撒帳、洗兒、紀念、祝壽、吉慶、卜卦、賞賜、憑信、鎮庫、掛燈、上樑、鎮水、殉葬、秘戲等方面。這就是花錢品種繁多,惹人喜愛的真正原因,也是它被人爭相收藏的魅力所在。

這一切,都可以在它的產生原因、發展過程、象徵意義等方面找到清晰的脈絡。同時也決定了花錢天生具有數量較少、用途單一、受人珍愛的本質。諸種因素決定了作為收藏品之一種,花錢必將佔有自己重要的一席之地。

二、花錢的種類豐富了它的收藏內容

花錢的雛形出現在秦末,西漢之初就出現了完整意義上的花錢。如今能夠見到的實物里,宜子半兩、太常半兩確屬與眾不同之物。其穿口皆為菱形,頓顯錢體字文端正,便於佩帶。由此判斷,它們應該是時人佩帶的花錢。由於王莽的承接,兩漢時期的民俗錢幣品種主要有吉語錢、畫像錢、瘞錢等,成為民俗錢幣起源階段主要的幾種類型。

這些錢幣經傳世或不斷的考古發掘中偶有所見。畫像錢的題材較廣泛,多以植物、動物、人物、鬼怪等為主。那時還出現了一種掛錢,錢上有一大圓環,錢下有一小方環,面文多為「日入千金、長毋相忘」和「除凶去央、辟兵莫當」。據資料記載在上海福泉山西漢墓及內蒙古漢墓中均有此類錢出土。這從另一個方面也正說明了,花錢最原始最基本的功用就是佩帶。

自魏晉南北期至隋唐五代,是民俗錢幣的流變時期。雖然品類不多,但卻出了不少名譽之品。期間,頻繁的戰亂,一度導致了花錢種類及數量都非常稀少,也淡化了民間佩帶花錢的習俗。

三國時期的蜀國鑄造了一種太平百錢背水波星紋錢,雖然其背有圖案,但它的性質仍是流通貨幣。北魏永安以後,出現了大小兩種永安五男背四靈錢,錢背之圖靈氣十足,盡得六朝風範。錢文當出自永安五銖,實為民間乞求多子的吉語。此類錢存世量較大,大部分應是後世不斷地翻鑄。

唐代的花錢充分體現了其時代特色,特別是金銀賞賜錢、洗兒錢、撒帳錢,對後世影響較大。後世但有出土金銀錢,都可能是宮廷賞賜錢。據《資治通鑒》記載,楊貴妃在舉辦收取安祿山為乾兒子之時,賜予了許多「洗兒金銀錢」,當是此類。《泉志》則載有唐荊山公主出嫁時,使用過面文為「長命守富貴」的撒帳錢,惜至今不見當時實物。

今有所見,皆為後人摹舊譜而鑄。《東京夢華錄》證明:舊時婚禮,夫妻交拜完畢,並坐床沿,婦以金錢彩果撒擲,為「撒帳」。此外,當時的花篆體「金玉滿堂·雙螭錢」的書法藝術和紋飾設計也都達到了極高的境地。

五代亂世,戰爭頻繁,一則銅被作為了國家嚴控的戰略物資,二則生存艱難的人們很少有閒情逸緻,故那一時期很少出現花錢。古人曾一度非常看重的南唐「大唐鎮庫」錢,現今看來極似臆造品,很可能為好事者為滿足收藏者獵奇求珍心理,一味追求奇特怪異之物的應對之作。

宋遼金元是民俗錢幣全面發展時期。品種層出不窮,內容豐富多采。

北宋時陸續出現了馬錢、棋錢、選仙錢,鏤空錢、秘戲錢、打制冥錢。

馬錢,即打馬格錢,源於當時流行的打馬格遊戲,實際上就是遊戲的棋子。南宋大詞人李清照在《打馬圖經》中介紹了這種遊戲的玩法,遊戲有點像現代的飛行棋,大家輪流擲骰走棋子,棋子即馬錢,棋盤即打馬圖。

打馬格的遊戲早在明後期就已失傳,現今所見馬錢,其實就是當年的遊戲子,不經意而成為花錢中極具特色的一個種類。這種花錢還有另一品種,錢上鑄有古代名馬與名將之名,可視為二者的「紀念章」;選仙錢也是古代的博戲品,從形制上可分為圓形和方形兩種,圓形又分有穿無穿兩種,無穿者居多。

從內容上看有詩仙、棋仙、琴仙、壺中仙、拔宅仙、王母、曼倩等人物,背皆配五言絕句,文雅可愛;棋錢即象棋子,分為雙面字和單面字一面圖兩種。據考證,象棋定型於宋代,但已和今天的象棋子略有不同,當時沒有兵、仕、相、帥,下棋時可能是一方執字面,一方執圖面;若兩面全字的棋錢可能以塗硃砂等方式從顏色上區分;鏤空錢錢體透雕,玲瓏雅緻。其圖案多為花卉、追尾雙鳳、對龍等;秘戲錢是鑄有男女交合圖案的花錢,此錢一般為小型,數量、種類都不多;冥錢是專為殉葬而制的代替流通貨幣的陪葬品。

至今在四川的墓葬里還經常出土,多為打制而成。一般都是用金銀薄片單面打制,面文有天下太平、長命富貴等吉語。冥錢從定義來看屬於花錢範疇,但因其性質為人們所忌諱,通常只將其視為花錢的邊緣品類。

宋代隨著道教盛行及文化藝術的空前發展,促進了道教題材花錢的興盛。這種花錢還委實不少,有星官生肖錢、受生錢、符咒錢等。星官錢的來歷很複雜,所謂「星官」就是道教將星宿神化的稱謂,我國古代以天干地支紀年,共分六十甲子,人甫出生的那一年,即是其「本命年」,亦稱「本命元辰」。

按照天干地支,道教將六十甲子星宿化、神化,這樣就出現了本命元神或本命星官。另道教中東西南北中五斗星君也可稱「星官」,其中北斗星君有七星,分管十二屬相,這「七星」自然也稱星官。但花錢中的星官究竟指誰,至今已不易確定。

從星官類花錢實物來看,可分為兩類:其一為單枚,面鑄星官,背鑄十二生肖,這種花錢一般無「本命星官」字樣。其二則成套,以十二枚為全套。錢背只鑄相配的對應屬相,錢上一般有「本命星官」或「本命元神」等字樣;受生錢又稱壽生錢,宣揚人出生(受生)時,曾向冥司借貸祿庫受生錢,這不是白給的,出世後,立馬就得設道場歸還。

相傳冥司祿庫共有12庫,分別由12姓曹官分管。因此,受生錢便以12枚為全套。此種花錢一面鑄文字,記錄欠錢多少貫分數第幾庫,另一面鑄分管該庫的曹官。二類錢的作用,都是為了求的保佑;符咒錢是鑄有道教符文和咒語的花錢。道教創造符咒的目的,是為了以神通文字元號、咒語驅鬼避邪,這一時期常見的符咒錢是面鑄道教人物「玄武」與「二郎」,背鑄太上咒,花錢中二者經常共出一處。

道教的「造神」其實極亂,「玄武」源自星辰崇拜,系二十八星宿中北方七宿,為龜蛇一體狀,於宋時被人格化為北方大神。 「二郎」的來歷,目前有「李冰二子」、「趙昱」、「楊戩」等多種說法,當初明確所指至今則已無可稽考。

除此之外,宋代還流行五男二女及嬰戲圖等多子題材的花錢,還仿鑄了一些古代花錢,如「五行大布背龜蛇劍」、「常平五銖背七星」、「周元通寶背高浮雕龍鳳」等,這有宋墓及宋窖藏的出土實物為證。

遼代流行千秋萬歲、皇帝萬歲等吉語錢以及九子母題材的花錢,因遼花錢多厚重拙樸,別具異族風韻,深受花錢愛好者喜愛。

金代花錢多流行闊緣、決穿,多為星官、玄武等道教題材,典型的有大型著盔甲玄武背虎符及中型的坐椅星官。鑄造工藝較精。那時還流行一種較厚重、立體感極佳的追尾雙龍錢,有大小、方穿圓穿多種,其中以大型方孔者為最佳。此種鏤空有說為遼鑄,但所見遼花錢無如此精細的風格,且此式追尾龍在金鏡中常見,遼鏡似未有此版式,因此我們認為此類錢還系金鑄。

元代甚為流行張天師花錢。張天師本為東漢創「五斗米道」的張道陵,魏晉時被道徒尊稱為天師,成為道教正宗。最早的張天師花錢可能在南宋、金代就已出現。有書載邊刻花押的張天師金代鏡,圖案完全與花錢相同,但圖案精度卻和常見後翻版天師花錢差不多,足證至少金代就已有此式花錢。

元代還出現了大量的寺觀錢(又稱供養錢),種類有年號、寺觀名稱及諸佛菩薩名號等,多為寺觀所鑄,或分發給香客,或是作為香客禮佛的供品。還鑄造或翻鑄、仿鑄了很多鏤空錢。

最常見的一種,是仿鑄於前代風格粗獷生動的雙龍追尾戲珠錢。今見篆書金玉滿堂背雙龍花錢,地章有精美的回紋,從工藝上看至少應為范鑄。此外還有幾種花錢的風格及鑄工均與此類錢相似,如大型闊緣長命富貴背犀牛望月錢、大型長命富貴背星官,邊緣及地章均有精美的花紋,應都是同爐所出,時間跨度也不會很長。這些錢還有個特徵就是早期品上下都有孔,這個特徵也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同爐同期的觀點。

明清兩代民俗錢幣的鑄造和流傳成鼎盛之勢。其內容包括吉祥讚頌、雅玩行樂、婚喪嫁娶、生誕慶壽、花草樹木、亭台樓閣、歷史故事、詩詞曲賦、避邪除惡、因果報應、佛教經文、道教符咒、飛禽走獸、神仙鬼怪等等,不一而足,幾乎涵蓋了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製作精巧,形制、材質、紋飾多樣。這一時期隨著錢幣收藏的興起,出現了大量錢幣譜錄,對花錢的稱謂也五花八門。

有明一代,必需提及或略可稱道的是,在雲南、貴州地區出現了很多具有少數民族風格的花錢。雲南地區流行鏤空花錢,多為樓閣、雙孔雀、雙獅等題材,據聞在雲南大理地區出土了一些大型未使用的樓閣鏤空錢,直徑67-68MM,紅銅質,精美異常,應是此類錢的早期品,同出的還有太定、水官等錢,此次出土情況為樓閣錢的斷代提供了有力證據。貴州地區流行一種雙龍雙魚(應取魚化龍之意)或龍鳳雙魚背十二生肖,風格粗朴生動,文字多簡化變形,多有珠圈作裝飾。

明代中前期大量繼續翻鑄了一些前代的星官、天師等道教花錢,明中以後星官題材就被淘汰了,極少有黃銅質的星官題材花錢。關於明中後期的花錢界定目前還是個難題,僅有少數幾種黃銅花錢可定為明代,如「福祿楨祥背五子登科」吉語花錢及厚型「連生貴子背荷花」吉語配圖案花錢等,也許是有些品種被誤劃為清代,也許本來明代就不流行花錢,這些問題尚待進一步研究。

花錢在清代進入了鼎盛時期,產量及種類均遠遠超過歷代。其中官爐花錢占絕對主體地位,又尤以雲、貴、川官爐為甚。

清代花錢的種類可謂豐富多樣,異彩紛呈。主要包括開爐錢、鎮庫錢、宮錢及民俗花錢,其中宮錢包括掛燈錢、袱墜錢、上樑錢、賞玩錢等。民俗花錢種類更加豐富,主要包括錢文錢、刻花錢、吉語錢、吉語圖案錢、吉祥圖案錢、謎語錢、星相錢、咒語錢、生肖錢、八卦錢、上樑錢、馬錢等等。鎮庫錢是官爐錢局為鎮邪驅惡、保佑錢局而特鑄的花錢。

一般形制厚大,面文可以是錢文,也可以是吉語或圖案,存世極罕。典型的有大型「寶源局造背鎮庫」及特大型江蘇爐「咸豐重寶背滿文寶蘇」;開爐錢是指錢局在成立之初、或重新開鑄之時、或新年伊始鑄造的迎祥納吉、驅邪迎瑞的紀念花錢。其形制大小不一,典型的有寶陝局「太平重寶背寶陝錢局」、寶蘇局「乾隆通寶背上三連星下月」、寶雲局大型「嘉慶通寶背麟鳳」等。

此外某些大型少見的吉語、圖案花錢可能都是開爐錢,如雲爐直徑105MM的生肖背龍鳳等其性質都需進一步考證;掛燈錢是宮中用作燈墜的花錢。鮑康《大錢圖錄》中云:「錢局歲十二月例精鑄制錢若干緡呈進謂之掛燈錢。」傳世有多種精美的天下太平錢,上下鑽有孔,還見有刻花咸豐當百,側緣也鑽有孔,可能都是用做燈墜的,並非一定是「精鑄制錢」才可作掛燈錢;袱墜錢是奉先殿中祭祀牌或祭祀品下所墊的袱布四角系的花錢,其作用是下墜固定。袱墜錢的面文同正用品,背文為天下太平,有人專門稱其為「天錢」。

這種花錢始於康熙,此後新皇帝即位,此錢也隨之以新年號加以更換;宮內賞玩錢系指官局為宮內賞玩之需特別鑄造的精美厚重的花錢。這類錢具有天然的至尊地位,存世數量稀少,價格很高。典型的有大型「嘉慶通寶背天下太平」、篆書「福壽康寧」及「萬壽無疆背大雅」等。

錢文花錢指以正用品錢文加以文字或圖案的花錢,「乾隆重寶背寶泉龍鳳」、「光緒通寶背天下太平」等都是此類,這樣的錢中偶爾可見開爐錢或宮中作用的掛燈錢、袱墜錢等;刻花錢是用歷代流通錢幣加工而成,即在錢體上雕刻各種圖案花紋。清代刻花錢多集中在康熙、雍正、乾隆通寶三朝錢上改刻,因為這幾種錢徑較大,錢郭較寬,便於表現祥雲紋,水波紋、花卉紋、八卦紋、八寶紋、人物紋等吉祥圖案。

因民間傳說的影響,康熙刻花錢以「羅漢錢」為多。民間認為乾隆錢有靈氣,因此用乾隆錢做民俗錢的為最多。咸豐朝一度興虛值大錢,以此改刻花錢的也不少。也有在錢郭上刻上龍鳳圖案,做為婚慶喜錢。也有的把背面磨平,刻上花紋、動物、人物圖案。小兒的帽飾上有時也綴上穿孔的刻花錢或銀錢。

船民佩錢,多喜佩「順治通寶」刻花錢,取其「順風順水」、「順順噹噹」之意;吉語錢是指帶有吉祥詞語的花錢。乾嘉以後,清王朝日趨腐敗,鑄錢質量下降,錢徑逐漸縮小,不便雕刻,刻花錢隨之減少;詞類花錢中的吉語,或取自古代典籍,深奧難解,或引自民間俗語,親切悅耳,或取自詩文雅言,清新雅緻,其中尤以八字吉語如「一本萬利順風大吉」、「金玉滿堂長命富貴」等最為盛行;吉語圖案錢是指吉祥詞語與吉祥圖案相搭配的花錢。

這種花錢的數量也非常多,一般多為面「一本萬利」字,背順風帆船圖。也有面「順風大吉滿載而歸」,背順風帆船圖;吉祥圖案錢是指僅有吉祥圖案而無文字的花錢。這種花錢多見龍鳳圖案,數量不多,今尤難覓;謎語錢是清代花錢中特有的品類,多出自雲南、貴州地區。有謎語錢「富貴雙全背一母所生六個人、兩個旗下六個民、方圓不敷一寸地、走遍天下不讓人。」謎底是清代流通錢。

清錢一般是正面鑄有四個漢字,背面鑄有兩個滿文,共計六字。以字寓人,是說一母可生六個人;清代民間俗稱滿人為「在旗」、漢人為「在民」,滿文寓「旗」、漢文寓「民」,因此說兩個旗下六個民,一個小錢面積不足一方寸,卻通行天下,因此有這樣驕橫的謎面;

星相錢是指鑄有星相圖案的花錢,這類錢多是清代雲南爐的特產,早期品直徑多為80MM,面為星象圖,背有光背、星月多種;

上樑錢是建築過程中所用的花錢。上樑是建築過程中重要的一步,古代無論建築大小,在上樑時一般都要搞儀式,並放置上樑錢。一些大型建築多用特製的上樑錢,有圓形方孔,面「上樑遣煞」,背「酉命長生」的,有刀、布形的「福州聖廟正殿上樑錢」等;而一般的民宅無力專門製作,只能以八卦等花錢一用。更多的為求其吉利,專門用「太平通寶」等古錢代之。

清代時,打馬格遊戲早已失傳,但四川等地卻鑄造了很多種類的馬錢,銅質有黃、白、青多種,其中有很多品類都是官爐鑄的。清代馬錢有自己的版式風格,很少有直接翻鑄前代遊戲子的,其目的是供收藏者賞玩。這些清代馬錢當然不是遊戲子,但卻是完全意義上的花錢。

從清代花錢藝術風格來看前代有了明顯的變化,圖案整體崇尚簡潔明快,更貼近生活。中原地區花錢多用單線條勾勒,很少採用平雕及浮雕手法,且水平較前代下降。清代官爐花錢中最有特點的是人物類,人物普遍趨向兒童化、年畫化,如劉海蟾、和合二仙等都變成了活潑可愛的小孩子形象。

而清以前的花錢圖案尤其是人物刻畫得較富有神韻,神秘感十足。總體來說清代官爐花錢圖案的藝術表現水平是不高的,但其中也不乏佳作,如劉海蟾伏牛環掛牌,整體構思及藝術水平均較高。其文字充分表現了書法之美,清以前的花錢總體來說書法水平不高,只有極少數功力深厚者,書體也較單調,多以楷、行書為主,篆、隸、草書很少(篆書多在唐前花錢中出現)。

而到了清代,篆、隸、楷、行、草書以及宋體、變形藝術字普遍出現在官爐花錢中,其中書法功力深厚者很多,這也是清代重吉語花錢的具體體現。

民國時期是我國社會的一個極大變局,國家積貧積弱,人民生活動蕩,加之新思潮的不斷衝擊,新的貨幣制度的容入世界格局。此間的花錢也像一切舊的事物,漸入末世。故今所見的花錢多仿歷代,且大多粗陋不堪,一般來說價值較低,但有些精品也是非常值得把玩的,如大型隸書「洪武通寶面雙龍背牽牛圖」、大型鎏金「太平通寶背生肖」等。

由此,人們習慣上將民國作為花錢研究的分界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屢經旨在社會主義改造的政治運動和「破四舊」,更經文化大革命,花錢作為限制之物,已被當作腐舊而對待。在此前提下,幾乎收藏花錢了,更遑論還會有人去鑄造或仿造花錢了。

這與現在有些人的鑄造不同,鑄造者是為了牟取暴利,目的決定了行為,任何出格的事都敢妄為。目前,在這個一度幾乎無人做深入研究的領域,多出許多辛勤耕耘者。我想這也是一件正常的事,隨著歲月的流逝,後來之人在現有局面的基礎上,肯定會更多地涉獵這一領域,並且做出詳盡的研究的。

順著歷史的主線縱觀花錢,我們不禁要驚嘆花錢品類的紛繁龐雜、體系的宏大有序,可謂爭奇鬥豔。這一切都為進入這個收藏領域的人們開啟了廣闊的天地。

三、花錢的內涵提升了它的收藏品位

因為花錢的性質及作用,受洪遵等泉學家的影響,舊錢譜中,對花錢或語焉不詳,或附於卷末聊備一說。由此,以往的人們一直將花錢視為古錢幣的附屬品,彷彿愛屋及烏似的,只是在收藏古錢時,捎帶玩點花錢,致使花錢難登大雅之堂,地位低微。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隨著古錢幣收藏的普及,人們對與之相伴的花錢開始重新認識,花錢的收藏也從此進入到了百花盛開的季節。花錢以其較高的藝術價值,豐富吉祥的內涵,以及和古錢千絲萬縷的關係(其實絕大多數的花錢都是錢局鑄造的),使之成為了中國古代民俗文物中的一個獨特的版塊。

花錢中的字文圖案千姿百態,各具特色,稱其為古代的「銅版畫」也並不為過。花錢中豐富的內容,是各代民俗民風的縮影;吉祥的內涵,代表著古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祝福。時下,花錢的收藏由此而益發熱門,甚至部分花錢品種的價格已經超過了同檔次的正用錢幣,真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正因為花錢有這麼多的亮點,所以才逐漸成為了中國古代民俗文物中的一個獨特而重要的版塊。花錢收藏研究的隊伍中不但包括了古錢愛好者,而且包括古玩愛好者、民俗研究者等等。隨著花錢收藏熱的不斷升溫,研究風氣也越來越濃,研究課題也越深越廣,當前熱點課題主要集中在鑄造年代、工藝、爐別、版別等方面,一言以蔽之,著力點還是它的內涵。

考其年代,是為了斷代,以此來提高對花錢研究的水平。花錢除少部分有年號外,多數均無紀年,且有紀年者也多有後鑄的現象。此外,花錢既不像歷代正用的流通錢幣一樣,在史書里牢牢佔有一席之地,幾乎都有詳盡的文字記載,有據可查。

也不像銅鏡等器物那般,經常出土於墓葬中,可以依據墓葬的形制、墓穴里的墓志銘及同出錢幣、器物進行斷代。因此,欲考證某種花錢的年代,想在某一朝代,弄清楚是某一時期,甚至由某一皇帝或某一具體人物所鑄,那就更加困難。

這個問題,一直是這個領域裡研究的難點之一。雖然如此,並不能武斷花錢的斷代就無從下手了。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搜集整理難得的花錢出土資料,特別是一些有明確斷代依據的資料加以考證。

同時,也可以參考研究相關古錢、器物的鑄造工藝和藝術風格,總結出相同特徵及規律進行斷代。可喜的是當前越來越多的泉友投入到花錢的年代考證中,並獲得了許多帶突破性的、重要的研究成果。

考其工藝,是為了明了鑄錢的方式方法。宋代以前多使用范鑄法鑄錢,此後多使用翻砂法鑄錢。但花錢和古錢的鑄造工藝不完全相同,宋以後至清以前的花錢很多都是使用范鑄法的,如很多星官花錢的圖案很精細、地章很平滑,不同於翻砂特徵;可能有些精工花錢還使用了失蠟法,如一些極精細的地章有回紋的花錢就體現出了這種特徵。

這可能是因為花錢形體較古錢大,對圖案精細的要求高,因此多使用銅鏡及其他銅器的鑄造工藝。清代花錢多和正用品一樣,普遍採用翻砂鑄造,那麼就理應存在母錢。但緣何至今未見有雕母存世呢?除了宮錢之外,花錢是不可能有嚴格錢法制度的,因而不必費工費時去做銅質雕母,一般情況下,臨時選用鉛、錫等軟金屬或石、木等軟材料雕刻母錢即可,這些物質的雕母在使用過程中極容易損壞,自然不易留存下來。

考其爐別,是為了區分官鑄或私鑄。這個課題目前主要集中在清代官爐花錢方面,因為清代距今年代較近,官爐花錢數量多,留存的資料相對也多些。同時,還可參考清代各局制錢的風格特徵進行研究。早在十多年前,浙江的王金龍先生就考證出某些花錢是浙江嘉興海鹽地區所出。近年來,經過一些學者的不懈努力,清代雲南、貴州、四川及江蘇各省所鑄的官爐花錢爐別研究已取得了重要成果。

考其版別,重點要區分出早期版與晚期版,這是研究花錢價值及藝術風格的重要方面。總體來說,花錢與正用的流通錢幣一樣,早期的錢品普遍都直徑大、字圖精、神韻足;晚期的錢品淪落到直徑小、字圖粗、失神韻。

因為晚期版是翻鑄早期版的,這時銅液在冷卻的過程中造成了錢體的收縮,所以越晚的錢品,其直徑越小。對比實物,也不排除有的花錢,其晚期版大於早期版,那多是晚期版加鑄了外緣的緣故,但其明顯的漏洞就在於,其圖案的內徑是不會大於早期版的。若晚期版是以早期版直接翻鑄,那文字圖案線條也一定不及早期版精,神韻也自然欠缺許多。

因為無法逾越的障礙永遠橫亘在那裡,早期版是創造出來的,它的文字圖案設計獨有匠心,而翻鑄的人本來就是圖省事,他很難準確把握早期版創作者的匠心,也不會下大氣力把加刻的線條創作得更美,因此後期版神韻不及早期版是毋庸置疑的。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評析鑒賞一種花錢時,必須要對其產生的社會歷史背景有所認識,以此才有可能從本質上去偽存真。

花錢有著這樣深厚的內涵,必定對提升花錢的價值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也大大提升了花錢的收藏品位。

四、花錢的存量擴展了它的收藏空間

收藏、整理、欣賞花錢要比其他錢幣具備更多的綜合知識。因為,在已掌握了一定知識的基礎上入了門,收藏者還可以學習和了解到許多新的歷史、文學和宗教民俗知識,可以由此陶冶性情、賞心悅目、辯證歷史,樂在其中的。

收藏花錢最好是選擇類別,像集郵者那樣確定自己心儀的題材,統收兼蓄是很難為之的。

首先經濟上不允許,其次種類上又繁多,窮盡一生都難窺其全貌。若你是收藏匯聚書畫、民俗工藝、時代特徵為一體花錢的,當會驚嘆千百前的鑄造工藝,如何完整地保留著一個時代的氣息?

大家都不可否認,珍稀古錢幣是貨幣歷史的實物,更是歷史的見證,花錢又何嘗不是呢?因此在收藏前必須弄清它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存量。一般年代久遠,錢品稀少,自然價格昂貴。一些傳世較多的品類,因其文化品位、藝術價值極高,也會備受青睞的,其價格自然也不低。

無論錢幣珍罕與否,凡有幣面模糊、輪廓缺損、鏽蝕嚴重、看相較差者,盡量不要收藏,那已沒有多大價值,這就如民間俗語:寧吃鮮桃一個,不吃爛桃一筐。收藏花錢時還應注意其紋飾。一般來說,錢體上文字優美、圖案精巧、製作美觀的更有收藏價值。也就是說,鑄量少,質量佳的花錢均可視作珍貴文物。

花錢能夠作為錢幣收藏界里的後起之秀,最終起決定因素的,還是花錢的存量。能夠明確斷代的花錢,多為明清甚至其後的傳世品。改革開放之後,各地都加大了城市建設力度,隨著市政建設工程及房地產業的開發,不時能有大批古幣出土的消息見諸報端,但那一般全為流通貨幣。

偶爾也間或傳出相伴出土花錢的消息,至多是那其中參雜了少之又少的數枚。這都從不同的方面說明,花錢的存量是有限的。當然,這裡所說的存量,不是特指某一個體而言,而是指花錢的整個體系。由此可以斷定,這樣的存量必將進一步擴展花錢的收藏空間。

五、花錢的研究鞏固了它的收藏價值

中國的花錢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一部分,它博大精深,彌足珍貴。對這一歷史文化遺產,自其出現不久,歷朝歷代就有人開始記載或研究了。洪遵《泉志》、鮑康《大錢圖錄》,記載著許多美輪美奐的古代花錢,開啟並延續了花錢的研究。

除此之外,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之時,隨著人們對花錢的收藏熱升溫,由於多見明清花錢,人們經常藉助的參考書便主要是台灣陳鴻禧的《玩錢集》和丁福寶《古錢大詞典》。

進入九十年代,上述書籍已不能解決一時之需,應運出現了遼寧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由盧振海、閻峰編著的《中國歷代壓勝錢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由余榴梁、徐淵、顧錦芳、張振才等編著的《中國花錢》,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由余繼明編著的《中國花錢圖鑑》,中國物資出版社出版的由華光普編著的《中國花錢目錄》,西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由董大勇編著的《中國花錢集藏指南》,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由張志中編著的《收藏指南—花錢》等書。

尤其是《中國花錢》對推動中國花錢收藏、研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現今已成里程碑式著作。期間,中華錢幣體系內的鄰國花錢也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興趣,劉文林、吳振強、王貴箴及時於1994年編著了《朝鮮半島錢譜》,其中收錄了很多朝鮮花錢,為推動朝鮮花錢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貢獻。

1999年高文、袁愈高編著了《中國歷代壓勝錢收藏與鑒賞》,書中收錄的花錢,多為雲、貴、川三地之物,彰顯出濃郁的地方特色。2000年郭若愚編著了《古代吉祥錢圖像賞析》,該書以民俗、歷史的視角,對部分花錢進行了精深的詮釋。2003年何林編著了《民俗錢圖說》,對收錄的花錢進行了較細緻的解說。2007年由欣弘主編,湖南美術出版社出品的《百姓收藏圖鑑·古錢幣》一書里,附彩圖六百餘幅,花錢佔據逾百。

2008年6月,就職於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民俗錢幣學會的主要創辦人之一,曾是英國東方錢幣學會會員,多次應邀在英國大英博物館和英國皇家錢幣學會作有關中國錢幣及花錢講座的方稱宇博士出版了《中國花錢與傳統文化》一書,該書收錄的花錢都是作者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倫敦的時候逐漸收集,以及通過英國、法國、新家坡等國的錢商或拍賣行購買,或在中國的北京、上海、南京、廣州、香港、澳門等地購買,或為家人和朋友的贈送之物。

但是,絕大部分的藏品還是得自於大西洋彼岸的美國。所以,本書收錄的花錢,大多是中國流落在國外的花錢,大多源自名家,可以說是中國境外最好的私人花錢收藏。該書還對中國花錢進行了全方位的概述,專門對張天師大花錢予以了詳考,是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在這樣的大前提下,社會上更是出現了林林總總的花錢書籍、雜誌,更為花錢研究開闢了新的天地。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我相信,今後肯定還會有更多的有識之士繼續加入研究、探索中國花錢的行列。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使這顆歷史文化明珠綻放出更加絢麗奪目的光彩。

這樣的研究成果,都從不同的方面讓世人加深了對花錢的認識,也就更加鞏固了花錢的收藏價值。

六、花錢的價值催化了它的收藏熱潮

通過以上研究,我們可以如此說,花錢儘管不是錢幣,只屬於一種民間休閑品,其目的是吉而慶之,厭而勝之,本身有著具體的瑞應性,與現代的紀念幣相仿。這就決定了在古代,它的收藏地位並不高。

在傳統古錢收藏中,人們普遍因其不是正用品,其價值當然不能等同於真正的錢幣,因而長期遭遇冷落,這種狀態一直延續到近代。一般情況下,對收藏者而言,多是在收藏古錢時,愛屋及烏,順帶兼顧而已。但到了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錢幣收藏的日漸興旺,加之一些學者不遺餘力的倡導,致使不少人對花錢的認識也發生了變化,進而對其產生了收藏的興趣,促使了花錢收藏的持續升溫,竟使花錢成為古錢收藏中一枝獨秀的奇葩。

雖然花錢在貨幣流通上無足輕重,但對民俗研究,它卻可提供彌足珍貴的史料。若問花錢的價值如何估量,一言難以概括,多年來不斷有人在做著這方面的努力。但在大家努力的基礎上,我卻可以略作回答。

花錢的收藏難度主要在對其時代的考證,古代花錢如果一旦落實產生的時代,其收藏價值絕對不低於同時代的正用錢,因其書法、繪畫、工藝及材質等,都高於正用錢,觀賞價值、文物價值積聚一身又兼而有之,這是正用錢所無法比擬的。所以,現在一枚早期有年號和可考的花錢,價格常常高達數千元。

因此不少投資者將眼光瞄準了古代花錢,其潛在的投資價值也逐漸被市場挖掘出來,價格上升速度與日俱增,集藏前景更是被越來越多的錢幣收藏者所看好。在這種前提下,花錢的投資性也日益突出,鑒於大量花錢的市價尚低,特別是我國許多鄉村因信息滯後,低價貨比比皆是,無疑成為了一個待發掘的金礦。

不少投資者為了逐利,也將眼光瞄準了古代花錢,進一步導致了其價格的上升,甚至對一些珍罕及稀少品的價格,更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還有一個原因,古代花錢類似於現代的「紀念章」。近年來,由於金銀質的紀念章(可視作就是現代的花錢)在市場上大受歡迎,吸引了大量集藏者孜孜以求。一個人數如此龐大的古錢幣或古文物集藏群體,必然也進一步導致了花錢價格的上升。

那麼,如何來判斷花錢集藏價值的高低呢?這是收藏花錢的前提,由此引起了許多收藏者格外的關注。

花錢的價值是由其自身綜合因素反映出來的,主要體現在其史料性、工藝性、欣賞性、民俗性、集藏性等多個方面。由於花錢自漢以來的發展道路是曲折而複雜的,時而興旺繁盛,時而跌入低谷,其在各方面都體現出當時人們的審美觀,顯現出當時的科技進步程度、工藝發展潮流、民俗風格變化等特徵,其沿革既源遠流長,又承上啟下,不斷有所推陳出新。

所以花錢同樣是研究中國漢代至今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是重要的史料對象。從不同時期的花錢圖案上,就可以發現古代民俗的變化、宗教信仰的變遷、鑄造工藝的進步,以及社會安定與否的情況等。因為花錢乃是一種典型的消遣品或裝飾品,所謂「盛世收藏,亂世黃金」,花錢往往在盛世得到快速發展,而一旦出現兵荒馬亂的年代,則人們即無心眷顧。現今又逢社會發展的繁榮盛世,各種收藏都不乏其人,花錢的收藏自然也進入了一個難得的良機。

根據目前花錢市場的自我調節,在收藏時,可從以下十個方面加以判斷。

一是存量多寡。這是評定花錢價值的基本條件,但也略有不同,這是以其自身特點所決定的。花錢不完全像正用古錢那樣,越少越好。通常價值高的花錢數量肯定稀少,但數量稀少的花錢並不一定價值都是高的,這是由於花錢稀缺品甚至孤品很多,如果是一枚質地粗劣的花錢,那麼即使是孤品,其價值也無提升的空間。

二是題材優劣。這是判斷花錢價值的又一個重點。一般情況下,普通題材的花錢價值普遍較低。人物花錢中,星官題材由於過於普通,其價格始終就不高。但若是難得一見的神佛題材,則身價自然倍增。比之於官爐,農民起義軍或反清復明組織所鑄的花錢身價往往很高,現今太平天國的花錢價格就比普通的花錢高出若干。

三是直徑大小。這是相對於同品類而言,如大型花錢能提高整體美感,其價值相對要高,中小型的花錢美感相對要弱,價值也就會下降。

四是字圖藝術。這是評價花錢價值非常關鍵的地方,因為花錢集藏的焦點就是文字圖案的藝術水平和鑄造神韻,如果這些都是高超的,那麼其價值自然就不會低。

五是製作材質。金銀銅鐵錫再花錢里是常見的材質,除此之外,人們還能時常見到紙、木、石、玉甚或象牙類的花錢。材質可以通過稀少與否定價值,花錢也是如此,材質稀少的,其價值相對也高。

六是形制美觀。形制是指一個花錢的錢體厚度、穿口寬窄、邊緣闊細、字口深淺等規制,可體現錢體的美觀程度。花錢的美觀程度,往往又決定了其自身價值的高低。

七是鑄造工藝。花錢的鑄造工藝有翻砂鑄、泥范鑄、石范鑄等多種,精湛的鑄造工藝會增添美感,當然比粗鑄品價值高。

八是鑄造版次。花錢普遍存在後代翻仿現象,首批鑄的花錢稱「早期版」,後代以早期版為母或為藍本翻鑄、改鑄的花錢稱「晚期版」或「後期版」。一般來說早期版文字圖案的線條、神韻要比晚期版好,因此其價值要比晚期版高很多。如常見的大型張天師花錢,直徑75mm的早期精版價格是直徑72mm晚期粗版的10倍以上。

九是品相包漿。花錢也是一種古代或久有時日的藝術品,與收藏其它古錢幣相同,也要特別注重品相及包漿,二者可以直接影響花錢價值的高低。

十是產地因素。產地有時就代表了水平,也就凸顯了質量,由此,也彰顯了地域的文化,形成了明顯的區別。原產地的工藝、質量自然優於別的地方翻鑄、仿鑄的,其價值自然也就一分高下了。

隨著錢幣收藏的普及,花錢幣精品已是難覓其蹤,普品也並非唾手可得,作為博大精深的中華錢幣文明的一部分,是我們珍貴的文化遺產,值得我們很好地整理和研究。

從目前錢幣市場的交易來看,花錢的存量與年代有關,正因為如此,宋代之前的花錢比較少,明清的花錢就相對多一些。

西漢流傳下來的花錢主要以五銖和大泉五十系列為主。近年來這一時期花錢的市場價格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還是那商品市場的基本規律在起作用,物以稀為貴。因之,精品花錢的價格增長得就比較快,五銖帶吉語的花錢目前市場價位在上千元以上。帶如意、七星等花紋的價格稍低一些。

宋代的花錢種類比較多,有人物故事、吉語、遊戲、民俗等,價位差別也比較大,普通花錢的市場價位在幾百元左右,精品花錢的價位在上千元以上。目前市場上所見最多的是清代的花錢,多則不奇,故清代花錢的價位差別比較大,普通花錢的價位多在幾十到百元之間,而宮錢的價位則高達數千元。

而收藏者不得不引起高度警惕的是,目前市場上贗品比較多,高仿的東西經做舊處理後,簡直可以魚目混珠。因此收藏者在購買時一定要慎重,以避免投資受到較大的損失。再者就是現在花錢的市場價格受書刊指導價的影響很大,因此建議收藏者在購買時,一定要多了解市場價位的實際走勢。書刊上的價位有時不足為憑,僅可用以參考。

市場上常見有人手拿一本幾年前就出版了的錢譜,按圖索驥地與賣家討價還價,豈不可笑?近年來,花錢的集藏熱已明顯升溫。一些過去並不起眼的花錢,現在的價格也快速上漲,幾年前的一枚晚清時期的生肖圖案花錢價格僅在10元以內,但現在上百元都難覓。一些圖案精美、做工雅緻的精品花錢,其市價更是輕鬆越過千元大關。

在2005年5月的中國嘉德春季拍賣中,估價1000元的四枚鏤空花錢,為麒麟鸞鳳、二龍戲珠、雙鹿吉語、花卉連枝各一枚,最終只以1100元成交,因為這類花錢存世量實在過大。但估價數千,上萬元成交的情況也並非天方夜譚。2006年5月舉行的中國民俗花錢競拍會上,一枚「五福駢臻大花錢」就拍出了10000元的價格,而此價又比五年前的市價要高出了近10倍。

此外,在收藏品市場上,特殊作用類,生產之初原來就不是面向大眾的花錢,反而突出了價格,因為這樣的花錢必定很少。所以,清代的「秘戲圖「合背銅花錢價格就一路飆升,幾百元的價格,能在三年內達到數千元以上。

遼代十幾元錢的「十童子」生肖鐵花錢,價格已升至千元左右。有些結果往往令人一時瞠目結舌,在2003年7月中國嘉德拍賣行舉辦的一次拍賣中,一枚「太平天國雙龍戲珠」小花錢居然拍出了19.25萬元的價格。

時至今日,此錢世間再無匹儔,近於孤品,其價格至少已增至數倍。此外,一枚清代寶源局「福到眼前」手雕花錢在2006年底中國嘉德的拍賣中以5720元成交,此價也高出了底價的一倍多,同時一枚直徑71mm的「禮佛圖」大型花錢,在2006年6月的中國嘉德拍賣中,以2.75萬元的價格成交,高出了估價近四成。

在2007年中國嘉德的秋拍上,宋代本命星神肖鼠背道符大型花錢(直徑54mm),成交價達到了11200元,而在2006年的秋拍上,一枚39mm的類似花錢,成交價只有1430元。幾年過去,不難想像,這些花錢珍品的價值將再做成倍的增長。

總而言之,花錢的升值空間、研究空間、收藏空間,可以說是潛力依然都很大。


推薦閱讀:

(壹)世界這麼大,這些寶石你都認識么?
認識相機
走出鐵觀音認識的八個誤區
這些老物件你認識幾個
認識寅月

TAG:民俗 | 品位 | 收藏 | 價值 | 錢幣 | 花錢 | 認識 |